-
合成氣一步法制MF:萬能中間體成本降低15%
降低甲酸甲酯生產成本,提高下遊產品鏈競爭力,目光集中在合成氣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上。合成氣一步法生產甲酸甲酯的均相催化劑要求的反應條件比較苛刻,溫度和壓力均較高,合成氣轉化率很低。同時,產物中除甲醇和甲酸甲酯外,還有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醇和丙酮等以及少量不可鑑別的物質。
-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自然》:中國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大突破將力爭儘快實現工業示範和產業化 科學網10月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
每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60噸,還能生產20多萬標方合成氣,他們是怎麼...
近日,全球首套萬方級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裝置,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實現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日產合成氣高達20多萬標方,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高達60噸。採訪對象提供 合成氣是以一氧化碳和氫氣為主要組分的重要原料氣,可以合成甲醇、費託油蠟、乙二醇、乙醇、醋酸等化工產品。該技術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荷蘭殼牌石油工業公司聯合開發。 二氧化碳與甲烷是典型的溫室氣體,也是重要的含碳資源。
-
上海高研院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研究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學聯合科研團隊在合成氣直接制烯烴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自然》(Nature)雜誌於10月6日發表了相關成果。其中,上海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化學研究所參與了部分工作。
-
我國打造煤化工合成氣羰基合成產業鏈
李光興教授給出了他的看法:各地仍有許多合成氨企業要生存,非富煤地區的煤化工企業也擁有合成氣資源與技術優勢,完全可以利用合成氣特點,採用羰基合成技術生產含氧、含氧含氮化合物,並同大宗聚合物化工材料相結合,逐步由燃料型向燃料/化工材料結合型的綠色路線方向擴展、延伸。羰基合成產品系列可以從醇、酸,酯,酮、醚、醯胺、醯氯一直延伸到聚碳、聚酯、聚酮、聚醯胺等化工材料領域。
-
中國科學家Chem「背靠背」論文:合成氣高效直接轉化製備芳烴
傳統的芳烴生產主要通過催化重整技術從石油原料中製備,無論是從市場需求還是石油替代的角度出發,開發新的芳烴合成工藝路線都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合成氣作為能源轉化的橋梁可以將煤炭、天然氣、生物質轉化為清潔油品,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石油替代途徑之一。基於中國石油儲量低的現狀,發展合成氣轉化工藝不僅能促進國家的能源戰略安全,也是應對世界化石油能源枯竭潛在威脅的解決方案。
-
我國突破天然氣製備乙烯瓶頸甲烷可高效轉化 被認為將改變世界
「即將改變世界的新技術」——全球著名化工企業巴斯夫集團副總裁穆勒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5月9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團隊在甲烷高效轉化相關研究中獲重大的突破。這一研究實現了甲烷高效生產乙烯、芳烴和氫氣等化學品。乙烯、PX等石化產品是現代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乙烯更是被視為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
科學網—鋼鐵與能源化工碰撞出潔淨新「火花」
在能源化工領域,化工合成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而我國煤炭產地條件苛刻、燃煤環境壓力大,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匱乏。劉中民致力於煤化工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數十年,他深知化工原料供應不足是制約我國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也一直在尋找新的可替代方案。 「鋼鐵行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現在一提鋼鐵,就跟汙染聯繫上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鋼鐵被妖魔化了。」劉中民說。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由石油熱裂的合成氣和天然氣制氫
下面是《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由石油熱裂的合成氣和天然氣制氫》,僅供參考! 由石油熱裂的合成氣和天然氣制氫 石油熱裂副產的氫氣產量很大,常用於汽油加氫,石油化工和化肥廠所需的氫氣,這種制氫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用,在我國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慶化肥廠,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這方法制氫氣 也在有些地方採用(如美國的Bay、way和Batan Rougo加氫工廠等)。
-
從工藝到簡史:一篇文章叩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大門(滿滿乾貨)
石油化工是20世紀20年代興起,起源於美國,初期依附於石油煉製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迅速發展,50年代在歐洲繼起,60年代又進一步擴大到日本及世界各國。這時,很多化學品的生產從以煤為原料轉移到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世界化學工業的生產結構和原料體系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70年代初,美國石油化工生產的各種石油化學產品,多達數千種,石油化學工業的新工藝、新產品不斷出現。
-
上海突破"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工業化核心難題
他們能讓甲烷與二氧化碳「攜手重生」,變成重要的原料氣———合成氣。這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甲烷二氧化碳自熱重整制合成氣」技術,其萬方級裝置已在山西潞安集團煤制油基地穩定運行超過1000小時,日轉化利用二氧化碳高達60噸,成功實現工業示範。 據悉,該技術源於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荷蘭殼牌石油工業公司聯合啟動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項目。
-
碳一化工——支撐未來能源和化工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1 碳一化學概念的提出與碳一化工技術的興起碳一化學,亦稱一碳化學或C1化學,這一概念是由日本的研究人員在上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起因是源於當時的石油危機,當時的主要目的是要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經過合成氣(CO+H2)替代石油合成燃料和化學品。目前這一概念已被全世界廣泛接受。
-
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 助力合成氣一步製成高碳醇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26日召開的中科院「合成氣制高碳醇」項目成果鑑定會上獲悉:我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催化劑(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可助力合成氣(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一步製成高碳醇。目前相關研究單位採用該新型催化劑,已完成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
焦爐氣甲烷化催化劑替代進口 在4億Nm3/a焦爐氣制天然氣裝置投用
6月初,西南院與三聚家景公司籤訂焦爐氣甲烷化制天然氣催化劑供貨合同。託普索公司是全球催化劑行業的標杆企業,佔全球合成氨催化劑50%以上市場份額。此次西南院與三聚家景公司在焦爐氣甲烷化制天然氣催化劑的成功合作,進一步鞏固了該院甲烷化催化劑在國內焦爐氣制天然氣行業應用的領先優勢,體現了該院在催化劑持續升級方面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為我國煤制天然氣甲烷化催化劑國產化打下堅實基礎。
-
潔淨能源新方向 我國「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董瑞豐)利用合成氣清潔轉化,直接製取高碳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學品——一種新技術日前已完成萬噸級工業試驗,26日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合成氣是以氫氣、一氧化碳為主要組分供化學合成用的一種原料氣,由煤、石油、天然氣以及焦爐煤氣、汙泥和生物質等轉化而得。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合成氣可以生產一系列化學品,但通常需要「多步走」,成本隨之上升。上述技術創新性地採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碳材料負載的新型鈷-碳化鈷基催化劑,在大型漿態床反應器中完成了世界首例合成氣一步制高碳醇聯產液體燃料的萬噸級工業試驗。
-
化工行業:頁巖氣成本低於傳統天然氣原因何在?
06年後北美頁巖氣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佔天然氣的比重接近翻了10倍,至2011年已經提升到18.6%。這也導致天然氣價格從06年一路下跌,從14美元/MMBtu,下跌至今年年初最低的不足2美元/MMBtu。
-
高效納米金屬催化劑的創新及其在綠色化工中的工業應用
編者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是新時期中科院辦院方針的重要內涵。為進一步鼓勵在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公益等科技創新活動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從2014年起,中科院設立了「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 2016年度共10個團隊榮獲該獎。
-
總投資114億元,廬江年產120萬噸乙二醇及配套合成氣項目開工
合肥在線訊(梁如 記者 方軍)12月5日上午,浙江桐昆控股集團、上海寶鋼氣體公司年產120萬噸乙二醇及配套合成氣項目舉行開工儀式。省、市相關單位負責人,廬江縣四大班子和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項目投資方代表、相關企業代表出席了開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