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經濟領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創新為核心,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列入目標之一,為我國加快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提供理論支撐,為新時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明了方向。
開放帶來新機遇,創新促成新格局。近年來,成都市以場景營城的理念,面向全球發布新場景、新產品,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促發展,積極助力消費升級的新經濟發展路徑,其內涵不僅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保持高度統一,而且個性特色十分鮮明,發展動力格外強勁,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性意義。
那麼,成都新經濟何時緣起?發展路徑有何創新?又催生出怎樣的積極效應?……帶著一系列問題,本網記者在成都進行了實地走訪,試圖理清成都創新發展的全新邏輯。
從要素保障到場景供給的成都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為此,轉型發展、創新發展便成為各地城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基於此,成都市迅速響應,在全國率先提出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並將其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高效能治理、市民高品質生活的重大戰略部署。
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2017年11月,成都新經濟發展大會明確了新經濟的「成都定義」,認為新經濟是一種由技術到經濟的演進範式、虛擬經濟到實體經濟的生成連接、資本與技術深度黏合、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作用的經濟形態。
據記者了解,也是在2017年,成都市系統地提出了今後一段時期成都發展新經濟的戰略目標、基本路徑以及著力重點,包括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組織、發展新產業、創造新業態、探索新模式為突破「五條路徑」,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以及著力構建服務實體經濟、智慧城市建設、科技創新創業、人力資本協同、消費提檔升級、綠色低碳發展、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七大應用場景」。
與土地、政策、資金等要素保障促進產業發展的傳統方式相比,成都市提出的應用場景具有提供新技術以商業化的應用支點、連結新產品與市場需求、提供市場促進商業模式迭代等多重功能,是試驗空間、市場需求和彈性政策的複合載體。
據介紹,通過主動培育和供給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新經濟企業發展提供應用、製造需求、創造機會,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業態衍生發展、新模式融合創新、新產業裂變催生,推動新經濟從創新走向應用、從概念走向實踐,這不僅是成都發展新經濟的一項創舉,更是成都推動產業發展的全新邏輯。
從應用場景到場景營城的進階升級
記者採訪得知,近年來,成都市一直致力於探索應用場景供給路徑,旨在推動「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著力構建與新經濟發展高度契合的多元應用場景。據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通過供給應用場景培育新技術、新模式落地的市場,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入口機會,為廣大市民提供情景體驗,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業態衍生發展、新模式融合創新、新產業裂變催生,推動新經濟從創新走向應用、從概念走向實踐。
「通過充分考慮前沿科技和顛覆性技術對未來生產生活的影響,超前謀劃、前瞻布局,在城市規劃中充分留白,為前沿場景提供充分的發展機遇與空間。通過對接生產生活新需求,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創造新產業、新業態,鼓勵企業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解決方案。對新生業態給予大膽包容,主動釋放公共資源,對經過市場考驗、發展前景好的創新項目通過政府首購、試點示範等形式加強推廣支持。」該負責人如是解析。
據成都新經濟領域的企業代表介紹,成都市通過主動釋放資源要素、創造市場機會,推動新經濟場景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連結,不僅釋放了政府資源、政府需求和連結企業的能力,也通過發布需求清單的方式,滿足著企業的發展需求。
據了解,成都建立「城市機會清單」發布機制,通過場景沙龍、對接會等主題活動,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將應用場景轉化為市場機會。不僅如此,記者還從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成都正由應用場景朝著場景營城的方向不斷進階升級。2020年3月,成都召開「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首場發布會」,提出全面推進落實「場景營城」理念,並將其作為未來重要的城市發展戰略。
據介紹,成都提出從「城市級、產業級、企業級」三個能級層次開展「場景營城」,目標是從宏觀、中觀、微觀的角度形成整座城市的場景矩陣,通過推進場景營城,從城市層面實施場景發布引領、產品和服務跟進、企業和政府協同。
與此同時,成都還出臺了《供場景給機會加快新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供場景、給機會」為邏輯主線,夯實場景突破基礎,創新場景供給方式,厚植場景培育土壤,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場景賦能。
從給機會與機遇繪就新經濟新圖景
作為全國首個系統提出發展新經濟的城市,成都市全國率先設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率先提出應用場景理論、首創「城市機會清單」發布機制……如今,成都的創新發展路徑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新引擎。
一系列成績的背後,恰是成都市從給優惠到給機會釋放發展活力、動力與魅力的生動演繹。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將持續舉辦「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雙千發布會,發布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產品,著力將城市場景轉化為市場機會,推動城市與企業相互賦能、共塑品牌。完善「創新應用實驗室+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運行機制,實施「十百千」場景示範工程。
如今,成都新經濟正沿著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不斷推進,隨著十四五戰略規劃即將出臺實施,成都新經濟也將迎來更高層次發展的全新機遇,在場景營城的邏輯下,定將書寫不負時代不負城的偉大奇蹟,繪就新經濟發展全新圖景。
責任編輯:李燦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