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環保新聞網1月17日訊(記者 孫璐) 昨天省環保廳發布官方消息,困擾杭州百姓多時的自來水異味問題,經多方檢測論證,已查明元兇為鄰叔丁基苯酚。至此,關於杭州自來水的異味問題暫時告一段落。
上月,針對杭州自來水異味的相關情況,記者聯繫了作為檢測分析的單位之一,浙江大學化學系的潘遠江教授和他的團隊。(《走進浙大源水檢測分析團隊 未來期許聯動構建水樣平臺》)
當時,潘教授表明「水域自發性汙染的可能性較小,異味可能來自一種有機物,也有可能是若干種物質混合後產生的。」
今天,記者再次聯繫了潘遠江教授。對於目前檢測認定的結果,他顯然是非常肯定的。「這個事情現在告一段落了,這是大家共同確認的結果,嗅辨師提供了很多建議。」潘遠江說道。
樣品處理室中放置的水樣(資料圖)
相關研究方法怎樣跟進?怎樣構建好的科技手段?怎樣構建好的分析方法?怎樣有針對性的引進一些設備?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在這段時間裡一直牽絆著檢測工作的開展,無形中也顯得這條路比較艱難。
「鄰叔丁基苯酚是什麼時候檢測出來的?是什麼時候確認它就是杭州自來水異味產生的元兇的呢?」面對記者提問,潘遠江坦言,「其實早在第一批檢測的時候就檢測出來了,但是因為它的含量非常低,大約平均1升水裡,有納克(10的負19次方)級的鄰叔丁基苯酚。所以,大家對它沒有特別關注。而且,沒有明確的鑑別數據,不經過多方驗證,是不能輕易下結論的。」
鄰叔丁基苯酚,百度百科對它的物化性質認定為,常溫下為無色或淡黃色液體,可燃,具有輕微的苯酚臭味。相對密度(d420)0.9783,折射率(nD20)1.516,沸點224.1℃,熔點-5.6℃,易溶於丙酮、苯、甲醇等有機溶劑,微溶於水。
潘遠江表示,這個成分是非常低微的。總體來說,鄰叔丁基苯酚雖然聞著難聞,但對人體傷害性倒不是很大。
據潘遠江教授透露,目前他和他的團隊已經停止了自來水水樣的檢測工作,接下去將繼續針對早前和記者提及過的,關於「希望能儘快和政府部門構建一個與水相關的高水平的分析檢測平臺」相關事宜來開展溝通交流工作。
另外,省環保廳表示,浙江省環保廳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對錢塘江流域沿線執法監管力度,加強汙染綜合整治,重點建立上下遊區域聯防聯控、重點企業自查自證、重點企業監管抽查、飲用水源預警監測、自來水廠應急響應等5大機制,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以及進一步加大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