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影像診斷在醫學上的應用及發展

2021-01-13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超聲影像診斷在醫學上的應用及發展

工程師5 發表於 2018-05-23 01:01:00

超聲醫學影像設備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醫學、機械材料、計算機、電子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超聲診斷儀器的性能不斷提高、功能不斷完善、用途不斷擴展。現在,沒有一個醫院可以離得開超聲影像診斷技術,超聲影像診斷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軟組織對比、實時快速成像、操作方法簡便、無禁忌、無損傷、可重複、可提攜和經濟等特點,它與CT、MRI、同位素顯像一起構成了臨床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四大影像診斷技術。

超聲影像診斷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概況

超聲影像診斷技術在醫學上的應用始於上世紀中期,開始只是利用A型超聲儀檢測離體臟器的厚度,並進行一些臨床疾病診斷的探索;繼之利用M型超聲儀探測正常人和風溼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臟;直至70年代初期,可以顯示臟器和病變形態結構變化的B型超聲顯像技術應用於臨床,從此翻開了臟器二維切面超聲成像檢查技術的新的一頁。80年代中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問世,由於它可以顯示臟器和病變的形態結構與血流動力學改變的雙重信息,又將超聲影像診斷技術水平向前推進了一步。直到9 0 年代計算機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醫學超聲三維成像技術的研究成功,使得超聲影像診斷技術進入了一個較高水平和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超聲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是驚人的,它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技術性突破。縱觀超聲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由「點」(A型超聲)→ 「 線」 (M型超聲) → 「 面」 ( 二維超聲)→「體」(三維超聲)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由一維陣向到二維陣向朝三維陣向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由靜態成像向實時動態成像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由單參量診斷技術向多參量診斷技術的發展過程;也是一個由解剖結構形態影像向解剖結構功能影像、代謝影像、酶和受體及基因表達成像融合的分子影像的發展過程。

數位技術在超聲影像診斷設備中的應用

超聲診斷儀的數位化, 從數字掃描轉換器開始到今天的超聲發射、接收、成像過程的全數位化,數位技術已為高性能超聲影像診斷設備普遍採用,如探頭新型編碼發射接收技術、數位化聲束技術、數字式延時技術、動態變跡技術、動態電子聚焦、動態孔徑技術等。數位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還促進和帶動了超聲影像診斷設備的高性能、智能化和小型化。高性能的超聲影像診斷裝置不僅能夠滿足臨床疾病診斷的各種需求,而且能夠深入開展相關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研究,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超聲影像診斷技術從單純形態學向形態生理與功能學及分子影像學方向的發展。智能化可實現一鍵操作,如一鍵多功能,既可調節TGC、接收增益、動態範圍,又可調節速度標尺,都卜勒基線等眾多參數,從而避免了檢查過程中複雜、繁瑣的調節操作。在保證所需功能前提下的超聲儀器小型化,其裝置結構簡單,如筆記本電腦大小,無論是床邊檢查還是出診或急診的現場搶救檢查,更能體現出超聲影像診斷技術的重要臨床地位和價值,同時,也拓寬了超聲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範圍。另外,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起,通訊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不同廠家、不同機型的超聲影像診斷設備都設有DICOM3.0標準接口。在DICOM3.0標準中,不僅涵蓋了與醫學影像學直接相關的數據字典、信息交互、網絡通訊、介質存儲和文件格式以及顯示列印、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而且還有逐步覆蓋整個醫療環境中容量和數據信息交換的趨勢。也就是說可以將超聲影像診斷設備或連同超聲影像工作站一起融入醫院圖像管理與通訊系統(PACS),甚至融入整個醫院的信息系統。

超聲影像診斷儀探頭技術的發展

探頭又稱為換能器, 它是超聲影像診斷儀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將超聲發射到人體後再接收人體中的超聲回波信號。高性能、高品質的探頭不僅是獲得高質量圖像的前提,更是各種新的超聲成像方法的技術保證。探頭的結構一般是由主體、殼體和導線三部分組成,其中壓電材料(晶片)是主體的核心。從單晶片、多晶片發展到數十個、數百個甚至千個以上的晶片,同時由若干個晶片並聯起來組成的探頭陣元數都在不斷擴展。目前,探頭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新材料、新工藝、多陣元(高密度)、高頻、寬頻帶和專用。新材料:主要包括複合材料和有機薄膜材料;新工藝:就是將壓電陶瓷和高聚物按一定的連接方式,一定的體積比例和一定的空間幾何分布複合而成,具有高靈敏度、低電阻抗(有利於與人體組織間的匹配)和較低機械品質因素(有利於頻帶的展寬)等優勢; 高密度: 1 維(256陣元)、1.5維( 8 × 1 2 8 陣元) 、2維(60×60陣元);高頻: 3MHz - 7MHz頻率的探頭用於診斷腹部和心臟疾病,10MHz-15MHz頻率的探頭用於淺表臟器的檢查,20MHz-40MHz頻率的探頭用於眼和皮膚的超聲成像, 而100MHz-200MHz頻率的探頭主要用於超聲顯微鏡; 寬頻帶: 寬頻帶是指換能器工作頻率的上下限範圍,它可實現使用一個探頭檢查時由淺到深發射和接收由高到低不同頻率的超聲回波信號,同時,也是實現頻域複合成像、諧波成像和其它一些非線性成像新技術的重要保障;專用:就是將探頭製成特殊形狀,如專門用於食道、直腸、陰道、尿道、膀胱、腹腔、血管等檢查的專用腔內探頭。

超聲影像診斷中幾種新成像技術的發展 1. 超聲三維成像技術

超聲三維成像技術是超聲診斷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是臨床超聲正在興起的一項新技術,它可獲得三度空間上的圖像信息,從而彌補二維平面成像技術的不足。三維成像技術根據成像原理可分為觀察非活動臟器的靜態三維成像和觀察心臟形態結構及其活動的動態三維成像與實時三維成像。靜態三維成像是採用二維探頭進行旋轉掃描或扇掃掃描,在一定時間內獲取若干個切面圖像饋入計算機內進行圖像重建,顯示出器官的三維立體圖,重建後的圖像清晰,邊界清楚,表面輪廓與深淺立體感強,器官與病變的形態具有特徵性,主要用於對器官內有液體存在或探查對象周圍有液體環抱者,如肝腎囊腫與膿腫、膽道結石與息肉、腎積水和腫瘤等;對胰、十二指腸三維圖像重建,可觀察胰頭與周圍組織的立體解剖結構,有助於胰頭及膽總管病變的診斷;血管三維重建可實現沒有實質組織反射的血管樹樣圖像,有助於了解臟器內的血管走向、分支狀況、有無畸形、血栓形成等情況;對於沙盤樣結構病變如潰瘍、胎兒面部畸形、臍帶繞頸等也有鮮明的特點。另外,三維超聲成像可以向醫生提供腫瘤病灶在體內的空間位置及三維形態,從而為超聲引導介入性治療提供更準確的定位信息,有助於改善和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隨著高速掃查和採樣技術的發展,在靜態三維成像的基礎上加上心電圖同步技術的時間參量,則可實現準實時方式顯示的動態三維成像(也稱四維參量);如果再加上速度信息,即可實現實時三維成像(又稱五維參量)。動態三維成像可以顯示大血管的起源、位置、方向及前後左右關係,觀察有無缺損並判斷缺損部位、形態大小,提供複雜、疑難先心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可以準確顯示心臟立體形態,更精細地測定心臟功能, 觀察室壁節段性運動失常部位、範圍與程度,提供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依據;可以顯示瓣口的整體結構,對診斷瓣口狹窄與關閉不全,尤其是二尖瓣瓣裂與脫垂、腱索斷裂等瓣膜疾病有重要意義;還可以顯示心內血流的立體動態圖像,對觀察血流方向、返流與分流有重要意義。總之,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從不同方位觀察心臟的各種結構的立體形態、空間關係、活動情況與血流動態,從而大大提高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2.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又稱超寬視野成像、拓寬視野成像或全景超聲成像技術,它是通過探頭的移動獲取一系列二維切面圖像,利用計算機重建的方法再把這一系列二維圖像拼接成為一幅連續超寬視野的切面圖像。寬景超聲成像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構層次與空間關係,清晰地顯示病變位置、大小、範圍、內部回聲及其毗鄰,定量準確地測量臟器大小和體積較大的病灶或腫物,較好地展示和延伸管道結構,存在的主要不足則是會受到組織或器官運動的幹擾影像致使圖像模糊。寬景超聲成像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胸腹部、婦產科、乳腺、甲狀腺、睪丸等小器官以及肢體軀幹的肌肉、血管和周圍神經疾病的診斷。一幅寬景超聲圖像可以完全顯示整個乳房,獲取的圖像形態與乳房自然形態相同,乳房解剖層次清楚,病變特徵明確,不同組織結構成像反差明顯,並可以清楚顯示隆胸手術填充材料與胸大肌、乳腺腺體之間的關係。一幅寬景超聲圖像還可以獲得常規二維超聲無法獲得的整個胎兒全貌, 甚至包括胎盤在內的完整結構,對於多胎妊娠、胎位的判斷、羊水量多少與分布的評估、胎盤的定位、測量與分級等均有重要價值。特別是肢體軀幹軟組織採用高頻線陣探頭大範圍迅速體層掃描,則可以獲得一幅從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血管、周圍神經幹以及骨膜的正常和病變體層解剖寬景圖像,且各層結構特徵一目了然。寬景超聲成像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應用前景,它結合常規實時灰階和彩色都卜勒超聲會使現代超聲診斷技術更趨完善,同時,也為超聲CT的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3. 分子影像技術

分子影像學是藉助現代影像技術,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 從分子水平研究和觀察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病理生理變化和代謝功能改變,即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確定和描述活體生物過程的一種成像方法。分子影像學這一專業術語最初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後期,並於1998年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正式提出和應用。分子影像學與傳統的成像方法不同,它所揭示的是導致人體疾病的細胞和分子異常,而不是細胞或分子發生改變後所導致的最終解剖組織結構異常。臨床上,由於許多疾病在臟器組織出現病理改變之前,其功能或細胞分子就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因此,通過細胞分子成像技術不僅可以更早地發現和確定疾病,還可以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直接做出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評價,從而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癒過程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科學性認識。超聲在分子成像中通過單克隆抗體、多肽分子等靶向微泡對比劑,可以用於心血管、腫瘤等的靶向診斷,血栓、粥樣硬化斑塊等的治療和藥物、基因的輸送。微泡和聲學活性物質可作為超聲成像靶向對比劑,攜帶靶向配基,可與活體細胞結合,用作分子成像和治療, 靶向微米/ 納米氣泡開啟了分子影像的一個新的前緣。分子影像學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數據處理和圖像處理等技術多學科結合的成果,也是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和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醫學成像技術(醫學影像)詳細介紹
    此外,各種檢查工具針對不同的部位或器官,更發展出許多特別的應用方式,如心導管檢查或各器官的血管攝影即是利用在血管內注射顯影劑,再用X光原理顯像以進行診斷。影像診斷學除了協助診斷外,亦能協助侵入性診斷甚或是治療的進行,如超音波造影協助體液抽吸、電腦斷層攝影協助膿瘍抽吸及腫瘤穿刺生檢、以血管攝影協助進行栓塞以止血等。
  • 我國醫學影像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解析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內分別發明了X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超聲成像技術、核醫學成像技術等,組成了整個醫學影像產業。目前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規模約佔我國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16%,已經成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最大的子行業。 表1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路徑
  • 貝斯達: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新銳代表
    、生產和銷售,是一家集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提供商,具備提供多種醫學影像設備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外資品牌以飛利浦、銳珂、西門子、GE、島津等企業為代表,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在產品技術整體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國產品牌以萬東醫療、上海康達、東軟醫療、深圖醫學、貝斯達等為代表,發展勢頭強勁,市場銷量佔比逐年提高,尤其是在基層醫療市場中佔有較大的份額。
  • 首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11月28日,第一屆「北京醫學影像診斷及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精準醫學影像先行」在京隆重舉辦。本次論壇主題聚焦於:腫瘤影像診斷及醫學影像新技術應用。原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全軍核醫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田嘉禾教授表示,「醫學影像技術在現代醫療行業中的應用不斷擴大、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現在臨床醫學檢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5G為醫學影像傳輸「插上翅膀」,「翼展科技」推出全球化影像雲服務...
    醫療數據中80%都是來源醫學影像,現在一個病人的CT檢查圖像很輕鬆達到幾百兆大小,最先進的薄層掃描CT能夠達到一個患者病例1G大小。但是,如此大容量的影像文件即使在醫院有線網絡上傳輸都會有明顯的延遲;現階段,搭載5G技術,則能實現影像數據的快速傳輸和實時分析,這也為區域影像診斷協同和醫學影像AI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AI+醫學影像」專刊正式上線 | 期刊速遞
    目前醫院裡70%以上的臨床診斷行為需要藉助醫學影像檢查,影像數據已佔到醫院總數據量的80%~90%,包括超聲、數位化X線攝影(DR)、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胃鏡腸鏡和全切片數位化圖像(WSI)等等,醫學影像平臺已是每家醫院最重要最基礎的臨床醫學平臺。
  • 紀念中國超聲醫學泰鬥-周永昌教授
    1958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臺醫用A型超聲診斷儀,36歲的周永昌放棄泌尿外科主治醫生的工作,成為中國第一代超聲醫學人。1964年,周永昌的論文《超聲在早期妊娠診斷中的應用》發表,為國際公認的世界首創,他主創的《超聲醫學》一書獲得過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65年,他首創用研製的M型超聲診斷儀監測記錄早孕胎心應用技術,比國外報導早三年。
  • 醫學成像(影像)技術類型及其原理
    醫學成像技術是藉助於某種能量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體內組織或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為生物組織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門科學。X射線(X-ray),這是19世紀醫學診斷學上最偉大的發現。
  • 超聲診斷乳腺囊實性病變現狀及新技術應用進展
    近年來超聲新技術如超聲彈性成像、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等用於乳腺疾病,對於鑑別良惡性病變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就常規超聲聯合新技術診斷乳腺囊實性病變的應用進展進行綜述。病理學上乳腺囊實性病變可分為良性、高風險和惡性。良性病變包括纖維囊性變、纖維腺瘤和導管內乳頭狀瘤等;高風險病變包括不典型導管上皮增生、不典型導管內乳頭狀瘤和不典型小葉增生等;惡性病變包括導管內乳頭狀癌、導管原位癌和浸潤性導管癌等。良惡性乳腺囊實性病變的超聲表現存在重疊,如何應用現有手段明確其特徵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 深度學習在醫學影像中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深度學習在醫學影像中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王麗會1,2, 秦永彬1,21 貴州省智能醫學影像分析與精準診斷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252 貴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摘要: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的重要輔助工具,醫學影像數據佔臨床數據的90%,因此,充分挖掘醫學影像信息將對臨床智能診斷、智能決策以及預後起到重要的作用
  • 行研 | 國內超聲診斷行業: 國產品牌的崛起與發展之路(上)
    超聲由於具有準確、直觀、無創傷、操作簡便等優點,在臨床上成為許多疾病的首選診斷方法。隨著國產超聲的崛起,以邁瑞、開立為首的國產品牌不斷對以「GPS」為首的外資品牌發起挑戰。隨著國內超聲診斷市場的不斷擴容、更新與替代,以及政策對國產超聲的不斷加碼扶持,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國產超聲的進口替代會愈加明顯,國產超聲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精準醫學】分子影像分會開始籌建,引領分子影像學發展
    至此,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已完成了精準醫學領域最核心的分子診斷、分子病理、分子影像這三大平臺的構建,凝聚起更多的跨領域、多學科資源,將為促進精準醫學研究、應用起到更為強大的、全方位的支撐作用。分子影像分會要做什麼?
  • ...器械行業|醫療器械|CMEF|人工智慧|CT|影像|超聲|設備|AI|-健康界
    掌上超聲是一個非常火熱的賽道,除了思多科這樣的頭部企業深耕於此,更多從事其他影像設備領域的企業也嘗試跨入此賽道。國內頭部DR廠商安健醫療便是其中之一,其研發的掌上超聲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將手持超聲的機身與探頭分離,並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各部位檢查的替換探頭,有效拓展了掌上超聲的應用場景。
  • 前沿研究丨深度學習在醫學超聲圖像分析中的應用
    編者按作為最常用的成像模態之一,超聲已經成為臨床上不可或缺的掃查與診斷工具。超聲是一種快速發展的技術,具有無痛苦、無電離輻射、經濟實用、實時成像等優點;同時也有成像質量差、差異性大等特有的缺點。文章指出,在醫學超聲圖像分析中,深度學習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簡要介紹了一些流行的深度學習結構,討論了深度學習方法在超聲圖像分析的各種特定任務(如圖像分類、物體檢測與目標分割)中的應用。文章指出了深度學習在醫學超聲圖像分析應用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潛在的發展趨勢。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醫療行業由於其知識驅動型和數據密集型的特點保證了人工智慧在醫療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由於數據量大、對醫生要求高等特性成為人工智慧在醫藥行業率先領域應用的細分領域之一。 2.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領域的應用 AI在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的核心分為兩部分:一是圖像識別,在數據採集環節應用,通過對影像等多媒體醫療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提取出有臨床意義的信息。二是深度學習,在學習和分析環節應用,這是整個AI診斷中最核心的環節。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置有德國西門子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128 層 4D 螺旋 CT、世界首臺掌上人工智慧CT、3.0T 磁共振、數位化 X 線攝影系統、乳腺 DR 以及多臺新一代 GE 彩色超聲等一系列專業影像診斷設備
  • 雷軍:AI會取代50%的人 | 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應用案例分析
    將來會有一個Breaking Point引爆點,過了這個引爆點以後,會出現醫生常規工作量的斷崖式下跌,在很大程序上代替醫生的基本工作,成為醫生的良好助手。基於影像的醫學診斷是目前人工智慧關注較多的領域,「AI+醫學影像」被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
  • 超聲醫學科開展超聲造影檢查
    11月27日,湘西州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王友軍帶領團隊成功為患者開展肝臟、腎臟、甲狀腺超聲造影。該技術的成功開展及應用,可有效提高腫瘤、結節、囊腫等鑑別診斷能力,為臨床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超聲科王友軍主任為患者進行超聲造影檢查近年來,超聲科積極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努力打造學術型團隊,隨著胃腸超聲造影檢查、盆底超聲檢查等新項目的開展,超聲科業務發展快速駛向快車道,專業團隊日益壯大。
  • 新生兒肺臟疾病超聲診斷指南
    作者: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圍產醫學專業委員會 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超聲專業委員會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超聲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症超聲學組 中國重症超聲學院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編輯委員會選自: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 2018,33(14)
  • 超聲在兒童縱隔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既往對縱隔病變的診斷主要依賴放射學檢查,如X線、CT、MRI等,超聲在縱隔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因受骨性胸廓及充氣肺組織的影響,有一定限制。隨著超聲新技術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在縱隔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日益受到臨床重視。本文就超聲在兒童縱隔腫瘤中的應用現狀進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