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鳥類258種、植物160餘種……七裏海已形成完整生態系統

2020-11-29 網易新聞

初冬的七裏海,微黃的蘆葦隨風搖曳,水面,候鳥或群飛、或嬉戲,陣陣鳥鳴從溼地傳出,夕陽中,展現出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

七裏海溼地是天津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4000隻,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近年來,飛臨七裏海溼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鳥類品種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

走進七裏海溼地,記者看到,已經封閉管理的核心區正以人工收割的方式進行蘆葦割除。「結合專家意見,從2018年開始,七裏海溼地採取輪割的方式割除蘆葦,保留部分葦草,為溼地內留下過冬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老鷹、野雞、野兔等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和避風港,割除一部分是為了蘆葦更好地生長。今年計劃保留2萬畝左右蘆葦,約佔核心區蘆葦面積的一半。」七裏海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表示,為了保障葦草輪割任務完成,溼地分區域、分步驟落實葦草輪割工作。現在正是鳥類遷徙季,為了減少人為因素對候鳥的幹擾,12月中旬前,以人工為主,先割除巡查路邊葦草;12月中下旬開始,大部分候鳥已經南遷,結合天氣情況,機械進場,對核心區西海重要區域進行割除。1月中旬到2月中旬,清理東海葦草。

目前,七裏海溼地已經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有6萬畝的葦田,3.5萬畝水域。「溼地除了有1萬畝深水區以外,還有1.5萬畝淺水區,水深0-50公分不等,隨著鳥類遷徙季到來,入秋後,我們將水位調到適合鳥類棲息的深度,目前適合涉禽棲息的淺灘、鳥島區域已接近2萬畝。」陳力告訴記者,最關鍵的七裏海不是為某一種鳥營造棲息環境,而是營造更完整的生態系統,溼地內現有位於食物鏈頂層的猛禽,比如鷹、隼、鵟、烏雕還有白尾海雕等都屬於二級保護動物,溼地內部還有一些保護動物,比如黃鼠狼、蛇、野雞、野鴨等等。上至食物鏈頂層,下至小的哺乳動物、昆蟲、鳥類等,七裏海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野生動物,七裏海監測到的植物種類已經多達160多種。隨著生態好轉,這些植物已經由原來的點狀分布轉化成片狀、區域化分布。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以來,七裏海溼地大變樣。原來七裏海是村集體土地,多年來人為因素對溼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2017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七裏海保護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環保督察也指出七裏海溼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七裏海溼地內舉一反三排查出的點位230處違規建設點位,包括原來的垂釣、經營、農家樂統一進行拆除,恢復了自然生態。另外,我們對保護區內原有的856座墳塋進行了拆除,對核心區實施封閉管理,同時設置了49公裡的環海圍欄以及配套監控系統。之後,按照市政府批示的《七裏海溼地保護修復規劃》項目化推動七裏海保護修復工作,目前,七裏海十大工程包括遺留問題清理、土地流轉、引水調蓄、葦海修復、鳥類保護、生物鏈恢復與構建等等已經完成6項,還有兩項今年年底將完成,總體到2025年前七裏海保護修復十大工程全面竣工。」陳力說。

相關焦點

  • ...植物160餘種……七裏海已形成完整生態系統-新聞中心-北方網
    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4000隻,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近年來,飛臨七裏海溼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鳥類品種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這些日子,在本市另一個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各項生態修復工程相繼完工,通過調蓄水源,寧河區青龍灣故道、津唐運河等主幹河道的水陸續匯入七裏海。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組織了水環境監測機構,增加了對漁業資源的數據監測。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去年本市首次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大鴇也現身北大港溼地。隨著遷徙季的日益臨近,北大港溼地工作人員加緊調試新增攝像頭,增加巡護力量,全天候流動值守,防範非法捕獵行為的同時,給候鳥準備了餌料。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本號訊(9月3日)近日小編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天津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天津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本報訊(記者 陳璠)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七裏海溼地是我市候鳥遷徙的另一處重要驛站。近年來,通過實施溼地保護修復措施,加大保護管理力度,七裏海溼地的鳥類種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2020年的258種,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從市規劃資源局獲悉,隨著溼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和雙城生態屏障建設等生態工程的有力推進,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候鳥經我市遷徙、停歇。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
  • 天津市野生鳥類種類達到452種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黃江林)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野生鳥類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2014年發布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增金山銀山成色——天津市七裏海溼地功能修復實現環境改善與高...
    打通溼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 「一段時間以來,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凸顯,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幹擾。」天津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在分析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原因時說,「一方面,近年來華北地區自然降水持續減少,導致流域主要河流徑流量持續走低。同時,溼地內部水系泥沙淤積,「外水」進不來,溼地常年處於半乾旱狀態,水域覆蓋面積大幅縮減。
  • ...增金山銀山成色——天津市七裏海溼地功能修復實現環境改善與高…
    打通溼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一段時間以來,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凸顯,主要原因是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幹擾。」天津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在分析七裏海溼地生態問題原因時說,「一方面,近年來華北地區自然降水持續減少,導致流域主要河流徑流量持續走低。
  • 「十三五成就」每年經停天津候鳥多達百萬 種類多達452種
    津雲新聞訊:11月18日,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本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七裏海溼地也是我市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
  •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隨著天津市大力治理溼地的行動,溼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功能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停歇。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鳥類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鳥選擇在天津長期停留,有利於鳥類種群的繁育。天津「驛站」環境好 旅鳥也都留下長居天津流傳一句經典的話:「環境好不好,候鳥用翅膀來投票。」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2020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春季數量為40餘萬隻,進入秋冬季以來數量已達32萬餘只。觀測記錄鳥類種類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2020年的279種。   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俗稱七裏海溼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在津觀測到的鳥類數量由幾年前每年20-30萬隻,逐步增加到2019年的40-50萬隻。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隨著天津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市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北大港溼地保護區的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更是達到100餘萬隻。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天津,則是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天津海岸線魚草豐美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
  • 上半年在蘇州已觀察到258種鳥 褐胸鶲等三種鳥類為首次發現
    根據蘇州溼地自然學校志願者的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志願者在蘇城累計觀察到了258種鳥類,其中有3種還是蘇州歷史上首次發現,分別為:海鷗、雙斑綠柳鶯、褐胸鶲。蘇州溼地自然學校老師周敏軍告訴記者,溼地自然學校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學校,是以自然溼地生態為師,以志願者為載體的、面向大眾進行科普教育的場所。發現的鳥類都是溼地自然學校的志願者利用觀鳥、野外考察等機會拍下照片,經鳥類專家鑑別後按照種類統計收錄的。
  • 天津七裏海溼地保護區發生火災,志願者問:為何近期頻發事故?
    12月23日多名綠會志願者反映,天津七裏海保護區發生火災,當天綠會融媒迅速發布了新聞呼籲查明原因、影響。12月24日天津消防寧河支隊發布了聲明,火災已被撲滅、未有人員傷亡,起火原因正在調查中。12月26日,綠會政研室收到天津當地的志願者來函,反映情況。全文照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