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2020-12-03 光明網

溼地環境不斷改善 保護意識明顯提升

天津成為鳥類「五星級驛站」

本報記者 陳 曦

「遠處這些正在悠閒散步的就是東方白鸛,今年秋季以來,在七裏海及周邊地區發現的瀕危鳥類東方白鸛逾5000隻,數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是歷年同期的3倍多。」11月30日,天津市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陳力指著遠處成群的東方白鸛自豪地說。

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路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天津是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隨著天津市大力治理溼地的行動,溼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功能不斷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停歇。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很多消失多年的近危鳥類也重返天津,甚至一些旅鳥選擇在天津長期停留,有利於鳥類種群的繁育。

天津「驛站」環境好 旅鳥也都留下長居

天津流傳一句經典的話:「環境好不好,候鳥用翅膀來投票。」

在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俗稱七裏海溼地),鳥類數量種類增加,曾在七裏海溼地消失10餘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重返七裏海。今年秋季以來,來此棲息的除了有5000多隻東方白鸛外,還有白琵鷺近千隻,多年很少見到的灰鶴也有上百隻之多,此外還有大鴇、反嘴鷸等鳥類近百種,共計10餘萬隻。

「由於天津市鳥類棲息環境不斷改善,一些鳥類從最初的匆匆過客(旅鳥)到後面選擇留下來越冬或繁殖。」路紅介紹,2016年至2020年,東方白鸛在北大港溼地成功做巢22個,繁殖幼鳥50餘只。2019年至2020年,北大港溼地越冬滯留的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更是高達3萬餘只。

11月15日,記者在七裏海溼地看到,工作人員正忙碌著進行保育放流,此次共投放1萬斤魚苗,以便為鳥類提供更為充足的食物。與此同時,10個供鳥類做巢繁衍後代的棲息架也在七裏海溼地搭建完畢。

「今年候鳥數量大增,為了讓它們吃好吃飽,我們進行了保育放流。與此同時,為了給在天津過冬的候鳥一個『避風港』,減少對鳥類行為的幹擾,我們今年採取葦草輪割的方式,在核心區保留2萬畝的葦草,也讓一些以草籽為食的鳥類有充足的越冬『口糧』。」陳力說。

加強修復治理 溼地自然環境和生態功能提升

天津市通過推進生態移民,持續生態補水,修復整治功能退化的自然溼地,已初步建立了以溼地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為主的溼地保護體系。

「七裏海溼地治理從2018年底開工,到今年6月底竣工,徹底改善了溼地內部的生態環境。」陳力介紹,七裏海溼地通過貫通水系,形成連片的鳥島、淺灘和沼澤,為鳥類營造原生態自然的棲息環境。

通過治理溼地,生態和水環境都得到明顯改善,七裏海溼地的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原本魚塘只有魚沒有草,通過修復溼地,調控水位,使植物由點狀分布,變為區域化群落生長,比如野大豆、水蔥等水生陸生植物都已形成大片群落。同時水域內生長著大量野生繁養的小魚小蝦,吸引了大量鳥類棲息覓食,野兔、蛇等野生動物也開始在這裡出沒。

「以前看不見的鷹隼、烏雕等猛禽也開始在七裏海溼地現身,這些猛禽處於食物鏈的頂層,它們出現在這裡覓食,說明我們的生物鏈是完整的。」陳力欣喜地說。

目前,北大港和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列入了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內有11.3平方公裡已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下一步,天津市加強濱海溼地保護,選劃天津濱海國家海洋自然公園,納入溼地保護體系。

加強監管增強保護意識 人與鳥和諧共生

鳥類種類和數量的增加,除了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外,也得益於天津市強有力的保護執法管理和社會公眾關愛自然、愛護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

路紅介紹,天津市實行網格化管理,各區嚴格落實四級巡查搜查機制,加強對鳥類棲息地、停歇地、繁殖地和候鳥遷徙通道等重點地區的巡查巡護。

今年天津市還專門成立3個督查組,對各區各類交易市場等重點區域採取明察暗訪,強化督查檢查。在保護動物的同時,天津市還加強對鳥類的救助。

為提高百姓保護鳥類的意識,天津市還重點加強對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鄉鎮村莊,省際接合部、城鄉接合部,各類交易市場等地的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宣傳候鳥保護和法律法規常識。

如今在天津,野生鳥類與人類的距離日益拉近,城市中展現出一幅人與鳥類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朱永傑        溼地驛站鳥類天堂        主講專家: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朱永傑      候鳥需要溼地作為休息和補充營養的中轉站和棲息地,溼地中的動植物成為遷徙鳥類的食物。世界上很多溼地因為處在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上,而成為自然保護區。        候鳥遷徙是一種規律性的季節性旅行,遷徙的路線在鳥類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很多候鳥遷徙路線的距離都很長,常常會跨國或跨洲,長達數千或上萬公裡。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野保科的孫洪義說。
  • 野生動植物保護|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全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的白鷺 圖片來源: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公眾號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
  • 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東方白鸛屬於遷徙候鳥,每年途經北大港溼地,會停留一個月左右,一些鳥類從最初短暫停留變成現在會選擇留下越冬或繁殖。」
  • 天津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茜 陳建強)小知識溼地鳥類的種類和分布天津動物區系成分屬於古北界,華北區黃淮平原亞區。水鳥以古北界和廣布種為主,沒有形成本地區特有種。至今有不少種類已成為稀有種,應加保護。本區地勢平坦,無自然屏障,在夏季,有些南方種類可滲入本區。
  • 鸛鷺鴇鷸鴴鷗鶴……來天津看!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2015年以來,每年過境天津北大港溼地候鳥數量都達數十萬隻,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已達到100餘萬隻。
  • 敘永仙草湖成天然候鳥驛站,「紅腿娘子」、黃鸝等10多種鳥類都來了
    敘永仙草湖成天然候鳥驛站,「紅腿娘子」、黃鸝等10多種鳥類都來了 2020-11-18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態好轉迎來白天鵝 南樂成珍稀鳥類遷徙途「驛站」
    據南樂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僅是白天鵝,在該縣以樂西湖為核心區的馬頰河國家溼地公園中,已發現多種珍稀鳥類的「身影」,「南樂縣成為珍稀鳥類遷徙途中的『驛站』,說明一系列生態恢復和保護措施已見成效。」  近年來,南樂縣圍繞「宜居宜遊生態南樂」的發展定位,鐵腕整治環境汙染,高標準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白天鵝的出現振奮人心。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全球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天津,則是東亞到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途中的必經之路。天津海岸線魚草豐美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
  • 綠色津城:美麗的鳥兒 請查收這份來自津城的「五星級」照顧
    今年2月成為七裏海溼地自然保護區巡查巡護隊員的李長耕,剛「上崗」時,幾乎什麼鳥類都不認識。如今僅僅半年多,他已能辨認出許多鳥類,即便它們或棲息在遠處淺灘,或飛翔在天空。「日復一日到溼地裡去觀測鳥類情況,工作中隨時隨地向隊長和前輩們學習請教,溼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的儲備就豐富起來了。」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近危鳥類重現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曹妃甸的網紅鳥】曹妃甸「驛站」的鴴鷸鳥
    曹妃甸「驛站第四期向大家介紹的是地球上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鴴鷸(héng yù)鳥。跟小編一起讀:héng yù!héng yù!héng yù!
  • 全國最大的鳥類博物館 免費參觀被譽為「鳥類天堂」 就在山東東營
    地處山東黃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帶的東營市,是全球首批18座國際溼地城市之一和鳥類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超過600萬隻候鳥在此遷徙、棲居,被國內外鳥類專家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在東營,還有一座全國規模最大、也是省內唯一的鳥類專題博物館——黃河三角洲鳥類博物館。
  • 湟水河,鳥兒冬季的驛站
    12月6日,在位於省城東出口的湟水河河道中,數以百計的各種水鳥在這裡棲息覓食,成為冬日一道亮麗的景觀。綠頭鴨自西向東穿城而過的湟水河是西寧的母親河,它不僅滋養著千家萬戶,也是周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冬日的湟水河少了春潮與夏浪的激情,平靜舒緩,甚至有些沉寂。
  • 物種日曆:城市成為候鳥遷徙時的驛站,你見過這些可愛的肥啾嗎?
    圖片:南川木菠蘿春秋南來北往客候鳥是指在春秋兩季沿著比較固定的路線,在繁殖區和越冬區之間進行遷徙的鳥類。這是鳥類行為上的定義,並不是分類學上的概念。有些鳥類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但它們有的是候鳥,有的則不是,比如中國東部最常見的兩種斑鳩——珠頸斑鳩從來都懶得遷徙,而且做窩特別不講究,一度成為網紅;更喜歡山林的山斑鳩則會從東北、華北地區遷徙到南方越冬。珠頸斑鳩(左)與山斑鳩(右)。
  • 我市野生鳥類種類增至452種 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根據近年來對天津主要鳥類棲息地監測結果顯示,我市野生鳥類數量逐年增加、種類明顯增多。  天津擁有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每年春秋兩季經我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根據近期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對我市鳥類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我市共記錄鳥類已達到452種,較2014年增加了36種。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特別是天津作為全球8大重要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東亞至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勢,使得天津市鳥類資源逐年恢復,每年春秋兩季經天津市遷徙、停歇的鳥類數以百萬計。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金譽府 以心築就五星級之家 ——中國網地產2020城市力量巡禮
    碧桂園金譽府,以「初心、良心、匠心」為業主奉上一個「五星級的家」,以品牌為基礎,以服務為核心,成為天津「城市幸福力量」的最佳註腳。深耕天津 「三心」精神成就碧桂園傑出之路碧桂園集團1992年成立於廣東,經過25年不懈發展,2017年,碧桂園集團榮登世界500強,成功入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和新華社民族品牌傳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