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真的存在嗎?顛覆常識的混沌學,如何展示地震的存在?

2020-10-23 非人類研究所

好萊塢經典電影《蝴蝶效應》系列,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片。不過看完整個電影之後,很多人都覺得大腦「暈頭轉向」。其實在這部電影當中,只不過是摻雜了諸多的時空穿梭原理,然後再運用比較經典的蝴蝶效應進行刻畫,從而導致整個電影的故事看上去非常複雜。

但其實只要我們了解了蝴蝶效應的真相,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特別複雜,只不過導演的構思比較奇特而已。

蝴蝶效應是在1979年,美國某場科技演講會上提出的新概念。當時提出這個概念的人,名字叫愛德華·諾頓·羅倫茲,他是美國一個非常有名的數學與氣象學家。後來經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理論,那就是混沌理論,因此羅倫茲又被稱為混沌學之父。

而蝴蝶效應其實就是混沌學的一個簡單描述,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上,一隻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幾周之後,就能夠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當時很多人聽到這種言論,大都覺得天方夜譚,認為這與我們所熟知的科學完全背道而馳。但事實證明,隨著混沌學理論的逐漸完善,我們身邊當中越來越多的事物都有了明確的概念,混沌學也被稱為是繼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之後,人類對整個世界進一步的巨大了解。

混沌學,其實是在研究在初始條件下,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性。而蝴蝶效應,就是在事物發展過程當中,一個輕微的細節很有可能暫時被封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演變成一場大事件的導火索。

眾所周知,人類目前對整個世界的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極度深入的地步。但遺憾的是到現在為止,人類都沒有辦法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測。傳統文化當中,張衡的地動儀,似乎能夠精準地預測出地震發生的地點。

其實所謂的地動儀,也只不過是在地震發生之後給出解釋,從而讓朝廷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過去救援。但是通過現代技術對地動儀進行還原之後,發現它根本就沒有辦法預測出地震,甚至在地震發生之後也沒有辦法指明方向。因此所謂的地動儀,很有可能只是一種類似於概念的物體。

那麼混沌學在地震當中又是如何運用?我們知道地震的本質是板塊之間的運動,運動的過程當中產生了摩擦,從而積攢了大量的力量。當這種力量沒有辦法保持平衡之後,就會產生地震。其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律可言,甚至可以說它是一種完全隨機的事態發展。

地震爆發之前和爆發之後,最明顯的局面就是臨界狀態被打破。而混沌學只是可以向我們描述地震發生的具體過程,但也沒有辦法做到預測。因為當板塊與板塊的摩擦處於臨界狀態時,任何一個細小的細節,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這也就是蝴蝶效應。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04年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人類認為蝴蝶效應具有神奇的效果,小規模的事件可以產生巨大、不可預見的後果,甚至導致戰爭、核災難等……事實上,蝴蝶效應僅是一個氣象術語,源於半個世紀前,它實際是什麼對於多數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來看看物理學家、大氣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如何分析蝴蝶效應的真實作用及意義。
  • 「蝴蝶效應」與「混沌」現象
    前言:中醫探討量子針灸是騙子,中醫講天人合一、講感應是玄學,為什麼講蝴蝶效應、講混沌學就是科學?膝蓋跪久了的人永遠站不起來。「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當中的一個概念。 指在一個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哪怕微小的變化都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那麼「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呢?氣象中的「蝴蝶效應」如果你是一個較真的人,你一定會想,洛倫茲是個異想天開的瘋子吧,一隻小小的蝴蝶扇一下翅膀而已,怎麼可能引起龍捲風?要是龍捲風真會發生,那世界上那麼多隻蝴蝶,豈不全世界天天都在刮龍捲風?除了蝴蝶,還有很多飛蛾、麻雀呢,它們也天天扇翅膀,人類不是早就完了?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
    亞馬孫雨林的一隻蝴蝶振動兩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1963年美國的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了一個名詞,將類似「蝴蝶引起龍捲風」的現象稱為「蝴蝶效應」,用來比喻初始條件的一些小偏差會帶來結果的巨大改變,其他如馬蹄鐵掌上丟失了一個釘子,會讓一個國家走向滅亡;秋天一片飄落的桑葉,會點燃七國混戰的戰火等等,都是「蝴蝶效應」的例子。那麼「蝴蝶效應」是否真的存在呢?
  • 在量子領域中,存在蝴蝶效應嗎?
    這種神秘的效應在許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都有過出現,比如電影《生活多美好》(1946),科幻小說《雷鳴之音》(1952),電影《蝴蝶效應》(2004)中等等。這種過去的一個微小變化,導致了在未來出現巨大變化的效應,並不只存在於虛擬世界中。
  • 在量子領域中,存在蝴蝶效應嗎?-虎嗅網
    這種神秘的效應在許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都有過出現,比如電影《生活多美好》,科幻小說《雷鳴之音》,電影《蝴蝶效應》中等等。這種過去的一個微小變化,導致了在未來出現巨大變化的效應,並不只存在於虛擬世界中。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使用電腦程式進行計算時,將初始數值0.506127省略地設置成了0.506,結果生成了完全不同的天氣場景。
  • 量子世界存在蝴蝶效應嗎?
    這裡的蝴蝶便是那個影響巨大的擾動因素,「它身形雖小,卻能在漫長流逝的時間裡,打破平衡,推倒整排小片多米諾骨牌,進而觸動大骨牌乃至巨型骨牌。」Bradbury所描繪的「蝴蝶效應」——即過去的微小變化能對未來造成巨大影響——並不完全是科幻小說式的異想天開。
  • 「蝴蝶效應」也能預測了?看機器學習如何解釋混沌系統
    半個世紀前,混沌理論的先驅們發現由於存在「蝴蝶效應」,長期預測是不可能的。對於複雜系統(如天氣,經濟等等),即使是最小的擾動也能觸發一連串事件,導致極為不同的後果。  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陰影之下,無法確定這些系統的狀態以預測它們將如何發展。  最近,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研究表明,人工智慧算法可以預測混沌系統的發展趨勢。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而對應電腦圖像的顯示上,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張開雙翅的蝴蝶,於是「蝴蝶效應」的說法傳播開來。正如洛倫茲的發現,微小的誤差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然而,這種發現有時候卻被大家刻意的解釋了。網際網路上有一個虛構的段子,名叫《一根棍子引發的蝴蝶效應》,「水滸中,潘金蓮撐開窗戶,棍子掉下來,世界歷史在這一刻改寫:不撐開窗戶 ,棍子就不會掉下來,西門慶就不會看到她!
  • 到底該如何理解蝴蝶效應?
    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為了使這個效應更有詩意,才改成了蝴蝶這個詞。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蝴蝶效應的由來。
  • 聽過蝴蝶效應的你也知道混沌理論嗎?| 趣讀
    一切就像蝴蝶效應般,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個故事來自2004年的一部經典影片《蝴蝶效應》,影片用環回式的結構,探討了一個關於命運的話題,如果當時沒有頑皮,那麼結局會不會變得更好?如果那天沒有怎樣,那麼現在是否會是我想要的結局?這便是蝴蝶效應。在蝴蝶效應中,每一個決定都會產生長期的後果,將主角伊萬的生活改變得面目全非。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混沌現象。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
  • 三體、蝴蝶效應……它們共同構成了模糊而混亂的混沌現象
    蝴蝶效應事實上,自龐加萊對三體問題的突破性研究之後,人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混沌現象,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63年氣象學家洛倫茲發現的蝴蝶效應。洛倫茲在用計算機求解一個簡化的大氣對流模型時,發現這些解以不規則、甚至是隨機的方式震蕩。同時,初值的極小波動會引起解的劇烈變化。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Bradbury所描繪的「蝴蝶效應」——即過去的微小變化能對未來造成巨大影響——並不完全是科幻小說式的異想天開。著名數學家與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在一次研究中偶然發現,自然系統中的確存在這樣的例子:即便是初始狀態的微小變化,也能極大地影響最終結果。這種系統被稱為混沌系統,人們所熟知的很多現象,如陰晴不定的天氣,或者將不同液體混合在一起時的複雜過程,都屬於混沌的範疇。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Bradbury所描繪的「蝴蝶效應」——即過去的微小變化能對未來造成巨大影響——並不完全是科幻小說式的異想天開。著名數學家與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在一次研究中偶然發現,自然系統中的確存在這樣的例子:即便是初始狀態的微小變化,也能極大地影響最終結果。這種系統被稱為混沌系統,人們所熟知的很多現象,如陰晴不定的天氣,或者將不同液體混合在一起時的複雜過程,都屬於混沌的範疇。
  • 在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這裡的蝴蝶便是那個影響巨大的擾動因素,「它身形雖小,卻能在漫長流逝的時間裡,打破平衡,推倒整排小片多米諾骨牌,進而觸動大骨牌乃至巨型骨牌。」Bradbury所描繪的「蝴蝶效應」——即過去的微小變化能對未來造成巨大影響——並不完全是科幻小說式的異想天開。
  • 《蝴蝶效應》|混沌理論中所包含的儒學思想
    大約自70年代以來,混沌理論就成為了學術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當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所著的《混沌的本質》突然風摩世界。單說混沌理論可能較深奧,但是其中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卻是深人淺出的。它來源於1979年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演講中他做了一個比喻:「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幾下翅膀,有可能在幾天之後在紐約引起一場龍捲風、大朵風雪。
  • 是否存在蝴蝶效應?也許,但不是在量子領域
    布拉德伯裡(Bradbury)所描述的這種「蝴蝶效應」-過去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導致巨大的未來效應-並非只為小說。正如著名的數學家和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茨(Edward Lorenz)偶然發現的那樣,自然系統確實存在,其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會導致高度可變的結果。這些系統,包括天氣,甚至流體如何混合,都被稱為混亂。
  • 你知道嗎?翡翠也存在蝴蝶效應!
    你只到蝴蝶效效應的由來嗎?它是說因為一隻小小的蝴蝶在亞馬遜河流附近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整個地區的暴風雨,它的寓意就是說因為一個環節的變動導致整個格局都可能出現變動甚導致結果的變動。而翡翠的歷史文化也算上是悠久了,被稱為玉石之王,受到很多人們的喜愛,且非常有靈氣,還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你知道嗎翡翠也存在蝴蝶效應!翡翠的主要產地是緬甸,中國每年的翡翠市場價格深受緬甸翡翠市場的影響。近些年中國的經濟日益發展,翡翠市場也變得越來越火熱,投資翡翠市場的人也變多了,所以翡翠對我國出口的金額增多了就致使價格也隨之增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