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分析:分子診斷是醫學診斷的發展趨勢

2020-12-06 生物谷

 

 

獨立醫學實驗室(ICL):又稱第三方檢驗,是獨立於醫療機構之外獨立提供醫學檢驗服務的公司。其核心是規模經濟,即通過規模經濟降低單位成本、獲取成本優勢、質量優勢、技術優勢,從而達到多方的共贏,減少醫療費用支出。它的出現不僅解決中小型醫療機構檢驗外包的問題,同時也為大醫院解決因社會需要而不得不開展虧損檢驗項目的難題,現已成為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1年,廣州金域檢驗首先將獨立醫學實驗室模式商業化運作,由此揭開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的發展進程。此後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迅速在全國鋪開,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僅2家,到2016年增加至468家,其中通過了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準則的有235家(ISO15189是現行國內醫學實驗室認可標準最高等級,國際上最高標準參考美國CAP)。預計2017年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有望突破600家。

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發展特點

從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的發展來看,其主要具有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具有一定的服務半徑、輕資產運營、高端人才稀缺等特點。具體來看:

先發優勢和品牌效應:由於醫學診斷直接關係到醫生對病人疾病的診斷和用藥,涉及生命安全,因此國家對第三方診斷企業的要求非常嚴格。這對於行業內先行企業就有非常大的優勢。此外,由於行業特殊性,先行企業在安全性、時效性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在競爭時會優先獲得客戶的信任,從而具有極強的品牌效應。

服務半徑:醫學診斷服務的訂單具有客戶分散、數量多、單筆金額小、頻率高、樣本放置時間短等特點,使得檢驗時效性和物流成本對於獨立醫學實驗室的距離很敏感,具有一定的服務半徑,通常最多為四百公裡左右。

輕資產運營:為了降低異地連鎖化擴張帶來的風險,行業內企業多採取輕資產運營方式(租賃房屋以辦公及提供診斷服務);診斷設備多由廠家以儀器投放的方式提供。

高端人才稀缺:由於高端人才大多在大型醫療機構任職,因此對於技術含量高的檢驗業務,人才具有稀缺性,並且聘請的成本也相當高昂。

季節性特徵: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徵。主要表現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往往是各類疾病高發期與體檢高峰,從而帶動醫學診斷業務量的提升;受氣候因素與「春節」等假期影響,每年的1、2月份是醫學診斷服務的淡期。

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競爭情況

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且國家和地方均有嚴格的行業準入和監管政策,準入門檻和區域壁壘較高。在我國,醫學檢測仍主要在醫院完成,按照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目前獨立醫學實驗室市場規模佔整個臨床檢驗規模的比重在3%左右,相比成熟國家的35%有很大差距。

分子診斷是醫學診斷的發展趨勢

國外分子診斷市場較為成熟,全球70%的市場集中於美國,根據Marketsandmarkets統計,2011年全球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約為48億美元,2016年預計達到7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趨近10%,發展速度很快。

國內分子診斷起步較晚,市場規模較小,但成長性很強,為體外診斷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2010年國內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僅為10億元左右,2014年達到30億元,隨著無創產篩等領域的市場突破,2015年市場規模45億左右,2016年超過60億,佔整個體外診斷市場17%左右,發展速度極快。隨著臨床應用的不斷開拓,行業增速有望在較長時間內維持25%以上。

基因測序最具發展潛力

分子診斷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主要分為基因測序、基因晶片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等。其中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廣,在腫瘤監測、心血管領域、NIPT、PGS/PGD等方面對應的患病群體數量龐大,發展空間很大;且隨著二代測序成本的逐步降低,各個臨床應用檢測滲透率均實現穩步提升,發展前景最為光明。從技術本身而言,相比於其他分子診斷技術,測序具有高通量,且檢測信息全面、精確度高的明顯優勢,未來最具持續爆發潛力。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中國第三方醫學診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
    2017年是分子診斷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些得益於分子診斷新技術的應用和政策的支持,比如國家出臺的《「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等政策中均支持將分子診斷的應用推廣及新技術的開發。國際上FDA、CE也批准了眾多用於腫瘤診斷、病原體檢測等領域的分子診斷產品。
  • 以體外分子診斷推動精準醫學發展,「豪仕醫學」正在行動
    據世衛組織2018年發布的《全球癌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1810萬例癌症病例,死亡人數達960萬,全球癌症負擔進一步加重。癌症,橫亙在人類健康道路的一座大山。 「腫瘤用藥是個複雜的問題,過去腫瘤治療一般採取的是循證醫學模式,即患者可能會用多種腫瘤治療藥物驗證療效和副作用以期找到適合患者的藥品,療效難以保證而且耽誤治療,萬一產生不良反應的話,那就麻煩了。」
  • 精準醫學方興未艾,分子診斷大有可為
    【圖8 】 2018-2024年國內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來源:《2019-2025年中國分子診斷行業發展動態調研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2、全球及國內競爭情況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體外診斷市場隨著技術發展而成長
  • 中國分子診斷產業及發展戰略研究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研討、實地考察等方式,對我國的分子診斷行業進行市場分析,研究我國分子診斷行業的現狀及特點,理清該產業在創新、產業轉化及相關政策法規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克服現有管理體制制約的對策建議,對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 迪安診斷:領跑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打造質譜+NGS平臺
    領跑第三方實驗室,商業模式向3.0版不斷優化升級,搶佔行業制高點。1)以醫學診斷服務外包為核心,打造「服務+產品」一體化商業模式。自2011年上市,營收及淨利潤保持高增長,2011-17年CAGR48%和42%。體外診斷產品與醫學診斷服務為收入主要貢獻和驅動力。
  • 2020年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研究報告
    經過幾十 年的不斷發展,西方國家的獨立醫學實驗室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監督和管理 制度,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也具有了相當的規模。金域醫學與美國癌症基因組學的領導者(PGDx)、 全球領先的臨床試驗實驗室服務機構 Q²達成戰略合作,迪安診斷 2015 年開始 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分子病理領域開展研究合作,達安基因背靠中山大 學的分子診斷研究平臺,龍頭企業的研發費用及研發人員投入不斷提升,彰顯 了行業對研發的重視。
  • 羅氏診斷-先聲診斷轉化醫學卓越創新中心揭牌
    雙方表示,將致力於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感染、藥物基因組學等精準醫學領域的開發、轉化應用及商業化,為更多終端用戶提供高品質檢測產品,共同推動前沿技術的探索和創新、精準診療的規範化應用以及轉化醫學的發展,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 病理檢測與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病理診斷類似於 IVD,完整產業鏈包括上遊的原料供應行業和下遊需求市場,上遊原料包括生物與化學原材料 以及各種機械零配件,分子病理還會涉及到引物、探針等;中遊包括病理診斷試劑和病理診斷 儀器;下遊需求主要來自於醫院、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體檢中心等。
  • 基因晶片研究,潛在的醫學診斷需求為基因晶片創造市場空間
    快速發展期(2006-2010 年)中國基因晶片市場熱度上升,基因晶片企業數量快速增長,同時行業產品豐富化,高密度基因晶片產品、 醫學診斷檢測晶片產品和食品安全檢測晶片產品等細分領域的基因晶片診斷產品湧現,基因組診斷產品基因晶片行業發展重心由技術研究向推廣應用轉變。
  • 超聲影像診斷在醫學上的應用及發展
    打開APP 超聲影像診斷在醫學上的應用及發展 工程師5 發表於 2018-05-23 01:01:00 超聲醫學影像設備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
  • 疫情之下,體外診斷行業上演大變局
    全國新型冠狀病毒累計確診分布圖(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本篇我們帶您了解能夠快速診斷病毒感染者的體外診斷行業及其發展變化,並根據科創板上市的幾家體外診斷企業的對比分析更好的了解行業格局
  • 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頭部效應加劇,分子診斷異軍突起
    2019年中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名列前茅;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併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與此同時分子診斷公司熱度持續,佔據大量行業資源。
  • 分子診斷成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熱點
    作為臨床檢驗診斷領域發展的熱點,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發展速度達10%以上,而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的增長速度則達到20%以上,增長速度為全球的2倍。  分子診斷有助突破傳統診療方法瓶頸  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近年來致力於推動產學研用的結合發展,重點包括了抗體疫苗、生物醫藥等,自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始,他一直負責國家生物醫藥領域「863
  • 醫學診斷市場十年5倍市場空間
    《癌症防治實施方案》重點提到,要加強疫苗接種,要推進癌症早期篩查,要加快抗癌藥註冊審批等,其中第三方醫學診斷市場未來十年存在約5倍空間,未來二十年存在10倍以上空間!37家,2018年衛健委發文,提出公立醫院監測服務可委託第三方醫療機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第三方醫學診斷機構快速增長,並在2018年超過1200餘家。
  • 分子診斷進擊2020,如何持續領跑IVD?
    本文將從完整的產業鏈切入,重點聚焦上遊儀器,尤其是納米孔測序儀、數字PCR儀的技術優勢、市場格局;在中遊,我們將著重分析資本對測序服務商的投資邏輯,試圖完整展現分子診斷產業鏈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一.分子診斷:IVD的黃金賽道IVD,即體外診斷,是醫療器械的第一大市場,據《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數據,2019年其市場規模達72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7%。它主要分為4大賽道: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POCT。其中,分子診斷被稱為IVD的黃金賽道。
  • 2020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細分產品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下分子...
    中國體外診斷市場持續增長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2019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713億,2015年-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8.47%。
  • 2018「健康中國」論壇 珀金埃爾默醫學診斷獲評「年度傑出貢獻獎」
    人民網上海1月14日電 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健康時報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健康中國論壇此論壇是我國醫藥衛生健康界以「健康中國」為主題的論壇中舉辦最早、影響最大、權威性最強的會議之一。
  • 分子影像行業解析:診斷行業新機遇
    五、國內外分子影像技術發展歷程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結構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從1951年Cassen成功研製的第一臺閃爍掃描機開始,為分子影像診斷設備發展打好了基礎。19世紀60年代Kuhl發明了雙探頭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儀,開啟了影像診斷的斷層時代,解決了組織重疊而產生的小病灶被遮擋掩蓋問題。
  • 研報丨微流控分子診斷行業
    本文旨在分析微流控技術驅動的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產業核心要素,並通過國內外代表性標的的比較分析,探究創新企業更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執行模式、盈利模式。投資投未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唯有通過深入的行業研究及比較分析,從證偽的角度構建多元投資研究模型和決策模型,才能看到目光之外的機會,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相對確定的趨勢,避免精確的錯誤。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置有德國西門子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128 層 4D 螺旋 CT、世界首臺掌上人工智慧CT、3.0T 磁共振、數位化 X 線攝影系統、乳腺 DR 以及多臺新一代 GE 彩色超聲等一系列專業影像診斷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