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月球「挖土」成功了!
11月24日凌晨,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表面。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開始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此次的月球「挖土」的成功預示著祖國的航天工程又取得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如何完成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承擔本次「長徵五號」助推器和「嫦娥五號」軌道器研製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為此製作了4分鐘的宣傳片,起到科普之用。
而該片配樂正是上海歌劇院創排的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
原創舞劇主演的正是譚一梅(飾嫦娥)與宋雨(飾後裔)。
原本正在為宣傳片的音樂苦惱的眾人,在微信推送中聽到了歌劇院的《嫦娥之月亮傳說》。
這部舞劇中縹緲的女聲、渾厚的男聲,豎琴、鋼片琴等空靈又透著金屬質感的音樂,讓聽眾立刻聯想到浩瀚無垠的太空、神秘莫測的宇宙。
製片人立刻探班舞劇排練現場,在舞蹈排練廳裡與「嫦娥」劇組「第一次約會」。
並觀摩了舞劇首演。
兩人配合默契,尤其在上半場兩人的愛情雙人舞,不僅展現了高超的舞技,更是把甜蜜悸動、愛情萌發的情愫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通過彼此間愛的眼神以及時刻由內而發的歡喜詮釋得唯美動容。
劇中序幕、生命之舞、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場景的音樂片段,與「嫦娥五號」運載發射、近月制動、環月運行、採樣及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等任務一一對應,音畫完美結合。
科學家感嘆,藝術家對音樂節奏、舞臺調度、動作銜接的精益求精,其實與航天工程中對待演算、實驗等數據的嚴謹細緻,如出一轍。
藝術家則表示,願「嫦娥五號」凱旋,願「嫦娥」舞劇也成精品,讓「嫦娥」共同圓夢航天人與藝術家共同的浪漫。
而這次航天人與藝術家「喜結良緣」,藝術真正為科技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讓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甚是欣慰與自豪!
這部舞劇如果你還沒看的話,一定不要錯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