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教練:校慶背後的耕耘者

2020-12-08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18/04/06 信息來源: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隨著北大120周年校慶的臨近,校慶準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公眾號上一個又一個喜訊,都在傳遞著助力校慶的火炬。而作為校慶中唯一一項理工科類活動,ACM程序設計大賽卻顯得相對低調。在看似平靜的背後,有著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耕耘者正緊張而忙碌地指導著北大參賽選手的訓練,希望能以優異的成績為校慶獻禮。

ACM小述

ACM程序設計大賽,對非信科領域的人來說應當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但實際上,ACM程序設計大賽是高校級別最高的腦力競賽,素來被冠以"程序設計的奧林匹克"的尊稱,是世界範圍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程序設計競賽。今年的ACM大賽對北京大學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北大第一次承辦這項比賽的世界總決賽。今年4月份,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會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匯聚一堂,互相切磋學習。在中國,除了上海理工大學,北大是第二個得此殊榮承辦世界總決賽的大學。在此之前,北大憑藉優異的比賽成績和校方的大力支持,已經連續三年承辦了亞洲區域預選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北大ACM程序設計大賽的教練團隊在背後的辛苦和付出。

教練眼中的ACM

羅國傑老師是今年ACM程序設計大賽北京大學隊的總教練,從2013年起,他就肩負起了這個光榮而沉重的擔子。5年來,他見證了北京大學隊在這場高規格的國際性比賽中的蛻變和成長。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ACM大賽在北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公眾號。而在這背後,教練和隊員們需要每周訓練兩到三次以維持對題目的熟悉程度,每周或每隔一周共同討論、總結訓練的題目,研究訓練的策略。談到這裡,羅國傑和曾經擔任教練而今年負責志願者管理工作的郭煒老師卻都堅持認為這是同學們自己的功勞。在他們看來,與其他一些高校相比,北大同學參與ACM更多是出於興趣,在比較大的課程負擔下進行ACM訓練更是不容易。「領獎的時刻還挺光榮的,你們可以看看往年的錄像,很多同學也把它作為一個強烈的個人興趣,就像你打遊戲會想要刷到排行第一。」

羅國傑獲得ACM教練獎

不同於大眾印象中枯燥的競賽培訓,羅國傑和郭煒經過多年的實踐,更傾向於將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個人能力主要是通過訓練出來的,團隊能力需要隊員們磨合和交流,而且隊員們私底下關係比較好,組隊配合起來也會比較有默契。」

或許提到競賽,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都是對精英的刻板印象。然而這正是兩位教練極力想改變的地方:「非競賽出身的選手可能在訓練過程中感到相當困難,但我還是更鼓勵沒有競賽背景的同學來報名參與這樣的比賽,比賽內容和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緊密相關,因此參與這個比賽的選手更多是在興趣的驅使下提升了個人能力。」羅國傑老師認為,通過準備比賽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是遠遠比獲得名次更為重要的事情,「ACM的題目和很多面試很像,包括谷歌也會用這種方法快速區分同學們的level。所以ACM對同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但我覺得同學們應該記住一點,比賽並不是學業的全部,不代表你掌握了所有的能力。」

正是依靠這樣一種對名次的淡然和對訓練的認真與享受,北大在ACM大賽中不斷地成長。從2000年最初參賽因為決賽名額少和經驗不足未能進入總決賽,到2005年以後一直能夠進入總決賽,再到今年能夠承辦總決賽,可以說,沒有教練們的辛苦付出,沒有同學們的認真鑽研,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北大ACM:教學與發展

儘管北大在ACM比賽中漸入佳境,但說到現況,時刻在思考著如何更好地改進的教練們也有自己的擔心。他們覺得目前的問題主要是缺乏多元專業教師的參與。「現在主要是我們自己在負責,如果有更多老師,比如研究職業發展的老師幫助我們改進培養學生的方式,便於我們改進這個活動,我覺得會更好一些。」

實際上,對於提高ACM程序設計大賽訓練水平的思考,在更深層次上是對提高北大信科教育水平的思考。郭煒老師認為,北大信科教育質量在全球是頂尖的,參加類似ACM這樣的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有助於研究出更多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2002年時李文新老師帶領同學參加ACM競賽,一起開發了一個系統,可以在線提交問題,上面有很多比賽相關的題目,同學們可以提交答案自我檢驗。李老師後來將這個系統推廣應用到我們學院的程序設計類的課程中。現在有一個網站叫open judge,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課程都可以在上面布置作業。研究生複試、招中學生進夏令營也都會在這個平臺上進行。總體來說就是以競賽促進教學和教學改革。以這個競賽為契機,強調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由傳統的筆試到機考,加大了訓練強度,對同學的要求也增加不少。」

郭煒,曾任ACM教練

如何更好地培養能力拔尖的同學,也是教練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之一。他們的關注不僅僅局限於ACM競賽,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深遠的地方,「最近有一個拔尖計劃我認為挺有成效的,主要是挑選出一些優秀的同學,公費派他們去國外的大學訪問或參加暑期課程研究,讓他們有機會接觸那邊的教授並推薦自己,從而使更多同學可以申請到國外的一流大學。我記得有位同學寫了篇很好的論文,發郵件給國外的教授後沒有收到回應,後來那位同學直接找到教授,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賞識。圖靈班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改革舉措,挑選一些拔尖的同學進行集中培養。最開始,我們學院只是開設了很多高階的實驗班課程,讓拔尖的同學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近幾年轉變了觀念,對象逐漸擴大為各種層次的同學,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課程提高他們的水平。」

當然,教練們除了負責ACM競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還是學者和老師,有著自己的研究方向,忙碌而充實。羅國傑老師教授算法課和定型與分布式程序設計。他自己的科研與FPGA計算相關,現在更多集中在FPGA在終端推理的應用以及高頻量化交易上。郭煒老師開設程序設計實習課,講授學習基礎的算法,提高學生的編程動手能力以及打下算法的基礎。同時,他還開設了ACM程序設計競賽訓練營,這是以校外學生為主的一門暑期課,也是北大暑期課中擁有最多校外學生的一門。

奔波於教學科研第一線的同時還不辭辛勞地籌劃即將開始的ACM總決賽,這些默默無聞的耕耘者們最大的動力就是能為北大120周年校慶添磚加瓦。正如羅國傑老師所說:「我覺得還是挺值得做的一件事吧。」

編輯:天怡

責編:山石

相關焦點

  • 校慶|話劇《侯德榜》背後的故事
    我們採訪了北洋話劇社的社長朱澤熙,通過他,我們走近了這部話劇,探訪到了它背後的故事。侯德榜不僅僅是一位北洋校友,更是校訓中實事求是精神的鮮活體現,以此來向校慶獻禮,再合適不過了。待到話劇上演,天津大學那段久遠的歷史,定會被拂去灰塵,透出明亮的光。
  • 方舟生存進化acm怎麼用 方舟生存進化acm使用步驟
    最近,有萌新玩家在問方舟生存進化acm怎麼用,畢竟很多剛接觸這個遊戲的不是很懂。acm具體的實用步驟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最近,epic做活動,方舟生存進化可以免費領,所以很多玩家又開始玩起了這款遊戲。最近,有萌新玩家在問方舟生存進化acm怎麼用,畢竟很多剛接觸這個遊戲的不是很懂。
  • ACM與北京大學
    編者按:2018年4月15日至20日,北京大學將承辦第42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該賽事的舉辦將拉開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序幕。ACM-ICPC不僅是全球大學生電腦程式能力競賽活動中最有影響的一項賽事,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且最負盛名的程序設計競賽。
  • 「AlphaGo之父」獲最新一屆ACM計算獎
    同年,解析 AlphaGo 背後技術的論文 「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 」 公開發布在Nature雜誌上。AlphaGo 和 AlphaZero 之後,DeepMind 的遊戲 AI 探索的另一個重點是徵服《星際爭霸 II》。
  • 第42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拉開序幕
    他們將負責接待本次總決賽的來自51個國際和地區的140支參賽隊伍,指引選手和教練們前往本次大賽指定的酒店進行入住登記,並配合大賽工作人員完成參賽隊伍報導註冊的各項手續。同時,本次賽事的舉辦也將拉開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序幕。因本次大賽周期長,服務需求大。為協助大賽工作人員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從3月份起,大賽組委會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候選志願者庫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正式註冊的北京大學在讀學生招募志願者。經過嚴格面試審核後,526名志願者成功入選,並在工作分配後進行了專門的志願者培訓。
  • 見證潛能與創造力的共生共長 深圳國王學校迎來首個周年校慶
    深圳2020年11月26日 /美通社/ -- 11月19日,深圳市南山區坎特伯雷國王學校(以下簡稱「深圳國王學校」)迎來首個周年校慶活動,K3、G1年級學生的家長受邀到現場,與總校長Geoff Cocksworth、英方園長John Astbury、中方園長楊煉紅以及全體師生一同歡度這個紀念意義非凡的校慶日,在孩子們精心準備的現場表演中感受他們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
  • 剛剛,阿爾法狗背後的那個男人,獲得了2019 ACM 計算獎
    ACM 獎獲得者將被邀請參加海德堡桂冠論壇,這是一個年度網絡活動,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研究人員和 ACM 圖靈獎、阿貝爾獎、菲爾茲獎和奈凡林納獎的獲得者。參考資料:https://www.acm.org/media-center/2020/april/acm-prize-2019
  • ACM 公布軟體系統獎、卡內拉克斯理論與實踐獎、艾倫...
    頭圖 | ACM 官網2020年5月20日,計算機協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宣布了三項著名技術獎的獲得者。這些獲獎者由同行選出,旨在表彰他們為計算機技術創新所做出的貢獻。
  • 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有啥意思
    當下一些校慶活動,出席的校友代表多是官員、富商、文娛名人等「成功人士」。普通校友到場,沒多少存在感,難免會有心理落差。除了覺得「混得不夠好」,一些普通校友與其說是「不好意思」參加,不如說不願或不敢參加。每逢校慶,不少學校都會通過各種形式向校友募捐。還有個別大學組建一年即辦百年校慶,令人瞠目。一場普通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顯然已經偏離了「校友同慶」的美好初衷,失去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
  • 北京交通大學獲第35屆ACM/ICPC亞洲區預賽金獎
    我校由孫靳睿、吳桐、王璐三位同學組成的代表隊,在計算機學院黃華老師的帶領下,沉著冷靜的應對比賽,校際排位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之後,名列第五(註:武漢大學打星不參與排名),隊際排名第八(http://acm.hrbeu.edu.cn/icpc/?p=92),最終獲得了金獎的好成績。
  • 剛剛,那個打敗柯潔、李世石的阿爾法狗背後的男人,獲得2019 ACM...
    ACM 獎獲得者將被邀請參加海德堡桂冠論壇,這是一個年度網絡活動,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研究人員和 ACM 圖靈獎、阿貝爾獎、菲爾茲獎和奈凡林納獎的獲得者。關於 ACM計算機科學協會(ACM)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和科學計算機學會,它將計算機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士聯合起來,以激發對話、共享資源並應對該領域的挑戰。
  • ACM逆襲!
    高一時零基礎的崔倍寧就因「難得的天賦」被教練看中,連續刷了兩年信奧題,取得了信奧國決銅牌。當時只要高考正常發揮,憑藉自主招生上985名校十拿九穩。但是高考發揮失常的小崔,沒有圓成名校夢。  天性樂觀的崔倍寧,很快調整心態,決定選擇一所「打ACM氛圍好」的大學。
  • 櫛風沐雨夜歸人,披星戴月奮耕耘
    年輪的齒圈閉合了一圈又一圈,季節的轉換,換了一輪又一輪,穿越校園的浮華,在喧譁背後的寧靜中紮根,浙郵院的夜,行色匆匆的行人裡,倦容橫生。
  • 【校慶故事】周恆院士:對校慶的另一種獻禮
    校慶時,學校收到了廣大校友和各界的捐贈。包括錢和實物,總價值相當於五億多人民幣。這對學校是一種重要的激勵,也在實質上有助於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因此,學校歡迎這類捐贈,而且多多益善。這本書的扉頁上有一句話:「謹以此書恭賀母校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120周年華誕」,因此這是作者對學校校慶的獻禮。如果按書的價格來衡量的話,十五本書,最多值1425元,比起五億多元,實在是區區不足道。但對於學校這樣的單位,顯然有另一種意義。是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  這十五本書的書名是《超聲速/高超聲速邊界層的轉捩機理及預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恆、蘇彩虹、張永明三人。
  • 大氣與海洋科學校慶報告會舉行
    日前,作為復旦大學第54屆科研報告會活動的一部分,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大氣與海洋科學校慶報告會,以學術盛宴迎接建校115周年。5月18日下午的開幕式上,復旦大學副校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院士發言。
  • 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之際,微軟必應別出心裁獻祝福
    校慶當日,上海交大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歷屆學子齊聚交大,共賀母校誕辰。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微軟搜尋引擎必應也獻上誠摯祝福,將上海交大的校園風景圖片設置為必應首頁今日美圖,全球用戶都將在這裡一睹上海交大風採。
  • 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校慶特刊其實是Advertisement
    今天被蘇大刷屏了,因為《Nature》期刊在今日發布了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和QQ空間轉發該消息,畫風差不多都是「牌面」「牛逼」「蘇大強」等大氣的評論。但在熱鬧的氛圍裡,我看到了一則這樣的消息:《Nature》發布蘇州大學120周年校慶特刊,這個廣告值不值?我心想,這會不會是在黑蘇大?突然就有點憤怒,尋思著我蘇大豈能容得下這般諷刺,立馬打開電腦去官網探求真相。
  •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
    西南交大124周年校慶專屬頭像等你換!最特別的 西南交通大學精勤求學 敦篤勵志果毅力行 忠恕任事5月15日百年交大將迎來建校124周年紀念日這是交大人的慶典與驕傲為慶祝母校母校124歲生日小編為SWJTUers精心準備了校慶專屬頭像
  • 【雙甲子校慶】我和我的百廿交大
    「120秒·120年」仲英書院為雙甲子校慶獻禮 在校慶即將到來之際,西安交大學子用所學專業知識為母校祝福;親筆寫下與交大的故事,紀念與母校共度的美好時光。 仲英書院的同學創意製作了「120秒·120年,英仔獻禮校慶」系列主題視頻。
  • 我校研究成果獲ACM SIGSPATIAL 2020「十年影響力「榮譽獎
    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北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者合作的研究論文「T-Drive:Driving Directions Based on Taxi Trajectories 」獲唯一榮譽獎(Honorable Mention),這是國內高校作為第一單位的研究成果首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