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組注意,接指揮所通知,火箭加注期間突發意外,有多名人員受傷,傷情不明,現命你們根據預案迅速到達現場,開展救治!"隨著對講機內一聲令下,警鈴四起,數輛救護車迅速從待命點奔向事故現場,短短數分鐘內,救護隊就地展開,傷員搜救、搬運、現場搶救、傷員後送,一氣呵成。
這是文昌發射場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前組織的一次衛勤系統應急救護演練,對講機內下達應急救治口令的就是中心文昌發射場衛勤系統負責人吳俊毅。自2013年6月作為第一批中心工作組成員進駐文昌發射場以來,他就擔負起了文昌發射場應急救護、人員健康維護、傳染病防控以及飲食安全監督等各項工作。
"緊急情況下的救護能力是底線、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戰鬥狀態。",對待工作,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抽出時間自我"充電",定期與醫護人員組織討論交流,分析想定特殊情況下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和應急狀態,針對性制定應對救治措施,確保衛勤系統能夠及時穩妥應對突發情況。
"有你們做後盾,我們工作起來很放心!",今年七月,長徵五號火箭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後,發射塔架西側突然發生火災,緊張的滅火現場數名消防人員突然出現不同程度的集中中暑症狀。正在這緊要時刻,吳俊毅帶領衛勤分隊及時抵達現場展開救治,根據現場情況立即協調外圍地方醫療力量向場區快速增援,最終,7名消防人員均得到有效救治,火情最終也得到有效控制。
正是因為時刻保持戰鬥狀態,分隊衛勤保障工作才能在嚴格的要求中高效運轉。2013年以來,他帶領的衛勤分隊總是能及時應對各種突發問題。面對來之不易的成果,吳俊毅這樣說道:"病情複雜多變、戰場千變萬化,我們不能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必須時刻做好應對突發事件準備。"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春節期間休假在外人員較多,文昌又處在重大任務期,外來工作人員數量多,人員流動性大,發射場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面對人員少、點位多、任務重的情況,吳俊毅作為海南片區負責人,既要協調分配任務、還要做好歸隊人員檢測、分類、隔離等工作。疫情之初,不少人員對防控工作不配合、不支持,但他寸步不讓、事事細心,不遺漏一名人員、一個線索,不放過一個疑點、一個症狀,他帶領一線防控人員與疫情較真碰硬,最終確保發射場人員零感染、零疑似,以必勝的姿態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要說他有啥不足的地方,我想應該是對家人的虧欠吧!",談起吳俊毅,他的同事說道。
"孩子生病,妻子一個人照顧;妻子生病,她照顧好自己,還要照顧孩子;我生病了,就又會多了我這麼一個拖油瓶。可以說她是家裡頂梁柱,不得不一個人扛下了家裡的大事小事。有時候她也會跟我抱怨,也會流淚,但有時我能做到的只有苦澀的微笑。每次視頻時聽到孩子說'爸爸我想你了,你怎麼還不回來。'的時候,就會加劇我內心的苦楚,可是妻子總是安慰與鼓勵,我心裡清楚她的辛酸與不易,充滿愧疚的同時,我也很感謝她對我的默默支持。"談起家人,吳俊毅眼角不禁泛起淚花。
嫦娥奔月背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保障人員,又是戰鬥員。穿上白大褂,他們是"白衣天使",擔負著治病救人的重任;走向發射場,他們是一支突擊隊,雷霆出擊。他們用保障能力支撐發射場的戰鬥力,他們是衛勤人員,是航天一線人員的"保護傘",期待成功的同時,他們時刻準備戰鬥。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馬天龍
編輯:麻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