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總告酒店洩露個人隱私有多難?律師稱或啟動跨國訴訟,可行嗎?

2020-12-07 騰訊網

自從上個月曝光國內高端酒店「杯子的秘密」後,花總的個人信息「一路裸奔」。12月10日,又有一家海南的酒店傳出將花總標記為「暗訪人員」,並把他的護照信息張貼出來。

此前貴陽漢唐希爾頓花園酒店、洲際酒店集團也曾因員工在網上曝光花總個人護照,而引起輿論譁然。隨後,花總委託律師向兩家涉事酒店發出律師函。

花總表示,參與傳播他身份信息的只是「冰山一角」,12日早上,他再次點名上海新虹橋希爾頓花園、無錫太湖新澤假日、深圳君悅等三家酒店。為了尋找個人身份信息洩露源頭,11日,花總發布微博稱懸賞十萬元人民幣徵集有效線索和證據。

「請不要低估我們維權到底的決心。」花總個人信息洩露案件代理律師周兆成向隱私護衛隊表示。對於花總而言,如果要打贏這場「維權戰」可能面臨怎樣的難度?此前周兆成稱,或根據案件走向,赴歐盟發起針對涉事酒店違反GDPR的跨國訴訟,是否又可行?

個人信息遭「裸奔」,花總拿起法律的「金箍棒」

11月14日,微博大V@花總丟了金箍棒在網上發布了一段名為「杯子的秘密」的視頻,曝光了國內14家五星級酒店的衛生亂象。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的酒店行業最先整改的不是衛生,而是將花總拉入黑名單,多家酒店甚至曝光了他的個人信息。

繼貴陽漢唐希爾頓酒店、洲際酒店集團後,12月10日,花總通過微博披露海南某酒店將他的護照信息及肖像張貼出來,並特別備註「暗訪人員關注」。

花總護照信息被張貼出來。圖自花總微博。

「我們已經掌握足夠的證據證明花總現在已經被多家五星級酒店納入黑名單」,花總的代理律師周兆成告訴隱私護衛隊,自從「花總」個人身份信息陸續被多家酒店惡意曝光後,他的信息在網上「一路裸奔」,甚至還出現酒店工作人員對「花總」進行赤裸裸的人身威脅,以及不法分子利用「花總」身份信息,對一些酒店實施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

花總在微博上點名幾家酒店。圖自花總微博。

事發後,花總委託律師向兩家涉事酒店發出律師函,要求酒店徹底追查洩露他個人信息的源頭。「原本是受害者最低限度的要求,」但周兆成律師透露,「這些具有全球知名品牌的高端酒店,至今對我們的合理訴求不理不睬。」

出於無奈,花總於11日在網上發起懸賞令,徵集個人信息洩露的有效線索與證據。周兆成告訴隱私護衛隊,「這屬於懸賞廣告,是一種附生效條件的單方法律行為,如果滿足條件,懸賞人花總則負有支付報酬十萬元的義務。」

花總發布懸賞令。圖自花總微博。

曝光酒店醜聞反被洩露個人信息,花總要維權有多難?

距離花總個人信息被洩露至今,已近一個月。不管是與涉事酒店多次交涉未果,還是最近無奈發起懸賞令,花總的維權之路走得似乎並不順利。

據隱私護衛隊了解,侵犯隱私權,具體是指不法行為人採用非法手段,搜集、利用和公開私人信息,侵擾他人生活安寧的侵權行為。

目前關於隱私權保護案件原則上採用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而舉證難是這類案件的普遍難題。「用戶需要確定自己個人信息是從哪個渠道被洩露的,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後果,」曾代理過類似案件的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網絡安全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王琮瑋律師告訴隱私護衛隊,「即原告需證明侵權事實和損害後果,並且證明二者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而在實際案例中,信息洩露及擴散渠道往往不具有單一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說用戶很難證明自己的個人信息就是被某家企業洩露的。除了尋找信息洩露的源頭有難度外,據王琮瑋介紹,如果個人信息被洩露了,用戶沒辦法證明因為此事受到了直接的影響或者對其本人產生負面評價,那麼主張侵權也可能較難獲得支持。

「這件事給花總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周兆成告訴隱私護衛隊,因為被多家五星級酒店納入黑名單,花總現在如果要入住酒店,只能通過朋友幫忙預定,或住民宿和公寓,以至於他不得不回到老家,工作基本中斷。

並且由於花總的個人護照信息已經被洩露了,周兆成說,非常擔心如果不去制止,要是犯罪分子以此了解到花總的活動軌跡,對其實施故意傷害、綁架等犯罪活動,其危害後果無法想像。

為此,周兆成表示,律師團隊已經啟動了該案的全部追責程序,將視情形逐級採取相應的法律行動,向消協、公安部門、網際網路管理部門以及行業管理部門進行投訴和舉報,也不排除代表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請不要低估花總的維權決心,並且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周兆成向隱私護衛隊表示。

花總或依據GDPR發起跨國訴訟,可行嗎?

花總代理律師透露,接下來,或許還將根據案件走向赴歐盟發起針對涉事酒店違反GDPR的跨國訴訟,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據隱私護衛隊了解,今年 5月25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正式實施。它的「嚴」不僅體現在首度對歐盟公民的數據保護採取「長臂」管轄原則,擴大了法律適用的域外效力,也體現在違規企業可能面臨高達全球營業額4%或2000萬歐元的巨額罰款。

在周兆成看來,涉事希爾頓國際酒店集團(HI)以及洲際酒店集團(IHG)總部均設於英國,洩露花總信息的兩家國內酒店的住戶也來自於全球。GDPR規定,即使域外企業在歐盟未設任何機構,但只要存在收集、持有或處理歐盟國家公民及住民的數據,就受到GDPR約束,而「花總」符合上述條件。

隱私護衛隊查閱GDPR第3條規定,其適用範圍包括在歐盟境內的數據控制者和處理者,以及對歐盟內的數據主體的個人數據處理。即便企業沒有設立在歐盟,但只要對歐盟內的數據主體提供商品、服務(無論免費與否),或涉及對歐盟境內的數據主體進行監控行為,則受該法約束。

有不願具名的律師注意到,花總洩露的信息是護照,而非國內通用的身份證。如果花總住過歐洲的希爾頓酒店,並有理由認為其信息是從歐洲洩露到國內的,該案也有可能受到 GDPR的管轄。這之前,花總需要向有關的數據保護機構投訴,然後才有機會提起訴訟。

此外據隱私護衛隊了解,GDPR 生效至今,歐洲出現的投訴案例大多為集體或組織投訴。例如今年5月,法國數字版權組織La Quadrature du Net針對Facebook、Google、Apple、Amazon和LinkedIn發起投訴,每項投訴都附有約9000至10000個名字。今年11月,荷蘭、波蘭以及其他五個歐盟國家的消費者機構針對 Google 的用戶追蹤行為發起投訴。

「其實我們對涉事酒店並沒有要求任何賠償,僅僅只是希望徹底追查洩露花總個人信息的源頭。」周兆成告訴隱私護衛隊,「是否起訴,何時起訴,還是取決於涉事酒店的態度。」

採寫:南都記者李玲 馮群星

相關焦點

  • 百度文庫涉嫌洩露個人隱私
    上海一家公司的HR(人力資源)李小姐日前向記者抱怨,稱她經常接到一些陌生的電話推銷各種各樣的產品信息,同時郵箱經常會收到大量的垃圾郵件。她很好奇,為什麼這些陌生人有自己的電話和郵箱,後來從推銷產品的人打聽到原來是自己的電話、Email和公司信息都在百度文庫上洩露了!
  • 多位明星中招,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近日,多位明星因被不認識的人盜取航空裡程登上微博熱搜榜。演員吳磊的一位粉絲曬出與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聊天對話音頻,稱另一名粉絲多次盜用吳磊的航空裡程兌換機票,共使用掉23萬飛行裡程,嚴重侵害了吳磊利益。隨後,多位明星紛紛發文表示同樣遭遇航空裡程盜刷。對此,相關律師表示:「航空裡程跟遊戲帳號一樣屬於虛擬財產,這種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
  • 行業觀察|歐科雲鏈OKLink: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演員吳磊的一位粉絲曬出與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聊天對話音頻,稱另一名粉絲多次盜用吳磊的航空裡程兌換機票,共使用掉23萬飛行裡程,嚴重侵害了吳磊利益。隨後,多位明星紛紛發文表示同樣遭遇航空裡程盜刷。對此,相關律師表示:「航空裡程跟遊戲帳號一樣屬於虛擬財產,這種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
  • 網站「文檔共享」被指洩露個人隱私
    「我買車、上牌、年檢都需要個人信息,我哪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公開了。」張女士說文檔上記錄她的「桑塔納」還是2003年買的,現在的車輛已經更換。而李先生車輛註冊地在密雲縣。他說經常會接到很多推銷、詐騙電話,對方都能夠直接叫出他的名字。「這些網站就能允許人家這樣公布我的個人信息,他們這不成了那些詐騙犯的幫兇嗎?」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演員吳磊的一位粉絲曬出與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聊天對話音頻,稱另一名粉絲多次盜用吳磊的航空裡程兌換機票,共使用掉23萬飛行裡程,嚴重侵害了吳磊利益。隨後,多位明星紛紛發文表示同樣遭遇航空裡程盜刷。對此,相關律師表示:「航空裡程跟遊戲帳號一樣屬於虛擬財產,這種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
  • 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前兩天,明星航空裡程積分被盜一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吳磊、李晨、江映蓉等諸多明星的航空裡程積分被陌生人盜刷,近日,又發生在張萌身上一件比裡程被盜還可怕的事情,張萌的個人隱私洩露,身份信息被盜用辦會員卡,凌晨發文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2021年01月16日 07:11:13來源: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嬌儼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嬌儼)記者從我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該關注隱私和技術風險了
    去年一則新聞稱,國內一家科技公司洩露256萬用戶信息;網上同時曝光,有商家在出售包括人臉在內、106處關鍵點的17萬條人臉數據包。甚至在一些交易平臺上,花2元就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照片活化」工具還能讓人臉照片眨眼、張嘴、點頭,變為能完成人臉驗證的「活照片」。
  • 貼吧曝光「差評師」個人信息被指侵犯隱私 百度回應
    不少買家對買到的商品進行差評之後,個人的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會被曝光在該貼吧上。據報導,有媒體按照曝光的信息聯繫上部分被曝光者,對方均表示電話和姓名屬實,但自己並非差評師。就此,北京市高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鄭洪濤表示,洩露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涉及民事侵權的問題,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被曝光的用戶可以起訴洩露者,並要求刪除有關個人信息的內容,同時進行民事索賠。
  • 全球數百萬酒店客人信息被洩露 涉及身份證號等10餘項
    據了解,洩露的數據為24.4GB,總計超過1000萬個文件,包含10萬多人的信用卡信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Holden稱,Prestige Software將雲酒店(一種連接預訂網站和酒店的渠道管理器,可管理房間可用性和空置率)的數據存儲在了亞馬遜雲伺服器上。但由於配置錯誤,導致數據洩露。
  • 疫情期間填寫的個人信息怎麼處理?律師這樣說
    昨天,三秦都市報記者就此聯繫了小區物業、超市、計程車管理處等留有市民信息的相關單位詢問,並邀請律師說法。小區、社區:信息已交「上級單位」市民付女士就很擔心疫情過後手寫個人信息的去向問題。華潤萬家雁塔路店的工作人員稱,市民填寫的信息,店鋪會作統一保管,不存在洩露的問題。盒馬鮮生太白印象城店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登記簿只會出示給政府部門的檢查人員看,平時都會做統一保管,不會外傳,市民可以放心。西安市計程車管理處表示,會嚴格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安全,除因疫情防控需要向相關部門提供乘客信息外,不會向其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洩露有關信息。
  • 一旦所有個人隱私都洩漏公開將發生什麼?
    當所有的私人數據——每條簡訊、電子郵件、語音備忘錄都洩露出去的時候,我們之中有誰能避免此類麻煩,或許有個別人不受影響,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洩露個人隱私而陷入困境。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網絡秘密,或許你對前任女友進行一些網絡信息跟蹤,或者養成一種失控的購物習慣,或者你有一種戀物癖,而你的生活伴侶全然不知,而相關證據僅存儲在一個色情文件夾中。如果洩露這些個人隱私將非常尷尬,是否還會延伸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如果這些隱私信息非常敏感,一旦洩露可能會導致訴訟、離婚,或者被老闆炒魷魚?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動了我的個人隱私?
    演員吳磊的一位粉絲曬出與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聊天對話音頻,稱另一名粉絲多次盜用吳磊的航空裡程兌換機票,共使用掉23萬飛行裡程,嚴重侵害了吳磊利益。隨後,多位明星紛紛發文表示同樣遭遇航空裡程盜刷。對此,相關律師表示:「航空裡程跟遊戲帳號一樣屬於虛擬財產,這種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
  • 出軌的「隱私」也要被尊重嗎?專家解讀來了!
    「離婚冷靜期」設置背後,又有怎樣的考量? 出軌的「隱私」也要被尊重嗎? 2020年12月14日,經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人民法院調解,王女士與丈夫達成協議離婚。此前,王女士曾向法院起訴離婚,並提交了丈夫的手機截屏、手機中的錄像,以及丈夫在成都、內蒙古等地旅遊的朋友圈截屏和錄音音頻作為證據。
  • 個人信息又遭洩露了?學會保護自己隱私!看看這8條……
    朋友圈「曬」孩子、畢業找工作海投簡歷、考試報名列印資料......師生家長們,你們知道嗎,這些都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在網絡平臺洩露。近日,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開展,「網絡安全」再次成為大家熱議話題。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2018年終盤點之數據安全 數據洩露讓人「觸目驚心」
    但是,數據洩露卻成為許多企業和消費者的「心病」。數據安全事關個人隱私和重要信息,一旦洩露,將成為廣告、營銷人員的目標,甚至被電信詐騙分子「鎖定」。對企業而言,數據安全可以說關乎生死存亡,這並不誇張。  有人說,「全世界的企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數據已經洩露的和一種將要發生數據洩露的企業。」
  • 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收貨地址只寫小區名即可
    市民王女士在收到「雙十一」包裹後不久, 就收到了備註為「圓通快遞」的微信好友申請, 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那麼,市民在網購時,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記者昨(2)日採訪了相關人士。「我看小區很多人名字留的『齊天大聖』、『劉德華』之類的名字,不知道這樣合適嗎?有什麼影響嗎?」王女士發出了這些疑問。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12月9日,隨著成都20歲新冠確診女孩趙某在社交平臺公開發聲,以及轉發女孩隱私信息者遭到行政處罰,事件似乎塵埃落定。根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今年年初至今,僅引發社會輿論、在網上廣泛傳播的新冠確診患者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就有12起。
  •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洩露隱私「黑洞」
    麗水法院審理新型網絡「黑客」犯罪案家庭攝像頭被不法分子侵入專家建議  加大打擊力度堵住洩露隱私「黑洞」資料圖:浙江杭州一主人在家中放置可移動的監控攝像頭,記錄家中萌寵畫面。但一些攝像頭在傳輸數據時可能被不法分子侵入,導致隱私被洩露,甚至因此危及用戶人身財產安全。  「攝像頭的主要功能是攝製影像資料,若在公共場合併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攝像頭應用在家裡或者其他私密空間,攝像頭被非法控制,就可能非法拍攝圖像和影像資料,不法分子可能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勒索敲詐,獲取錢財;也可能把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上,對個人隱私造成侵害,對個人的精神也會造成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