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了一份醫學報告,報告中記錄了5名神秘的肺部感染同性戀患者。當時,沒有人會將這種神秘的疾病與絕症聯繫起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免疫學家Michael Gottlieb博士是這份報告的撰寫人,同時也是5名患者的診斷醫生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報告的發表,來自於紐約、舊金山及其他城市的醫生開始陸續報導具有類似症狀和痛苦的患者。兩年後,科學家們發現這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因為愛滋病毒(HIV)感染所致。30年後,全球感染HIV病毒的人數超7100萬,其中死亡人數達到3400萬。
1985年,Gottlieb聯合其他人共同創立了美國愛滋病研究基金會(amfAR)。同時,他還擔任著伊莉莎白?泰勒愛滋病基金會的顧問,持續關注愛滋病病情發展。Gottlieb表示,為了攻克愛滋病,大量的研究工作被投入進去。他曾目睹了最初被診斷備案患者的死亡,現在他又見證了醫療體系的進步。
Michael Gottlieb 和 Elizabeth Taylor
近日,他在NBC的採訪中表示,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經歷,並概括了愛滋病5大裡程碑式變化:
1. 愛滋病不再是死刑
愛滋病的可怕之處在於HIV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其喪失免疫功能從而易感染各種疾病或發生惡性腫瘤,進而威脅人類生命。但是,慶幸的是,隨著生物醫學的發展、製藥工藝的推進,愛滋病已然不再是無藥可治的絕症。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到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愛滋病正朝著慢性疾病的方向慢慢轉變。
2. 治療如同預防,杜絕愛滋傳播
「治療如同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是WHO和聯合國愛滋病項目為實現「2030年終結愛滋病 」目標提出的一種控制愛滋病流行的策略,預計這種方法能夠將愛滋病毒感染率控制在0.1%。
日前,柳葉刀子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了最新數據,通過20年調研證實丹麥僅僅通過提供治療、提高治療覆蓋率,近乎實現了消除HIV流行的偉大目標。這無疑大大激勵了控制愛滋病流行的目標和決心。然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精髓在於,愛滋病患者能夠普遍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藥物。這是很多國家面臨的挑戰。
3. 每日口服藥物,預防HIV感染
使用口服藥物進行暴露前預防(PrEP)是指未感染HIV人群每天口服抗病毒藥物以避免感染。WHO曾於2013年正式建議,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同性戀患者可以考慮將每天口服藥物(特別是TDF+FTC聯合用藥)進行暴露前預防作為一項有效幹預措施。
研究證實,這種預防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愛滋病新感染人數。除了藥物,定期HIV檢測、使用保險套等方式也能夠有效控制HIV病毒傳播。
4. 未來60年,治癒愛滋是可能的
從有效治療跨越到徹底治癒,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實現,但是Gottlieb認為未來60年內我們終將找到治癒的方法。
5. 愛滋病感染病例正在減少
得益於治療、綜合性預防和教育工作,全球愛滋病感染人數正在急劇下降。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曾制定2015年目標:讓1500萬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接受ART治療。顯然,這一目標已經實現。距離2020年的「90-90-90」目標,即未來五年時間要實現:90%的愛滋病患者接受檢測並知道他們的病情;90%的清楚自身病情的愛滋病患者將接受ART治療;90%的接受治療的愛滋病患者將抑制住病情惡化。(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