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app上的一個關於漢語拼音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原因是有的人錄抖音表示教材中chua和ne拼不出相對應的字,近日教材主編發微博澄清,說chua與ne都有對應的漢字的。
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溫儒敏發布微博澄清:「chua對應的是歘,擬聲詞,形容動作迅捷。如「欻的一下就把那張紙撕了」。Ne則對應「哪吒」的「哪」。同時,溫儒敏還提出希望大家不要炒作,甚至進行無端的人身攻擊。」
很多網友看到官方的表態才如夢初醒,表示自己一直相信了抖音上說的。也有網友表示:「無知限制想像。」
的確,現在視頻類軟體或者直播軟體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都習慣性跟風,不加以思考,在加上相關的直播或者視頻平臺審核機制不太完善,所以出現了很多低質量的視頻,可怕的是,視頻服務平臺受眾很多,所以它的傳播速度也很快,給人造成不太舒服的觀感體驗。
當然,也有人對歘字出現在一年級的課本中提出質疑,認為現在的一年級課本太難了,這個字應該至少出現在2~3年級。這個有待商榷。但是課文中將方言置入其中就無可厚非了,因為這也是對方言的保護性推廣,同時也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漢語本身就是規範化與動態化並存的,更何況是方言。將方言收錄,是可取的。
其實細數一下之前被大家所詬病的網絡語言,近年來隨著大家的慢慢接受和流傳推廣,有的詞已經被大家所認可了,甚至做了收錄。所以對歘字的出現,大家還是應該以更多的包容的心態來看此事。
對於網上熱傳的「chua」和「ne」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