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質量行星都是氣態,小質量行星都是巖質,兩者質量界限是多大

2020-12-03 科普大世界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但是從種類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類似地球這樣的有巖石表面的行星被稱為類地行星,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屬於類地行星,而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星球,由於它們沒有巖石表面,而本身大氣層又特別濃厚,最下面的氣體甚至都被壓成了液體,所以這類行星又被稱為氣態行星,或者叫做類木行星。類木行星的質量通常都比較大,比如木星的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太陽系四顆氣態行星中質量最小的天王星的質量也是地球的14.5倍。

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是由它的質量上限的,因為如果質量特別大的話,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氣體,這樣的話大氣層底部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進而將氣體壓成液態,這顆星球也就成為氣態行星了。

那麼類地行星的上限是多少呢?其實目前並沒有確切的數值,先前天文學家們曾經認為了3倍於地球質量的星球一般就會成為氣態行星了,然而科學家們後來發現了一個7倍於地球質量的行星還是巖質行星,所以這個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麼為什麼這麼大質量的星球還沒有成為氣態行星呢?其實這個星球本身的磁場以及它所運行的空間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一顆巖質行星比地球質量還大卻沒有磁場的話,那麼如果它距離恆星特別近的話,強烈的恆星風就會把它吸附的氣體一吹而空,那它也就無法成為氣態行星了。

因此,由於多種條件的原因,我們無法認為類地行星在多大的固有數值質量的情況下會變成類木行星,除非將很多條件框定才容易得出,但是宇宙中星體條件和空間環境又大不相同,所以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的質量界限至今沒有明確。

相關焦點

  • 行星可以分成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
    在分類上,行星可以分成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巖質行星又稱為類地行星,就是像我們的地球這樣由巖石表面的行星,氣態行星又稱為類木行星,是沒有巖質表面的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就是一顆巖質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也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
  • 行星為何有氣態與巖質之分?氣態行星上真的都是氣體嗎?
    除去四顆巖質行星,就是四顆氣態行星了,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在進行細分,木星和土星則屬於氣態巨行星,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則屬於氣態行星中的冰巨星。既然巖質行星都有著固體表面,那麼是不是說氣態行星的表面全都是由氣體所組成的呢?並非如此。你可能注意到了,巖質行星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都相對較小,而氣態行星則極為龐大。
  • 氣態行星巖質行星差別有多大?木星地球就是最好的例子
    宇宙中有眾多的星球,有恆星,有行星,有彗星等等,行星又分為氣態行星和巖質行星。
  • 太陽系行星排列為啥是巖質行星在內氣態行星在外?不只是因為密度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列有一種現象,就是巖質行星(類地行星)都排列在內側,而氣態行星(類木行星)都排列在外側,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氣態行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排列呢?
  • 科學家發現最大巖質行星,或是氣態行星內核,大氣層已被莫名剝離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巖質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由於質量較大,又屬於氣態巨行星的級別。
  • 行星也有不同分類,為啥有的行星沒有巖石表面?氫氣都被壓成液態
    在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屬於巖質行星(類地行星),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屬於氣態行星(類木行星)。當然,行星的分類比這要細緻的多,從小到大可分為矮行星,巖質行星,氣態冰巨星和氣態巨行星等。在太陽系中就有很多的矮行星,比如被踢出去行星行列的冥王星,現在就屬於矮行星,不過它還有個部門的歸類,即類冥行星,另外還有穀神星,鳥神星等等,數量遠比行星的數量要多,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屬於氣態冰巨星,木星和土星屬於氣態巨行星。
  • 同樣都是行星,為何地球是「固態行星」,木星是「氣態行星」?
    同樣都是行星,為何地球是「固態行星」,木星是「氣態行星」?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球主要分為恆星和行星,其中像太陽一樣自身能夠發光放熱,釋放出能量的就是恆星;而圍繞著太陽旋轉,包括地球在內,自身不能發光放熱的星球,就是行星。
  • 宇宙中最大恆星和行星分別是哪個?這些大傢伙體積和質量差別好大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恆星指的是內部有核聚變可以發光發熱的星球,行星指的是質量還沒有引起內部核聚變的球狀天體。不過兩者的主要區別還在質量上,如果行星的質量繼續增加的話,引發內部的氫核聚變,那它也就成為恆星了。
  • 大質量行星和褐矮星的界線是什麼?
    一般來說恆星質量越小溫度就越低。雖然比太陽小的恆星仍能維持產生熱量的聚變反應,但那些太小的原恆星就不能。這些「失敗的」恆星通常被稱為褐矮星,一個新的定義將它們的範圍從木星質量的10-75倍。這個藝術概念比較了一個棕矮星的大小與地球,木星,一個低質量恆星和太陽的大小。
  •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所以說是從內到外,都是有很多的研究的。可是雖然對這些東西有很多的研究,但是還是會有非常多的讓我們人類難以理解的事物。那麼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這個宇宙了。不說遠了,就我們的存在的這個太陽系,有些事物就還沒有了解的那麼深刻。比如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 在比地球大100倍的巖質行星上,會不會存在比人類大100倍的生物?
    從理論上來講,比地球大100倍的巖質行星是不可能存在的,這是因為宇宙中的氫、氦等輕元素,遠遠比構成巖質行星的重元素多。所有天體,都是各種物質通過萬有引力的作用互相吸積而成,在這個過程中,當巖質行星成長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它的引力就可以束縛住大量的氫、氦等氣體元素,從而轉變成氣態行星。但萬事無絕對,也許在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因為種種巧合真的存在著這樣一顆行星。那麼,在這顆比地球大100倍的巖質行星上,會不會存在比人類大100倍的生物呢?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有多大?
    理論上,行星質量上限為13倍木星質量,約4100倍地球質量,高於這個質量的天體,就會形成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過渡天體——褐矮星。宇宙中的天體性質,很大程度上和天體的質量有關,我們地球屬於固態行星,其引力可以束縛住厚厚的大氣層,這對生命的生存有著重要影響。
  • 氣態行星吸附了很多氣體,它是個大氣球嗎?其實它的內心也是石頭
    很多朋友知道行星可以分為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巖質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氣態行星,但是看到氣態行星這個詞,也許有朋友認為這樣的行星就是個大氣球,這麼理解是不對的。
  • 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木星的一千倍左右,兩者密度咋這麼相似
    太陽是太陽系中的統治者,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老大哥,相對於地球來說,它們都是龐然大物。↑太陽系各大星球的體積比例比較↑太陽上的太陽黑子與木星和地球的視面積比較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絕對統治者,不但從體積上來看是如此,從質量上來看的話同樣如此,太陽的質量為1.989×10^30千克,它自己就集合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
  • 天文學家提議最大行星上限:10倍木星質量
    數十年來,天文學界針對如何區分巨行星與褐矮星,尤其是從天文觀測的角度,一直都沒有清晰的界定。不過,現在是時候可以清晰界定了——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行星質量的上限,可以限定在木星質量的4~10倍。這意味著:從理論上說,宇宙最大行星——氣態巨行星(類木行星)的最大質量上限是10倍於木星質量。
  • 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比地球大可以理解,但是質量為何這麼大呢?
    文/瑤堇雲詩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比地球大可以理解,但是質量為何這麼大呢?對於宇宙的一些事情,人類是逐步的探索的,所以知曉的東西,也是越來越多,但是距離宇宙,還是太過遙遠,但是人類對於太陽系,了解的還是稍微的深刻一些的,對於太陽系的一些分布,也是有了八大行星體系,但是這些行星各有自己的特別之處,其中地球是最為特別的,因為上面有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存在,不過對於行星而言,那是分為巖石行星和氣態行星的,對此,很多人也是有所了解的。
  • 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
    導語: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麼變得那麼大呢?大家好,我是小編周立香高興,歡迎大家來閱讀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在這裡每天都有新的有關宇宙神奇事物最新設計的消息來告訴大家,歡迎大家駐足小編周立香高興的文章。
  • 為何距離太陽近的行星都是固態行星,而距離太陽遠的都是氣態行星
    為何距離太陽近的行星都是固態行星,而距離太陽遠的都是氣態行星眾所周知,我們的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根據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近到遠排列,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作為分界線,在小行星帶以內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個都是固態行星,而在小行星帶之外的四顆星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氣態的巨行星。那麼這種有趣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問題,就是題目中所寫的「為何距離太陽近的行星都是固態行星,而距離太陽遠的都是氣態行星」。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有多大?能夠裝下30萬個地球,250個木星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天體,恆星,行星是宇宙天體基本的組成部分。在我們的認知裡,恆星的質量都要大於行星,一個小星系的老大是恆星,它如果沒有超越其它行星的質量,就無法依靠強大的引力管理下面的一群行星。宇宙中的管理天體有恆星和黑洞,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它的引力可以吸引銀河系內其它的星系圍繞黑洞旋轉。像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它的中心就是一顆大質量的恆星,然後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圍繞它運動。這種管理體系下,恆星的質量不可能大過黑洞,行星的質量也不可能大過恆星。但是行星的體積卻有可能大過一些恆星。
  • 已知的最大的固體行星是哪個?固體行星為什麼那麼少?
    首先我們要明白所謂的「固體行星」是什麼,其實「固體行星」這個詞並不權威,應該叫「巖質行星」或者「巖石行星」。因為宇宙中有85%是氫,所以氣體是很多的,那麼反過來說,就是巖石很少,所以巖質行星固然就少了,氣態行星固然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