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一箭穿雲」
1976年以來,自地球發起的探月操作此起彼伏,人類對月球的好奇心也隨著太空爭奪戰的蓄勢待發,變得越來越強烈。上月球「挖土」,這一執念,開始於上世紀,美國在阿波羅計劃中帶回共計380公斤月巖、月壤,蘇聯也在其16、20、24號月球任務中挖了324克月土。這兩者的比重落差過於明顯,以至於衍生出了「阿波羅計劃陰謀論」的說法,認為阿波羅計劃公開的那些畫面,只是美國製作的又一攝影棚大片而已,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是真是假,只能待後世之人揭示後再下定論,目前,美國與蘇聯仍是歷史上第一位、第二位挖到月土的國家。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月計劃,也接近實現「挖土」的執念這一步了。11月24日,環球網記者從航天局獲悉,當日4時30分,嫦娥五號已由文昌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不僅將助我國順勢成為歷史上第三位獲取月土的國家,而且,事如其名地,將有望創造我國探月史上的5大「首次」歷史性時刻,我國登月挖「土」之旅也就此啟航。
嫦娥五號載「土」返航,不同於往日觀測、拍攝計劃的特點所在。因為不再是簡單的繞月飛行或著陸拍攝與觀測,而是在稍作停留取樣之後,從月球返航起飛、返航,這其中就面臨著地外起飛、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高速地球再入等操作,這是5中其3;也不再是單純地從地球帶些什麼上天,而是從月球帶點「土」特產下地,這就面臨著地外天體(土)的採樣與封裝,以及返航後的儲存、分析與研究,這是5中其2。組合起來,就是我國探月史上的5大首次,是歷史轉折點般的存在。
我們雖不能在7、80年代與美蘇的探月計劃一較高下,但今時今日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也成為1976年後的4、50年中,人類首次的對月挖土計劃。此次全球首發,不同於蘇聯使用單一的採樣裝置,每次採樣1、2百克,更不同於美國被後世懷疑的數百公斤人工登月採樣,我們此次的無人採樣預計將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土樣本。這要如何完成呢?
嫦娥五號4大「護法」
原來,嫦娥五號探測器,由4部分組成,連接造型酷似一根重達8200公斤、高約7.2米的糖葫蘆串,由上而下分別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以及軌道器。別小看了這巨型「糖葫蘆串」的任一組成部分,它們可謂是多年來首次月土返航的4大助力「護法」。上升器就是月土的載體,起飛後進入環月軌道,與軌返組合體對接,並轉移珍貴的月土樣本到返回器當中,最終返回地球的是帶有月土的返回器。著陸器就是用以著陸,軌道器和返回器,組成了上文說到的軌返組合體。這4者缺一不可,是為「護法」加持。
此次登月「挖土」任務,無疑是世所矚目的,無論他們是以或驚嘆、或懷疑、或又酸又菜又多餘的目光來看,都無法讓我們的月土返航失去它應有的光亮。有人說,老生常談地說,一切都建立在竊取美國技術的基礎上,當即有人回擊,實際上火箭技術來自德國,二戰後,美國從法西斯國家中帶走了科學家,而蘇聯帶走了研究資料。諸如此類的觀點還有很多。
曾經我們受夠了落後就要挨打,現在的文明社會,落後就要被懷疑也是一樣的,我們只能努力證明自己,像大疆、像華為一樣證明自己。當然也有一位荷蘭網友表示:大成功,這種激動人心的時刻,即使是我一個門外漢也深受感動。這或許是中國方面的一次任務努力,但卻無疑會造福全人類,而我也為有生之年見證這一切而深感自豪。(貓爪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