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8日電 在海灣地區戰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之際,美國國防部於3月15日宣布,將在即將開始的戰爭中再次使用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為美軍立下赫赫戰功並給伊拉克人民及美盟部隊自己帶來長期隱患的貧鈾武器。為了欺騙世界輿論,美國防部還謊稱,這種武器放射性極低,不會給人類健康造成危害。那麼,貧鈾彈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武器?它對人類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什麼是貧鈾武器
自然界裡的鈾是由U-234、U-235及U-238這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組成。其中只有U-235是裂變元素,能夠用於生產核武器及核反應堆燃料。當濃縮鈾被提取後,剩下的絕大多數是U-238,以及少量的U-235和U-234,被稱為貧鈾。貧鈾與鉛等金屬一樣是重金屬,它具有高密度、易爆性、貧鈾金屬的高強度及高硬度及貧鈾穿透時的表現出的自發銳性等特性。
貧鈾應用於軍事領域主要表現在二個方面,它既可作利矛又可作堅盾。貧鈾粉末是一種易燃易爆物質,在常溫下就能自燃。在磨擦或撞擊時,能在空氣中氧化燃燒,釋放出大量能量並發生爆炸。用貧鈾做成的金屬棒在動能的驅使下撞擊到物體上後表現出自發銳性特徵,穿透能力遠高於一般的穿甲彈。基於貧鈾的這種特性,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就開始研究製造各種貧鈾武器。70年代新研製的種型穿甲彈開始裝備部隊。同時,由於貧鈾的密度極高是鋼的2倍多,與其它金屬製成合金後密度更高,因此,貧鈾合金又被廣泛應用於其它領域,在軍事裝備上用途最廣的就是裝甲車的防護裝甲。裝上這種裝甲的車輛一般的炮彈就難以穿透它。現在,美軍的裝甲車一般都加裝有貧鈾合金層。貧鈾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要想了解貧鈾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就要從貧鈾的特性說起。首先是它的化學毒性。鈾與鉛、鎘一樣都是重金屬,能引起人類中毒。當鈾進入人體內被緩慢地溶解吸收後其毒性作用就發揮出來。主要是導致腎小球細胞壞死、腎小管管壁萎縮,從而使腎的血液過濾功能下降。因此,貧鈾能人類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造成腎功能衰竭。同時,沉積在體內的貧鈾最終將存在於骨胳、肺部、肝臟、腎臟、脂肪和肌肉這中,引發其它疾病。主要有呼吸道疾病、皮膚疾病、神經功能紊亂、染色體損傷、免疫功能下降,生殖功能減弱,甚至可以致癌。貧鈾的第二個對人體有害的特性就是它的放射性。貧鈾的主要成份是U-238,其半衰期達42億年,因此,貧鈾的放射性強度還是比較低的,不到天然鈾的一半。但是,貧鈾的放射性畢竟存在,長期接觸對健康也有影響。美國陸軍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貧鈾是一種低水平的放射性廢物,必須按放射性廢物處理和儲存。由此可見,美國防部發言人所說的「貧鈾的放射性極低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說法是避重就輕,欺騙世人。其實,貧鈾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在美國海灣戰爭老兵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一些受貧鈾汙染的老兵都被診斷出腎方面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多尿症、血管球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等。
貧鈾彈在戰爭中的使用情況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貧鈾武器裝備部隊之後,由於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地面戰爭,這種威力極大的武器一直沒有「用武之地」。直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貧鈾彈才名聲大振,為世人所了解。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及其盟國部隊共投放了近100萬枚貧鈾彈,取得了摧毀伊軍數千輛坦克的輝煌戰績。同時由於美軍坦克加裝了貧鈾合金的複合裝甲,其坦克無一輛被擊毀。這次戰爭使貧鈾彈的穿透能力及貧鈾裝甲的防護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堅定了美軍在未來戰爭中使用該技術的決心。1994年的波赫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又使用了1萬多枚貧鈾彈,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又使用了3萬多枚該型彈藥。造成危害最大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發射的貧鈾彈使幾十噸貧鈾散落在波斯灣地區,造成該地區的嚴重鈾汙染。最新調查表明,伊拉克戰後的的癌症死亡率是戰前的十倍。其中受害最重的是兒童,癌症死亡率高達千分之十六。美國自己也嘗到了使用貧鈾彈的苦果,所謂的「海灣戰爭綜合症」、「科索沃戰爭綜合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使用貧鈾彈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體質下降,心情煩躁、頭痛,肌肉關節痛,睡眠障礙等症狀。在針對「海灣戰爭綜合症」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在被貧鈾彈誤傷的21輛美軍裝甲坦克及運輸車中的113名貧鈾汙染者中,22人精液中鈾的含量比正常高出5倍。科索沃戰爭在該地區形成了眾多汙染區,威脅著數十萬人的健康,也給參戰士兵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後果。據2000年的報導稱,曾參加科索沃戰爭的歐洲士兵中,義大利有8人患白血病死亡,還有30名被懷疑患癌症;比利時有5人死於癌症;西班牙有11名患癌症,5人死亡。其它國家的士兵均有被診斷出患癌症的。
讓美國大兵自己說說
懷特是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位海灣戰爭老兵。當時他駕駛的是第三裝甲師的「布雷德利」戰車。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戰後,我全身到處都疼,特別是頭痛得厲害。而且我的體重從220磅降到了160磅。我想這肯定和海灣戰爭有關。」懷特所駕駛的裝甲車在地面作戰中曾二次被友軍炮彈擊中,當時他不知道擊中他的是貧鈾彈。還是他的父親後來幫助他找出了原因。他的父親是洛杉磯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處出好奇他對他兒子帶回來的彈片進行了檢測。在戰爭結束8年後,這些彈片的放射性還能使放射性檢測儀示警。在曾在海灣戰爭中隨陸軍預防醫療司令部擔負汙染清除工作的現阿拉巴馬州傑克遜州立大學教授羅基說:「現在的士兵不知道貧鈾彈的情況。其實不是他們不想知道,是沒人想讓他們知道。在1991年3月我們汙染清除工作前,我們收到二份備忘錄。其中一份稱作『拉斯阿爾摩斯備忘錄』。在這份備忘錄中寫道:『必須注意貧鈾彈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如果有人的戰後提到貧鈾彈的影響問題,貧鈾彈在政治上就變得不可接受。對這個問題在寫戰後報告時一定要保持敏感。』」第二份報告來自美核防務局。其中寫道:要注意「貧鈾」中的「阿爾法粒子」對健康的影響。但是,更要注意的是「貝他粒子」。彈片中或未爆炸貧鈾彈中的「貝他粒子」對人的健康是一個嚴重威脅。(聞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