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成功喚醒後,印度與日本聯手合作,準備於2023年共同奔月

2020-12-05 北方熱點防務

據俄羅斯衛星社近日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會攜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準備在2023年繼續進行探月任務的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4日中國"嫦娥"和"玉兔"成功在月球表面被喚醒,並且數據一切正常。

玉兔拍攝的照片

日本航空研究機構表示,這次任務時長大約在6個月左右,雙方將對月球南極附近一光照長時區進行探測。日本官員平川亮表示,印度與日本雙方已達成協議,日本將提供運載火箭以及月球車,印度方面將提供月球著陸器。

日本官員表示,為探測月球表面1.5米以下的巖石,所以需要給月球車配備一個特製鑽頭。為保證該月球車能夠在2023年左右登陸月球,兩國官員今年3月在新德裡對此進行討論,這將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9月7日失敗後的再次嘗試。

中國嫦娥

在一個月前,印度探月飛船"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公裡時失去聯繫。印度總理莫迪宣布此次探月任務失敗告終,但是印度方面沒有氣餒,而是準備向月球的另一面進行探索。

目前按照印度的航空技術而言,想要自主完成探月計劃仍然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儘管印度將"月船2號"送入太空但是其技術大多還是依賴俄羅斯方面的技術。如今印度又與日本聯手共同奔向月球,相信印度總理莫迪深知,如果想要依靠印度目前的工業基礎和航天技術,基本不可能實現奔月,選擇與日本聯手對於印度來說也是一個理智的決定。

日本航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實際上已經具備了獨立探月的能力,日本登月火箭、登錄器研究比較早,印度方面深知不具備探月技術,所以與日本合作並向其學習。據消息稱,2023年的探月計劃主要由印度方面出資。由此可見,日本很明顯是藉助印度出資的機會來搞科研,印度與日本也算是各取所需。

印度總理

對此,中國航天技術的設計到研發從自始至終都是自主研發,對於探月任務的探索全部基於中國科研人員一路上的失敗和坎坷,"嫦娥"奔月的背後都是科研人員日日夜夜奮戰的汗水堆砌而成。而對於印度來說,缺少的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編輯/張笑波

相關焦點

  • 德媒:「嫦娥奔月」不乏中歐合作背景
    此次探月計劃如成功進行的話,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將月球標本帶回地球的國家。德國明斯特大學(Universität Münster)行星地質學家範德伯格(Carolyn van der Bogert)表示,「中國探月水平再升一級,從月球提取樣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科技實力。」
  • 2007年中國「嫦娥」成功飛天圓千年夢想 國威大振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新華網專稿:中國24日成功發射了用於研究月球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引起世界各國輿論的極大關注。一些外國媒體認為,中國雖然剛剛走出月球探索的第一步,但是,「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從而大振了中國的國威。月球探索第一步據俄塔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成功發射了用於研究月球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12月1日晚,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風暴洋」區域軟著陸。此次探月任務需要在星球表面鑽孔,取得大約2公斤的樣本後返回地球。上一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要追溯到1976年的蘇聯探測器。我們看到,德國媒體DW報導的標題是: 嫦娥開始挖土 有去還得有回 這個標題的意思很明顯,「嫦娥」光「奔月」還不行,安全返回地面,才算真正成功。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12月1日晚間著陸在月球表面預定區域。探測器是在一星期前(11月24日夜間)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從中國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於9月下旬由遠望運輸船隊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分段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 嫦娥5號發射成功,印度開始憂心忡忡:我們要被中國超越了
    24日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用長徵5系列運載火箭搭載「嫦娥5號」升空,飛行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目前正朝著月球進發。比如印度媒體,《印度第一郵報》就陰陽怪氣地稱,中國的太空發展計劃,將對世界其他國家形成競爭,包括印度在內。甚至有的印度媒體還說「我們就要被中國超越了」。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詩中的這一名句早已家喻戶曉。關於嫦娥與后羿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的少男少女。然而,你是否想過這個傳說故事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開始的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嫦娥奔月和月餅又是如何扯上關係的?
  • 怕被中國甩在身後?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緊急組裝大火箭
    2020-11-27 15:57:56 來源: 卟嘰卟嘰 舉報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加緊組裝大型火箭
    11月26日,中國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一直到25日晚22時06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完成2次軌道修正,這趟回到廣寒宮的奔月之旅一切正常。51年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大獲成功。如今,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月亮神阿爾忒彌斯又將升空。按照NASA的計劃,阿爾忒彌斯1號將在2021年發射,屆時探測器將在無人的情況下,環繞月球試飛兩次。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中國的嫦娥飛天、日本的輝夜姬、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這些都是人類關於月球的美好想像。人類1957年正式進入太空後,月球成為人類開展深空探測活動的第一站。1959年1月2日,蘇聯經歷了「月球計劃」三次任務失敗後,終於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
  • 俄羅斯慶祝中國取得嫦娥五號成功登月的成功:這是兩國共同的勝利
    一、俄羅斯作為中國的朋友祝福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功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國際合作部副主任謝爾蓋·薩維利耶夫(Sergey Savelyev)表示,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Roscosmos)祝賀中國成功登上了嫦娥五號月球機器人飛行任務
  • 「嫦娥」奔月靠什麼?
    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
  • 嫦娥首次成功變軌 四大天文臺聯網護「奔月」
    「嫦娥一號」首次成功變軌  上海等四大天文臺、站今日9時聯網護"嫦娥一號"奔月  □晨報記者鬱瀟亮 陳抒怡 □白紅義  昨天17時45分,「嫦娥一號」成功穿越地球輻射帶。10分鐘後,17時55分「嫦娥一號」按計劃實施第一次變軌,目的是將衛星近地點高度由200公裡抬高到600公裡。  據了解,24日18時29分,星箭成功分離之後,「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為205公裡,遠地點為50930公裡,周期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在這個軌道上「奔跑」一圈半後,於25日下午進行第一次變軌。
  • 嫦娥奔月,衛勤人時刻準備著!
    "隨著對講機內一聲令下,警鈴四起,數輛救護車迅速從待命點奔向事故現場,短短數分鐘內,救護隊就地展開,傷員搜救、搬運、現場搶救、傷員後送,一氣呵成。這是文昌發射場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前組織的一次衛勤系統應急救護演練,對講機內下達應急救治口令的就是中心文昌發射場衛勤系統負責人吳俊毅。自2013年6月作為第一批中心工作組成員進駐文昌發射場以來,他就擔負起了文昌發射場應急救護、人員健康維護、傳染病防控以及飲食安全監督等各項工作。
  • 有祝賀也有「雜音」,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世界各國態度不同
    在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後,ESA開心地在社交媒體打出「Welcome home, Chang』e 5!」(歡迎回家,嫦娥五號!)。ESA的下屬帳號ESA Operations(ESA運營),一直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實時關注最新任務進展,特別是ESA的西班牙地面站一直在協助中國國家航天局追蹤嫦娥五號返回器的位置,直到嫦娥五號進入大氣層。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嫦娥一號」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首次繞月探測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關於月亮的傳說數不勝數,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
  • 終於輪到美國求中國了!嫦娥五號奔月之際,美國人:希望共享數據
    嫦娥奔月是中國的古老傳說,象徵著中國古代人民探索月球的開拓精神,現代中國秉承這一優秀傳統,展開了嫦娥奔月計劃,11月24日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什麼是「嫦娥工程」,分為哪幾個階段?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 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著陸器落月、月表採樣,月球起飛,軌道對接,樣品轉移,返回器返回等11個階段,
  • 中國夢——嫦娥奔月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你覺得它像什麼?」「我覺得有點像月亮的月!」心心湊過來說道。「沒錯,這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勾勒出的一輪圓月,而圓月中間的這一雙腳印,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登陸月球,建設月球基地。而起筆處狀似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處由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這個標誌的創意實在太好了。
  • 嫦娥五號奔月第3天,美航天局也有大動作
    奔月成功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奔月之旅,在進行2次軌道修正之後,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航天歷史上的又一大突破。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中國嫦娥五號升空後的第3天,美國航空航天局開始密謀組建一支大型火箭。NASA表示,該火箭將成為阿爾忒彌斯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