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個人信息已洩露,學會這幾步保護自己的隱私

2020-12-04 中創新零售商學院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看到有網友調侃道「我等下順著這條網線去找你」,這個猶如吹牛般的玩笑話,卻被一次次實現,而且就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在各種社交平臺軟體上,有一部分的人不管是分享豪車別墅還是旅遊照片,都會把定位給帶上,仿佛只有帶上定位才會顯示自己發的內容的真實性。而又一部分人卻每天想方設法想在網際網路上隱藏起來。

是的,個人隱私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在意和關注,對隱私也有了保護意識,甚至手機上的app系統顯示要獲取位置都會第一時間選擇拒絕。但如今的網際網路就猶如空氣一樣存在,如何在網際網路上保持絕對的隱秘成為了一個大難題。究竟一名生活在2019年的正常人是否可以消失在網際網路上呢?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對「人肉搜索」非常熟悉了,這個詞的具體解析就是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調查出人的真實身份。這個人肉搜索的力量有多可怕?還記得前不久廣州發生的女司機連環撞飛13個路人的車禍嗎?車禍發生不到半個小時,肇事女司機的所有信息都被人肉了出來,就連受傷的其中一個路人因為涉嫌碰瓷,個人信息也被爆了出來。

我們圍觀了這麼多的人肉案例,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也有被人肉的一天呢?究竟在網上我們能搜索到多少自己的信息呢?有一個網友做了這樣的實驗,看看是否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

說到搜索我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百度,這個網友在百度上輸入了自己的名字,出現了很多信息,在第一頁上出現了很多同名人的信息,包括房地產大亨、某市某單位的員工、大學教授等等,但翻到第二頁的時候,這位網友在第一條信息上看到了自己的ifanr主頁。沒想到洩露自己個人信息的竟然是ifanr,這讓該名網友表示很驚訝。

隨後這名網友還分別用了搜狗、谷歌、360等搜尋引擎進行搜索,結果顯示雖然有大量同名的人,但在這一堆信息中總會出現一條自己的真實信息。那麼面對自己被洩露的個人信息,應該如何補救才能保護自己呢?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信息出現在搜索結果上,可以將你的意見反饋給搜尋引擎,要求他們刪除這類搜索結果條目,比如說百度可以通過頁面底部的「給百度提建議」進行反饋。而預防社交帳號洩露的方法就是不同的帳號取不一樣的網名,設置不一樣的密碼,選擇不一樣的頭像,降低信息的統一性,畢竟如今圖片識別的技術也越來越先進了。

其實要讓自己的信息在網絡上完全隱藏起來,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網際網路上將我們的衣食住行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了,點外賣要註冊帳號,寄快遞要註冊帳號,就連買菜也要綁定自己的銀行卡,這些操作無時無刻在暴露著我們的個人信息,如果說真正要從網際網路上消失,那最終可能會和整個時代脫節。

相關焦點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個人信息又遭洩露了?學會保護自己隱私!看看這8條……
    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小編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有獎活動洩露信息在街上,人們有時候會碰到商家邀請參加「調查問卷表」、購物抽獎活動或者申請免費郵寄會員卡等活動,他們一般會要求路人填寫詳細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等,這相當於把自己的信息送上門!
  •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
    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現在網際網路發展越來越迅速,我們的社交軟體也隨之崛起。微信上這幾個功能最好關閉,保護自己隱私不被洩露,你學會了嗎?微信是手機必備軟體現在我們去買新手機的時候都會看到,現在新手機裡面必備的社交軟體就是微信。因為微信現在是大多數人都會用的一款社交軟體了,QQ對於很多中老年不是很會用。微信的操作更簡單,而且微信裡面有很多小程序,還有微信支付等功能。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需要注意的是,讓轉發者承擔責任說明查到了信息轉發的一個節點,對社會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不允許再這麼傳播個人信息,不能再這麼幹了。為了遏制個人信息屢屢遭到洩露的情況,法要責眾,轉發的人都要承擔責任,更何況直接洩露信息的人。 「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追究轉發者的責任時,為什麼不用刑法?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在疫情防控期間收集和使用的個人隱私信息,我省落實主體責任到位,明確「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對個人隱私洩露的情況零容忍。由於精密智控以數位化為重要支撐,必然涉及到個人數據能否依法合規地應用的問題。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始終要求妥善處理疫情防控和個人隱私保護的關係。在原有規定的基礎上,我省於上個月還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個人信息保護工作的通知》,對相關問題提出規範化的綜合要求。
  • 保護隱私小技巧:學會這4個方法,儘量防止隱私洩露!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我們的隱私,好像變得不如以前那麼神秘了,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的隱私變得不再像隱私了呢?面對公開化的問題,使用手機時,我們應該注意這幾點,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防止隱私洩露。1.在正規渠道下載軟體,安裝授權要注意。在下載手機軟體的時候,一定要使用正規渠道,最好在應用商店下載。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關於快遞信息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和地址等,一旦被洩露,後果則不堪設想。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了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引發了全民的熱切關注。有多名圓通公司內鬼利用員工系統盜取個人信息,然後販賣給不法分子!今年8月。
  • 315曝光的探針盒子,是洩露隱私的罪魁禍首嗎?背後真相是什麼?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總是會給我們很多「驚喜」,315曝光的WIFI探針盒子又揭秘了一波個人隱私洩露的事件。其實關於315晚會上對於探針盒子的敘述並不完全正確,真正洩露隱私的罪魁禍首並不是他,這個設備的作用只是為了定位。
  • 河北兩所高校官網洩露學生隱私信息,校方當日均已處理
    河北兩所高校官網洩露學生隱私信息,校方當日均已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 柯嘉 實習生 鄭潔 2017-11-22 20:45 來源:澎湃新聞
  • 百度文庫涉嫌洩露個人隱私
    上海一家公司的HR(人力資源)李小姐日前向記者抱怨,稱她經常接到一些陌生的電話推銷各種各樣的產品信息,同時郵箱經常會收到大量的垃圾郵件。她很好奇,為什麼這些陌生人有自己的電話和郵箱,後來從推銷產品的人打聽到原來是自己的電話、Email和公司信息都在百度文庫上洩露了!
  • 感染者信息也是不可隨意洩露的隱私
    有新聞報導,1月6日,杭州市通報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症狀感染者後,該無症狀感染者身份信息、聯繫電話等個人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傳播,還有兩則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經公安機關查明,位於西湖區的某醫院醫師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擴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隱私,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 別把雲盤安全不當回事,女性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照片
    即便是號稱對「用戶數據安全」最為器重的蘋果,早之前卻也有美國多位明星私密照被曝光,而前段時間又有微博用戶表示iCloud遭入侵,蘋果官方技術顧問非法竊取用戶個人信息和資料並敲詐勒索的事件。而其他第三方雲盤,例如百度雲、360雲盤等等,很多小夥伴對它們的安全性更是褒貶不一,那麼,我們該如何去保護我們隱私安全呢?
  • 今年315隱私成為關注重點?手機這幾個設置保護個人隱私
    當然,被電話騷擾影響生活還算小事,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到人身、財產安全,所以保護個人隱私變得尤為必要。    在手機上要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首先,最應該關閉的還是你手機定位功能中的常去地點功能,這一項功能能夠記錄你在什麼時間去過那些地方,還能記錄你在那個地方待了多久。正是這些信息,才使得不法分子能夠對你的住所、工作地點消費習慣了如指掌,你還不趕緊關閉它們!
  • 花總告酒店洩露個人隱私有多難?律師稱或啟動跨國訴訟,可行嗎?
    曝光酒店醜聞反被洩露個人信息,花總要維權有多難? 距離花總個人信息被洩露至今,已近一個月。不管是與涉事酒店多次交涉未果,還是最近無奈發起懸賞令,花總的維權之路走得似乎並不順利。
  • 多位明星中招,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近日,多位明星因被不認識的人盜取航空裡程登上微博熱搜榜。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
  • 到處都是人臉識別,我們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近期,人臉識別快速入場已是諸多年度大會的標配, 2019杭州雲棲大會信息採集入口,其人臉授權的提示已毫無遮攔的直接索要嘉賓們的個人隱私信息,姓名、手機號、郵箱、工作單位、職務信息一應俱全……人臉識別以方便用戶的名義,獲取個人隱私信息,這樣的場景太多……Part1:前不久,一款名為「ZAO」的AI換臉軟體瞬間一夜走紅,僅需一張圖片,出演天下好戲。
  • 如何保護自己手機的隱私需要關閉什麼功能
    信息共享時代,大家都手機不離手,我們的信息開始以信息化的樣式儲存。個人隱私洩露,成了很多人擔心的問題,那麼怎樣保證我們的個人隱私不被洩露呢?下面就來簡單的教大家3個方法,設置一下自己的手機,更好地保護你的隱私。
  • 時評|疫情防控,保護個人隱私應是底線
    之前,西湖區某醫院感染科醫生林某將相關流調報告轉發至微信群,致使該感染者的身份信息、聯繫電話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擴散。因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林某被行政拘留五日。此外,還發現兩則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相關人員也受到相應處罰。疫情防控,保護個人隱私應是底線。在網絡時代,普通人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後果都頗為嚴重。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日前,市民王先生前往一快遞代收點取快遞時被告知,代收點已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
  •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作者:卡爾赫林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數據如何保護?但「退出瀏覽器時,自動清除瀏覽痕跡」這一功能,並非百分百靠譜,在使用網銀等等之後,還是及時手動清除痕跡——在退出瀏覽器時,在瀏覽器選項中選擇清除痕跡,把所有清除選項都打勾,清除時間段選擇「全部」。 10、儘量不要在網站上做姓名測試或者算命,在你輸入自己的姓名和生日、出生地等信息進行查詢時,你的個人信息也隨之洩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