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Optimistic Rollup 的兩難困境

2020-12-05 騰訊網

三句話講完

我們認為,流動性提供者會更喜歡 ZKR-Uniswap(構建在 ZK-Rollup 上的 Uniswap),而非 OR-Uniswap(構建在 Optimistic Rollup 的 Uniswap),因為前者的資本效率更高。

若想提高 OR 的資本效率,需要縮短其挑戰期(Dispute Time Delay,DTD),從而降低對 Layer 1 發動 「欺詐 + 審查」 攻擊的成本。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 OR 在資本效率和安全性之間的兩難困境:提高資本效率一定會降低安全性。

背景

有效性證明類方案包括 ZK-Rollups(提供鏈上數據可用性)和 Validium(僅保證鏈下數據可用性)。以太坊主網上已經部署了類似的系統,包括我們自己的 StarkEx。

欺詐證明類方案包括 Optimistic Rollups(OR)。其中一些方案即將在公共測試網上線。OR 是最新一代欺詐證明設計,其前輩是閃電網絡和 Plasma。對於那些深受以太坊擁堵之苦的去中心化應用開發者來說,OR 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這類方案能夠保持 Solidity 代碼不變,並將去中心化應用遷移至成本較低且具有可擴展性的 OR 上。

OR 背後的基本概念:只將交易數據發送到主鏈上。計算和狀態存儲不再發生在主鏈上,而是轉移 Rollup 上,由 Rollup 上的區塊生產者和驗證者來執行計算工作。該方案假設至少有一位用戶會及時【在挑戰期(DTD)內】發現欺詐並向主鏈報告,從而確保系統的完整性。當一個 OP 區塊(譯者註:也就是發到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批 OP 交易數據)的挑戰期結束以後,該塊也就被公認具有終局性了。

分析

接下來,我們將從流動性提供者和用戶的角度來分析 OR。

假設有一個與 Uniswap 一樣大的應用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移植現有的 Solidity 代碼來無縫遷移到 OR 上。讓我們從流動性提供者和用戶的角度來分析 OR。

流動性提供者

如上文所述,OR 會定義一個挑戰期,以便發現並報告欺詐行為。取款的等待時間必須長於 DTD ,否則該系統很容易就會因為失竊而失去償債能力。

出於安全的考慮,延長 DTD 會比較好,從而提高下述這種攻擊的成本:

OR 驗證者發現欺詐,並將 fraud_detected 交易發送至內存池。這時,OR 驗證者已經履行了職責:發現並 「報告」 了欺詐。但是,只有將 fraud_detected 交易上鏈,這個告狀才是有效的。

假設在 DTD 期間,攻擊者租用足夠多的算力(目前成本約為每小時 30 萬美元)來挖礦,將包含 fraud_detected 交易的區塊替換掉。此舉可視為對 fraud_detected 交易的無聲攻擊。為什麼說它是無聲的?因為從無辜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整個網絡似乎平安無事。如果沒能將包含欺詐證明的交易上鏈,當然不會發生交易回滾。

為了證明我們的觀點:資本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存在權衡關係,我們接下來會說明其由來和影響。假設 DTD 有一周的時間(有人提議過將 DTD 設為 4.5 小時(中文譯本);一些人認為時間過短帶來的風險太高)。根據我們的分析,無論 DTD 是 1 天還是兩周,都只是安全性和資本效率之間的權衡曲線上兩個不同的點而已。根據 DTD 時長的不同,攻擊者需要承擔的成本也在 100 至 1000 萬美元之間。攻擊者承擔的成本並不直接取決於其所追求的利益,如果 OR 持有數十億美元的資產,那麼攻擊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也不能阻止他們。

由於流動性提供者的行為,機會成本對去中心化應用的影響很大。這段時間來,我們已經看到流動性從 Uniswap 流向 SushiSwap,又回到 Uniswap 上。將 OR-Uniswap(構建在 OR 上的 Uniswap)與 ZKR-Uniswap(構建在 ZK-Rollup 上的 Uniswap 分叉)進行對比。流動性提供者現在可以選擇將資金放在 OR-Uniswap 上鎖定一周時間,或放在 ZKR-Uniswap 上鎖定 30 分鐘(證明生成周期)。ZKR-Uniswap 有一個基本優勢。從長期來看,代幣經濟或其它激勵機制難以打敗這種優勢。

經常有人問我們:快速取款(Fast Withdrawal)能解決這一問題嗎?能夠在 OR 和 ZK-Rollup 之間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嗎?

不能。快速取款只會通過縮短取款時間來改善用戶體驗,不會提高資本效率:必須在 Layer 1 智能合約中鎖定足夠多的資金來支持整個 DTD 期間的取款。

另外,快速取款只能用於同質化資產,遇上非同質化資產(NFT)就沒有用。即使對於同質化資產來說,需求量越大,機會成本越高。事實上,當很多人都想交易供不應求的同質化資產時,機會成本非常高:不妨想像一下,整個 DeFi 領域的用戶都想交易 YFI 時,提前鎖定足夠支付一周取款額度的 YFI 需要多少成本。在這樣收益率暴漲的時候,如果要你鎖定 YFI,你希望獲得多少回報?

有些人可能會說,流動性提供者不足為慮,因為整個 DeFi 領域會集中到同一個 OR 上,降低用戶的取款頻率和交易成本。

請注意,這一假設的前提是,沒有任何去中心化應用運行在 OR 以外的地方,包括 Layer 1 和 ZK-Rollup 等。

我們認為,即使在這一場景下,隨著 OR 的吞吐量增加,安全性也會下降。為什麼?讓我們從用戶(Alice)的角度來思考。

用戶

信任:Alice 可能會相信 OR,或者更具體來說,至少有一方會驗證 OR 的當前狀態。這就意味著,從 Alice 的角度來說,OR 在本質上是一個可信系統。可信系統以驚人的規模運作,通常是高價值企業(例如,Coinbase、幣安和傳統銀行)的基礎。這些企業在努力不辜負信任,因為它們的聲譽越來越好。

不信任:Alice 可以親自驗證 OR 的狀態。遺憾的是,驗證 OR 的成本與 OR 的吞吐量成正比:例如,如果 OR 將以太坊的可擴展性提高 20 倍,驗證成本也會提高 20 倍。久而久之,只有少數富人才能負擔得起高吞吐量 OR 的驗證成本。

就今天來看,這種擔憂也不是杞人憂天:目前,驗證以太坊是一種利他行為。一些人認為,當前以太坊的驗證成本之高,已經到了會損害去中心化的地步:受成本的影響,驗證以太坊完整性的網絡參與者在減少。換言之,去中心化程度降低和安全性降低才是真正的問題。

結論

OR 面臨兩難困境:它無法達到 ZK-Rollup 那樣的資本效率,因為這會降低其安全性。這是 OR 的固有問題,而非設計細節問題。因此,在選擇是運行在 OR 還是 ZK-Rollup 上時,任何應用都會更傾向於後者,因為後者會吸引流動性提供者。

感謝 Dan Robinson 對本文初稿的建議。

(完)

相關焦點

  • 身處「囚徒困境」之中的太子申生,與他的「兩難抉擇」
    與此同時,筆者想藉此來提醒那些像太子申生一樣,處於兩難或多重困境中的人們——無論什麼樣的危機,都是可以化解的,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困境中的兩難抉擇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的諸侯們一般都有許多子嗣,晉獻公也不例外。
  • 美國巴西印度「重啟」遇兩難困境
    要復工,還是要防疫,是這些國家正面臨的兩難困境。美國:「重啟」還是「暫停」?2020年是美國大選之年。迫於競選和就業壓力,白宮要求各州儘早復工復產。自5月起,美國各州陸續「解封」,許多地區恢復了商場、酒吧、健身房等場所的運營。
  • 北宋為何難以走出文武失調,和戰兩難的困境
    文|鄭渝川  所評圖書:書名:《和戰之間的兩難: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作者:方震華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九色鹿文化出版日期:2020年9月《和戰之間的兩難:北宋中後期的軍政與對遼夏關係》一書出自我國臺灣地區的著名歷史學家、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方震華。
  • DAOSquare加密情報:V神細說Rollup的中文正解
    以太嬉皮論V 神細說 Rollup 的中文正解11月11日,光棍節,V神引發了一場有趣的討論,他說,一些講中文的以太坊社區成員建議了有關 「Rollup」 的翻譯術語,如下: Rollup = 卷疊Optimistic rollup
  • 陳根:人工智慧回應兩難困境,可正確趨利避害
    簡單選擇只需根據目標做出判斷,但對於兩難選擇來說,則是一種更複雜的思考和抉擇。同時,兩難選擇,也是生活的必經之路,是生物所具有的本能。探究生物在兩難選擇裡的大腦機制,將為人工智慧的學習提供研究的進路。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借鑑果蠅腦自主決策的神經機制,提出了類果蠅決策的脈衝神經網絡模型,模型能夠實現趨利避害的行為,並在兩難抉擇下快速做出清晰的選擇。在無人機強化學習、反轉學習和多難決策的任務上均得到了有效地驗證。
  • 以太坊二層擴容之路:Plasma 衰落與 Rollup 崛起
    新的解決方案,如 optimistic 和 ZK rollup 被譽為最好的擴容解決方案。而關於 Plasma 的記憶,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 2017 年初。以太坊第一次成為了主流,人們對不久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樂觀。有人聲稱所有有價值的資產不久將被代幣化。
  • 面對兩難困境該怎麼做?《第3選擇》來為你解惑!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面對兩難困境,要麼聽你的,要麼聽我的,要不然好像就沒辦法合作。那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對雙方都有利呢?解決方法就是做出第三選擇。第三選擇是通過雙方協同,在二元對立的A和B選項之外,創造出一個全新選項,以達到雙方共贏的目的。
  • 【PsyToday】Do Optimistic People Live Longer?
    Does an optimistic attitude have health benefits for older adults?Tracing the life histories of children labeled cheerful and optimistic by parents and teachers, they discovered that 「cheerful and optimistic children were less likely to live to an old age than their
  • OPEC+7月會議在即或面臨兩難困境!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OPEC+7月會議在即,或面臨兩難困境!評估減產政策,須避免油市減碼風暴OPEC+將於周三(7月15日)召開聯合部長級會議,在過去幾個月裡,通過史無前例的減產,OPEC+成功地將原油價格提高了一倍。隨著限制措施逐步的解除,燃料需求恢復,生產商打算稍微打開水龍頭。
  • 悖論溯源:蘇格拉底將自以為是者推入兩難困境漩渦
    第二章擾人的二難困境(古希臘是一個洋溢著追求智慧空氣的地方,蘇格拉底等哲學家貢獻了最初的一批悖論,蘇格拉底將很多自以為是的人推進了兩難困境的漩渦,最後甚至他自己也被卷了進去)蘇格拉底的詰問法蘇格拉底堪稱哲學家的典範,他曾把自己比作將人們從精神的慵懶
  • 電車悖論—生活中的倫理選擇困境
    價值標準的多元化以及現實的人類生活本身的複雜性,常常導致在具體情境之下的道德判斷與抉擇的兩難困境,即「倫理困境」。是非難辨「電車悖論」即是倫理學上著名的「兩難」思想實驗,由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發表的
  • 觀點|「著名書法家」稱呼等於罵人?關於書法家「囚徒困境」
    似乎只有兩種人不在「囚徒困境」之中:一種是真正的高人,看淡名利,擁有完滿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種是真實的普通人,自始至終沒有名利慾望的純粹愛好者,自得其樂、自生自滅。真正面對「囚徒困境」的,恰恰是居於兩者之間的渴望名利而有一定目的的人。
  • 流利說:陷入控費和獲客兩難困境 前三季度虧損3.6億
    這讓流利說陷入控費和獲客的兩難困境。其二是在已有成人業務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少兒業務。管理層透露,回顧第一和第二季度,少兒業務的現金收入佔比已經超過10%,而到了第三季度,這一比例繼續上升至15%以上。流利說於2018年登陸美股,主要業務為基於AI技術的成人英語培訓,面向的客戶主要包括大學生和職場人士等。
  • 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戲曲影視劇舉步兩難 曲琪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1-15    [列印] [關閉]     戲曲的特點是虛擬性、程式化,而影視則要求用寫實的手法反映自然生活形態。他在研討會上指出,長期以來戲曲電視劇是我國電視劇創作的一個弱項,而與影視媒體的結合,無疑為處於困境的戲曲藝術另闢一條生路。但與會專家同時也指出了該劇在由戲曲向影視劇轉換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些問題,如情節發展不夠流暢,顯得過於跳躍,在人物塑造上還應吸取電視劇的長處等。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原標題:谷歌的「邪惡」實驗: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 兩難境地不會尷尬?
    但是,這些言論顯然沒有給這個島國帶來任何好處,反而使民進黨陷入非常尷尬的兩難境地。蔡英文受邀訪問美國華盛頓?在華盛頓智囊團正式舉行的網上研討會上,美國參議員在這次聯合討會上宣稱,美國一直對臺灣保持外交支持,就像此前美國衛生部長訪臺一樣,美國將邀請蔡英文訪問華盛頓。
  • 中美關係到達新的歷史關口,中國的「崛起困境」與戰略克制
    在此背景下,有關中國「崛起困境」的討論再度興起。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認為,中國跟美國的衝突肯定會越來越多,這是實力接近帶來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所面臨的「崛起困境」,想讓實力越接近,雙方矛盾還要越來越少,這一情況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這違背了客觀規律「崛起困境」出現的原因所謂「崛起困境」,通俗地講,就是崛起國在崛起過程中所面臨的日益增長的體系影響力需求同其他國家對其制衡不斷加強之間的矛盾
  • 總是陷入兩難?其實,你還有第3選擇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陷入眾多的兩難境地。那麼,是否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超越這兩種選擇思維呢?史蒂芬柯維在《第3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一書中指出,要解決最棘手的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思考。我們必須徹底改變思路,而這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他稱之為——「第3選擇」。【二】在介紹這本書前,我們有必要先來認識一下作者——史蒂芬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