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

2020-1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公安部11月15日發布《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以下簡稱《評估規定》),旨在督促指導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信息服務提供者履行法律規定的安全管理義務,維護網上信息安全、秩序穩定,防範謠言和虛假信息等違法信息傳播帶來危害,是促進網際網路企業依法落實信息網絡安全義務的重要措施。

  為指導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更好地開展安全評估,管理部門根據法律規定製定了安全評估模板,供開展評估使用。評估模板的內容均是《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的安全義務。按照規定要求,新開辦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使用新技術新應用使信息服務的功能屬性、技術實現方式、基礎資源配置等發生重大變更,要在上線前開展評估,用戶規模顯著增加或發生違法有害信息傳播擴散的,要在相關情形發生之日起30日內開展安全評估。相關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通過「全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www.beian.gov.cn)下載並統一提交安全評估報告,該平臺於2018年11月30日前正式上線運行。

  《評估規定》屬於政策性文件,不屬於行政許可事項,不設立行政處罰措施。對於未進行安全評估上線運行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部門將通過「全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發布安全風險提示信息。

  9月17日至23日,主題為「網絡安全為人民 網絡安全靠人民」的2018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全國範圍統一舉行。其中開幕式、網絡安全博覽會、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等重要活動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圖/本刊記者 劉沁娟 攝

  《評估規定》全文

  第一條 為加強對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和相關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管理,規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活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包括下列情形:     

  (一)開辦論壇、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訊群組、公眾帳號、短視頻、網絡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務或者附設相應功能;    

  (二)開辦提供公眾輿論表達渠道或者具有發動社會公眾從事特定活動能力的其他網際網路信息服務。

  第三條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本規定自行開展安全評估,並對評估結果負責:   

  (一)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信息服務上線,或者信息服務增設相關功能的;     

  (二)使用新技術新應用,使信息服務的功能屬性、技術實現方式、基礎資源配置等發生重大變更,導致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用戶規模顯著增加,導致信息服務的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     

  (四)發生違法有害信息傳播擴散,表明已有安全措施難以有效防控網絡安全風險的;      

  (五)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或者公安機關書面通知需要進行安全評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條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可以自行實施安全評估,也可以委託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實施。

  第五條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安全評估,應當對信息服務和新技術新應用的合法性,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規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風險的有效性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並重點評估下列內容:     

  (一)確定與所提供服務相適應的安全管理負責人、信息審核人員或者建立安全管理機構的情況;    

  (二)用戶真實身份核驗以及註冊信息留存措施;     

  (三)對用戶的帳號、操作時間、操作類型、網絡源地址和目標地址、網絡源埠、客戶端硬體特徵等日誌信息,以及用戶發布信息記錄的留存措施;    

  (四)對用戶帳號和通訊群組名稱、暱稱、簡介、備註、標識,信息發布、轉發、評論和通訊群組等服務功能中違法有害信息的防範處置和有關記錄保存措施;    

  (五)個人信息保護以及防範違法有害信息傳播擴散、社會動員功能失控風險的技術措施;     

  (六)建立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投訴和舉報的情況;    

  (七)建立為網信部門依法履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監督管理職責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協助的工作機制的情況;     

  (八)建立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查處違法犯罪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和協助的工作機制的情況。

  第六條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安全評估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整改,直至消除相關安全隱患。   

  經過安全評估,符合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的,應當形成安全評估報告。安全評估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功能、服務範圍、軟硬體設施、部署位置等基本情況和相關證照獲取情況;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落實情況及風險防控效果;   

  (三)安全評估結論;   

  (四)其他應當說明的相關情況。

  第七條 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將安全評估報告通過全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提交所在地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   

  具有本規定第三條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上線或者功能增設前提交安全評估報告;具有本規定第三條第三、四、五項情形的,應當自相關情形發生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提交安全評估報告。

  第八條 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對安全評估報告進行書面審查。      

  發現安全評估報告內容、項目缺失,或者安全評估方法明顯不當的,應當責令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限期重新評估。      

  發現安全評估報告內容不清的,可以責令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補充說明。    第九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根據對安全評估報告的書面審查情況,認為有必要的,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對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現場檢查。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展現場檢查原則上應當聯合實施,不得幹擾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正常的業務活動。   

  第十條 對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省級以上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必要時可以會同屬地相關部門開展現場檢查。   

  第十一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開展現場檢查,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進行。   

  第十二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建立監測管理制度,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理,督促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依法履行網絡安全義務。   

  發現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未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的,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其按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   

  第十三條 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發現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拒不按照本規定開展安全評估的,應當通過全國網際網路安全管理服務平臺向公眾提示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存在安全風險,並依照各自職責對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實施監督檢查,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應當依法處理。   

  第十四條 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工作,公安機關的安全評估工作情況定期通報網信部門。   

  第十五條 網信部門、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應當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十六條 對於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評估,依照《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管理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本規定自2018年11月30日起施行。

    專家解讀

  《評估規定》出臺的意義是什麼?將對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提供者產生何種影響?

  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單位需要根據《評估規定》做哪些機制建設?

  本刊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網絡新媒體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孟威

    對既有法律法規的進一步落實和細化

  新媒體作為人們分享和交流信息的公共平臺,突破了信息流通障礙,在為傳播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實信息、違法違規信息等內容傳播導致社會不良影響的問題。《評估規定》的出臺,以問題關注為重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是對既有法律法規的進一步落實、細化。新規旨在加強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和相關新技術新應用的安全管理,規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活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構建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明確了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單位和管理部門的職責義務範圍,明確了安全評估內容、過程、規範和機制建設要求等,充分體現了依法治網的理念精神。《評估規定》是對網際網路傳播管理制度建設的深化和完善,對於清晰各方主體責任、強化服務提供者安全服務義務、增強廣大用戶使用網際網路的規範意識和責任意識都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刑科院暨法學院副教授 吳沈括

    圍繞核心環節推進相關機制建設

  《評估規定》第三條中提到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評估結果負責,這意味著通過評估工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信息服務和新技術新應用的合法性,落實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規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防控安全風險的有效性等情況承擔相應的主體責任。

  那麼,《評估規定》發布後,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單位需要做哪些機制建設?從《評估規定》的制度要求來看,相關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單位需要圍繞安全管理、內容審核等基本機制、用戶信息日誌管理、違法有害信息處置、投訴舉報渠道以及面向國家權力機關的協助配合等核心環節推進相關機制建設。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謝永江

    進一步明確信息安全管理義務

  網絡安全不僅包括網絡運行層和數據層的安全,還包括網絡社會層的安全。《評估規定》為落實《網絡安全法》中有關網絡運營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義務,藉助安全評估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信息安全管理義務,以自我評估來督促其落實主體責任,從而實現有效防控信息安全風險的目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根據《評估規定》中有關評估的內容和要求,開展對標分析,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直至消除相關安全隱患。

  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 王四新

    從戰略高度落實《評估規定》要求

  《評估規定》從發布到正式生效不到一個月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落實《評估規定》各項要求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同時也要求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從戰略高度認識到全面、深入、徹底和不折不扣地落實《評估規定》各項要求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際網路信息安全是網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提供者,都應當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以全平臺責任的視角,認真對標《網絡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的基本要求,對涉及信息安全的各個環節、各個流程進行全方位檢查和評估。

  認真落實《評估規定》及其相關要求,切實從內部規章制度的完善、從人員和技術的不斷投入等方面來解決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在國家面臨眾多重大全球和地區不確定性風險,在中國社會急劇轉型所引發的各類社會矛盾有可能增多、加劇的情況下,通過全流程管理、全成員參與的網際網路信息管理,全面提升網絡治理法治化,將各類主體的信息傳播活動納入法治軌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記者 劉沁娟)

相關焦點

  • APP《安全評估報告》怎麼寫?菲泛克詳細攻略
    2018年11月15日 11:00:00,網信辦發布了《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自此,各個應用市場陸續開始要求提供《安全評估報告》。截止至12月18日,需要提交《安全評估報告》的應用市場有:華為、應用寶、三星、魅族、阿里分發、金立、安智、木螞蟻、努比亞,估計OPPO、vivo、小米等,以後也可能需要提交。
  • 信息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評估(CS)正式啟動
    一、信息系統建設和服務能力評估體系概述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給我國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提升空間,信息化服務模式正經歷著重大變化,信息化重大工程也從以前的單一工程正向大系統、超級系統工程發展。
  • 以「網際網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樹立「網際網路+」思維,充分運用網際網路來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通過「網際網路+」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員數量的限制,向政府部門表達各自的利益訴求。
  • 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等現代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題:為什麼要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等現代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網際網路正日益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信息傳播手段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的巨大變革。
  • 國家網信辦: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保存發布信息不少於半年
    為促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我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了《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1.電子郵件:law@cac.gov.cn。
  • 關於《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
    為促進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我辦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了《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眾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1.電子郵件:law@cac.gov.cn。
  • 安全服務引領市場新潮流——極限信息安全
    在全球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勢下,網際網路在促進創新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具有獨特地位。近年來,我國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信息經濟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網際網路已成為重要的經濟活動和創新集聚平臺。「網際網路+」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 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第一條 為加強金融信息服務內容管理,提高金融信息服務質量,促進金融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負責網際網路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
  •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就《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答記者問(全文)
    提供網際網路新聞信息直播服務的,應當設立總編輯。網際網路直播發布者發布新聞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客觀公正。轉載新聞信息應當完整準確,不得歪曲新聞信息內容,並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  問:一些網際網路直播平臺傳播涉低俗色情、詐騙暴恐等信息,對未成年人造成了傷害,也給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請問《規定》如何規範此類行為?
  • 護航產業網際網路 騰訊安全專家服務獲CCRC三項資質認證
    近日,經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CCRC)測評,騰訊榮獲三項信息安全服務資質證書,包括「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服務資質證書(三級)」、「信息安全應急處理服務資質證書(三級)」與「信息系統安全運維服務資質證書(三級)」。
  • 中國的動員能力究竟有多可怕?-人民智作-社會創作力量服務平臺
    而這樣的高效離不開全體人民的積極響應和自上而下的動員效率,今天成之君帶大家看看中國速度背後隱藏著怎樣強大的動員能力…… (一)中國抗疫成果,受到世衛組織「一生未見」頂配誇讚 2月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發布會上積極評價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採取的措施,認為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
  • 習近平縱論網際網路
    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程度決定著信息化發展水平,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採集、處理、傳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
  • 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模型
    該評估模型並不是為了創造一套複雜的理論,而是希望以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方式為企業提供一個便利的自我評價工具。    基於上述體系架構的思想,本模型將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的 3 大核心要素歸納為互聯互通、綜合集成、數據分析利用(如圖表 1 所示)。互聯互通是指企業內部或企業內外部之間的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機器與產線、產線與產線、以及服務與服務等之間的網絡互聯和信息互通。
  •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安全系統測試...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安全系統測試服務 品目 服務/信息技術服務/軟體開發服務/基礎軟體開發服務 採購單位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行政區域 北京市 公告時間 2021年01月05日 17:33 獲取招標文件時間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要通過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社會輿論,則意見領袖必須進行專業素養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時推進網際網路公共領域的建設,政府機構也應加強主流意見領袖的培育。 【關鍵詞】:網絡意見領袖;社會輿論;輿論引導 網絡意見領袖,即網絡傳播中出現的為他人提供信息,並且對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活躍分子」。
  • 解讀網際網路反腐的「光靶效應」
    本文以此事件為代表,探索了輿情傳播顯現出的「光靶效應」,通過定義對輿情事主的「光靶效應」及分析網絡受眾傳播狀態,深入研究了傳播規律、階層屬性、矛盾碰撞過程,發掘其社會性成因並提出應用對策。為全面認識網際網路反腐的傳播價值和意義,充分理解和積極應對公眾傳播權利的實踐創造,嚴肅認真對待網絡反腐的社會機制表達及其蘊含的改革訴求,提供了建設性策略和參考意見。
  • 大數據洩密:美公司動員全球大眾搜索軍事目標
    在大數據時代,各類信息大規模的自由流動使得民眾參與社會管理和政治事務的熱情很容易被點燃,而這些海量的數據魚目混珠,其中有很多假信息、偽信息和謠言,這對信息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
  • ...面面觀】做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打造網絡安全「金鐘罩」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網絡社會,國家安全、經濟繁榮以及人民福祉嚴重地依賴「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這一複雜的動態巨系統。2017年6月實施的《網絡安全法》用大量篇幅規定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相關內容,進一步界定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範圍,同時對攻擊、破壞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境外組織和個人規定相應的懲治措施等,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迎來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