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最大的固體行星是哪個?固體行星為什麼那麼少?

2020-12-05 易途

首先我們要明白所謂的「固體行星」是什麼,其實「固體行星」這個詞並不權威,應該叫「巖質行星」或者「巖石行星」。因為宇宙中有85%是氫,所以氣體是很多的,那麼反過來說,就是巖石很少,所以巖質行星固然就少了,氣態行星固然就多了。

已知的最大的固體行星是Keplier 10c(克卜勒-10星系的一個行星)直徑約為31000千米。

固體行星其實並不太嚴謹,在天文學術語中稱之為巖質行星,這類行星有一個巖質表面,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有陸地,不是軟軟的,有堅硬的地表。在太陽系中,比如金星、水星、地球、火星這些都是巖質行星,那麼木星和土星就是氣態行星。所謂的氣態行星是沒有巖質表面,如果是宇宙飛船要降落在木星上,連個搭手的地方都沒有。當然,如果是科幻片就不一樣了,木星上甚至都建工廠了。

最大的巖質天體依然是系外行星,這是我們所說的超級地球,天文學家在處女座方向上發現的61 Vir d超級地球質量達到地球的23倍,這是超級地球最大的區間值,距離我們大約28光年。超級地球也是巖質的,只不過質量比地球大數倍至數十倍,體積也比地球大,但這類行星在太陽系中是沒有的,因此我們無法對超級地球進行深入研究。只能通過系外行星探測器去研究超級地球。

超級地球與氣態行星相比也是個小兒科,太陽系之外發現的巖質天體較少,主要原因在於觀測方法受限。大質量氣態行星質量大,對恆星產生的擺動效應大,用搖擺法很容易觀測到。即便是凌日法,體積大的系外行星也容易被發現。反而是質量較小、體積較小的類地行星不太容易被發現。美國宇航局計劃打造克卜勒2.0系外行星探測器,專門針對類地行星打造,未來有望發現更多的類地行星。

PS:易五月作品,禁止轉載!(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太陽系體積最大行星——木星的相關知識
    全面的木星知識木星是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其他行星總和的兩倍。 木星的條紋和漩渦實際上是十分冷的氨氣和水蒸氣形成的氣體雲,漂浮在氫氣和氦氣之上。木星標誌性的大紅斑是一場比地球還要大的風暴,已經肆虐了數百年。目前已知在木星周圍有79顆衛星。
  • 太陽系究竟幾大行星,為什麼少了一個
    很多年來,大家提到太陽系都會如數家珍一樣點出9大行星的名字,但是在2006年,科學界公布冥王星被降級成了矮行星的消息。從此,人們聊了76年的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但你知道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悲慘的小盆友退出太陽系群聊的原因。
  • 為什麼熔融的地球半徑,比固體地球大5%左右?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巖態系外行星相對較小,這使得它們很難用望遠鏡探測和表徵,那麼尋找在黑暗中這麼小的行星最佳條件是什麼巖石行星是由恆星系統殘留物的殘留物構造,所有沒有進入中心恆星或巨型行星的東西,都有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小得多的類地行星,我們有理由相信,發生在行星幼年的過程是決定其生命路徑的基礎。因此,科學家們揭示了這樣一顆行星的可觀測性質,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位於天蠍座編號為WASP-17b的行星,是目前人類已知體積最大的行星
    我們要了解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大行星,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太陽系中行星的狀況,太陽系內的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巖石組成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類行星通常個頭都不大,水星和火星個頭更小,所以宇宙中最大的行星不太可能是固態的類地行星。
  • 位於天蠍座編號為WASP-17b的行星,是目前人類已知體積最大的行星
    我們要了解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大行星,我們可以先來了解太陽系中行星的狀況,太陽系內的行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巖石組成的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類行星通常個頭都不大,水星和火星個頭更小,所以宇宙中最大的行星不太可能是固態的類地行星。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它是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在太陽系裡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矮行星,也是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它的軌道非常的有意思,偶爾比海王星離太陽還要近,它同海王星的共同運動比是3:2,冥王星公轉則是海王星的1.5倍。冥王星繞著太陽公轉一個周期大約240年左右,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在太陽系的柯伊伯帶的區域,離太陽最近時候大約44億公裡,離太陽最遠時候大約要73億公裡。
  • 姊妹行星——海王星
    按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顆行星,直徑上是第四大行星,質量上是第三大行星。海王星的亮度僅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遠鏡裡才能看到它。作為一個氣體巨星(或冰巨星),海王星沒有固體表面。事實上,多年來我們照片上所見的藍綠色的星系盤是一個錯覺。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其深層氣體雲的外部,海王星可能有一個由矽酸鹽巖石和鐵鎳混合物組成的、近似地球大小的、被水和融化的冰覆蓋的核心。如果一個人試圖站在海王星的上,那麼他們會通過氣體層下降。在他們下降過程中,他們會經歷不斷升高的溫度和壓力,知道他們最終觸及海王星的固體核心。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
    它比任何已知行星都要小,甚至比地球這顆行星的衛星月球還要小。 冥王星如其他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一樣,密度大且由巖石構成。然而,離它最近的鄰居們都是氣態的類木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基於此因,許多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可能來自於太空他處,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才來到了太陽系。
  •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那麼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這個宇宙了。不說遠了,就我們的存在的這個太陽系,有些事物就還沒有了解的那麼深刻。比如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為何木星一顆氣態行星,而它質量卻最大? 那麼另外一類就是氣態行星了,這類行星的組成成分自然是和類地行星不一樣。它們主要是由氫、氦和水等組成,一般來說是沒有固定的星球表面的。而我們太陽系的木星,就是這個樣一個氣態行星。
  • 太陽系存在氣態行星,但為什麼沒有氣態衛星?
    要想知道為什麼氣態行星的衛星不是氣態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了解衛星形成的過程。地球的衛星月球是我們最熟悉的衛星,那麼就讓我們首先來了解月球形成的過程。但是,大碰撞假說只適用於那些具有固體結構的行星或原行星,而太陽系中只有被稱為類地行星的四顆行星符合這個條件。其它四顆氣態行星的結構如同巨大的氣球一般,它們的衛星無法用這種理論解釋。圖解:土星的密度非常微小,如果有那麼大的一盆水,土星就會漂浮在水上。
  • 太陽系最大的「死亡行星」木星到底有多恐怖?
    「靈活的胖子」:  木星雖然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一個,但它一個星球的質量,就相當於其他7個行星質量總和的兩倍有餘。  也就是說,整個太陽系中自轉速度最快、且個體塊頭也最大的一顆行星就是木星,它的質量佔到了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然而,即便木星擁有太陽系行星中塊頭最大的身體,卻無法容納任何已知生命存活,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系內最大的「死亡行星」。
  • 十大已知宇宙中最奇特的行星
    科學家們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奇特的星球是如何成功地獲得這麼大的行星環的,這1407b的行星環是如此的巨大,至於如果土星環有那麼大,土星環會在地球的天空看起來很大,並且比滿月還大。在南十字座,距離地球大約有三百光年的地方,有一顆已知的宇宙中最孤獨的行星,這顆行星比木星大是十一倍,天文學家稱其為"超級木星",它環繞其母星的軌道半徑為600億英裡,比太陽與海王星之間的距離還要再大上二十倍,這個雲母星級段不尋常的距離使它成為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
    太陽系中的行星,在太陽系中,行星有序地圍繞太陽運行,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當冥王星第一次被克萊德·湯博發現時,它被視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然而,如今它被歸類到矮行星,並成為柯伊伯帶內已知天體中體積最大的矮行星。柯伊伯帶處於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個大塊頭在太陽系可沒少幹壞事,不過它後來金盆洗手改做好事了,被當成太陽系活雷鋒的典型,最近還二十幾年前還大大的出過一次風頭!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兩個原因,但造成的因素只有一個:引力!
  • 行星知識點歸納
    一、行星的概念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二、行星的特點  行星的特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按照這一定義,截至2013年,太陽系內有8顆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行星是這樣形成的?|行星
    然而就在幾十年前,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太陽系以外是否存在其他行星。那時的天文學家只能用唯一已知的行星系統,也就是我們的太陽系,來構建對於行星形成的認識。  這些星子會持續不斷地長大,最終成為行星核。如果行星核生長得足夠快、質量足夠大,就會把盤中剩餘的氣體攫取過來,成為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巨行星;而如果行星核的質量不夠大,就會形成比較小的、由巖石構成的行星,例如地球。  這種理論框架可以很自然地解釋為什麼太陽系行星可以分為兩種,即內側較小的行星和外側較大的行星。因為原行星盤的外圍包含的物質更多,並且更容易聚集到一起。
  • 宇宙已知最大行星有45萬個地球大,可是科學家發現它還在變大
    它們的身邊有沒有行星呢?答案是肯定的。據報導,科學家目前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大約4000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那麼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宇宙中最大行星是哪一顆呢?2015年7月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歐洲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科學家把它稱為HD 100546b。這是一顆巨型的氣態巨行星。這顆行星是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最大的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了,反而被降級為了矮行星?
    第一個決議是5A決議,其定義了行星要符合的條件。雖然很多人認為行星的定義是想當然的,但是天文領域從未給過清晰的定義來區分如何判定一個天體是不是行星。決議5A給出了行星的定義:一個天體為行星的條件為(1)繞太陽公轉(2)有足夠的質量以形成自身引力用以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近似球體的形狀(3)已經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
  • 已知宇宙的最大行星,相當於多少個地球的大小?
    HD100546bda'xiao我們的地球大嗎?非常之小,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足以裝下1300多個地球,那麼木星在整個宇宙中是否算大呢?當然不算,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已知最大的行星是距離我們320光年以外的HD100546b;它是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它的直徑接近木星的7倍,可以裝下大約45萬個地球。雖然它(的體積)如此之大,然而它的質量卻不足以讓它成為一顆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