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故事】周恆院士:對校慶的另一種獻禮

2021-01-08 天津大學新聞網

 

  校慶時,學校收到了廣大校友和各界的捐贈。包括錢和實物,總價值相當於五億多人民幣。這對學校是一種重要的激勵,也在實質上有助於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因此,學校歡迎這類捐贈,而且多多益善。

  其實,對學校來說,還有另一種捐贈,同樣是值得歡迎的。

  今年七月份,我校機械學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周恆將十五本書,通過「北洋基金會」贈送給學校。這本書的扉頁上有一句話:「謹以此書恭賀母校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120周年華誕」,因此這是作者對學校校慶的獻禮。如果按書的價格來衡量的話,十五本書,最多值1425元,比起五億多元,實在是區區不足道。但對於學校這樣的單位,顯然有另一種意義。是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

  這十五本書的書名是《超聲速/高超聲速邊界層的轉捩機理及預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恆、蘇彩虹、張永明三人。後兩人原來都是周恆教授的學生,現在都是力學系的老師。

  這本專業性極強的新書,其內容涉及的是流體力學中的一個百年難題。

  1883年,英國的Reynolds通過圓管中的流動實驗發現,管中流動存在層流和湍流兩種流態,在雷諾數較小時為層流,而在雷諾數增加並超過一定值(即臨界雷諾數)時則變為湍流。隨之轉捩問題就和湍流問題同時出現。

  轉捩問題的核心可以歸結為;(1)層流轉變為湍流的過程是一種突變的過程,其機理是什麼。(2)對某一類流動來說,能不能預測其轉捩雷諾數。一百多年來,眾多的流體力學家、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其中不乏大師級的人物,如現代流體力學之父普朗特,物理學家海森堡,應用數學家林家翹等,但迄今仍不能說已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最初,這些問題只在學術界引起了興趣,工程技術界對它並不關注。二次大戰後,航空技術的發展使得航空界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了需求。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可以在大量實驗和經驗的基礎上,用半經驗的辦法預測航空飛行器的轉捩。近三十年來,隨著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展的需求,航天界也對這一問題的解決高度關注起來。但是,與航空技術不同,由於航天技術牽涉到的是高超聲速飛行技術,幾乎不可能靠大量實驗和經驗來積累解決這一問題所需要的經驗數據,而必須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創新。因此,儘管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從事這方面的研究,2006年,美國的一個著名專家還說「人們在高超聲速飛行器的轉捩預測上從來都沒有成功過」。最近兩三年,西方國家的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綜述性文獻上,仍把轉捩預測列為少數幾個沒有克服的難題之一。

  周恆教授的團隊,之前對轉捩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學術性的,例如,研究非線性流動穩定性理論等,沒有把學術研究和技術發展的需求結合起來。從本世紀初開始,他們轉而和航天技術的需求結合起來從事研究。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進展。

  (1)對轉捩過程的機理,取得了新的認識。國外在做這一研究時注意了過程中的一些現象和細節,但不能從根本上說明為何轉捩是一個快速過程。周恆的團隊則發現,轉捩的內在機理是流動的平均流剖面的穩定性特徵發生了變化,使得轉捩過程開始後會形成一個正反饋,從而使得過程具有突變性。(2)他們分析了國外轉捩預測的半經驗方法,發現了其主要的不合理處,提出了改進的方法。結果一方面使得轉捩預測對經驗數據的依賴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一些用原有的方法甚至於連定性都無法說明的轉捩實驗結果,有了不但定性,而且在定量上也合理的解釋。(3)國外對拋物化穩定性方程的方法,只是當成一個計算層流中的擾動演化的一個工具,而周恆的團隊則發現它有更廣泛的用途,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可以直接用於轉捩預測。

  這三方面的成果雖然不能說已徹底解決了轉捩問題,但顯然可以說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是顯著地向前跨了一步。

  《超聲速/高超聲速邊界層的轉捩機理及預測》這本書,用主要的三章系統地闡述了這三方面的成果,使得這本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作者自己的成果。這一比例,即使是在專著中也是很少見的。

  由於有了這些結果,團隊正以此為基礎和航天部門開展了相關合作。團隊的一位教授也被任命為總裝備部的『空氣動力專家組』成員。這是非國防口高校專家被任命的唯一一位。可以說是對書中成果的一種肯定。

  天津大學是國家的重點大學,正在為儘快成為國際一流大學而努力。國際一流大學的最主要標誌無疑就是出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周恆院士等的書正是成果的一種。我們不能自吹自誇地說這就是一流成果,但無疑這是朝著這一標準努力的結果。從這一意義來說,這樣的校慶「獻禮」,是和捐款捐物不同的另一種獻禮,其重要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今後這類來自於廣大教師和學生的禮物也是多多益善。這樣,天津大學辦成世界一流的目標就指日可待了。(本站記者宋雪峰 劉曉豔) 

相關焦點

  • 【124校慶】電信學子開展多項活動獻禮交大
    摩拳擦掌,支部成員共學交大歷史 校慶之日不忘先賢,碩9060黨支部積極探索班級活動的形式,採取線上校史講座、校慶主題知識競賽等多種方式慶祝124周年校慶。在聽取講座、準備題目、參與搶答的過程中,支部成員大大加深了對交大歷史全方位的認識。
  • 【雙甲子校慶】我和我的百廿交大
    「120秒·120年」仲英書院為雙甲子校慶獻禮 在校慶即將到來之際,西安交大學子用所學專業知識為母校祝福;親筆寫下與交大的故事,紀念與母校共度的美好時光。 仲英書院的同學創意製作了「120秒·120年,英仔獻禮校慶」系列主題視頻。
  • 校慶|話劇《侯德榜》背後的故事
    對於北洋話劇來說,是對母校雙甲子誕辰的獻禮——它寄託著後輩們對侯德榜這位曾在母校任教的一代先驅的一份景仰,一縷追思。我們採訪了北洋話劇社的社長朱澤熙,通過他,我們走近了這部話劇,探訪到了它背後的故事。我們追問:「侯德榜曾擔任天大的教授,以此話劇獻禮天大120周年,主要是考慮到校友麼?」「有這方面的意圖,但更多的是讓學弟學妹們了解,在那個時代,是那麼一群人,奉獻了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才有了我們現在如此幸福的生活。」
  • 《Advanced Materials》浙江大學校慶專輯發布
    領域旗艦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編輯部邀請,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與相關院系(化學系、材料學院、化工學院、高分子系、光電學院、藥學院)的研究組撰稿18篇,2017年4月以校慶專輯形式展示
  • 生命科學學院舉辦60周年校慶院慶系列活動
    拉開序幕:活動精彩紛呈 獻禮校慶院慶為迎接9月20日的校慶,學校校友馬拉松俱樂部組織了中國科大60周年校慶接力跑活動(北京—合肥)。9月9日,受學校邀請,我院81級校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 大氣與海洋科學校慶報告會舉行
    日前,作為復旦大學第54屆科研報告會活動的一部分,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大氣與海洋科學校慶報告會,以學術盛宴迎接建校115周年。5月18日下午的開幕式上,復旦大學副校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院士發言。
  • ACM教練:校慶背後的耕耘者
    2018/04/06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隨著北大120周年校慶的臨近,校慶準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
  • 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有啥意思
    當下一些校慶活動,出席的校友代表多是官員、富商、文娛名人等「成功人士」。普通校友到場,沒多少存在感,難免會有心理落差。除了覺得「混得不夠好」,一些普通校友與其說是「不好意思」參加,不如說不願或不敢參加。每逢校慶,不少學校都會通過各種形式向校友募捐。還有個別大學組建一年即辦百年校慶,令人瞠目。一場普通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顯然已經偏離了「校友同慶」的美好初衷,失去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 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之際,微軟必應別出心裁獻祝福
    校慶當日,上海交大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歷屆學子齊聚交大,共賀母校誕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微軟搜尋引擎必應也獻上誠摯祝福,將上海交大的校園風景圖片設置為必應首頁今日美圖,全球用戶都將在這裡一睹上海交大風採。
  • 柯炳生出席西南大學校慶活動並看望重慶校友(圖文)
    柯炳生會見了西南大學黨委書記黃蓉生、校長張衛國等學校領導,就大學管理、校慶組織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在4月17日的西南大學校慶活動之「百年農業科教論壇」上,柯炳生做了《農業科技創新,大學的使命與機遇》的主題報告,通過對我國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分析,指出了農業高校在服務國家「三農」事業發展中所承擔的重要任務,以及所面對的一系列機遇與挑戰。
  • 光電工程分院,祝母校18周年校慶圓滿成功
    校慶風雨兼程十八載與時俱進創輝煌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慶祝建國70周建暨學院十八歲「成人禮」在2019年9月20日我校各級領導及各分院共同組織全校領導和師生共同參加。在此光電工程分院祝母校十八歲生日快樂!
  • 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校慶特刊其實是Advertisement
    今天被蘇大刷屏了,因為《Nature》期刊在今日發布了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和QQ空間轉發該消息,畫風差不多都是「牌面」「牛逼」「蘇大強」等大氣的評論。但在熱鬧的氛圍裡,我看到了一則這樣的消息:《Nature》發布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這個廣告值不值?我心想,這會不會是在黑蘇大?突然就有點憤怒,尋思著我蘇大豈能容得下這般諷刺,立馬打開電腦去官網探求真相。
  •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最特別的 西南交通大學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5月15日百年交大將迎來建校124周年紀念日這是交大人的慶典與驕傲為慶祝母校母校124歲生日小編為SWJTUers精心準備了校慶專屬頭像
  • 源清中學20周年校慶回望:感謝有你 共唱歡歌
    這幾日,媒體報導排山倒海,杭州日報、錢江晚報、都市快報騰訊大浙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浙江電視臺、杭州電視臺等近20家新聞媒體先後相繼報導源清校慶,是否讓你依然沉浸在興奮與激動中?而對於全體源清人來說,最想對所有人說一句話:感謝有你,共唱歡歌!
  • 「院士首富」60年校慶之際捐出1000萬給南中醫
    吳以嶺院士(左)現場捐贈1000萬。昨天,南京中醫藥大學60周年校慶大會上,校友吳以嶺院士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以嶺中醫藥獎」,並首次頒出特等獎10萬元。吳以嶺院士正是這些常用中成藥的研發者,他研製出10個國家專利新藥,有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芪藶強心膠囊等。吳以嶺院士今年65歲,出身中醫世家,自幼隨父習醫,1966年上高一時因「文革」輟學,1977年恢復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
  • 見證潛能與創造力的共生共長 深圳國王學校迎來首個周年校慶
    校長Geoff特別提醒大家注意視頻中坎特伯雷大教堂壁爐上的雕塑 -- 狐狸與鶴,來自伊索寓言的經典小故事,蘊含的卻是關心他人、互相成就的大智慧。 「我在一年級聽課時,看到他們踴躍舉手回答問題,積極思考,相互協作,他們會為了同伴的成功而歡呼,支持任何有需要的人。
  • 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理事大會暨70周年校慶啟動
    12月16日,甘肅省資源環境職教集團二屆三次理事大會暨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70周年校慶啟動會隆重舉行。甘肅省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甘肅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時寧國,甘肅省氣象局總工程師、一級巡視員張強,甘肅省應急管理廳總工程師雷升文,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校領導,全國各地集團理事單位成員、企業代表、校友代表及學校師生代表共計500餘人參加會議。
  • 江北中心小學70周年校慶創新繪畫讓人耳目一新
    金報訊(通訊員 張文明 記者 薛曹盛 攝影 記者 張培堅)昨天,江北區中心小學舉辦70周年校慶建校70年,江北中心小學走出不少著名校友:國家翻譯局翻譯員劉惠明,他數十次為江澤民、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參加重大外事活動、會見外賓擔任翻譯;2010年華人數學家大會最高獎「晨興數學金獎」獲得者鄔似珏;2014年「亞洲傑出成就獎」獲得者姚望,他獲獎時才35歲;電影金雞獎、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演員張小磊……昨天,作為校慶活動之一,2015年國際少兒繪畫展在寧波大劇院展示,除了傳統的書畫創作,更有板凳畫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出版北京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力學...
    為慶祝北京理工大學(北理工)建校80周年,《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特別出版了「北京理工大學80周年校慶力學與物理專輯謹以此專輯向北理工80周年華誕獻禮!
  • 【第1號公告】貴陽市第五中學90周年校慶
    貴陽市第五中學將以90周年校慶為契機,守正創新,奮楫前行,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水平,以更加堅定的信念,邁向建設貴州省藝術特色示範性高中的新徵程。  躬逢盛事,同心致遠。值此90周年校慶即將到來之際,貴陽市第五中學全體師生誠摯邀請所有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及海內外校友一起感悟九秩風華,共襄校慶盛舉,暢敘情誼,共譜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