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嫦娥」成功飛天圓千年夢想 國威大振

2020-12-13 聯盟中國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攝

新華網專稿:中國24日成功發射了用於研究月球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引起世界各國輿論的極大關注。一些外國媒體認為,中國雖然剛剛走出月球探索的第一步,但是,「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從而大振了中國的國威。

月球探索第一步

據俄塔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成功發射了用於研究月球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這顆衛星是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從位於中國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中國中央電視臺現場直播了此次發射。「嫦娥一號」預計於11月5日進入月球軌道。

衛星以傳說中飛上月球的女神「嫦娥」命名。它將於11月底發回月球表面的照片。中國科學家可利用這些照片合成月球的三維地圖。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的飛行壽命為一年。

月球地圖測繪將用衛星上的高倍望遠鏡來完成。中國未來還計劃向月球發射返回式探測器,將本國製造的「月球車」和中國航天員送上月球,進而在那裡建立中國的月球科考站。

據法新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發射了首顆探月衛星。這是該國實現載人登月計劃前的一個重要步驟。

在火箭升空後的幾分鐘內,控制室裡一次次響起「飛行正常」的報告聲。

當火箭攜帶衛星躍上雲層,飛出攝像機視野之後,電視畫面顯示了火箭向東飛越臺灣的計算機模擬圖像。

據美聯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探月衛星,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10年計劃的一部分。

重達2300千克的「嫦娥一號」將在11月晚些時候向中國傳回第一張照片。

發射成功振國威

據路透社24日報導,「嫦娥一號」今天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中國國家媒體稱這顆以中國神話中的女神命名的衛星是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的表現。

新浪網有評論說:「毋庸置疑,『嫦娥一號』的發射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有願望、有信心、有能力不斷攀登科技的高峰。」

參觀衛星發射的有2000多人。一位姓卞的女觀眾說:「這是我們首次對月球的探測,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我覺得這對於我們非常重要。」

中國一直強調其太空計劃的目的是和平的。但是中國官員絲毫不掩飾他們想讓世界知道,中國能夠研發出和自己經濟實力相配的科技成果。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0月24日報導,隨著火箭冒出火焰和白煙,中國首顆探月衛星順利升空。這體現了中國用不斷增加的太空探索的成就培育民族自豪感的願望。

北京大學教授焦維新(音)說:「這次發射顯示了我們的綜合國力。它能幫助提升我們在世界上的形象,中國人民將受到鼓舞。」

據路透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發射首顆探月衛星後,人們紛紛慶祝中國成功實現其太空抱負,表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

一位來自香港的物理學家說:「這對中國的太空計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技術方面。」他認為此次壯舉能幫助中國在技術方面趕上日本。日本上月發射了自己的月球探測器。

另據共同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發射了其首顆探月衛星。胡錦濤領導集體第二任期剛剛開始,此時中國發射繞月衛星意在顯示航天技術,弘揚國威。

據法新社24日報導,中國今天發射了第一顆探月衛星。這被視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崛起的一個標誌。

雖然中國和日本載人月球探測計劃的時間表比較接近,但中國希望能淡化這種競爭狀態。有關負責人說:「日本的登月研究比我們早很多,因此我們一直不希望『嫦娥一號』的發射會引發誰是第一的談論。」

歐洲航天局發言人勒內·奧斯特林克認為登月競賽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作為探索火星的第一步。美國也是登月競賽的一分子。

中國航天受關注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4日報導,分析家說,在最近中國同日本和印度之間展開亞洲太空競賽的舞臺上,「嫦娥一號」的升空對中國到2020年實現人類登月的目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印度正計劃於明年4月展開一項探月任務。近年來,亞洲國家已經加快了它們在太空項目上的努力。

據埃菲社23日報導,「嫦娥一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階段的開始。

中國政府今年5月份批准了2006-2010年的航天發展規劃,規劃指出,這一階段的首要任務是發展載人航天飛行、月球探測和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工程。

另據時事社24日報導,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搭載可以拍攝三維立體影像的攝像機等六種裝置,數量不到日本「月亮女神」的一半,其中大部分相同。

日中兩國讓子衛星在月球著陸的第二期和帶回巖石樣本的第三期探月工程也相似,但與日本旨在通過國際合作建立「國際月球基地」不同,中國的方針是作為獨自載人月球探測的前奏來進行。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負責「月亮女神」科學觀測的佐佐木進教授說,日中兩國「可以進行一加一等於三的合作」,希望觀測數據公開,用於共同研究。(編輯劉瑞常)

「嫦娥」繞月:中國航天探索的新起點

新華網西昌10月24日電(記者賈永、李宣良)「嫦娥奔月」,這個在中國流傳了千年的傳說,在今天這個明媚的秋日開始變為現實。

隨著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衛星飛向太空,自強不息的中國航天人,又將把中華民族的嶄新高度鐫刻在太空中。

繞月探測,中國航天的第三個裡程碑。它標誌著,在實現人造地球衛星飛行和載人航天之後,中國航天又向深空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航天"十一五"規劃發布 月球探測等工程將有新突破

中國青年報:由國務院批准的《航天發展「十一五」規劃》正式由國防科工委發布。該規劃確立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將啟動並實施的五項航天重大科技工程。

第一項是載人航天工程。「十一五」期間,將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以及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重大技術,建立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

「嫦娥奔月」帶動我國航天事業大步向前

上海證券報:「我國的『繞月』工程是和平利用空間的工程,可以極大地帶動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對利用空間資源進行探索。當然,我們是個發展中的大國,也應該在對月球的探索上作出我們的努力。」張慶偉說。而這個「嫦娥一號」繞月工程,將帶動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大步向前,特別是衛星等相關產業化步伐將加快。記者注意到,我國有關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正在擬定之中,衛星應用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時代即將到來。

國家航天局局長解讀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

中新網:據國防科工委網站消息,國防科工委近日印發了《「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日前接受採訪,對相關熱點進行解讀,以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規劃》主要內容。

中國航天事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五大能力

新華網:2007年10月11日上午9時,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做強做大航天產業」與網民進行在線交流時說:通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具備了五個大的能力,這是一個國家發展航天事業必不可少的。

 

相關焦點

  • 2007感動中國特別獎——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這是一支不負眾望的團隊,11月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當嫦娥一號衛星以超出設計預期的精準度進入環月工作軌道的那一刻,舉國歡慶、全民振奮。中國人千年奔月的願望終於夢想成真。「我們期盼成功,因為你們的衛星打多高,我們的頭就能昂多高」。中國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辯地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徵途上不斷譜寫新的華章。
  • 「超級工程閃耀「十三五」」嫦娥飛天 耀動星河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今年將迎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最後一步,也就是由嫦娥五號年底前擇機完成「回」的任務,目前,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正在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起
  • 「嫦娥」成功飛天:中國太空探索跳躍發展
    嫦娥成功飛天 「玉兔」登月圓夢 【星島日報12月
  • 【共和國的故事·飛天記】載人航天: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終成真
    人類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由於沒有飛天之力,古人只能藉助想像的翅膀,把夢想寄托在美麗的飛天神話與傳說之中。  為了探索太空,上世紀90年代初,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決策。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一朝夢圓。
  • 中國航天四十年 那些令人難忘的飛天時刻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航天人奮鬥的四十年,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四十年。神舟升空,嫦娥奔月,天宮與神舟成功對接……一幕幕激蕩人心的瞬間是中國人最為驕傲的記憶,也是改革開放歷史下,中國航天發展壯大的有力佐證。
  • "嫦娥一號"成功撞擊月球 傳回清晰圖像
    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據悉,經最後確認,嫦娥一號衛星對月球的撞擊點為預定點,位於南緯1.50度,東經52.36度。  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11月7日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工作軌道,至2008年10月已成功在軌運行一年,完成預定探測任務後狀態良好。
  • 中國航天太會起名了!我們實現了古代的浪漫與夢想
    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我國首個探月工程的開啟,成為中國航天的又一裡程碑。除了承載非凡的意義,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工程。  玉兔——中國首輛月球車  「玉兔」飛天落月。  「在神話傳說中,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和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場。」
  • 嫦娥簡筆畫:永不泯滅的最燦爛的浪花
    歷史長河滾滾奔流,歲月就如這滔滔波浪中飛濺而又轉瞬即逝的浪花,但2007年10月24日這片耀眼的晶瑩一定會永久地被世人所銘記。  18點04分,被長三甲火箭拖載著的「嫦娥一號」在這一刻升空了。只見尾部那一團碩大的黃色火焰噴薄而出,「嫦娥一號」便在剎那間飛向雲霄。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人飛天夢想的實現歷程
    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夢想著自己能夠翱翔在天空中,俯瞰中國大地。當然,以現在的科學技術,我們可以乘坐飛機來滿足我們翱翔在天空中的夢想,不但如此,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員,你也許有機會&34;,看一看地球以外是怎樣的風景。但是,在科學技術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做的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述中國人飛天夢想的實現歷程。
  • 四季沐歌:見證「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攜手中國航天奔向更好...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再度吸引全世界航天迷、科技迷們的目光。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探測器衝上雲層,並於發射升空約2200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正式開啟我國航天領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舉,更將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開啟新篇章。
  • 中國傳來好消息,嫦娥5號成功飛天,歐洲航天局關鍵時刻表明態度
    而近期,中國則是再度傳來好消息,嫦娥5號成功飛天,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其中歐洲航天局在關鍵時刻也是直接表明了態度!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的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通過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順利升空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 資訊:解構中國飛鶴牽手嫦娥五號:夢想、責任、創新的深度契合
    基辛格《論中國》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總是被他們當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2020年是對這句話的生動闡釋。2020年最後一個月,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是時隔34年來,人類首次發射的以月球採樣為目標的可返回式探測器。相比於"冷戰"時期的狂熱時代,如今中國的探月工程,步步為營地走到了前面。
  • 千年飛天夢,今朝終成真
    二0二0年九月一日(庚子七月十四)周二.晴.22~32度.新鄉原作於2008/09/28.鳳凰山繼揚利偉2003年10月15日乘神舟五號首入太空之後,翟志剛、劉伯民、景海鵬三位太空人乘坐的神舟七號宇宙飛船,成功降落於內蒙古境內。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還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 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
  • 在西昌追尋「嫦娥奔月」
    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揭開序幕。由於他喜歡鑽研技巧,尤其是對技術發明方面特別痴迷,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坐在綁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裡拿著風箏,想飛向天去,結果摔的粉身碎骨,這反映出中國人很早就想飛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