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需要重視微觀話語的針對性
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月19日的講話中系統地闡述了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以及發展戰略,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藉助新媒體傳播優勢」。
-
《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公安部11月15日發布《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以下簡稱《評估規定》),旨在督促指導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信息服務提供者履行法律規定的安全管理義務,維護網上信息安全、秩序穩定,防範謠言和虛假信息等違法信息傳播帶來危害,是促進網際網路企業依法落實信息網絡安全義務的重要措施
-
困境與出路:傳媒的現代異化及自身超越
《新聞愛好者》供稿從報紙到網際網路,再到手機電視,人類已進入媒介化社會,隨之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媒體異化就是其中之一。媒介化社會的到來傳媒是傳播媒介的簡稱,指負載、傳播信息符號的終結性的物質實體。它包括具有信息傳播功能的物質,如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也包括從事信息採集、加工、製作和傳播的傳媒機構,如電視臺、報社等。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要通過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社會輿論,則意見領袖必須進行專業素養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時推進網際網路公共領域的建設,政府機構也應加強主流意見領袖的培育。 【關鍵詞】:網絡意見領袖;社會輿論;輿論引導 網絡意見領袖,即網絡傳播中出現的為他人提供信息,並且對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活躍分子」。
-
傳媒觀察丨環境、個體、行為:網絡輿論暴力的成因
哈爾濱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劉巖芳和碩士研究生仇婷在《傳媒觀察》2018年第7期刊發文章,將網絡輿論暴力與三元理論相結合,探究網絡環境、網民的認知、網絡輿論暴力三者之間的關係,從而研究網絡輿論暴力形成的原因和機制,為網絡輿論暴力的預防與治理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
方興東:浙江傳媒學院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院長
「網際網路口述歷史」(OHI)項目發起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球網際網路50年發展歷程、規律和趨勢的口述史研究》項目首席專家,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兼主任,博客中國創始人,浙江傳媒學院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原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2019年南加大(USC)安納伯格新聞與傳播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新媒體傳播、網際網路歷史與文化、網絡治理與數字經濟等。
-
中文傳媒五大維度布局「網際網路+」
摘要 【中文傳媒五大維度布局「網際網路+」】中文傳媒(600373)昨日舉行上市五周年高峰論壇,公司董事長趙東亮表示,2016年,公司的主題詞是「創新驅動、融合發展」,擁抱網際網路,開闢新興業態,融入網際網路基因,實施文化與科技、金融和市場的融合,從五個維度打造
-
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從尋找配偶到與社會其他成員交流,人類許多最基本的活動現在都在虛擬領域進行。這些日常工作正在適應這種超現代的生活方式。然而,隨著對網際網路對嬰兒期大腦功能的影響的研究,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我們到目前為止所學到的關於數字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的思想的一切進行了回顧
-
兩個輿論場的碰撞與挑戰——網絡時代的輿論新格局(上)
原標題:兩個輿論場的碰撞與挑戰 所謂輿論,是指社會公眾對特定事態的公開評價及一致性意見,是由社會少數人的意見擴展為社會多數人的意見。輿論的形成、發展,就是一個意見的交流、擴散、反饋的過程。輿論離不開傳播,傳播是輿論形成的內在機制。
-
新冠肺炎下的網際網路輿論:警惕反智主義與情緒傳播病撕裂人群
作者:陳安慶(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 疫情之下,網際網路朋友圈還能好好說話嗎? 網際網路自媒體生產門檻太低了,噪音大,雜音多,極端偏激性的內容,很容易帶偏認知和三觀。我們知道,情緒化「吐槽」,往往會無限放大事件本體,弱化事件背後的理性。審慎理性分析,顯露出你的媒介素質。 公共輿論傳播過程中出現了混亂化、混沌化,一個好好的網際網路不能被彼此充滿敵意的主觀立場性的判斷,所主導,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戾氣橫生。
-
公式: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是陳鋒在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提到的一個公式。演講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先介紹一下這次會議的背景情況。
-
網際網路+腦科學誕生的網際網路神經學是什麼鬼
+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 是我在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提到的一個公式。演講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腦科學,網際網路神經學的提出與未來」,先介紹一下這次會議的背景情況。2015年7月23日,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會上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與未來社會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作為該中心前期成立的支持者,我一直關注這個中心從籌備到成立的整個過程。應該說,對於網際網路作為獨立學科和研究方向,中國傳媒大學體現出一種敏銳和前瞻性。
-
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機遇 知百家傳媒:用傳媒的力量做危機公關
現如今網際網路營銷時代,網絡作為信息傳播最快最廣的渠道,大數據、SEO優化、自動化等技術的應用,為企業營銷的全面轉型帶來機遇,品牌營銷的各個環節和傳播的各個鏈條都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因此在輿論發酵的今天,新聞失實,企業被黑,負面輿情大面積發酵,損失慘重,口碑毀掉品牌。
-
「釣魚執法」案 輿論監督的經典案例
、交互發力、形成輿論高潮以監督政府施政行為的經典案例。 這次圍繞上海「釣魚執法」案的輿論熱潮,也是網際網路和傳統媒體聯手推進的結果。9月12日,「被釣」者張軍在天涯社區發帖控訴,迄今訪問數達18.7萬人次,評論1887條;「80後」作家韓寒在新浪博客中述評此事,迄今訪問數達48.5萬人次,評論6216條。轉述者對網民的影響遠遠超過當事人,顯示了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
習近平縱論網際網路
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與第一屆相比不同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將親自出席,並在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 臨近年末,在事務繁多的日程安排中,習近平親自出席網際網路大會,足以表明他對網際網路的重視。
-
網際網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目前,大學生上網人數每年呈幾何數增長,上網時間不斷增加,網絡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僅僅是機遇,而且還帶來了衝擊和挑戰。現在對於網際網路上的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單純靠堵、靠無的放矢的說教,是無法解決的。幫助大學生們在網際網路上趨利避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緊迫的課題。
-
「釣魚執法」案:輿論監督的又一經典案例
與「周老虎」事件類似,上海「釣魚執法」是又一起新老媒體共同發聲、交互發力、形成輿論高潮以監督政府施政行為的經典案例。 這次圍繞上海「釣魚執法」案的輿論熱潮,也是網際網路和傳統媒體聯手推進的結果。9月12日,「被釣」者張軍在天涯社區發帖控訴,迄今訪問數達18.7萬人次,評論1887條;「80後」作家韓寒在博客中述評此事,迄今訪問數達48.5萬人次,評論6216條。轉述者對網民的影響遠遠超過當事人,顯示了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
-
當前我國道德話語權的影響因子
這說明多數傳媒從業者對於網絡的道德影響總體上持肯定態度,但同時也強調對網絡道德失範現象需要進一步規範。網絡在當前我國社會道德輿論的形成和傳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隨著我國利益格局的分化組合,道德話語權也在發生相應的轉移,新興群體對社會道德輿論的影響有日益擴大的趨勢。在組織層面,由於黨政機關有自己強有力的話語表達機制,在當前我國社會道德輿論形成中仍處主導地位;而企業等民間組織由於表達機制的欠缺,對道德輿論影響力有限。在個人層面,記者、明星、企業家等新興群體由於市場支配的現實性對社會道德輿論的影響極大,而領導幹部因政府支配的某種空洞性而影響力弱化。
-
網際網路重構了當代社會的互動模式和組織模式
編者按 博客、網絡論壇成為網民發表言論的重要平臺,扮演著社會輿論放大器的角色;網絡購物、網絡金融有效提升了經濟活動的效率,並不斷衝擊著人們傳統的消費習慣;搜尋引擎、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站在讓網民享受到越來越多便利的同時,也加劇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不斷消解著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在擁有4億多網民的中國,網際網路不僅深刻改變著人們獲取
-
2017中國傳媒產業規模達1.89萬億 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佔半壁江山
網際網路廣告和網路遊戲已成為傳媒產業中的支柱行業,網絡視頻、手機遊戲、數位音樂與數字閱讀是增長潛力最大的細分市場。內容付費、粉絲經濟、數據跨境貿易或將成為傳媒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技術影響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曾經非常清晰的傳媒業邊界變得模糊,新聞、傳媒與娛樂的結合日益緊密。網際網路巨頭擴大規模、優化產業生態布局、完善產業鏈建設,實力不斷增長,寡頭壟斷趨勢日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