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東方城市花園的1700餘名業主信息在百度文庫中被網上「公示」,這給業主們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始作俑者是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袁某,他上傳這些信息是為了共享到更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日前,浦東警方通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了一起個人信息洩露案。目前,涉案的兩名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審,此案還在進一步審查中。法律專家表示,要斬斷這條鏈條,必須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
業主信息被「公示」
今年5月,家住浦東東方城市花園的張先生發現近期陌生人打來的推銷電話特別頻繁,且對其家人的姓名、年齡、職業等信息都了如指掌。「是不是有人洩露了我的信息?」
同住小區的朱女士也深受騷擾電話之苦,更讓她不安的是,她偶然間上網時,發現東方城市花園小區許多業主信息都被掛在了網上。
接到多位業主的來電,小區物業也感到事情蹊蹺,匆匆來到浦東公安分局塘橋派出所報案。「業主懷疑我們物業將上述信息洩露給不法人員,希望警方幫我們揪出幕後黑手。」物業負責人急切地說。
浦東警方高度重視,立即開展核查工作。通過網際網路搜索發現,在網上流傳著一份名為「東方城市花園」的公開Execl電子文檔,文檔內公布了東方城市花園一期業主個人信息1722條,包括業主姓名、家庭住址、家庭電話及手機號碼等重要信息。
通過偵查,警方發現這個文檔最早由網民「ylh811031」在今年5月13日上傳到百度文庫,後被人下載和轉發。不過,該網民在網上並沒有留下其他有價值的偵查線索。
警方通過多種手段排查,很快鎖定了「ylh811031」的真實身份。袁某,男,29歲,上海某保險公司員工。
購買信息成「行規」
警方將嫌疑人袁某抓獲。袁某交代,這些信息是他以150元從一名在龍陽路擺攤的花姓男子處購得。
袁某大學畢業後,在一家日資企業工作,之後跳槽到一大型保險企業從事業務推銷的工作。由於沒有什麼人脈,袁某做保險業務很吃力。苦於沒有客源的袁某向前輩討教方法。同事的一席話讓他開了竅:「你可以向別人買個人資料呀,就能打電話推銷業務了。」袁某這才明白購買個人信息已成為這個行業的「行規」。
2009年初,袁某途經地鐵站,見男子花某在擺地攤賣個人信息,遂花150元買了上萬條樓盤業主信息。袁某開始利用名單上的信息推銷保險業務。「名單是幾年前的業主信息,但準確率達到4成左右。」袁某說。
今年5月13日,袁某在瀏覽百度文庫時看中一份高端的老闆信息資料。按照百度文庫的規定,如果要下載這份文件,必須要上傳一份同類型的文件。袁某想起了那份過期的業主信息,就上傳到百度文庫,隨後順利下載到了心儀的信息資料。袁某坦言,之所以上傳這些信息是為了與職業圈內的朋友進行交流,並提高自己在網站內的用戶級別。
被抓獲方知觸刑律
到案後,袁某與花某對自己的行為後悔莫及。「我沒意識到這是涉嫌犯罪。」袁某懊悔地說,「其實生活中我也討厭別人給我打騷擾電話。」花某則交代,他手上的信息都是從擺地攤的其他攤主那兒接手過來,他根本不了解自己行為的危害性。
警方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處罰。
警方提醒相關企事業單位,進一步健全公司的規章制度,規範公司管理,防止員工將工作過程中接觸到的公民個人信息外洩。市民在購買商品、申請會員需填寫個人資料時,應有選擇性地保留信息,必要時可與企業或商家約定保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