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將仇報?救了娃卻被要求刪除視頻!警惕社交網絡上洩露孩子隱私的...

2020-11-30 騰訊網

男童頭卡車窗被救

施救者發布記錄當時場景的視頻

卻被孩子家長要求刪除

近日,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11月14日,在安徽馬鞍山

某廠門口的私家車上

一名男童被車窗玻璃卡住脖子

正哇哇大哭

凌先生和工友發現後

立刻施救

並幫忙尋找家長

最終孩子被成功救下

凌先生作為解救者之一,

將現場情況拍成短視頻上傳網絡,

被男孩母親徐女士以侵犯隱私為由

要求刪除。

該事件經媒體報導後,

引起了網友的激烈爭論:

一方認為不能讓好心人寒心

另一方則認為隱私保護不可或缺

當然,就這件事情本身來說

各方觀點不一。

但就孩子隱私這一點來說,

確實是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問題。

隨著網絡的發展,

自媒體、短視頻等平臺日益發達。

在隨處可以點開的微博裡,

在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中,

在相熟的、不相熟的人的朋友圈裡

……

經常隨處可見

未打碼的孩子們的圖像:

(註:圖中馬賽克均來自本微信公眾號)

在這些視頻和圖像裡,

有的孩子在家裡,

有的孩子在學校,

有的在家裡演著「小短劇」,

也有的在學校裡和老師們互動

……

但是很少有人會意識到,

這些視頻和圖像的出現,

可能會帶來以下這些負面影響

一、個人隱私的洩露

2019年,在徐匯法院審理的一起敲詐勒索案件中,由某就通過朋友圈精準鎖定一名「好友」,以威脅家人安全為由欲勒索170萬。

而由某敲詐的手段,就是向李先生送了一封勒索信,信中對李先生的成長經歷、經濟狀況、家庭成員情況都了如指掌,連兩個孩子在哪裡讀書,將要參加夏令營的具體時間都異常清楚。

據李先生回憶稱,與由某相識是因為2017年的一場同學聚會,由某是其同學的同學。兩人互留了電話加了微信,之後見過幾次,都是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對方認識,除此之外並無過多的交流。

但就是這樣無過多交流的人,卻可以通過李先生的朋友圈掌握大量的個人信息,甚至對孩子們的情況也掌握得一清二楚,其中存在多少的安全隱患已不言而喻。

同時,現在人臉識別的技術也十分發達,如果真的被有心之人利用,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二、沒有顧及孩子的個人情緒

在文章最開始的這個案例中,就有很多網友提及了這一點:

其實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大人們在對孩子的事情進行公開展示時,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需要去徵求孩子的意見。

如果未徵得孩子的同意就將他們的視頻放在社交網絡上,隨著網絡的傳播,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會被同學、老師、鄰居等知悉。這樣無差別地暴露,也許會對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

其實,分享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本身無可厚非,只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PART-1

大人們應首先對圖片或視頻是否合適放於公共網絡進行判斷,對於一些孩子較為私密的照片,應首先排除發出來的可能。

PART-2

徵求孩子的意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平等的個體,闡述照片或視頻發出的可能性後果,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發送,如果孩子不願意,不要輕易地把孩子的照片或影像上傳至公共網絡。

PART-3

適當地對照片進行模糊化處理,尤其牽涉到姓名、生日、學校地址、班級、家庭住址、車牌號、生活軌跡等個人信息時,應注意進行打碼。

綜合整理自: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新民晚報、微博等

編輯 | 袁堃

校對 | 黃月

審核 | 白綱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又遭洩露了?學會保護自己隱私!看看這8條……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
  • 保護iPhone隱私安全,除了徹底刪除微信記錄,你還應該這樣做!
    現在,很多人的手機中都有著不少的重要資料,那麼,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洩露已經成為了智慧型手機用戶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iPhone怎麼保護個人隱私數據不被盜取?一起來看看吧。
  • 你的個人信息已洩露,學會這幾步保護自己的隱私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看到有網友調侃道「我等下順著這條網線去找你」,這個猶如吹牛般的玩笑話,卻被一次次實現,而且就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在各種社交平臺軟體上,有一部分的人不管是分享豪車別墅還是旅遊照片,都會把定位給帶上,仿佛只有帶上定位才會顯示自己發的內容的真實性。
  • 網絡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網絡洩露了多少隱私  隨著搜索、雲計算等技術的興起,個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記錄在網上,每年網際網路都會創造幾乎沒有邊際的數字內容,其中不乏海量個人隱私,這些隱私藏在世界各地的伺服器中,並可通過搜尋引擎定向查找。網絡洩露個人隱私的事件,在現今網民的生活中可謂形式多樣、層出不窮。
  • 網絡隱私保護神器——代理IP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人們在工作、生活、學習各方面都獲取了諸多便利,人們利用網際網路高效整理信息,使用社交軟體線下交友,在網絡上學習新技能。網際網路作為新興技術,在提供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不少風險,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信息洩露。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吳沈括:強化民眾數字時代法制觀念,形成規則與倫理雙向互動 「成都女孩事件是由個人隱私信息洩露而導致的一場網絡暴力事件,歸根到底,是一場人性與法治的考驗。到底是由於網絡上個人隱私信息管理不當引發的法治危機,還是網絡空間匿名化背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我想,這兩方面都有原因。
  •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現在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的社交軟體也隨之崛起。其中馬化騰給我們帶來的兩大社交軟體,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作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起來。網際網路的崛起還帶動了馬雲電商的發展,讓網購普及了全國各地。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
  • 風暴眼中的Telegram:社交軟體該為打擊犯罪犧牲隱私嗎?
    圖自網絡 面對質疑,創始人之一Pavel Durov說:「我們不可能排除恐怖分子,做出一個只保障其他人安全的社交軟體——它要麼對所有人都安全,要麼對所有人都不安全。」 社交平臺保護用戶隱私和打擊犯罪存在天然矛盾嗎? 或許,答案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Siri洩露隱私問題?對於曾參與「稜鏡門」的蘋果而言,只是小問題
    近日,蘋果被爆出了"Siri洩露隱私問題"。對此,蘋果也很快給予了相關回應,"用戶被錄音的比例不到Siri日活的1%,而且大多數錄音內容僅持續幾秒鐘。"不僅如此,蘋果還表示稱,"將錄音發給國際承包商進行人工分析的目的是改善服務質量。"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3、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上都有攝像頭,不管是前置還是後置攝像頭都有被黑客偷啟的風險——尤其是在使用無線網絡的時候。如果不經常視頻通話和拍照,建議用好看的貼紙,把攝像頭遮蓋起來,拍照和視頻聊天的時候再揭開。可以先用手指觸摸貼紙背面,降低膠貼粘度後,再貼到手機上哦,以免不好揭開。(電腦上的攝像頭,只要不用就拔掉。)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2021年01月16日 07:11:13來源: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嬌儼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嬌儼)記者從我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警惕中國的「稜鏡門」
    斯諾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絡和電腦,而除了以思科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外,微軟、Google和蘋果則掌握了中國的作業系統份額,這讓中國的網際網路顯得脆弱甚至不堪一擊。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國網民處於內憂外患的隱私環境之中。筆者日前已撰文《中國的「稜鏡計劃」會叫啥》分析國內潛在的監控問題。但也是點到為止,無法深入。中國的斯諾登還未出現,估計也永遠不會出現。
  •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洩露隱私「黑洞」
    麗水法院審理新型網絡「黑客」犯罪案家庭攝像頭被不法分子侵入專家建議  加大打擊力度堵住洩露隱私「黑洞」資料圖:浙江杭州一主人在家中放置可移動的監控攝像頭,記錄家中萌寵畫面。但一些攝像頭在傳輸數據時可能被不法分子侵入,導致隱私被洩露,甚至因此危及用戶人身財產安全。  「攝像頭的主要功能是攝製影像資料,若在公共場合併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攝像頭應用在家裡或者其他私密空間,攝像頭被非法控制,就可能非法拍攝圖像和影像資料,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勒索敲詐,獲取錢財;也可能把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上,對個人隱私造成侵害,對個人的精神也會造成消極影響。」
  • 航旅縱橫強行「社交」再陷爭議 75%網友投票拒絕社交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秋白 鄒雪(實習)近日,有網友質疑航旅縱橫APP洩露乘客隱私,稱在該APP上選座之後名字和頭像被洩露,有陌生人發來消息問「可以約你嗎?」荔枝新聞9月25日上午致電航旅縱橫,其再次強調,「虛擬飛行形象不涉及隱私,需要用戶授權才能開啟,用戶可以放心」,另外,航旅縱橫還表示,「允許他人與我進行私聊」功能和「建立虛擬飛行形象」一樣,都是需要用戶授權才能開通的,用戶享有開通和取消的自主選擇權。天津昌朋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郭巖告訴荔枝新聞,APP在涉及用戶隱私問題上有提示義務,一般來說,責任條款中會有相關提示性說明。
  • 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不少業主、上班者表示,社區或寫字樓在採用這些系統時往往並未提前徵求意見,帶來隱私信息被洩露的隱憂。被識別的人臉(圖源:網絡)一這並非杞人憂天。去年一則新聞稱,國內一家科技公司洩露256萬用戶信息;網上同時曝光,有商家在出售包括人臉在內、106處關鍵點的17萬條人臉數據包。甚至在一些交易平臺上,花2元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照片活化」工具還能讓人臉照片眨眼、張嘴、點頭,變為能完成人臉驗證的「活照片」。
  • 在線婚戀掀「雲相親」浪潮:隱私洩露、殺豬盤騙局肆虐,平臺難辭其咎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消退了春節期間的相親熱潮,社交距離的隔離導致線下婚戀市場一度跌入冰點。易觀數據顯示,2020年Q1婚戀市場遭遇「滑鐵盧」,環比大幅下降30.7%,至9.36億元。不過,在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影響下,婚戀交友市場線上玩法的變革以及視頻相親的熱度正持續升溫。「雲相親」成為這一特殊時期主流的脫單方式。
  • 網絡安全小知識,你有Get到嗎?
    勒索軟體的嚇人策略包括:鎖定屏幕、刪除備份文件、加速刪除文件、提高贖金金額等。贖金形式包括:真實貨幣、比特幣以及其它虛擬貨幣。 二.正確使用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工具的普及、廣泛使用,使人們情感、社交、生活和學習質量得到了提升。然而,許多人在網絡上「曬幸福」時,不經意間洩露了自己的個人生活,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 微信群裡怎樣徹底刪除聊天記錄?別讓群聊信息洩露你的「秘密」!
    微信群裡怎樣徹底刪除聊天記錄?別讓群聊信息洩露你的「秘密」!微信現在已經普遍的進入人們的生活,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平時的支付社交,娛樂都是在微信上完成的,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組建群聊在裡面聊天共同分享一些工作或者是生活中的信息,但是有很多信息也是比較私密的所以聊完之後不想要被別人看到想要徹底刪除,那麼微信群裡怎樣徹底刪除聊天記錄呢?
  • 微信上的聊天記錄怎麼徹底刪除?防止隱私洩露小妙招
    微信上的聊天記錄怎麼刪除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數據刪除的原理。當我們刪除微信聊天記錄時,只是為這部分數據打上了「已刪除」的標記,但是根源的數據仍存在於我們的手機中,通過簡單的數據恢復方法可以輕鬆找回。大家可以試想一下,自己原本認為已經刪除的聊天記錄卻被被人恢復,這得給自己造成多大的損失呢!所以說,隱私安全問題無論絲毫都不能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