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成功,準備「挖土」,還發來一張照片……

2020-12-05 騰訊網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狀態檢查與設置工作,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預計將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

這看似輕鬆的一幕,實際上卻歷盡艱辛,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像跳傘運動員一樣在深空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這背後離不開高科技的保駕護航。

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

與當初蘇聯的月球探索一樣,嫦娥五號也是利用無人探測器採樣,但採樣能力強大得多。蘇聯的3個無人探測器先後進行3次月球採樣,帶回月球樣本約330克,而嫦娥五號一次就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

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差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嫦娥五號將採用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

50年前,蘇聯的探測器採樣完成後,是從月面直接返回地球,由於返回艙及燃料負重巨大,被迫壓縮採樣重量。

而嫦娥五號在完成採樣後,將採用「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球樣本,由於上升器無需搭載返回艙,所需燃料大大減少,因此採樣重量也呈幾何級提高。

《科學》雜誌對此評論稱,要想成功從月球取回樣本,需要嫦娥五號跳一場複雜的深空芭蕾舞。

12月1日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畫面

GNC高精度關鍵技術

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是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

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的過程。相較於嫦娥三號、四號,嫦娥五號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高要求是空前的,需要一個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

可以說,落月的過程就是邊飛行邊找尋落點,在15分鐘內完成,約600公裡外的全程自主跳傘。

為了實現「選址正確,落點準確」,嫦娥五號採用了已經在嫦娥三號和四號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研製的制導導航與控制(GNC)系統,在該系統的指揮下,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先是大推力反向制動快速減速,然後快速調整姿態並對預定落區地形進行拍照識別,避開大的障礙,實現「粗避障」,然後組合體在飛到距離月面100米時懸停,並再次對選定區域進行精確拍照,實現「精避障」,之後再斜向下飄向選定的著陸點,在移動到著陸點正上方之後開始豎直下降,到距離月面較近時關閉發動機,然後利用著陸腿的緩衝實現軟著陸。

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著陸緩衝機構顯身手

落月的關鍵在於平穩。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這四條緩衝、支撐一體化的「腿」可不一般,它們來自於機構分系統團隊精心設計、巧手研製,更來源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完美基因。著陸緩衝機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了收攏簡單、展開可靠,解決了著陸緩衝、著陸穩定性等多方面的問題。

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這為總體設計部的團隊成員帶來了不小的難題。面臨減重的難關,研製團隊反覆迭代,每次修改完設計,討論時一旦發現新的減重突破口,又毫不猶豫地再次推翻設計、繼續修改,最終成功滿足了設計指標,確保了嫦娥五號穩定可靠地完成與月球的親密擁抱。

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

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難在哪裡呢?

對此,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也是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表示,「我們去首先一定要被月球能夠捕獲到,怎麼在月球的引力場把它收攏下去,所以一定要做剎車的減速工作,這個能力就不是我們過去嫦娥三號火箭的能力能完成的,因為我們這次去的送的嫦娥五號重8噸多。」

到達月球軌道之後,嫦娥五號在月球降落的位置是它全新的嘗試。

欒恩傑表示,「我們有些機制裝置在運行的時候,有可能想不到的東西被卡住。因為月面的狀況,我個人擔心的是我們並不很清晰,我們真正落月的地面狀況,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很平坦?是不是沒有其他的障礙。」

著陸器降落後,開始樣品採集,這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欒恩傑表示,「著陸以後我就開始取樣了,我們有個手去鏟,我們月球的鑽取機構,這是我們國家頭一次設計,我形容成哈爾濱香腸。就在鑽的時候,他要把鑽取的芯、巖芯的部分要裝到一個包裹,這個包裹是一個長的,所以像個香腸一樣,要把它緊密的包裹好,封裝好。」

模擬動畫視頻:嫦娥五號探月取土

欒恩傑表示,「因為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到地球的時候被地球汙染了,因為地球環境和月球環境是不一樣的,有些物質一定要在非常潔淨的環境下,保持住我們取得這樣這點東西。所以我們有落月器,把這些東西轉到我的上升器裡,樣品密封好,交給我們軌道器這樣一些機械裝置,都要在我的上升器內完成。」

完成採樣之後,嫦娥五號上升器要在月球進行起飛發射,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進行交會對接,將月球樣本轉移至返回器裡,然後返回地球。

欒恩傑表示,「能去月球的國家也不少,包括亞洲(的)日本、印度都去過,但是從月亮回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臺階。我們國家就列入到了可以從月球取樣返回第三個國家。」

(來 源 | 光明網綜合自央視新聞等)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成功,即將開始「挖土」,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晚間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高通發布驍龍888
    但昨日晚間最令虎嗅激動的不是許願這件事,而是「嫦娥奔月」成功,在微博央視直播中,這被稱為「星際監工」(頭圖),趕快一起來看看。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新華社「新華視點」【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為何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令人意外
    日前,我國又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送上了地月軌道,嫦娥五號相比其他嫦娥系列的探測器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執行完任務之後,將會帶著採集的「月壤」返回地球。很多網友戲稱嫦娥五號奔月目的是「挖土」,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呢?
  • 「虎嗅早報」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高通發布驍龍888
    但昨日晚間最令虎嗅激動的不是許願這件事,而是「嫦娥奔月」成功,在微博央視直播中,這被稱為「星際監工」(頭圖),趕快一起來看看。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新華社「新華視點」【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原標題:最強「挖土」「嫦五」成功奔月,這些大學再立新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發射!開始歷時23天的探月之旅。
  • 探月收官之戰:「嫦娥」奔月「挖土」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已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而嫦娥五號肩負著完成探月工程第三步的重任。
  • 異地戀女朋友發來一張露肩照片,怎麼說,就綠的挺突然啊!哈哈
    17、孩子父母們,你們這樣照看孩子真是害人害己18、甭看了啊,這肯定是別人學校的啊19、這麼安逸的生活你羨慕不來啊20、幹嘛要那麼突然,人家都沒準備好呢21、好智能的大燈,我深深地愛上它了22、貓23、少年身手真的不錯,結果他絕對沒有想到!
  • 女朋友出差發來一張酒店照片,床頭柜上的是什麼東西
    7.妹子你真是會玩,乍一看還以為輕生呢8.這車厲害了!9.剎不住了,哎呦、轉你屁股裡去了。10.我哥們室友他家祖傳三代都是拔火罐的,我最近好疲憊,他說免費幫我拔11.要不是看到後面的屏幕,我還以為妹子傻了呢!12.這一腳下去,估計就腦震蕩了!這哪是踢球,這是玩命啊!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嫦五奔月發射成功後,她將經過 11 個階段,大約23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和複雜,繼續來看。
  • 中國嫦娥成功喚醒後,印度與日本聯手合作,準備於2023年共同奔月
    據俄羅斯衛星社近日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會攜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準備在2023年繼續進行探月任務的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4日中國"嫦娥"和"玉兔"成功在月球表面被喚醒,並且數據一切正常。
  • 發來了一張照片,即將開始「挖土」
    12月1日晚間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12月1日23 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宣傳片竟然來自這部舞劇
    「嫦娥」月球「挖土」成功了! 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嫦娥」月球軟著陸,準備挖土!
    國家航天局消息,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馮華 葉雨恬 段遜)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就在剛剛,我們的「嫦娥」成功登陸月球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奔赴月球「挖土」
    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的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五成功發射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為何要去月球「挖土」1978年5月,美國贈送給中國一塊僅有1克重的月巖樣品,這份真正來自月球的禮物被當時正在開展行星科學研究的歐陽自遠來說視若珍寶。歐陽自遠帶領的科研團隊最終利用其中的半克樣品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論文。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嫦五」奔月上天「挖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凌晨,文昌石樓鎮的海灘上,人群卻越來越多。人們駐足海灘,翹首以盼,緊盯黑夜裡亮起白光的發射塔架。終於,嫦娥來了!
  • 2020嫦娥5奔月.採樣返回.準備發射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現代2020年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24日左右擇機實施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