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衛勤人時刻準備著!

2020-11-28 我們的太空

"各組注意,接指揮所通知,火箭加注期間突發意外,有多名人員受傷,傷情不明,現命你們根據預案迅速到達現場,開展救治!"隨著對講機內一聲令下,警鈴四起,數輛救護車迅速從待命點奔向事故現場,短短數分鐘內,救護隊就地展開,傷員搜救、搬運、現場搶救、傷員後送,一氣呵成。

這是文昌發射場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前組織的一次衛勤系統應急救護演練,對講機內下達應急救治口令的就是中心文昌發射場衛勤系統負責人吳俊毅。自2013年6月作為第一批中心工作組成員進駐文昌發射場以來,他就擔負起了文昌發射場應急救護、人員健康維護、傳染病防控以及飲食安全監督等各項工作。

"緊急情況下的救護能力是底線、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戰鬥狀態。",對待工作,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自我"充電",定期與醫護人員組織討論交流,分析想定特殊情況下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和應急狀態,針對性制定應對救治措施,確保衛勤系統能夠及時穩妥應對突發情況。

"有你們做後盾,我們工作起來很放心!",今年七月,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後,發射塔架西側突然發生火災,緊張的滅火現場數名消防人員突然出現不同程度的集中中暑症狀。正在這緊要時刻,吳俊毅帶領衛勤分隊及時抵達現場展開救治,根據現場情況立即協調外圍地方醫療力量向場區快速增援,最終,7名消防人員均得到有效救治,火情最終也得到有效控制。

正是因為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分隊衛勤保障工作才能在嚴格的要求中高效運轉。2013年以來,他帶領的衛勤分隊總是能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問題。面對來之不易的成果,吳俊毅這樣說道:"病情複雜多變、戰場千變萬化,我們不能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必須時刻做好應對突發事件準備。"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春節期間休假在外人員較多,文昌又處在重大任務期,外來工作人員數量多,人員流動性大,發射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面對人員少、點位多、任務重的情況,吳俊毅作為海南片區負責人,既要協調分配任務、還要做好歸隊人員檢測、分類、隔離等工作。疫情之初,不少人員對防控工作不配合、不支持,但他寸步不讓、事事細心,不遺漏一名人員、一個線索,不放過一個疑點、一個症狀,他帶領一線防控人員與疫情較真碰硬,最終確保發射場人員零感染、零疑似,以必勝的姿態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要說他有啥不足的地方,我想應該是對家人的虧欠吧!",談起吳俊毅,他的同事說道。

"孩子生病,妻子一個人照顧;妻子生病,她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孩子;我生病了,就又會多了我這麼一個拖油瓶。可以說她是家裡頂梁柱,不得不一個人扛下了家裡的大事小事。有時候她也會跟我抱怨,也會流淚,但有時我能做到的只有苦澀的微笑。每次視頻時聽到孩子說'爸爸我想你了,你怎麼還不回來。'的時候,就會加劇我內心的苦楚,可是妻子總是安慰與鼓勵,我心裡清楚她的辛酸與不易,充滿愧疚的同時,我也很感謝她對我的默默支持。"談起家人,吳俊毅眼角不禁泛起淚花。

嫦娥奔月背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保障人員,又是戰鬥員。穿上白大褂,他們是"白衣天使",擔負著治病救人的重任;走向發射場,他們是一支突擊隊,雷霆出擊。他們用保障能力支撐發射場的戰鬥力,他們是衛勤人員,是航天一線人員的"保護傘",期待成功的同時,他們時刻準備戰鬥。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馬天龍

編輯:麻雨潔

相關焦點

  • 月餅與嫦娥奔月:后羿嫦娥原不是夫妻,嫦娥奔月後變蟾蜍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朝大詩人李商隱詩中的這一名句早已家喻戶曉。關於嫦娥與后羿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不知感動了多少純情的少男少女。然而,你是否想過這個傳說故事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開始的版本又是什麼樣的?嫦娥奔月和月餅又是如何扯上關係的?
  • 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奔月一年了!一起回顧自豪時刻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月球背面有著很多想像和猜測。然而,人類雖然此前曾發射了100多個月球探測器,其中還包括60多個月球著陸器,但僅有不載人的環繞月球軌道器和載人的阿波羅號曾看到過月球背面。
  • 嫦娥為什麼奔月
    嫦娥為什麼奔月       古代有嫦娥奔月的傳說,那嫦娥為什麼奔月呢
  • 嫦娥奔月手抄報
    首先我們要在手抄報的下方畫上月亮、嫦娥與雲朵,然後在畫面中添加燈籠、星星、小草等裝飾圖案和用於書寫文字的文字框,等我們給手抄報中的圖案都添上顏色之後,再往文字框和空白的地方畫上間距相近的橫線就可以了。嫦娥奔月手抄報教程1、想要繪畫一個嫦娥奔月主題的手抄報的話,我們就要先在畫面的下方畫一個被雲朵託起的月亮,然後在雲朵上畫出奔向月亮的嫦娥,並寫下「嫦娥奔月」四個字點明這幅手抄報的主題。
  • 中國嫦娥成功喚醒後,印度與日本聯手合作,準備於2023年共同奔月
    據俄羅斯衛星社近日報導,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會攜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準備在2023年繼續進行探月任務的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4日中國"嫦娥"和"玉兔"成功在月球表面被喚醒,並且數據一切正常。
  • 「嫦娥」奔月靠什麼?
    自2007年起,先後有長徵三號甲火箭(簡稱「長三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簡稱「長三丙火箭」)、長徵三號乙火箭(簡稱「長三乙火箭」)成功助力「嫦娥」奔月。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月球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五次護送「嫦娥」。長徵五號即將成為參與探月工程的第四型火箭。我們祖先嚮往月球,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球。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奔月已不再是神話。
  • 「嫦娥奔月」西方酸了 中國技術是否比美國更勝一籌?
    此次為期三周的複雜月球探測之旅也被視為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5號此次奔月,歐洲航天局的專家認為:嫦娥奔月 意在測試載人技術中國嫦娥5號此次奔月受到了航天業的廣泛關注。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他認為,嫦娥5號的探測之旅也是在為將來可能的載人登月任務做準備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航天城、太陽城/圖  自由、生命、快樂、創意、音樂、夢想、歡歌、笑語……  花城、春城、月城、航天城、太陽城、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蔡律攝  嫦娥奔月,這是中國古代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據《淮南子》的記載,后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裡的孤獨,倍覺悽涼。到底人間歡樂多,后羿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后羿團聚。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後,將開展在軌測試,並建立自主運行模式,準備迎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9月15日,中秋節來臨,億萬國人「舉頭望明月」,共享皓月當空月圓時,天宮二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地騰空而起,直插雲霄。
  • 嫦娥首次成功變軌 四大天文臺聯網護「奔月」
    「嫦娥一號」首次成功變軌  上海等四大天文臺、站今日9時聯網護"嫦娥一號"奔月  □晨報記者鬱瀟亮 陳抒怡 □白紅義  昨天17時45分,「嫦娥一號」成功穿越地球輻射帶。10分鐘後,17時55分「嫦娥一號」按計劃實施第一次變軌,目的是將衛星近地點高度由200公裡抬高到600公裡。  據了解,24日18時29分,星箭成功分離之後,「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為205公裡,遠地點為50930公裡,周期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在這個軌道上「奔跑」一圈半後,於25日下午進行第一次變軌。
  • 德媒:「嫦娥奔月」不乏中歐合作背景
    【歐洲時報12月2日白劼編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著陸月球,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這一次探月任務不僅對天文學研究作出貢獻,也是中國龐大航天計劃的組成部分。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著上組合體太陽能帆板打開示意圖。(圖片來源:中新社)嫦娥五號的著陸點選擇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該山脈以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呂姆克命名(Carl Rümker)。
  • @三亞「嫦五」出徵在即,細數「嫦娥」的奔月之路
    從嫦娥一號傳回《歌唱祖國》的音符,到嫦娥四號拍下人類首張近距離月背影像......十幾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碩果纍纍,一個個驚喜時刻令人印象深刻。嫦娥五號即將奔月,小編為你整理了「嫦娥」的奔月曆程,一起來get中國探月工程的高光時刻~  先來看一個視頻↓↓↓點擊觀看視頻(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嫦娥奔月與蝸角之爭
    中國的嫦娥奔月再一次將人類的視線由喧囂的世界拉向浩瀚的宇宙。
  • 2020嫦娥5奔月.採樣返回.準備發射
    嫦娥奔月: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現代2020年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24日左右擇機實施發射。
  • 【遇見傳統】——中秋節之嫦娥為何奔月?
    中秋節的傳說非常豐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嫦娥奔月。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於11月22日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
  • 嫦娥五號奔月
    歷經十六載,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任務以及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實現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繞」就是發射月球衛星,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已經實現;嫦娥一號的飛行軌道(左),嫦娥二號的飛行軌道(右)。
  • 嫦娥五號為何凌晨「奔月」?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萬珂 攝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長徵五號火箭為何選在凌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錢航表示,月球探測與火星探測一樣,都屬於深空探測,在火箭發射軌道設計上,要考慮到地月相對位置關係,因此相比通信衛星等發射任務,約束條件更多。此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要在滿足地球與月球位置關係的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時間的約束、探測器地月轉移時間、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條件下,選擇最合適的發射時間,也就是確定火箭的發射窗口。
  •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將直接進入奔月軌道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目前,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進展順利,「嫦娥二號」衛星、「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正在做發射前的測試準備工作,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實施飛行試驗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與「嫦娥一號」任務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統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