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物學領域百年未解之難題 學者孫作東闡明細胞生物電現象

2020-11-25 恩施新聞網

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本上顛覆了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GHK方程和H-H方程,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這是我國在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這一顛覆性成果有助於從源頭上回答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基本生物學問題。

之前,人類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的認識存在誤區,甚至是顛覆性的錯誤。公元前300多年,亞里斯多德觀察到「電鰩」可能「帶電」;1758年,卡文迪許用萊頓瓶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1786年,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時偶然發現生物組織帶電,並於1791年把這種現象正式稱為生物電現象;1902年,伯恩斯坦提出了膜學說,認為生物組織在沒有刺激或興奮時,本身就有生物電存在;1939年,霍奇金等直接測量到了膜內外電位差,並在膜學說基礎上提出了離子學說。

目前,解釋細胞生物電現象的理論基礎就是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所建立的GHK方程與H-H方程。但是,膜學說正確的部分,離子學說沒有明確肯定;膜學說錯誤的部分,離子學說也沒有明確否定,反而在後期又得到了進一步強化。無論是膜學說還是離子學說,提出者都忽視了離子通道的結構與特點,沒有發現細胞膜內外離子交換的本質和規律。所以,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GHK方程和H-H方程,存在著致命缺陷,致使後來的一系列實驗研究工作誤入歧途,使問題變得複雜和讓人難以理解。應用離子學說,正向推演,邏輯上無法自洽,而且與實驗結果相矛盾;逆向推演,在下一時程前無法還原到動作電位的初始狀態。

霍奇金的「離子學說」現在的處境,如同當年託勒密的「地心說」,始終無法「自圓其說」。事實上,人類對細胞生物電現象背後奧秘的認知並不十分清晰,甚至出現了顛覆性的錯誤。可以說,自亞里斯多德發現「電鰩」「帶電」的2300多年間,或自伯恩斯坦膜學說提出至今的118年間,細胞生物電現象一直是生物學領域未解世界之難題。

本文就是基於K+通道「摺紙風車」模型原理和伯恩斯坦膜學說,提出了新的離子學說——膜面積守恆定律,以及基於膜面積守恆定律建立了新的數學模型——離子不等量方程,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完美、科學、合理地闡釋。

狗「偽腱」自發電活動。摘自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的論文

《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

膜面積守恆定律,認為生物電活動是不同陽離子在細胞膜內表面互相置換的過程,Cl-在細胞膜形成之初就已經被細胞膜圍在胞內,決定了細胞動作電位的「正」與「負」;Na+、K+等陽離子,在細胞膜內表面互相置換的數量決定了動作電位的幅值,互相置換的比例遵守膜面積相等離子數量不相等原則。細胞膜面積守恆定律表達式:SA(t)+SB(t)=S0。

離子不等量方程,引用了運動學原理,從根本上揭示了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的規律,合理規避了細胞膜膨脹力和離子驅動力,完成了對生物電發生機制由定性到定量的表達,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與GHK方程與H-H方程相比,簡單易學實用。離子不等量方程表達式:靜息電位N=N0+Vt,動作電位N=N0+170t-90t2。

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所引發的一系列啟發性觀點,牽涉到了生命科學的本質與規律,即:細胞膜上的離子通道可能進出口「分別獨立」「同向共享」,H2O通道、K+通道、Na+通道、Ca2+通道可能同屬於一類通道,鈉鉀泵、鈣泵、鈉鈣交換體等可能根本不存在。這些觀點涉及到的問題,是生命科學共同體必須面對且無法迴避的一個現實問題,不但與人類重大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原則與方法密切相關,而且還可能深刻地影響到生命科學領域科研人員今後的科研方向。 

作者也再次表達了他對生命科學未來的擔憂。孫作東認為,目前基於霍奇金離子學說的細胞生物電現象的解釋,存在著顛覆性的錯誤,卻被美國當成了公認的經典基礎理論,寫進了世界最具「權威」的美國生命科學高等教材中和高中主流理科教材裡,導致了「老師講的雲山霧繞,學生聽的莫名其妙」。美國的這種「誤導」帶偏了世界,對各國科學家及下一代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目前的情況是,老師無法教、學生無法學,世界各國生物學教材都面臨著修改問題。孫作東因此建議,中國應由教育部牽頭,組織科技部、衛健委、中科院等部門的專家學者,對生物學領域有關細胞生物電現象的知識體系,進行認真梳理、充分論證、多方求證,如有必要可在全世界率先修改本國的高等、中等生物學教材,引領世界,也體現了我們大國之擔當。國家教育部在沒有搞清楚之前,應叫停細胞生物電現象的解釋,不教、不學、不考。教師不應該在沒有真正弄懂之前,教授學生;學生不應該在沒有真正理解之前,盲目接受。

孫作東說,中科院蒲慕明院士作為國際知名學者,在9月24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上代表科學家的發言,是很不嚴謹的。他認為,不是教科書中所有的重要理論、概念和假說,都需要「修正」的,有的理論、概念和假說從根本上就沒有修補的價值,必須要徹底拋棄,有的甚至要徹底「否定」,是「革命」或「顛覆」而不是所謂的「修正」或「革新」。比如,在細胞動作電位下降相,鉀離子到底是「進」還是「出」?鈉鉀泵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細胞膜上到底有沒有「馬達」?這些關乎到生命科學的根本問題,不存在著「灰色地帶」。科學技術界,學者之間也要「紅紅臉、出出汗」。

孫作東還表示,自己是一名企業科技工作者,對學術研究本不感興趣。之所以涉足學術並闡明細胞生物電現象,有偶然的成分,但也事出有因。他是腦功能康復治療儀、抑鬱症治療儀、帕金森病治療儀、阿爾茨海默症治療儀的發明人。這些腦病康復治療設備,自1994年始被相繼應用於腦神經疾病臨床實踐中,並取得了顯著的康復治療效果。作為發明人,他為了闡明儀器設備治療機理和重大腦病的發病原因,從細胞分子水平相繼提出了「腦細胞激活論」「鳩子論」。在此過程中,孫作東發現了細胞生物電經典基礎理論——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存在著顛覆性錯誤。

孫作東因此追根溯源,對原有生物電知識體系進行了梳理和批註,創建了K+通道「摺紙風車」模型,以及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了神經纖維細胞與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發生的全過程,進而提出了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和建立了離子不等量方程。有關細胞生物電現象的系列「學術」成果,是孫作東在履行本職工作過程中的意外發現。他說,有了新發現回饋給科學共同體,也是基層科技工作者的義務與責任。

孫作東還介紹說,自己的一系列基礎科學理論研究成果,並沒有投入多少經費。他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認為,科學創新,需要敬畏「不確定性」,尊重「多元嘗試」,勝出者從來就「無法事先指定」。所以,國家現在的人才評價破「四唯」舉措是英明之舉,科學家群體應深入領會習主席提出的「四個自信」「四個面向」的精神內涵。

他因此還建議,科學創新,國家應為各種不同的主體提供參與的機會,基礎科研經費的投入不應定向支持「大平臺」,特別適宜「滴水漫灌」。在體制內,針對碩博群體,特別是在讀博士生,國家應普遍提高他們的生活補助標準並直補到位,與所在單位、課題組及導師無關,標準不應低於他們的同齡人參加工作的平均工資,以確保他們財務自由、學術自由、時間自由,鼓勵他們在協助導師做好課題之外自由選題;在體制外,民間智慧潛力巨大,對湧現出的科學創新人才與成果,國家應出臺相應的特殊評價獎勵政策,開設綠色通道,實行成果後補助。這麼做,幾年後回頭再看,投入可能沒有增加,但產出可能會異常可觀。

孫作東研究員介紹,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共撰寫了三篇論文。除了本篇論文外,還有二篇論文《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基於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的啟發性觀點》也已在國際期刊上公開發表。此三篇論文與2015年發表的《腦細胞激活論》、2019年發表的《鳩子論》《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等論文一脈相承,均涉及到了生命科學的基本問題。

這些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成果相輔相成,縱向得到了國家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支持,特別是國家科技部;橫向得到了企業的支持,尤其是哈爾濱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相關論文的英文版、中文版也已分別在國際預印本平臺zenodo.org、vixra.org、osf.io以及國內預印本平臺中國科技論文在線、NSTL國家科技文獻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腦科學網公開發布。(王愛麗)

相關焦點

  • 學者孫作東建議國家教育部 緊急叫停細胞生物電教與學
    摘要: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   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本上顛覆了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
  • 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
  • 學者孫作東推翻生命科學基礎經典理論霍奇金的「離子學說」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
  • 面對被推翻的生物電理論:高中老師怎麼教 高考學生怎麼答
    其中,《啟發性觀點》一文用了23個版面對1902年以後有關細胞生物電產生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經典基礎實驗結果進行了梳理與批註,從根本上推翻了Hodgkin學派創立的「經典」理論——離子學說,徹底否定了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數學模型——Goldman-Hodgkin-Katz(GHK)方程與Hodgkin-Huxley(H-H)方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是細胞的基本特徵。
  • 我國在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又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美國醫學科學期刊UCMS刊發了我國學者孫作東撰寫的論文——細胞生物電膜面積守恆定律及離子不等量方程,論文對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機制進行了科學合理地闡釋,從根本上顛覆了霍奇金學派創立的離子學說以及依據離子學說建立的GHK方程和H-H方程,開闢了一種科學量化描述細胞動作電位新的方法和途徑。
  • 我國學者創建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合理闡釋細胞動作電位...
    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孫作東研究員在腦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又獲新突破,近日在美國醫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UCMS)同期刊發3篇論文——《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鳩子論的修訂與補充》,首次對細胞動作電位與靜息電位產生機制和鈉
  • 黑龍江學者合理闡釋動作電位發生全過程
    近日,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孫作東研究員在美國醫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UCMS)同期刊發3篇論文——《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鳩子論的修訂與補充》,首次對細胞動作電位與靜息電位產生機制和鈉-鉀泵作用的基本理論提出質疑
  • 50年都未解開的蛋白質摺疊難題被AI破解了
    他猜測蛋白質複雜的三維結構是由它的一維結構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由DNA控制細胞內RNA所搭建的特定胺基酸序列,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決定了這類蛋白質擁有怎樣的結構。這就是著名的蛋白質摺疊結構預測。沒想到,這個假設竟成為了生物學界近50年來一個重大難題。
  • 我國科學家在合成生物學強化微生物電催化效率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9月7日,天津大學宋浩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Modular engineering to increase intracellular NAD(H/+) promotes rate of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of Shewanella oneidensis」的研究論文,闡明了胞內電子池容量是限制胞外電子傳遞速率這個微生物電生理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
  •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賀川生破解百年邏輯語義學世界難題  ·1905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提出「摹狀詞」理論,被稱為邏輯語義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此難題是當今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處理的「必答題」。破解之後,機器人能「聽懂」指令  本報10月8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李妍蓉)「一個人在公園散步,他吹著口哨。」「他」如何指代前面提到的「一個人」?這個看似司空見慣的語言現象,卻是邏輯語義學上的一道百年難題。
  • 餘建春:當過快遞員,破解數學百年難題後,被知名公司高薪聘請
    一般認為辛苦跑腿的快遞員只能幹辛苦的體力活,百年未解的數學難題只有天才數學家們來解決,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快遞員破解數學百年難題演繹小角色的華麗轉身。這個快遞小哥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餘建春。學習普通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餘建春,河南信陽人,因為偏科的原因,從小學習成績並不突出,加上家境貧寒,只上了職高,後來考上了鄭州牧專。
  •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多利羊難題亟待破解 如同它問世時一樣,壽命僅6歲半的多利羊壯年早折,又為克隆技術及其應用帶來了爭論,同時也留下了一些謎團,其中最大的一個謎就是克隆動物是否早衰,有人稱之為多利羊難題。  所謂多利羊難題是指,克隆動物的年齡到底是從0歲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動物的年齡開始累積計算,還是從兩者之間的某個年齡開始計算?
  • 每個電能細胞都是一臺微型發電機
    心臟跳動、肌肉收縮、眼睛開閉、大腦思維……人體任何一個細微的活動都與生物電有關,都伴隨著生物電的產生和變化。生物學家認為,電在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組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臺微型發電機。這其中,有一類產電的微生物,它們擁有的電能細胞,可以通過與外界環境進行雙向電子和能量傳遞來實現多種微生物電催化過程。
  • 中國科學家破解百年數學難題
    這位迄今唯一獲「數學諾貝爾獎」菲爾茨獎的華裔學者吐出5個字:「差得還很遠。」 ……  丘成桐笑了笑:「我們科技水平和國外確實有一段距離,數學也比較落後,對世界影響不大。」
  • 一個常見物理現象,困擾科學家100多年,直到今天還是未解之謎
    可是,經典力學其實並沒有十全十美,仍然存在一個困擾科學家數百年的難題——「湍流」,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物理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直到今天都沒有解決。「湍流」被稱為經典力學最後一個未解之謎
  • 認出一個字獎10萬,破解這些難題,能讓你發家致富!
    只要破解一些難題,數十萬的獎金等著你......看到這裡,大家可能以為小編要打廣告了, too young,太膚淺了!這些難題都是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終極奧義「,你能開動聰明的腦瓜,去破解它們嗎?1、認出一個字獎勵10萬沒錯,一字十萬金!
  •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世界上湧現出多個科學巨匠,他們為整個科學界奉獻了一生,作出卓越的貢獻。很多人之所以得到這一獎項,是因為證實了前人留下的難題,窮極一生,最終得出了答案。其中有三位科學家證實了愛因斯坦留下的引力波,在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曾留下多個預言,想要破解是非常困難的事。這些未解之謎困擾著科學家近百年,有人猜測如果能夠破解其中之一,肯定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項,那麼困擾著科學家的還有哪些難題呢?困擾科學家多年的3大難題,只要破解其一,或許能獲得諾貝爾獎!
  •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
    科學的瓶頸或來了,2大無解的世界難題,困擾科學家上百年!炎熱的夏季吹著涼快的空調,玩著手機並吃著零食,這種舒適的生活得益於人類200年前做的一大決定,幸虧選擇科技發展的道路,否則人類的生活水平也不會有質的提升。
  • 這位才畢業的90後國產科學家,破解人類基因之謎,攻克世界級難題
    因而對瞬變狀態的剪接體結構研究被結構生物學領域內的同行們認為是全面解析剪接體功能的一大瓶頸。兩個月內白蕊閱讀了大量的文獻,白蕊發現可以通過在細胞內改造某些RNA剪接過程中的關鍵蛋白,使得剪接體在細胞內被阻隔在某些特定狀態,便於突破剪接體領域的瓶頸。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在細胞內過表達這些關鍵蛋白的失活體,細胞不能正常生長了。
  • 上海科學家在蛋白質液液相分離領域取得突破 為小分子藥物治療提供新策略
    這一發現解開了該領域中的一個長期未解之迷:為什麼努南症候群和豹皮症候群中不同類別的SHP2突變卻導致相似臨床表型的分子機制,並為小分子藥物治療與SHP2突變相關的人類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相關成果於今天凌晨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