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異常狗血的蝴蝶效應事件,國王遛狗不牽繩,最後竟導致25萬人死亡。
1917年,在英法等國家的支持下,亞歷山大一世就任希臘國王。作為政治交換,1918年春,亞歷山大一世率領25萬軍隊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同年十月,早已是強弩之末的奧斯曼帝國投降。而「背刺」了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人自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920年8月,隨著《色佛爾條約》的籤訂,希臘獲得了幾乎全部的色雷斯地區,愛琴海諸島以及士麥那的部分地區,領土面積空前膨脹。這時候的希臘人非常自信,感覺先祖的榮光照耀著自己,一個個宛如戰神附體,對希臘的未來抱有美好的幻想。當然,如果沒有後來的一場意外,說不定希臘還真能成為一個歐洲大國。
1920年10月2日,亞歷山大一世帶著自己的愛犬在公園裡散步。這貨仗著自己是國王,身份尊貴,遛狗一向也不牽繩,畢竟就算他的狗咬了人,誰又敢找國王的不痛快呢?但是這一天的情況不一樣,他的狗在公園裡看見了一隻猴子,就上前逗弄,猴子可不管你是誰的狗,當時就和亞歷山大一世的愛犬打了起來。
要說這公園裡的猴子戰鬥力也著實強悍,居然能按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愛犬亂打,亞歷山大一世心疼自己的狗,連忙上前幫自己的狗打猴子。可猴子是群居動物,一看有人拉偏架,自然是不可能幹看著的。於是就在亞歷山大一世和愛犬痛毆那隻痛毆了自己愛犬的猴子的時候,另一隻猴子突施冷箭,一口咬在了亞歷山大一世的大腿上。
雖然(看了半天熱鬧)的僕人們「及時」趕到,也叫來醫生為亞歷山大一世處理了傷口,但亞歷山大一世回去之後就病倒了,而且被確診為破傷風,很快就暴斃了。而隨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死,希臘的內政和外交陷入了一片混亂,最終以25萬人死亡的代價輸掉了希土戰爭,因此今天的土耳其人非常喜歡猴子,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是這隻咬傷了亞歷山大一世的猴子救了土耳其人。
更深層次的故事。
1.希土戰爭是怎麼回事?
在希臘背刺了奧斯曼帝國之後,《色佛爾條約》籤訂。但英法的合約一向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只要榨不幹就往死裡榨」,結果一個《色佛爾條約》幾乎要把土耳其人的國土搶乾淨了。土耳其人回過味兒來以後自然不幹,於是遊擊隊四起,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抗希救亡運動」。
2.亞歷山大一世為什麼這麼「關鍵」?
要說亞歷山大一世,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角色,他在希臘既不掌握實權,又不被希臘王室承認,是一個被架空的皇帝。
一戰時期,希臘的國王是康斯坦丁一世,這貨的老婆是索菲亞公主,而索菲亞公主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親妹妹。所以康斯坦丁一世,康斯坦丁一世的長子喬治,以及他的三子保羅都是徹頭徹尾的親德派。而亞歷山大雖然因為家族淵源也親德,但並沒有那麼狂熱。
英法俄為了減少對手,增加盟友,便通過買通,策反,誣陷等手段控制了希臘議會,煽動了希臘國內的民族情緒,扶持親協約國的政客領袖韋尼澤洛斯成為首相,然後趕走了康斯坦丁一家子。本來韋尼澤洛斯按照英法俄的意思想扶保羅當國王,畢竟年紀小好控制。沒想到保羅正處在「中二期」,不識時務,竟然公開拒絕了韋尼澤洛斯的「善意」,於是韋尼澤洛斯只好退而求其次,讓比較「溫和」(軟弱)的亞歷山大上位,也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一世。
這個時候的希臘,政治風向在韋尼澤洛斯的引導下完全倒向協約國,而1918年前後又正是協約國如日中天的時候,畢竟一戰的結果已定。所以跟著協約國的希臘自然享受了大量的好處,就比如成為《色佛爾條約》的受益國。而英法也看亞歷山大一世這個「廢物」和韋尼澤洛斯這個「二鬼子」比較順眼,所以希臘過得非常滋潤。
可這一切隨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暴斃劃上了句號。亞歷山大死了,總要有人繼承王位吧?那麼問題來了,是讓那個「德棍」康斯坦丁來?還是讓那個「德棍」喬治來?還是讓那個「德棍」保羅來?首相韋尼澤洛斯突然就陷入了一種異常尷尬的境地。
一邊他要指揮正在打著的希土戰爭,另一邊還要琢磨到底該讓誰回來當國王。雖然這個時候一戰早就結束快2年了,可英法也並不願意讓一個「德棍」重新成為希臘的首腦。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再加上韋尼澤洛斯的自由黨在大選中慘敗,最終康斯坦丁一世成功復闢。
這一系列的風向轉變讓原本只有一個聲音的希臘內部一夜之間陷入了分裂與混亂,而原本支援著希臘的英法一看希臘又是德棍的天下了,便取消了對希臘的援助。各種因素之下,希臘原本馬上就要把土耳其人滅國的25萬軍隊突然就成了誰都不管的孤兒,要作戰命令沒作戰命令,要後勤補給沒後勤補給,最終被土耳其人打出了狗腦子。
追本溯源,要不是「廢物」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狗被「不講武德」的年輕猴子偷襲,今天我們在歐洲地圖上可能就見不到土耳其了。要不是這兩隻猴子,希臘人也不至於一次報銷20多萬軍隊,從此一蹶不振。今天也有一種說法,關於希臘人為什麼這麼懶?就是說當年勤奮的少數希臘人都死在了土耳其,剩下的全是一幫懶漢,於是就有了大家今天眼中把政府搞破產的希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