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歐科雲鏈OKLink: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2020-11-12 互聯科技隨機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

近日,多位明星因被不認識的人盜取航空裡程登上微博熱搜榜。演員吳磊的一位粉絲曬出與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的聊天對話音頻,稱另一名粉絲多次盜用吳磊的航空裡程兌換機票,共使用掉23萬飛行裡程,嚴重侵害了吳磊利益。隨後,多位明星紛紛發文表示同樣遭遇航空裡程盜刷。

對此,相關律師表示:「航空裡程跟遊戲帳號一樣屬於虛擬財產,這種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竊取他人的財物構成盜竊罪,數額較大或多次盜竊,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航空裡程作為航空公司推出的權益性積分,具有實際價值(折合成人民幣計算,一萬裡程約等於500元)。通過秘密手段,竊取裡程積分兌換機票,數額較大且有多次,將構成盜竊罪。

事實上,比特幣也屬於虛擬財產,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2019年7月1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對一起涉「比特幣」網絡財產侵權糾紛案件進行宣判,首次認定比特幣的虛擬財產地位。

據承辦此案的法官、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網際網路審判第二庭法官陳瑩稱,從財產的構成要件看,比特幣具備財產的經濟性或價值性,比特幣通過「礦工」「挖礦」獲得,凝結了人類抽象的勞動力,可以通過金錢作為對價轉讓、交易、產生收益、對應持有者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享有的財產,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同時,比特幣具備財產的稀缺性,其總量恆定為2100萬個,供應受到限制,作為資源其獲得具有一定難度,無法隨意取得。比特幣還具備財產的排他性和可支配性,作為財產具有明確的邊界、內容並可以被轉讓、分離,其持有者可以對比特幣進行佔有、使用並獲得收益。

比特幣具有財產作為權利客體需具備的價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應認定其虛擬財產地位。」陳瑩表示。

一般情況下,虛擬財產面臨盜取、欺詐、技術等風險。此前破獲的資金盤PlusToken,實質上是套上網際網路金融外衣的新型騙局,但由於涉案的虛擬財產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在轉移時包含混幣等技術壁壘,因而加大了相關執法機構取證的難度,而且縮小了追回的概率。

相關律師表示:「此類案件可通過區塊鏈技術服務公司(例如:OKLink)與司法機關的合作,輸出技術,進行取證。」

OKLink相關負責人指出:「近期推出的『鏈上天眼』結合OKLink已有的鏈上數據追蹤和數千萬條主流交易所地址標籤,能夠及時、準確地對被騙數字資產進行追蹤和定位,攻破技術壁壘,助力執法機構及時、有效地對欺詐行為進行打擊。」

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

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

此前,辦理航空公司會員卡的手續較為繁瑣,辦卡人必須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前往機場的航空公司櫃檯當場辦理。後來,為便利乘客,節省辦卡步驟和時間,航空公司推出了電話申請和網上申請的方式。現在辦理航空公司會員卡,僅需提供個人身份證和手機號兩項信息就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且辦理會員卡所使用的身份證號和手機號,並不需要核實是否為同一人所擁有。

在吳磊盜刷事件中,站姐從「黃牛」處購買藝人身份證,並綁定自己的手機號辦卡,之後隨意兌換裡程,「監控」藝人的行程。

據Verizon發布的《2019年數據洩露調查報告(DBIR)》顯示,2019年共計發生逾4萬起安全事件,其中包含2000多起數據洩露事件。69%的數據洩露由外部人員所為,34%的違規行為涉及內部參與者。

換句話說,你的個人信息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從你預定的航空公司、入住的酒店、瀏覽的購物網站……被售賣出去。

盜刷裡程積分,只是眾多信息洩露案例中的一個。在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不僅對個人和相關行業是考驗,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亟需解決的難題。

「區塊鏈+」賦能「可信數據」

「區塊鏈+」或可幫助我們為「裸奔」的數據披上「可信」的外衣。

區塊鏈技術被譽為「信任的機器」,在區塊鏈上的數據本身就是一種可信憑證,所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經常開證明的難題。將各單位、企業、個人的信息、證照、證明等材料上鏈,形成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的「數字憑證」。

例如,在辦理航空公司會員卡的時候,用戶無需從各類機構獲取證明材料,重複提供各種原始證明、證照材料,只需手機掃碼授權,登陸「區塊鏈+航空」服務平臺調取數字憑證,即可一站式完成各種證明,一次性把事情辦好。

對於航空公司而言,也省了很多事情,不再反覆的核實用戶身份、證明材料,提升辦理航空會員卡的服務效率。甚至可利用智能合約,實現審批自動化,讓航空服務變得更加智慧。

從信息公開角度看,如果信息不透明,就容易滋生造假、盜刷等非法行為。通過區塊鏈技術,以鏈上信息作為公開可信的憑證,一旦上鏈,重要信息就無法被篡改,還可以追溯,由此充分保障用戶的知情權,保護用戶的權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技術和應用場景尚未完善和成熟,區塊鏈在民生領域、智慧城市建設、智慧航空、智慧車站的運用仍需深入探索。

相關焦點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
  • 歐科雲鏈OKLink:多位明星中招 誰動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
  • 歐科雲鏈OKLink行業觀察:遭黑客兩連擊,DeFi生態鳴起喪鐘還是進入...
    最新動向兩起安全事件接連爆發後,項目方、區塊鏈安全公司紛紛跟進。大多數用戶更熟知的是ERC20標準,歐科雲鏈OKLink區塊鏈瀏覽器顯示,截至4月21日,以太坊上ERC20代幣數高達214075,且數量呈現上升趨勢。
  • 多位明星中招,誰洩露了我的個人隱私?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佔比最高。近日,多位明星因被不認識的人盜取航空裡程登上微博熱搜榜。誰動了我的隱私信息?盜取明星航空裡程的事件,不僅僅是刑事犯罪的問題,同時也關乎民事侵權。一方面,這位粉絲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性權益,致使他人造成損失;另一方面,明星的會員帳戶及密碼洩露涉及到侵犯個人隱私,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種可能是平臺方的信息保管不當,一種是侵權人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這些都屬於民事方面的問題。
  •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2021年01月16日 07:11:13來源: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李嬌儼   浙江在線杭州1月15日訊 (見習記者 李嬌儼)記者從我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 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張萌個人隱私被洩露,深夜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前兩天,明星航空裡程積分被盜一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吳磊、李晨、江映蓉等諸多明星的航空裡程積分被陌生人盜刷,近日,又發生在張萌身上一件比裡程被盜還可怕的事情,張萌的個人隱私洩露,身份信息被盜用辦會員卡,凌晨發文稱毛骨悚然,發文求助:我該怎麼辦?
  • 百度文庫涉嫌洩露個人隱私
    她很好奇,為什麼這些陌生人有自己的電話和郵箱,後來從推銷產品的人打聽到原來是自己的電話、Email和公司信息都在百度文庫上洩露了!  記者順著李小姐提供的線索在百度文庫上搜索HR通訊錄,結果搜索到大量的隱私信息,如上海HR通訊錄795條(電話、傳真),這裡面詳細記錄了這些HR所在公司、部門、姓名、職位、電話、傳真。
  • 花總告酒店洩露個人隱私有多難?律師稱或啟動跨國訴訟,可行嗎?
    為了尋找個人身份信息洩露源頭,11日,花總發布微博稱懸賞十萬元人民幣徵集有效線索和證據。 「請不要低估我們維權到底的決心。」花總個人信息洩露案件代理律師周兆成向隱私護衛隊表示。對於花總而言,如果要打贏這場「維權戰」可能面臨怎樣的難度?此前周兆成稱,或根據案件走向,赴歐盟發起針對涉事酒店違反GDPR的跨國訴訟,是否又可行?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從2020年1月28日湖南益陽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舒某轉發調查報告截圖洩露11人隱私信息被立案調查,到12月8日成都女孩趙某個人信息洩露轉發者遭行政處罰,個人信息被曝光的事件時有發生。有個別聲音認為,在疫情的形勢下,公眾轉發新冠患者隱私信息是出於安全考慮,也有不少聲音認為轉發信息不應該涉及個人私生活。為何今年以來,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時有發生?
  • 網絡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網絡正在讓個人隱私無所遁形。「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泰戈爾的這句名言正被重新定義——在網際網路  時代,「雁過無痕」只是神話:只要你飛過,網上的痕跡便重重疊疊。  網絡洩露了多少隱私  隨著搜索、雲計算等技術的興起,個人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記錄在網上,每年網際網路都會創造幾乎沒有邊際的數字內容,其中不乏海量個人隱私,這些隱私藏在世界各地的伺服器中,並可通過搜尋引擎定向查找。網絡洩露個人隱私的事件,在現今網民的生活中可謂形式多樣、層出不窮。
  • 個人隱私被反覆「兜售」黑產膨脹下平臺該做點什麼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小範圍調查採訪中發現,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被訪者中,逾七成人都在不同類型平臺上註冊過個人信息。可對於信息洩露問題,被訪人普遍表示無可奈何,畢竟虛擬數據被濫用不同於錢包被偷,普通用戶根本無從申訴糾察。
  • 網站「文檔共享」被指洩露個人隱私
    昨天,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大型網站提供的可查詢或者下載文檔存在大量個人隱私信息。■數萬車主信息隨意看昨天下午,記者在「百度文庫」輸入「北京車主手機」後,搜索結果列出了數十條相關的文檔。記者打開了其中一份名為「北京車主手機通訊錄」的文檔。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網上購物需要強大的物流體系,時至今日快遞行業給我們帶來不少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少問題。關於快遞信息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和地址等,一旦被洩露,後果則不堪設想。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了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引發了全民的熱切關注。有多名圓通公司內鬼利用員工系統盜取個人信息,然後販賣給不法分子!今年8月。
  • 一旦所有個人隱私都洩漏公開將發生什麼?
    當所有的私人數據——每條簡訊、電子郵件、語音備忘錄都洩露出去的時候,我們之中有誰能避免此類麻煩,或許有個別人不受影響,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洩露個人隱私而陷入困境。當所有的私人數據——每條簡訊、電子郵件、語音備忘錄都洩露出去的時候,我們之中有誰能避免此類麻煩,或許有個別人不受影響,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洩露個人隱私而陷入困境。當人們陷入在一個完全透明的世界裡,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弗雷德·法恩伯格,美國密西根大學統計學教授、營銷學教授兼系主任,他研究調查了人們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選擇。
  • 醫生洩露新冠患者隱私被拘留,是否有法律依據?
    文|醫法匯事件回顧今年1月6日,杭州市通報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症狀感染者的同時,發現該無症狀感染者身份信息、聯繫電話等個人信息在網際網路上大面積傳播,並發現兩則在網上散布涉疫謠言的違法行為。法律評析自新冠疫情伊始,洩露患者隱私事件時有發生,患者因個人信息被洩露而遭受「網絡暴力」,譬如2020年12月10日,成都20歲確診女孩多次出入酒吧的活動軌跡被公開後,其真實姓名包括身份證號碼、住址等隱私全都被公布在網上,被網友「群起而攻之」。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個人信息又遭洩露了?學會保護自己隱私!看看這8條……
    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小編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各類單據洩露個人信息快遞包裝上的物流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網友收到貨物後不經意把快遞單扔掉導致信息洩露;火車票實行實名制後,車票上印有購票者的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很多人在乘坐完火車後,會順手丟棄火車票,不法分子一旦撿到,就可以通過讀票儀器竊取車票中的個人信息;在刷卡購物的紙質對帳單上,記錄了持卡人的姓名
  • 你的個人信息已洩露,學會這幾步保護自己的隱私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看到有網友調侃道「我等下順著這條網線去找你」,這個猶如吹牛般的玩笑話,卻被一次次實現,而且就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在各種社交平臺軟體上,有一部分的人不管是分享豪車別墅還是旅遊照片,都會把定位給帶上,仿佛只有帶上定位才會顯示自己發的內容的真實性。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就在幾天前,圓通速遞被曝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近年來,快遞等掌握個人信息的行業洩露客戶信息的情況屢屢發生,背後有一條黑色「產業鏈」。
  • 區塊鏈應用中的安全與隱私專題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英文版
    得益於這些優點, 區塊鏈技術在最近幾年成為了金融、電子政務、物聯網、公共服務、食品藥品監管追溯、 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研究熱點, 被認為將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變革和產業變革.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 區塊鏈也逐漸暴露出安全隱私問題, 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