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類地行星都很大,為什麼地球就比較小?答案令人欣慰

2020-12-03 甜橙奶爸

文/百家號科學年輪

你要知道科學方法的實質,不要去聽一個科學家對你說些什麼,而要仔細看他在做什麼。---愛因斯坦

宇宙浩瀚無邊,充滿各種美麗的天體,神秘的物質,還有很多人類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一切都吸引著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未知。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人類很幸運,正因為地球所處未知非常合適,地球才產生了生命。

隨著科學家們對外太空的探索更加深入,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類地行星,它們與地球非常遙遠,但是都處於宜居帶,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星球都比地球要大,有的甚至比地球大幾倍,甚至更多。那麼很多人就開始了腦洞,如果人類可以到達這些大型類地行星,那將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畢竟現在地球人太多了,人口的壓力越來越大,土地利用漸漸飽和,如果要是地球有這些星球那麼大,那麼人類就不用為地少人的而煩心了。

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何地球沒有成為大型行星?就像木星與土星那樣?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解釋,太陽系就這大,各個行星之間距離有限,有一個巨星行星就很難再形成一個巨星行星,而木星就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是一顆氣態巨星行星,相比木星,地球真的太小了。

如果地球當初和木星一樣大,那麼太陽系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而且地球上很可能也不會出現高級生命,因為高級生命對各種環境因素要求很高,如果地球體積變大,引力可能也將改變,環境與今天大不相同,高級生命出現的可能性就較小。而且星球變大引力也會相對變大,會吸引周圍小行星,這對本星球將是很大威脅。

正因為木星的巨大引力,才將很多遊蕩在宇宙空間的天體吸引過去,地球才更安全。在數億年以來,木星為地球攔下了無數小行星,很多原本會進入地球軌道的危險天體都被木星強大引力所幹擾,地球被撞擊的概率大大降低,地球上的生命才會更安全的進化與生活。

所以,地球沒有必要變得更大,也不會變得更大,成為超級行星的結果很可能會和木星一樣,所以,地球現在的大小才是最好的。我們應該慶幸擁有木星這顆超級行星,雖然因為木星地球沒有變得更大,但是木星卻是地球的堅定守護者,正因為木星的存在,地球才更安全。

科學年輪/專注科學與宇宙探索,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在內側,氣態行星在外側?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在宇宙中,行星主要分兩類,類地行星、氣態行星,簡單地說,其實就是一部分行星和我們地球家園一樣,是巖石結構的類地行星。而氣態行星的情況則不一樣,主要是以氣體作為主要的組成成分。當太陽系內各個行星在「胚胎」階段時,就會不斷吸收周圍的物質讓自己不斷變大,在這個「磁碟」內側的行星可以吸引大量的宇宙塵埃物質,形成類地行星,而在「磁碟」外側的行星則吸引周圍的氣體,形成氣態行星。最後形成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格局。
  • 大質量行星都是氣態,小質量行星都是巖質,兩者質量界限是多大
    類似地球這樣的有巖石表面的行星被稱為類地行星,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屬於類地行星,而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星球,由於它們沒有巖石表面,而本身大氣層又特別濃厚,最下面的氣體甚至都被壓成了液體,所以這類行星又被稱為氣態行星,或者叫做類木行星。類木行星的質量通常都比較大,比如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太陽系四顆氣態行星中質量最小的天王星的質量也是地球的14.5倍。
  • 科學家在太陽系內外都發現類地行星,哪顆行星會成為第二地球?
    實際上這僅僅是地球生態系統出現問題的其中一個縮影,早有科學家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地球的自然環境將會在未來幾十年裡發生巨大變化。再加上許多數據表明人類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傷害越來越嚴重了,人類的未來何去何從呢?毫無疑問,人類自身是想將人類文明延續下去,如果未來的地球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那麼人類只能尋找第二顆星球作為替代。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 將目光投向有氧大氣之外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聲稱,我們應該開始探索大氣以氫為主的、類地行星以外的其他行星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 但如果外星生命的化學機制和地球生物不同怎麼辦?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的新研究稱,如果想要通過分析大氣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只關注類地行星是不夠的,最好把有氫大氣的行星也納入研究範圍之中。當系外行星從其恆星前方經過時,就能研究其大氣組分——此時恆星光必須穿過行星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而部分恆星光會被行星大氣吸收。
  • 誰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很多人都搞錯了,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意外!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都認為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甚至某些同行的文章,還會起這樣的標題「明明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科學家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科學家發布太陽系行星大小對比視頻,地球真的太小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可能不存在答案。因為大與小、快與慢、長與短等,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沒有最大、最快、最長,只有更大、更快、更長。某一個物體是大還是小,並不是由它決定的,也不是由我們決定的,或許應該由參照物決定。很簡單,舉個例子,我們在地上撿起一顆砂礫,為什麼說是撿起而不是抬起呢?因為和我們的手相比,砂礫太小了,我們撿起來就可以了,不需要雙手去抬。
  •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2020-10-10 22:14:49 來源 : 天文在線 利用一系列標準,研究人員在已知的4500個行星中篩選出了總共24個可能宜居的行星。
  • 發現類地行星,但是重力太大,科學家預測:可能抬不起腳
    經過科學家幾十年的探索,也發掘了很多有利於人類科技進步和宇宙探索的理論知識,很大程度上,不僅滿足了人類的好奇心,還幫助人類解決了很多關於宇宙的未解之謎。對於宇宙的探索,人們並沒有停留在哪個階段,而是在不停地進步著,對宇宙的實際性探究就是對地外行星的探索和地外文明的尋找。
  • 60萬億億噸重的地球,為什麼不會掉落?答案令人感嘆宇宙的神奇
    60萬億億噸重的地球,為什麼不會掉落?答案令人感嘆宇宙的神奇 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裡,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地球重達60萬億億噸、它在宇宙中為什麼不會掉落呢?
  • 為什麼地球只有一個衛星,而木星有很多個衛星?科學家給出答案
    為什麼地球只有一個衛星,而木星有很多個衛星?科學家給出答案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我們知道了太陽系中一共有8大行星,其中地球的體積不是很大,但是地球確實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孕育生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環境非常好,所以能夠孕育出生命來,形成生命的條件有三個基本條件,就是陽光,空氣和水,這三種條件缺一不可,而且地球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地球上有大氣層,大氣層能夠抵擋宇宙輻射和紫外線的照射,地球有強大的磁場
  • 更神似的類地行星!發現一「恆星-行星」系統與「太陽-地球」如雙胞胎
    當我們提到類地行星時,它們實際上有多像地球?由於多數類地行星的母恆星屬於紅矮星,與太陽相差甚遠,整個系統實際上無法和太陽系比擬。不過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的系外行星,不只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連母恆星溫度、大小也都跟太陽非常接近,仿佛第二個繞著太陽轉的地球。
  • 太陽系中行星都有多大?地球有18個水星大,木星卻有1300個地球大
    太陽系除了8顆比較大的行星還有一些矮行星,行星的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等星體圍繞著太陽旋轉,組成了龐大的太陽系帝國。太陽系不僅僅在空間上的距離非常的大,各個行星成員之間的塊頭也是非常大的。每個行星都是一個世界。不是有句話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咱們一起去看看太陽系帝國中,地球的這些兄弟姐妹們到底有多大吧。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麼?金星還是火星?這都不是答案!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其中也包括地球在內,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按照原有的運行軌跡。在我們尋找地外生命找尋第2顆適合人類生存星球的時候,首先就是從金星和火星這兩顆星球入手的,因為它們的距離非常近,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所耗盡的燃料也比較少,相對來說比較的方便。但是就有人提出,太陽系當中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不是金星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那麼這三顆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是多少呢?
  • 為什麼說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外星文明?人類的存在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可能有會說了,任何事物想要成為現實,都需要有足夠的,有價值的證據才行。現在我們對於外星文明的存在還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證據,為什麼能夠肯定外星文明存在呢?那麼宇宙中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為零嗎?其實人類的存在已經告訴我們答案。要揭開這個謎團,我們首先要對地球生命和人類的起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 行星也有不同分類,為啥有的行星沒有巖石表面?氫氣都被壓成液態
    在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屬於巖質行星(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屬於氣態行星(類木行星)。太陽系的行星可分為4類,八大行星即可分為三類。那麼行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分類呢?
  • 紀錄片《行星》|地球和火星姐妹倆
    上一次,大家和我們一起欣賞了《行星》的第一集:A Moment in the Sun(沐浴陽光)。在第一集中,我們通過將其它類地行星與地球作比較,分析了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木星的衛星木衛六的前世今生及未來。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土星環結構複雜,姿態萬千,其光環一環套一環,所有的環都是由大小不一的細碎顆粒組成的。顆粒的大小差距也很明顯,大的能夠達到幾十米,小的可能就幾釐米,甚至更小,它們的外圍還包裹著一層冰殼,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亮閃亮的,非常美麗。
  • 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
    導語: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大家好,我是小編周立香高興,歡迎大家來閱讀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在這裡每天都有新的有關宇宙神奇事物最新設計的消息來告訴大家,歡迎大家駐足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