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收貨地址只寫小區名即可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收貨地址只寫小區名即可

  「雙十一」下單買的東西才陸續收完,馬上「雙十二」又開始了。這幾天,南充各大小區的快遞驛站、 快遞櫃可謂迎來了高峰期。市民王女士在收到「雙十一」包裹後不久, 就收到了備註為「圓通快遞」的微信好友申請, 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那麼,市民在網購時, 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呢?記者昨(2)日採訪了相關人士。

  快遞員申請加好友市民懷疑信息洩露

  圓通速遞員工洩露消費者40萬條個人信息案件持續發酵,引起市民關注。近日,上海市網信辦約談了圓通公司, 責令要求圓通公司認真處理員工違法違紀事件, 加快建立快遞運單數據的管理制度。

  市民王女士對圓通速遞員工洩露個人信息一事也有所關注,所以她在收到「圓通快遞」快遞員的微信好友申請時, 就懷疑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了, 雖然她警覺性高, 目前沒有任何財產損失,但仍對此隱隱擔憂。「我看小區很多人名字留的『齊天大聖』、『劉德華』之類的名字,不知道這樣合適嗎?有什麼影響嗎?」王女士發出了這些疑問。

  「隱藏式面單」 可保護個人信息

  帶著王女士的疑問,記者採訪了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快遞企業洩露用戶信息是違法行為, 將受到相應處罰。

  該負責人說,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 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第四十四條規定: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出售、 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隨後記者採訪了南充快遞協會,該協會會長葉富國介紹,目前各快遞企業會組織員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強調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重要性。當前快遞企業「隱藏式面單」 的應用也大大降低了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 收件人電話等信息局部顯示, 快遞員需通過專有APP的內置電話掃碼撥號與收件人聯繫。

  同時, 帶有用戶信息的過期的廢棄快遞「底單」每年會組織集中銷毀, 各快遞企業不可自行隨意處置。

  防止信息洩露市民怎麼做?

  那麼, 市民應該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洩露? 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先,網購時應選擇正規購物平臺, 謹防釣魚網站;不要加不明身份的「好友」,親人朋友換號了一定要跟本人核實; 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避免洩露個人信息。

  其次, 收貨地址儘量填工作單位。如想寄到家,家庭地址也不要寫得過於詳細, 一般情況下只寫到小區名。同時,目前沒有要求快遞收件人提供真實姓名, 因此網購時給自己取一個「別名」也是可行的。只要收件人手機號碼正確便能取到包裹, 選擇投遞到驛站或快遞櫃是比較安全的做法。最後,收到包裹並確認後, 應及時銷毀快遞單, 以防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取得個人信息。

(文章來源:南充晚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快遞單易洩露信息 個別快遞員私賣快遞單0.4至1元錢
    快遞行業誠信告急,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正面臨著嚴重的洩露危機。但用戶也不是沒有辦法避禍,例如收貨地址不要寫居住地,可寄至公司等公共場所,聯繫方式也可以不留手機而留公司的固話等等。   「賣單」網「國內最大、單號最全」   接到爆料後,新快報記者首先登錄一家出售快遞單號的網站「淘單114」,其首頁標著「國內最大」、「單號最全」、「每單只售一次」等字眼,單號被分為三類:無收貨地址的售價0.4元;有收貨地址的0.5元;未掃描單號的1元。
  • 【網絡安全知識】40萬條個人信息遭洩露,我們該注意什麼?
    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為何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時有發生?為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我們在收寄快遞時又該注意些什麼?40萬條個人信息遭洩露,咋回事?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手機是我們個人信息的載體,承載了很多我們比較隱私的數據,一旦這些數據被不法分子盜取,後果將不堪設想,很多小夥伴以為,將手機中存儲的信息,照片等數據刪除之後,手機內的信息就不會被洩露。但是這樣真的能徹底刪除手機裡的信息內容嗎?我們一起往下看就一目了然了!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日前,市民王先生前往一快遞代收點取快遞時被告知,代收點已推出新規:為防止偷竊和誤拿,所有前來取件的人必須拍照存檔,才可取走快遞。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
  • 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多家快遞曾被曝內鬼!網售快遞面單低...
    此事引發的關於個人信息洩露的討論仍在繼續。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圓通」此次「內鬼」事件並非先例:此前,包括圓通、順豐等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都曾被曝光有類似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也有「內鬼」受到了懲處。  「內鬼」之外,消費者隱私被竊取的方式還包括面單拍照、系統軟體漏洞等。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快遞信息買賣生意在網絡盛行。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_新華...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圓通速遞被約談 專家:保護個人信息不洩露應成快遞公司標配
    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圓通速遞(600233.SH,以下簡稱圓通)員工洩露消費者個人信息案件引發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  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洩露客戶個資,是一種嚴重的失職問題,會對圓通的可信度大大降低,也可能導致個人信息安全的潛在問題,影響圓通的品牌形象,事情已經發生、應主動賠償並積極正視管理缺陷,儘早做出整改,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
  • 實名制社會來臨,個人信息就是通過這6種渠道被洩露的
    如果我們在網上搜索「個人信息倒賣」的關鍵詞,就可以獲取到很多關於此類新聞的報導,比如:·三人倒賣15萬條公民個人信息獲刑 形成信息洩露黑色鏈條山東濟南市歷下區法院判決一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保險公司業務員、家庭裝修推銷員非法獲取15.2萬餘條公民個人信息並出售
  • 個人信息又遭洩露了?學會保護自己隱私!看看這8條……
    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又該如何避免?小編帶你一起了解↓↓↓哪些途徑可能導致師生家長個人信息洩露?各類單據洩露個人信息快遞包裝上的物流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網友收到貨物後不經意把快遞單扔掉導致信息洩露;火車票實行實名制後,車票上印有購票者的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很多人在乘坐完火車後,會順手丟棄火車票,不法分子一旦撿到,就可以通過讀票儀器竊取車票中的個人信息;在刷卡購物的紙質對帳單上,記錄了持卡人的姓名
  • 買來個人信息上傳百度文庫 1700餘名業主資料被網絡"共享"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東方城市花園的1700餘名業主信息在百度文庫中被網上「公示」,這給業主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始作俑者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袁某,他上傳這些信息是為了共享到更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日前,浦東警方通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了一起個人信息洩露案。目前,涉案的兩名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審,此案還在進一步審查中。
  • iPhone動態照片被指洩露隱私:微博保存可讀取拍攝地址
    不過,近日一則有關iPhone「live photo」會洩露隱私的報導在網上被頻頻轉發。不少市民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可能會被洩露,也有人認為,這個功能對個人沒有什麼影響。  那麼,這個功能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如果擔心洩露隱私,又該怎麼處理?昨天,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關於快遞信息需要填寫的個人信息和地址等,一旦被洩露,後果則不堪設想。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了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被洩露,引發了全民的熱切關注。有多名圓通公司內鬼利用員工系統盜取個人信息,然後販賣給不法分子!今年8月。
  • 馬來西亞22萬器官捐獻者個人信息遭洩露
    新華社吉隆坡1月24日電(記者劉彤 林昊)馬來西亞媒體日前報導,該國超過22萬名器官捐獻者及其親屬的個人信息遭洩露,在網上被兜售。  率先報導此次個人信息洩露事件的媒體Lowyat.net是一家技術新聞網站,該網站23日晚間報導稱,洩露的信息包含器官捐獻者的名字、個人身份證號、電話號碼以及家庭住址。
  • 揭秘個人信息網上販賣「黑市」:可實現精準實時定位
    網上「黑市」:個人信息隨意買賣販賣個人信息的QQ群記者登錄了一個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QQ群,裡面的群員多達1946名,而且非常活躍,瀏覽這個QQ群裡的留言可以發現,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被公開叫賣、種類之多更是讓人驚訝。
  • 廣西田東縣衛健局洩露執法人員個人信息,回應:會向領導反映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澎湃新聞曾於2017年底和2019年底兩度集中曝光過多地政府官方網站、學校官網洩露公民個人隱私信息(身份證號、家庭具體地址、電話號碼等)的案例,然而,這一洩露現象如今仍然存在。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反映稱,廣西百色田東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的《田東縣衛生健康局執法人員名錄庫》存在洩露執法人員身份證號、私人聯繫方式等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 9月18日,澎湃新聞查詢發現,上述執法人員名錄庫除公布執法人員姓名、單位、職務、執法證號等信息外,同時還公布了這些執法人員的完整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
  • 疫情期間填寫的個人信息怎麼處理?律師這樣說
    疫情防控期間,市民出入小區、購物、乘車,許多生活場景下都被要求登記個人信息,不少人因此擔心有交叉感染、信息洩露的風險。現今西安市個人電子識別碼(簡稱「一碼通」)上線啟用,這些風險被規避,但又有人好奇,市民此前手寫登記的個人信息咋處理?會不會被洩露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埋下安全隱患?
  • 成都確診女孩信息洩露背後:公眾知情權和個人隱私保護如何調和?
    根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今年年初至今,僅引發社會輿論、在網上廣泛傳播的新冠確診患者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就有12起。從2020年1月28日湖南益陽衛生健康局副局長舒某轉發調查報告截圖洩露11人隱私信息被立案調查,到12月8日成都女孩趙某個人信息洩露轉發者遭行政處罰,個人信息被曝光的事件時有發生。
  • 兩元錢能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 人臉識別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目前,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生物識別技術是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  ● 人臉信息屬於個人信息中的敏感個人信息,其一旦洩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可能導致人臉的主體受到歧視或者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或危害  ● 在法律法規已有明確要求的「強認證」場景(如公共安全、金融支付)下,使用人臉識別完成精確的身份比對和驗證,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也要對人臉數據進行妥善保管,不得洩露、濫用。
  • 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法院判了
    案件回顧:萬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信息被洩露7月14日,重慶沙坪垻區西部物流園一冷凍倉庫部分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涉事產品及購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但在這個時候,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卻將一份名為《重慶已購進口白蝦顧客名單》的文章發布在其管理的公眾號供下載,該名單包括原告趙某在內的重慶各區縣一萬多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的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詳細個人信息。原告趙某將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在案涉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並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