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新文明時代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頻頻爆發的極端自然災害、經濟和社會危機無不表明:人類文明體系正在遭遇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道路的選擇從未如此緊迫地擺在人們面前。人們都在思考這一切的根源,人類社會是否需要重建?如何復興?未來的道路在哪裡?
國際金融論壇(以下簡稱為IFF)作為獨立的國際智庫,嘗試性地提出了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的宗旨和綱領,希望能通過IFF成員間的研討和互動來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案。
危機下的
人類社會革命
現代人類社會運用科技手段對物質世界的改造和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提高,推動了整個社會物質財富的巨大進步。全球化社會網絡、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等加速形成了全球化時代,本應帶給人類更美好的生活和生存發展空間,但近年來,全球極端災害頻發,地震、洪澇、乾旱、泥石流、龍捲風、火山噴發、海嘯等災難不斷上演,人類社會正面臨「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災難險境。面對大自然災難,人類改造自然和世界所表現出的「強大」蕩然無存。而此後全球範圍內頻頻爆發的各類天災人禍、道德淪喪、醜聞黑幕,更是加劇了人們對未來世界前景的惶恐和擔憂。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高速運轉的星球,承載著包括人類在內的萬物蒼生,極需堅固性。而其堅固性,又來源於各種結構的和諧(合協)性,是地球經過長達數十億年的系統進化、完善所建立起來的全球生態鏈循環系統。人類本身依附於這個系統,而不能超越這個系統。當人們過度地、肆無忌憚地破壞地球這種和諧性:於礦產之開採,散其骨架;於石油、天然氣、地下水之抽取,乏其體液;於森林植被之砍伐,拔其毛髮;於生態、 氣候、環境之破壞,汙其體膚;以致大地滿目瘡痍、千瘡百孔。這種行為必然加劇地球各類地質活動從量變到質變,造成全球生態鏈循環系統的不穩定性,地球生命系統必然因自身失去平衡、和諧性,而呈現出相應的條件反射。科學家最講究條件反射,但卻恰恰忽略了地球本身也是一個綜合的條件反射體。這也就是全球性自然災害頻發,並以此造成人類社會、經濟動蕩不安的根本原因。
可見,人類正是用自己的行為創造了現存的高汙染、高能耗、激烈競爭的生存環境。長此以往,必將在自我放縱、爭鬥、攫奪中逐步走向毀滅。當人類的無度破壞和掠奪超過自然規律的承受程度,則必然遭到自然之手的打擊報復,並連鎖引發其他生命物種的扭曲和反撲。這些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球危機下的變革勢在必行,這是挑戰人類舊有價值觀、世界觀、行為方式的思想和精神的變革。是在全社會和諧穩定、合作共進的前提下,需要創造性地發展一種全新的思想、行為和價值體系作為構建和支撐,這包括深入到人們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性、工作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革命;這是全球危機下的機遇與挑戰,是人類社會快速穩定邁入新文明時代的必由之路。
要徹底改變這種已經令人們習慣的、片面地導致全球失衡的思維模式,就必須對其內在世界進行改變,學習如何平等地與同處一個地球家園的萬物蒼生和諧共處,而不是僅僅將其淪為「自然資源」,成為人們獲取財富資本的原料。這種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廣泛的地球生命系統中重新正確定位和認知人類自身,以及對外部環境和其他生命的平等對待。這將徹底顛覆舊有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價值體系,開創新的實現人類自身價值和創造價值的方式。
在此,我們可利用IFF宗旨中所倡導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觀念來簡要闡述人類社會這種必要的轉變和變革。
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
長期以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和資源利用,形成了物資和商品的生產流通,並以此發展和構建了人類社會的資本流通體系,資本是物資和商品社會化、價值化的體現。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本是以人力資本(精神、知識、行動等)和自然資本(包括物資、生態、環境等)為核心的互動形態。以上基礎資本通過人類商業活動和社會化發展,又集中體現形成了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並以此承載和構建了當今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活動的價值鏈形態和核心基礎,成為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衡量工具和價值載體。
社會資本是一切生命和事物之間所產生的個群關係,構成了相互支撐、相互依存、互動聯繫的系統網絡。社會資本,狹義則特指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互動間的網絡關係構建。在社會網絡中,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信息節點,每個節點都在根據自我意識判斷和習性經驗進行信息的選擇、收集、反饋和處理(行為和行動),以此形成社會化網絡中每個獨立生命節點的存在表現。並通過每個獨立生命節點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集結、相互行為,以致產生了無始無終、無有窮盡的「塵間大網」和疊變衍化,構建了當今人類文明社會的存在映像。
金融資本作為社會經濟財富的衡量工具、價值流通工具和載體,是維繫當前人類社會經濟生產和發展的重要「血液」和系統性工具。金融資本的虛擬性和流動性,構建了全球金融體系,在現代經濟中具有核心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應是建立在高度現代化的、全面協調和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之上的,其核心乃功能之核心,而非產業之核心。基礎經濟是當前人類社會經濟生產和發展的根本,是構建全球金融系統框架的基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基礎經濟的全面、穩定和協調發展,金融工具便成無本之源、無根之萍。「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當金融資本過度創新和非理性擴張,不能符合基礎經濟建設的功能和階段需要,必反之破壞經濟基礎和社會秩序,導致危機隱患產生。
當前,資本的逐利和貪婪使人們迷失於對表相利益的過度貪婪追求,形成人類社會價值鏈形態的扭曲和破壞,這種破壞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基礎資本的平衡性與和諧性。形成了當今世界生態環境破壞,極端自然災害、動蕩局勢頻發,社會形態、文化思想、價值觀體系紊亂衝突,以及人類自身身心健康和生存環境的重大危機,對當前人類文明社會的存續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重大挑戰。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於人們對資本價值的表象化、片面化認知和盲目逐利,忽略了一切事物背後的相互依存性和密切統一性,忽略了創造資本價值的根本力量來源於人們自心,外部環境現狀都是由自心所造。我們可以想像:當世界人心敗壞,失去正確價值標準,不正確的思想和意念中所集合散發出來的錯誤行為和力量,必然造成人類生存的外部環境的極大傷毀和敗壞。
自安然事件、麥道夫事件、力拓事件開始,特別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新的歐美債務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遭受了系統性破壞和巨大衝擊。甚至一些國家和政府瀕臨破產,並伴隨產生一系列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危機。如何重建全球新規則、新秩序,重新正確認識金融資本的實質作用成為人們思考的重點。
當前,人們還在經濟手段和金融工具的表象關係上窮究其理,探討復甦之路,卻忽略了其背後所深藏的真實本質。從金融危機頻頻爆發的深層次因素來看:這場連續性的危機絕不僅僅是金融體系本身的問題,還包括當前世界生存發展環境的變革和轉變,是關乎全球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及人類自身等諸多問題,是關乎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的挑戰。在這場變革中,人與自然、社會相融與共,本自一體。
人類社會經濟和金融資本互為助因、相輔相成、密切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需要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協調性。
金融資本的虛擬性和投機性,引發了現今社會人性貪婪和盲目資本逐利的虛熱狂躁症,過度的虛幻泡沫和利益表象化,是造成全球危機的根源。當資本的力量不能成為促進人類文明社會進步的正面推動力,那麼必然成為腐朽墮落、蛻化變質、愚昧黑暗的工具;當人們不能成為自己所創造工具的正確使用者和真正主人時,那麼必然淪為工具的奴隸;而當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至全人類靈魂都散發著銅臭,被金融資本所主宰牽引,則必然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莫大悲劇。
作為虛擬資本主體,建立引導金融資本發展的合理機制和正確觀念,更好地發揮金融資本角色定位和工具性作用,是促進經濟復甦、社會文明進步,徹底擺脫全球危機的關鍵。因此,改變人們對資本的錯誤認知和思維模式,樹立和完善更廣泛的、平等性的新資本理念,才能從根本上完成思想的轉變和變革。
真正的資本,必須是全人類深刻清晰認知、定位自我,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社會萬物一體的本質,並開啟自心內在的和諧(合協)力量,就是我們以自心平等大公所流露出的真善美的力量,只有這種由內而發的和諧的真實力量才是我們最珍稀的寶藏和萬有資本,只有全人類清晰認識到這種與生俱來的「心資本」的真實力量,形成嶄新的統一的認識,才能夠產生新的價值觀和新價值體系,從而為全人類和其所賴以生存的地球與萬物蒼生創建出美好的新世界。因為只有這種力量才是人類實現自我價值和創造世界的根本,才能運用這種力量而不傷毀人類自身和所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才能真正從內部到外部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才是符合全人類根本利益的新文明時代。
全面可持續發展道路
全面可持續發展,是一切生命和事物在秉承共有、共生、共存的平等原則基礎上,實現全面系統、均衡、協調發展的道路。在人類文明社會中,則是在人與社會、自然三元素平衡協調的基礎上,實現人類內部環境(人類心靈)和外部環境(自然和社會)的全面綜合發展。
全面可持續發展也是在全球危機下,推進資本正面服務於生態文明社會的有效轉變方式:包含了對人類文明傳承、精神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區域發展、生態保護、世界和諧等全面協調、平衡的綜合實踐發展道路。
當今世界引發人們一切以物質利益為導向的舊有「資本主義」思想的失敗和終結,必然改變傳統思維觀念模式和舊有價值觀體系,必須重建人與自然、社會三元素平等公正的新資本價值觀循環體系,才能實現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新世界和新文明社會。而真正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必須是內部環境(人類心靈)和外部環境(自然和社會)的平等(平衡性)、和諧(合協性)、統一(內外如一)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決不是片面的表象形式化和單一行動,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文明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和可持續傳承。
首先,內部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重新正確審視人類自身的價值、精神和作用,必須學習重新正確認識和創建對外部環境的定位,必須建立和學習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和諧思想,消除心中的對立性和偏見,在人類目前所面臨的劃時代變革和人類共同生存發展的統一大命題前放下成見,統一思想,齊心協力。
其次,外部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當人們通過完善內部環境建設形成對外部環境的正確定位和認知,建立起全新的思維模式、行動準則,重建新資本、新價值、新秩序體系,形成人類國家、地區和經濟體系,企業、組織、公民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和平、和諧、協調發展,那麼新的新文明時代和美好的新世界必然到來。
創建新文明時代的轉機
當前,「自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人類社會發展模式已然面臨崩潰。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金本位」思想下資本泡沫和貪婪攫奪所導致的全球性災難。長期以人類為中心、以物質財富為中心,急功近利,追逐表象利益為目標的狹隘的舊有「資本主義」時代必然終結。面對危機,我們唯有不再重走舊有「資本主義」的老路,正確選擇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嶄新道路,轉危為機,並充分發揮人類歷史文明智慧的深厚積澱,特別是從東方古老文化精華中吸取和傳承劃時代的變革力量,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財富和最寶貴的資本。
新的以全面可持續發展體系為核心的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的嶄新文明時代必然開啟。創建全面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當前全人類構建世界和諧的全局性任務,適應了人類文明社會變革進入關鍵轉折期的客觀要求。歷史的轉折和機遇擺在我們面前:必須在全球戰略視野下,促進世界和平、和諧、協調發展,充分體現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新的主導因素,這是時代發展提出的嶄新挑戰和機遇。人類社會不斷與時俱進,追求和平、和諧、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望與努力則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最有效的轉變方式。
面對全球危機和時代變革,我們必須通過對自身內部環境的完善和建設,開啟內心真善美的真實力量,樹立正確的人類文明社會的普遍基礎價值、規則和道德情操,這是我們清晰認知世界,構建全面可持續發展,邁入新文明歷史階段的全人類共有瑰寶和共同財富。這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崇高嚴峻的使命,是全社會合作共進、發展進步的迫切需求。
作為獨立智庫,IFF和大多數非政府組織一樣面臨生存和發展困難,要面對很多艱難和誤解。但我們始終自覺地秉承這種理念和精神使命,積極引導從自身觀念轉變到互動探索和學習。事實上,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都流動著資本利益的取向,這絕非諷刺和偏激: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甚至思維方式等方方面面,無不自覺或不自覺地以利益(資本)取向為衡量標準,資本作為當今人類社會的支柱構架已經深入人們的骨髓、血液和生命。因此,從人們對資本逐利的強大習慣性力量著手,全面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生活工作方式,通過人們對「新資本」的廣泛、全新認識,轉變傳統的價值創造和資本利用方式,轉變舊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引導和實現以全面可持續發展觀為主導的新規則、新秩序體系。這可能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實踐和解決途徑,這也是為什麼IFF堅持以「全面可持續發展: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為宗旨和綱領的原因。
迎接新文明時代
當前,我們面臨一個新文明時代的嶄新開局。人類社會經過漫長的發展,對現有世界的認知領域越來越廣闊深遠,隨著人們對物質世界的不斷探索和發現,人類社會必將全面快速地邁入新文明時代。
何謂文明?一切生命生存、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形態和智慧結晶,通謂文明。而人類文明則特指人類社會開化程度和整體進步狀態,是人類改造自身、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結晶。不同生命所呈現的文明程度不同,不同的文明程度,決定了不同生命存在的層級形態。
由此可知,如果我們繼續以狹隘的人類自身和物質利益發展為中心,那麼總會有一天:我們將會面臨沒有乾淨水源可飲用、沒有放心食品可入口、沒有新鮮空氣可呼吸、沒有清潔能源可存續、沒有動物植物可相伴、沒有安定家園可樂居、沒有社會公德可信賴、沒有平等公正可依靠、沒有生存發展可保障、沒有心安寧處可棲息……我們為之驕傲的所謂當今文明社會豈非滑天下之大稽?
國之本在民,而民之根在心。真正的「新資本」即「心資本」,即「心之力」,也即中國新任領導人習近平主席所提到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真實意義,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原動力。因此,真正的文明,絕非將人類和自然萬物蒼生帶向災難險徑的文明;真正的文明,也絕非單一的以人類為中心的狹隘文明;真正的文明,更不是毫無節制的貪婪和掠奪的文明。唯有在全人類社會和自然萬物蒼生平等、和諧、公正的基礎上,在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共有、共生、共存的實踐中,才能實現全面共贏,創造真正的高度人類文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人類社會真正地脫離原始野蠻和叢林法則為基礎的低級生存發展模式,正確引導人類從對物質財富無止境地貪婪掠取,轉向到對自身心靈和精神文明的重建,也即內部環境的自覺轉變、完善學習和全面可持續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正確推進對外部環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和諧(合協)統一,達到現實和理想完美不二的最高境界,實現符合人類和地球萬物蒼生的共同福祉,實現人類文明體系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和共續傳承。那時,我們將邁向新的人類文明紀元,創造真正的高維文明淨土。(作者 張繼中 國際金融論壇(IFF)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