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典型的蝴蝶效應或混沌事件?

2021-01-08 李家萬事興

人類歷史上異常狗血的蝴蝶效應事件,國王遛狗不牽繩,最後竟導致25萬人死亡。

1917年,在英法等國家的支持下,亞歷山大一世就任希臘國王。作為政治交換,1918年春,亞歷山大一世率領25萬軍隊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同年十月,早已是強弩之末的奧斯曼帝國投降。而「背刺」了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人自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920年8月,隨著《色佛爾條約》的籤訂,希臘獲得了幾乎全部的色雷斯地區,愛琴海諸島以及士麥那的部分地區,領土面積空前膨脹。這時候的希臘人非常自信,感覺先祖的榮光照耀著自己,一個個宛如戰神附體,對希臘的未來抱有美好的幻想。當然,如果沒有後來的一場意外,說不定希臘還真能成為一個歐洲大國。

1920年10月2日,亞歷山大一世帶著自己的愛犬在公園裡散步。這貨仗著自己是國王,身份尊貴,遛狗一向也不牽繩,畢竟就算他的狗咬了人,誰又敢找國王的不痛快呢?但是這一天的情況不一樣,他的狗在公園裡看見了一隻猴子,就上前逗弄,猴子可不管你是誰的狗,當時就和亞歷山大一世的愛犬打了起來。

要說這公園裡的猴子戰鬥力也著實強悍,居然能按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愛犬亂打,亞歷山大一世心疼自己的狗,連忙上前幫自己的狗打猴子。可猴子是群居動物,一看有人拉偏架,自然是不可能幹看著的。於是就在亞歷山大一世和愛犬痛毆那隻痛毆了自己愛犬的猴子的時候,另一隻猴子突施冷箭,一口咬在了亞歷山大一世的大腿上。

雖然(看了半天熱鬧)的僕人們「及時」趕到,也叫來醫生為亞歷山大一世處理了傷口,但亞歷山大一世回去之後就病倒了,而且被確診為破傷風,很快就暴斃了。而隨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死,希臘的內政和外交陷入了一片混亂,最終以25萬人死亡的代價輸掉了希土戰爭,因此今天的土耳其人非常喜歡猴子,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是這隻咬傷了亞歷山大一世的猴子救了土耳其人。

更深層次的故事。

1.希土戰爭是怎麼回事?

在希臘背刺了奧斯曼帝國之後,《色佛爾條約》籤訂。但英法的合約一向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只要榨不幹就往死裡榨」,結果一個《色佛爾條約》幾乎要把土耳其人的國土搶乾淨了。土耳其人回過味兒來以後自然不幹,於是遊擊隊四起,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抗希救亡運動」。

2.亞歷山大一世為什麼這麼「關鍵」?

要說亞歷山大一世,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角色,他在希臘既不掌握實權,又不被希臘王室承認,是一個被架空的皇帝。

一戰時期,希臘的國王是康斯坦丁一世,這貨的老婆是索菲亞公主,而索菲亞公主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的親妹妹。所以康斯坦丁一世,康斯坦丁一世的長子喬治,以及他的三子保羅都是徹頭徹尾的親德派。而亞歷山大雖然因為家族淵源也親德,但並沒有那麼狂熱。

英法俄為了減少對手,增加盟友,便通過買通,策反,誣陷等手段控制了希臘議會,煽動了希臘國內的民族情緒,扶持親協約國的政客領袖韋尼澤洛斯成為首相,然後趕走了康斯坦丁一家子。本來韋尼澤洛斯按照英法俄的意思想扶保羅當國王,畢竟年紀小好控制。沒想到保羅正處在「中二期」,不識時務,竟然公開拒絕了韋尼澤洛斯的「善意」,於是韋尼澤洛斯只好退而求其次,讓比較「溫和」(軟弱)的亞歷山大上位,也就是後來的亞歷山大一世。

這個時候的希臘,政治風向在韋尼澤洛斯的引導下完全倒向協約國,而1918年前後又正是協約國如日中天的時候,畢竟一戰的結果已定。所以跟著協約國的希臘自然享受了大量的好處,就比如成為《色佛爾條約》的受益國。而英法也看亞歷山大一世這個「廢物」和韋尼澤洛斯這個「二鬼子」比較順眼,所以希臘過得非常滋潤。

可這一切隨著亞歷山大一世的暴斃劃上了句號。亞歷山大死了,總要有人繼承王位吧?那麼問題來了,是讓那個「德棍」康斯坦丁來?還是讓那個「德棍」喬治來?還是讓那個「德棍」保羅來?首相韋尼澤洛斯突然就陷入了一種異常尷尬的境地。

一邊他要指揮正在打著的希土戰爭,另一邊還要琢磨到底該讓誰回來當國王。雖然這個時候一戰早就結束快2年了,可英法也並不願意讓一個「德棍」重新成為希臘的首腦。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再加上韋尼澤洛斯的自由黨在大選中慘敗,最終康斯坦丁一世成功復闢。

這一系列的風向轉變讓原本只有一個聲音的希臘內部一夜之間陷入了分裂與混亂,而原本支援著希臘的英法一看希臘又是德棍的天下了,便取消了對希臘的援助。各種因素之下,希臘原本馬上就要把土耳其人滅國的25萬軍隊突然就成了誰都不管的孤兒,要作戰命令沒作戰命令,要後勤補給沒後勤補給,最終被土耳其人打出了狗腦子。

追本溯源,要不是「廢物」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狗被「不講武德」的年輕猴子偷襲,今天我們在歐洲地圖上可能就見不到土耳其了。要不是這兩隻猴子,希臘人也不至於一次報銷20多萬軍隊,從此一蹶不振。今天也有一種說法,關於希臘人為什麼這麼懶?就是說當年勤奮的少數希臘人都死在了土耳其,剩下的全是一幫懶漢,於是就有了大家今天眼中把政府搞破產的希臘人。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與「混沌」現象
    前言:中醫探討量子針灸是騙子,中醫講天人合一、講感應是玄學,為什麼講蝴蝶效應、講混沌學就是科學?膝蓋跪久了的人永遠站不起來。「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當中的一個概念。 指在一個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哪怕微小的變化都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 《蝴蝶效應》|混沌理論中所包含的儒學思想
    大約自70年代以來,混沌理論就成為了學術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當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所著的《混沌的本質》突然風摩世界。單說混沌理論可能較深奧,但是其中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卻是深人淺出的。它來源於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演講中他做了一個比喻:「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幾下翅膀,有可能在幾天之後在紐約引起一場龍捲風、大朵風雪。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計算機畫出來的可視圖只是繞著吸引子運動的方程的解軌道,它處於一種不尋常的永不發散、永不休止、並且是非嚴格周期的「混沌」(chaos)運動狀態。其中,混沌軌道的不發散特徵是由它的全局有界性決定的,而無休止的運動行為則把它區別於通常的骨牌效應。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然而這些典故往往似是而非,接下來,將盤點幾個典型的「蝴蝶效應」濫用事件,以便讓大家認清這個理論的實質,從而在多災多難的2020給大家帶來有意義的指導。在盤點之前,先來說說「蝴蝶效應」的起源。而對應電腦圖像的顯示上,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於是「蝴蝶效應」的說法傳播開來。正如洛倫茲的發現,微小的誤差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然而,這種發現有時候卻被大家刻意的解釋了。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虛構的段子,名叫《一根棍子引發的蝴蝶效應》,「水滸中,潘金蓮撐開窗戶,棍子掉下來,世界歷史在這一刻改寫:不撐開窗戶 ,棍子就不會掉下來,西門慶就不會看到她!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1917.5.23——2008.4.16)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1917年5月23日洛倫茨出生在美國西康乃狄克州,從小洛倫茨就很喜歡科學,關心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 陳關榮
    歷史上許多重大機遇都出現在這種毫不顯眼的事情和毫不驚人的時刻:0.506不夠精確麼?改為0.506127再算一遍就好了嘛,還來得及去多喝杯咖啡呢。然而,出色的科學家和普通的實驗員之間的差別可能就在這個地方:洛倫茨覺得這不到千分之一的誤差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從常理來說不可思議,此事必須有個數學解釋。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
    計算機畫出來的可視圖只是繞著吸引子運動的方程的解軌道,它處於一種不尋常的永不發散、永不休止、並且是非嚴格周期的「混沌」運動狀態。其中,混沌軌道的不發散特徵是由它的全局有界性決定的,而無休止的運動行為則把它區別於通常的骨牌效應。此外,解軌道的非嚴格周期性展現出它密集的近似周期性運動,但又不會嚴格地重複過去。
  • 三體、蝴蝶效應……它們共同構成了模糊而混亂的混沌現象
    蝴蝶效應事實上,自龐加萊對三體問題的突破性研究之後,人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混沌現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63年氣象學家洛倫茲發現的蝴蝶效應。洛倫茲在用計算機求解一個簡化的大氣對流模型時,發現這些解以不規則、甚至是隨機的方式震蕩。同時,初值的極小波動會引起解的劇烈變化。
  • 歷史上有哪些蝴蝶效應?呂不韋一個小舉動,引發了秦始皇的危機
    蝴蝶效應相信讀友都是聽說過的,大概意思就是通過一個微小的事物或者變化,從而引發出很大的事件或者變化,形成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整個系統的發展趨勢。歷史上如果發生蝴蝶效應類似的事件,為之出現的結果很大可能就會影響歷史的進程,改變歷史發展的走向。歷史上典型的蝴蝶效應有哪些呢?
  • ​蝴蝶效應和混沌故事
    歷史上許多重大機遇都出現在這種毫不顯眼的事情和毫不驚人的時刻:0.506不夠精確麼?改為0.506127再算一遍就好了嘛,還來得及去多喝杯咖啡呢。然而,出色的科學家和普通的實驗員之間的差別可能就在這個地方:洛倫茨覺得這不到千分之一的誤差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從常理來說不可思議,此事必須有個數學解釋。
  • 歷史是一個二級混沌系統
    但事實上,歷史並不具備顯著的歷史規律,歷史是一個二級混沌系統,某件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小事,某個歷史小人物無意間就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都是一堆看似毫不關聯的碎片,但是這種混沌狀態結束後,這些無機的碎片會有機地匯集成一個整體」 混沌不是偶然的、個別的事件,而是普遍存在於宇宙間各種各樣的宏觀及微觀系統的,萬事萬物,莫不混沌。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混沌理論到底是什麼?從蝴蝶效應說起-虎嗅網
    計算機畫出來的可視圖只是繞著吸引子運動的方程的解軌道,它處於一種不尋常的永不發散、永不休止、並且是非嚴格周期的「混沌」運動狀態。其中,混沌軌道的不發散特徵是由它的全局有界性決定的,而無休止的運動行為則把它區別於通常的骨牌效應。此外,解軌道的非嚴格周期性展現出它密集的近似周期性運動,但又不會嚴格地重複過去。
  • 聽過蝴蝶效應的你也知道混沌理論嗎?| 趣讀
    一切就像蝴蝶效應般,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故事來自2004年的一部經典影片《蝴蝶效應》,影片用環回式的結構,探討了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如果當時沒有頑皮,那麼結局會不會變得更好?如果那天沒有怎樣,那麼現在是否會是我想要的結局?這便是蝴蝶效應。在蝴蝶效應中,每一個決定都會產生長期的後果,將主角伊萬的生活改變得面目全非。
  • 「蝴蝶效應」也能預測了?看機器學習如何解釋混沌系統
    那麼,有了機器學習之後呢?  半個世紀前,混沌理論的先驅們發現由於存在「蝴蝶效應」,長期預測是不可能的。對於複雜系統(如天氣,經濟等等),即使是最小的擾動也能觸發一連串事件,導致極為不同的後果。  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陰影之下,無法確定這些系統的狀態以預測它們將如何發展。
  • 從水滸故事看蝴蝶效應經濟學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分析,武松的個人行為或許影響了宋朝甚至世界歷史。這就好比在蝴蝶效應經濟學中,經濟體和社會不是機器式的運轉,更像是有生命的機體。 公元1059年11月,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的武二郎被破格提拔。武都頭在街頭閒玩,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身為嫂子的潘金蓮則暗戀上擁有「幹部」身份、身高八尺的小叔子。
  • 蝴蝶效應真的存在嗎?顛覆常識的混沌學,如何展示地震的存在?
    好萊塢經典電影《蝴蝶效應》系列,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片。不過看完整個電影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大腦「暈頭轉向」。其實在這部電影當中,只不過是摻雜了諸多的時空穿梭原理,然後再運用比較經典的蝴蝶效應進行刻畫,從而導致整個電影的故事看上去非常複雜。
  • 混沌與分形:命運無常,是天意還是混沌的力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對混沌本質的認識,從遠古時代對命運的敬畏,伴隨著科學史上一次又一次匪夷所思的發現,終於在1963年振翅一飛,破繭成蝶,以「蝴蝶效應」的美名與混沌翩翩起舞。混沌理論的誕生,更是被譽為20世紀僅次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第三大自然科學的發現。從此以後,人們終於觸及世界深處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