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蝴蝶效應,指南美洲一隻振翅欲飛的蝴蝶,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北美洲一場龍捲風。在現實社會中,初始值的不穩定也會引發一系列嚴重性後果。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蝴蝶效應的一個案例,有一個人,他為保護自己的愛犬和猴子搏鬥,結果失敗,還被猴子咬了幾口,不幸離世,他的離世導致了25萬人喪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坐上國王之位
電影《蝴蝶效應》中有句經典臺詞:每一個人都躲不過宿命對你開的玩笑。在19世紀早期,世界各國混戰不休,不少國家徵戰連連,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希臘也頗受波及。當時希臘的國王是康斯坦丁一世。混戰之時,他的態度一直保持中立,但希臘首相卻是一個主戰派,首相希望能夠加入到協約國。由於政見不合,國家與首相分歧越來越大,漸漸的國家內部政治也發生了兩極分化,形成了擁護國王和擁護首相的兩股勢力。
康斯坦丁一世有一個兒子,名叫亞歷山大,本來他一直在軍事學院裡讀書。戰爭爆發以後,在1912年參加了巴爾幹戰爭。他上面本來有一個哥哥,而且他的父親也一直是國王,不管怎麼說都輪不到他繼位,但由於首相埃萊夫塞裡奧斯藉助協約國的力量,將康斯坦丁一世從皇位上趕了下去,所以,年僅24歲的亞歷山大成了當時的希臘國王。說是國王,實際上只是首相的傀儡。亞歷山大心裡也非常清楚,自己一上臺,命運就牢牢被這位首相控制住了。在他登基以後,希臘也在首相的操控下正式加入了協約國。而他的父親和哥哥,則被迫離開了希臘。
保護愛犬,與猴搏鬥
亞歷山大即位以後日子過得很艱難,不僅要面對協約國的監視,還要面對首相對他的控制。亞歷山大雖然已經是國王,但他根本無權過問國家事務,只能和妻子在王宮裡每天無所事事聊以度日。那個時候,亞歷山大精神壓力很大,他養了一條德國牧羊犬,給它起名叫弗利茲,每天都要帶它在宮外的花園中四處溜達。
1920年的10月2日,亞歷山大和往常一樣帶著德牧在王宮外面的花園裡一圈圈閒逛。不知道在哪裡突然竄出來一隻猴子,這隻猴子和德牧不知怎麼就看不對眼,突然衝上去對德牧就是一頓「拳打腳踢」。亞歷山大一世見到自己的愛犬受到欺負,趕緊拿起棍棒想把猴子趕跑,沒想到猴子反應十分靈敏,不僅沒被嚇跑,還反咬他一口。這一口結結實實地咬在了亞歷山大手上。正當一片混亂之時,又來了一隻猴子加入了戰鬥。亞歷山大怒不可遏,繼續與這兩隻猴子搏鬥,結果兩隻猴子把亞歷山大的身體咬傷了好幾處。
花園裡的僕人聽到了騷動,急急忙忙趕來,大家齊心合力把這兩隻猴子趕跑了。人們七手八腳把他往醫院裡送,但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落後,沒有很好的急救方法。亞歷山大被送往醫院的當晚就高燒不退,引發敗血症,傷勢一步步惡化,沒想到一個月之後就不治身亡了。
國王去世,國家陷入混亂
亞歷山大死後,人們為他舉行了簡單的葬禮。國王去世以後,希臘一度陷入混亂中,成為一個沒有國王的國家。當時,康斯坦丁一世已經流亡到瑞士,在得知兒子死亡的消息以後匆匆返回希臘,重新登上王位,但此時希臘整個內部形勢已經不同往昔。在首相的控制下,已經參與了多次戰爭,和許多個國家結仇,康斯坦丁一世再次經手國家時,希臘已經和與土耳其交惡。協約國出面了,表示願意調停雙方,但康斯坦丁一世拒絕了,他表示要血戰到底。
這次,希臘的表現非常糟糕,土耳其的實力很強,直接把希臘的25萬大軍擊潰,這對希臘來說是一個決定性的打擊,6名首相也先後被處死,國王也被強行退位,不久就死去了。整個希臘社會一片混亂,政治、經濟也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結語
宋代蘇洵曾說過「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為能見微而知著。」但是,誰又能有先見之明呢?區區兩隻猴子的鬧劇就讓25萬人犧牲,也給國家帶來了重大災難,這場蝴蝶效應波及範圍十分巨大,由此可見,近乎其微的小事也極有可能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只可惜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改變那些即將要發生的事實。
參考文獻:《蝴蝶效應》
《辨奸論》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