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有態度
這是醫業觀察公眾號的第913-1期文章
多年前,星哥看過一個央視訪談節目《對話》,有一期訪談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第六代掌門人大衛·羅斯柴爾德,沒錯就是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中提到的聲名赫赫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羅斯柴爾德,一個神秘而古老的金融家族,當250年前第一代羅斯柴爾德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只不過是法蘭克福的一個普通猶太商人,僅僅用了不足100年的時間,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金融命脈,在其鼎盛時期,勢力範圍遍布歐美,所控制的財富甚至佔了當時世界總財富的一半,達到50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美國全年GDP的四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國債由他們發行,每天黃金交易的開盤價由他們來確定,世界各國的股市都隨著羅斯柴爾德資金的走向而波動,他們被稱為當時歐洲凌駕於英國、法國、德國、俄國和奧地利之上的第六帝國,他們五箭齊發的族徽也成為了世界金融權力的象徵。
這個訪談在2009年4月12日播出, 值得一看,以下是視頻連結。
金融帝國-羅斯柴爾德家族
筆者對於陰謀論不太感興趣,訪談提到的一些引人深思的話,卻一直在我腦中縈繞,不然也不會10年過去,我還忍不住寫下這篇文章。
羅氏柴爾德家族有很多家訓,但是讓星哥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一句:
」 我們一定要和國王一起散步。」
當時星哥就納悶,怎樣才能和國王一起散步呢?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和國王一起散步?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中間似乎隔著一道巨大的鴻溝。
後來工作,進入醫療行業,輾轉產業和投資機構,混跡自媒體,開始慢慢明白這句話的涵義。
只有越接近核心,才能佔據最優質的資源。
跟國王散步如果遙不可及,那麼你就和你所在行業最有權力、最優秀、最有能力的人一起散步。如果這一步還是有點遠,比如說你想認識一家醫療行業上市公司董事長,那其實也有點難,人家沒空搭理你,那麼你就把眼光放長遠,去認識一些有潛力成為醫療行業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創業者,如果還是夠不著,那就去認識這些企業的副總,總監,經理乃至基層員工。
舉兩個親身經歷的案例:
丹納赫是星哥最喜歡的公司之一,把能找到的資料都讀了一遍,並且隔陣子就把丹納赫的總結髮出來學習一番。剛好達叔也是丹納赫的鐵桿粉絲,疫情期間加了星哥微信,也給我推薦了他自己的微信號「達叔經濟學」。當時他的公眾號單篇閱讀量才200多,但是文章看起來如行雲流水,思維跳躍,愛不釋手,讓我想到水庫論壇的歐神,所以在出差之際主動約達叔見面,並且表示願意幫他把公眾號做大。一番籌劃之下,短短1個月時間,達叔公眾號分粉絲翻倍,閱讀量是之前的十倍,崛起速度之快讓我也感到吃驚。
我跟達叔說的是,你的文章,單篇閱讀量在現在的基礎上增長5倍是沒有問題的,天花板比我們高很多,現在看起來是我在幫你,一兩年以後一定是你帶我玩。還不懷疑達叔會成為一個醫療行業大V,但是你在達叔文章閱讀量才200的時候認識他,和在文章閱讀量1萬+的時候認識他,肯定是不一樣的。
這個月在南京,約了一家IVD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吃飯聊天,從2015年武漢CMEF上和這位老闆認識,我就覺得這家公司不錯,儘管當時他們並沒有進入IVD行業。後面每年我基本都會和他見個面,看著這家公司短短6年飛速發展,估值從1個小目標到幾十個小目標,直至今年抓住新冠疫情檢測的機遇,一飛沖天。席間聊起最近行業內的一起併購,老闆表示很感興趣,只是之前一直不知道這個信息。其實星哥知道這家公司尋求融資和併購有一年多時間了。可見在行業內信息的不對稱有多嚴重。如果星哥早一步把消息告訴這位老闆,可能結果有不一樣了。
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想做好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呢?
有一個最簡單的答案,那就是去找這個細分領域最優秀的人,去拜訪他們,交流,學習,吃飯,聊天。高手的幾句話,往往四兩撥千斤,所謂「聽君一席話,勝殺十年豬」,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怎麼去認識這個這個領域內最優秀的人呢?
有很多方式,關鍵是做個有心人。比如在公司裡,看看哪些人在各自領域做的好,不管是研發、生產、註冊、市場銷售、管理運營等等;展會,論壇上多和人聊天,聽其言,觀其言,查其色;關注各種行業自媒體的原創文章,星哥就有個習慣,看到好的文章,就會主動聯繫作者加微信交流。
比如說你是一個IVD行業的市場部人員,對於如何提升品牌推廣能力有些找不著北,那麼我會建議你去找IVD資訊的主編品牌張,看看人家是如何思考和操盤,人家個人微信號都在公眾號掛著,掃個碼很容易;
比如說你對蓬勃發展的分子診斷行業興趣很大,但是不知道如何切入,我會建議你去找IVD從業者的主編鎖爺,人家是做了很多研究的,請他吃個西湖醋魚的功夫,定會讓你提升對分子診斷行業的認識;
要是你對二代測序感興趣,我會建議你去找「忠言逆耳乎」公眾號的主編忠哥,他對行業有諸多的思考;
如果你想了解國內中小IVD企業的銷售拓展,可以去找郭大區聊聊天,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