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0日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今天是第十八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慢阻肺日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可防可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慢阻肺是全球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咳嗽、咳痰、活動後氣短、呼吸困難等。冬季高發,患病後容易出現咳、痰、喘、憋等急性發作症狀。
全球目前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約有270萬人死於慢阻肺,2018年4月,由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辰院士領導完成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揭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達13.7%,估算我國慢阻肺總人數接近1億,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構成重大疾病負擔。
在我國慢阻肺患者中2/3處於早期階段,由於僅有咳嗽、咳痰等表現,病人往往不去就醫,因此失去了早期幹預的機會。2019年北外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轄區居民進行了慢阻肺高危篩查問卷3800,問卷提示高危人群約580餘人,開展免費肺功能檢測,共篩查出慢阻肺306人,並納入家庭醫生的健康管理。通過篩查使早期慢阻肺得以確診,降低了患者的治療成本,提高了生活質量。
今天,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指導下,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攜手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慢阻肺日的大型慢阻肺關愛活動,為廣大社區居民免費提供肺功能篩查、健康諮詢、科普義診活動。本次主會場設在魯迅公園,由虹口區北外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辦,來自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虹口區衛生健康委、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的領導以及11位呼吸專家出席了此次活動。本次還在靜安區、寶山區、徐匯區、楊浦區、奉賢區、長寧區共6個區設置了分會場,同步開展慢阻肺關愛活動;為廣大居民朋友免費提供篩查,及專家義診諮詢活動,受到了居民朋友的廣泛好評。
肺功能檢測是金標準,社區就能做
肺功能檢測是診斷慢阻肺的一個金標準,只需受檢者按照指令對著肺功能儀吹幾口氣,就能客觀評價氣道阻塞程度,從而判斷慢阻肺的情況。肺功能檢測毫無痛苦,還能早期發現比較隱秘的或者比較輕症的慢阻肺患者,有利於早期進行幹預。
在由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發起的關愛慢阻肺項目的推動下,現在上海有近7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配備了肺功能篩查儀,居民朋友在家門口就可以開展肺功能檢查,這將大大有利於慢阻肺患者的病情監控,及隨訪管理。
預防慢阻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醫務人員提示,造成慢阻肺的誘因是吸菸、寒冷、空氣汙染等,尤其是長期吸菸會大大增加慢阻肺的發病率。因此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是預防慢阻肺的非常重要的關鍵因素。目前認為吸菸指數超過15年以上的吸菸者是慢阻肺患病高危人群,如果合併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等症狀,需要行肺功能檢查明確有無慢阻肺。
「很多菸民不把咳嗽、咳痰、活動後氣短等症狀當回事,以為是吸菸的伴隨表現,直到呼吸困難影響到正常生活時,才想到去醫院就醫,而這時候,他可能已經發展為中重度或極重度慢阻肺」,普陀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學科主任杭晶卿說。
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堅持長期治療是關鍵
慢阻肺是一個慢性疾病,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需要長期、持續地治療。醫務人員提示,慢阻肺治療就像是在跑「馬拉松」,唯有堅持長期治療才能穩定病情,如果患者中途放棄導致病情反覆或急性加重,都會使之前的治療成果付之一炬。第四人民醫院張益輝主任指出,在門診中經常遇到病人因為不堅持用藥,使得症狀反覆出現,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進而出現慢阻肺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實際上是對肺功能的進一步損害,一次急性加重,病人的肺功能和活動能力在半年內都無法恢復到以往的水平。
慢阻肺急性加重容易出現在冬季或季節交替時。因為除了氣溫氣壓等因素影響,慢阻肺還跟細菌、病毒感染有關,所以預防感冒至關重要,建議病人在春冬季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