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眼中的門環,又稱「輔首」。門環主要是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的,它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之一,也是中國「門文化」的重心。無論是從裝飾性,習俗性,還是傳統文化來看,門環所蘊含的深意都值得探討。
一家一門環,就如一書一世界,小時候跟奶奶一起住在熱鬧的小巷子裡,當時不覺得美好,後來卻常常想起那些時光,尤其是記憶裡的那扇門。每當我輕輕叩響門環,奶奶的聲音便立刻傳來,一句「來了」便打開了門,所以那扇門藏著我小時候的很多記憶,時間越來越長,在那麼久的日子裡,它越加泛黃,上面的劃痕越發清晰,它的模樣也逐漸滄桑起來,陽光一如既往灑在它身上,折射這麼多年它經歷的故事,或歡笑,或溫暖。老門門環給人的感覺總是藏著往事,它看起來莊重,神秘,又安靜。如同一曲舊詞般典雅。
據相關資料記載,漢代就開始使用門環了,大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演變,百姓往往會賦予門環不同的寓意,按照自己內心所期,從而通過門環達到一個美好的象徵,用的最多的大概是動物,尤其是獅子,我見過很多人家裡的門環都是獅子,獅子作為動物中的猛獸,是動物雕塑的主要類型,用在門環中,不但有闢邪趨驅害之用,而且還可帶來祥瑞之氣,守護一家人的平安健康,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古代對門環有很明確的等級劃分。但是平民百姓仍然會想辦法,儘量讓門環帶給自己最好的寓意。
很喜歡走在熱熱鬧鬧的小巷子裡,每一扇門都是一處風景,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更是門文化的精髓,我喜歡這樣的舊物件,因為舊,才值得懷念,因為老,才藏著故事。我喜歡住在這樣的地方,是因為我確信它能帶給我安全感,那種安全感,就像多年之前,你一叩響門環,就有人出來迎接一樣。它是一個很長的時代,長到不再有等級這樣的規定,長到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安居樂業的社會時代。很多人見證了它的發展,變換,和傳承。但很少人知道,它正被社會發展淹沒,被我們揮之即去。我相信很多零零後的世界裡早就沒了「門環」這樣有深意的物件了。你可以告訴他們,這之類的所有緣由,他們可以見到,可以觸摸,但是很少有人能擁有那樣真切的時光,他們的記憶裡,是擰兩圈走進門,而不是叩門環的這個動作。他們沒有經歷過,所以不知道門環代表著一個時代,一種「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開始走向北上廣。去一線二線城市,眼看著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古樸小巷漸行漸遠。鋼筋水泥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我們大多都住在公寓裡,住在一個用鑰匙一擰就可以打開的家,一切都是嶄新的,那舊的發黃的老門漸漸遠去,是生活變好了嗎,可為什麼我總感覺身邊少了些韻味呢。所以啊,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希望我們仍然能叩響門環,為「門文化」的發展上畫一筆絢爛,記一筆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