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冠頭嶺上空飛過的草原雕。師旭 攝
日前,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猛禽監測員在我市冠頭嶺區域發現並成功記錄到草原雕,這也是我市史上首次記錄到草原雕。
10月24日上午,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的猛禽監測員跟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冠頭嶺山上和附近建築物的制高點,開始新一天的猛禽監測工作。
上午10時58分,當監測員師旭正仰頭望著一片「北海藍」的天空時,一個特殊的身影突然引起他的注意。他趕緊拿起手中的望遠鏡追蹤那個身影,在確認自己的判斷後,連忙放下望遠鏡換上長焦單眼相機,對著高空中那個身影連按快門。在確定自己成功記錄到位後,師旭這才細細辨認起來,並將照片發到微信群裡,讓協會鳥類專家和其他監測員一起辨認。
「翅膀下有白色帶……天吶,該不會是草原雕吧?」大家經過仔細辨認並查閱專業鳥類圖鑑再三確認後,終於得出一致結論——這是一隻草原雕幼鳥。更重要的是,這是北海史上首次記錄到草原雕。
據介紹,草原雕是一種大型猛禽,也是大家常說的「大雕」中的一種,在我國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草原雕兩翼展開可達2米左右,最明顯的特徵是幼鳥翅膀下有明顯的白色條帶,而成鳥的羽色則呈現更為深沉的黑色。草原雕主要在我國西部和北方的草原、荒漠地區繁殖,鼠類、兔類等小型動物都是它的捕食對象。
每年秋冬季,草原雕會向西南區域遷徙,最遠可飛抵尼泊爾、印度等國家越冬。北海雖然地處我國偏西南部區域,但由於草原雕的分布區域更靠近西部,因此它在遷徙時很少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帶。
記者從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了解到,自9月25日啟動今年猛禽監測工作以來,截至10月24日,監測員共記錄到28種11849隻猛禽。此次草原雕在冠頭嶺區域出現,不但為北海猛禽記錄增添一個新的鳥種,也凸顯了冠頭嶺作為候鳥遷徙通道對遷徙鳥類的吸引力。
來源:北海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