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常識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那些人容易得愛滋病? 

 

  愛滋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具備三個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人群,一般將容易感染某種傳染病的人稱為易感人群。愛滋病的易感人群,也就是以對愛滋病有高度危險的人群是哪些呢?

  首先是男性同性戀者或妓女嫖客。妓女嫖客間性關係混亂複雜,一旦接觸到愛滋病病人或帶病毒者就可能受到感染,並在不斷與他人性接觸中又感染別人,接觸的對象愈多,感染的機會就愈多。男性同性戀是一種性變態症,西方國家男性同性戀者較多。據報導,美國73%愛滋病病人是同性戀的男性,我國天津等地也報導有男性同性戀者。男性同性戀的一方以肛門直腸代替陰道,而前者的黏膜比陰道黏膜容易破損,致使愛滋病病毒在兩人的精液或血液中相互感染。精液中有免疫抑制物質,進入直腸更加重了免疫抑制狀態(女性陰道黏膜免疫力較強,能抵抗精液的免疫作用)。

  第二,吸毒者是愛滋病的高危人群。毒品、海咯因、鴉片、罌粟、古柯鹼、大麻等都有免疫抑制作用,使吸毒者免疫力明顯降低。況且吸毒者往往用注射方式將毒品輸入體內,注射器既多人共用又不消毒,增加了傳播愛滋病病毒的機會。有報導美國的藥癮者中,87%受愛滋病毒感染,我國雲南、廣東等邊境地區及沿海地區吸毒問題甚為嚴重,值得重視。

  第三,經常需要輸血或血製品的病人。如果這些材料中汙染了愛滋病病毒,就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我國已有多起因輸注進口或不潔血製品而遭受愛滋病病毒感染的報導,所以我國現已對此嚴格把關。

  第四,愛滋病病人或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嬰兒。病毒可經母親子宮胎盤傳遞給胎兒,或出生時新生兒從母親產道得到感染。有報導愛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婦傳播給下一代的危險度是30~50%。


  性病,愛滋病問答 

 

  愛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一詞的英文譯名縮寫。起病原囚是一種名叫 Hlv的逆轉錄病毒進入人體後,經過一段潛伏期,逐步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最後造成身體對疾病的防禦能力全面崩潰,引起各種惡性腫瘤、真菌和黴菌感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交替發生。病人最後死於感染和衰竭。這種病具有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們的極大恐懼,故被稱為「當代瘟疫」。
  愛滋病是不治之症嗎?到目前為止,在相當程度上可以這麼說, 醫學家花費了巨大努力,至今還沒有找到治療它的特效藥。人在感染了愛滋病病毒之後,很長時間一點症狀也沒有,數年後一旦發病,病情嚴重,病死率極高。世界許多國家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特效藥物。相信在全人類的協力之下,最終一定能徵服愛滋病。
  近期能研製出治療愛滋病的特效藥嗎?愛滋病病毒是一種特殊的逆轉錄病毒。它能把自己和人體的淋巴細胞的核心部分整合在一起,改變細胞的外殼,使藥物無法對它單獨攻擊;它還能潛入大腦,而一般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去消滅它;HIV還不斷發生變異,使藥物無法識別它;HIV專門打擊人體的關鍵免疫細胞,即「淋巴細胞,使那些即使是能激活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物也難以發揮作用。所以科學家不得不從亞分子水平來研究對付它的藥物,這不僅要花費巨資,需要高精尖設備,而且是極其費時費力的。現在看來,近期還難以 研製出治療愛滋病的特效藥來。


  如何認識愛滋病過程中的精神焦慮 

 

  高度的精神焦慮是HIV感染向AIDS發展過程中,患者常常出現的一種精神異常。這種表現十分普遍,甚至可發生在HIV感染尚未出現症狀的人群中,在上述人群中,每當他們的朋友或戀人因AIDS而死亡時,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身體也在一天天衰弱下去,甚至感到死亡的威脅已經到來。另外,當他們每個月進行血液化驗發現CD4計數下降時,就會認為,所有為挽救自己生命的治療都無濟於事,此時,精神焦慮格外明顯。
  如果說精神焦慮尚有積極的方面,那就是它可以促使患者調整自己的行為,並與有關衛生結構建立聯繫。但作為一種精神紊亂,高度的精神焦慮無疑是有損於身體功能的。
  應該注意的是,其他一些疾病亦具有類似的症狀,如CMV(巨細胞病毒)引起的視網膜炎,臨床症狀可有黑視、緊張、焦慮。應注意鑑別,後者是AIDS伴隨的併發症,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失明。


  接吻能傳播愛滋病嗎 

 

  愛滋病人的唾液中可分離出HIV,早已有報導。1991年,有人取愛滋病人的新鮮唾液標本檢測HIV抗體,並與血清學結果對照,發現符號率接近100%,說明唾液中病毒的含量並不比血液含量低,愛滋病完全可以通過唾液傳播。
  如果進行的是投入的,相互接觸唾液的接吻(溼性接吻),就有傳播愛滋病的危險,而一般的社交性接吻(乾性接吻)傳播愛滋病的可能性小。


  導致愛滋病感染的高危性行為 

 

  在我國,通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3種途徑而感染上HIV(愛滋病病毒)的病例均已出現。
  目前除去雲南省靜脈吸毒是主要傳播途徑外,其它各省市的感染者幾乎都是通過性傳播,性傳播將是我國HIV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社會大從應該對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易於造成HIV性傳播的高危性行為有足夠的認識。
  一、多性伴行為
  在同一時期內與多個性伴發生性關係,這無論對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都是HIV感染的高危因素,而且,性伴的數量是在青年人中估測HIV潛在流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外有學者對一位每年平均與20—30名婦女發生性關係的男性AIDS(愛滋病)病人的性伴研究發現,與這位男子有過性接觸的16名婦女中,10人感染了HIV,其中有3人僅與病人有過一次性交史。
  感染者中有8人出現了AIDS的典型或不典型症狀。瑪斯特曾對AIDS高發的紐約等四城市的800位異性戀者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分兩組過去5年間僅與同一性伴保持性關係,另一組每人5年間至少有6個性伴。結果發現,HIV陽性率在前一組僅0.25%,後一組僅達到6%,是前組的24倍。一般說來,與其它疾病相比,包括與其它種類的性傳播疾病相比,HIV實際上是難於傳播的。
  美國科學家的調查發現,一個已晚經感染了HIV的男性,如果一直與一個女性進行無防護的性交,那麼在500次性交中,將會有一次把HIV傳給女方。在這種陰道性交中女性傳給男性的機率會更小一些。雖然有的青年人每次只與一人發生性關係,但他卻與多人保持這種性關係,還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危險的境地。在這種一對一的(而不是群交)性接觸中,儘管其感染HIV的危險性猶在,但自我保護(比如用陰莖套)的意識淡化了。
  1992年對荷蘭男性同性戀青年研究發現,由於這些人之間保持有穩定的性關係,他們和那種臨進搭成的性伴相比,其陰莖套的使用率下防。由於一個人的性伴並不永遠與其保持唯一性關係的可能性始終存在,對這種危險行為進行幹預的重點應該是讓青年人明白與多人保持性關係的危險性,並忠告他們每次性交都必須使用陰莖套。
  日前在西歐、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區(第一類流行地區),同/雙性戀者、靜脈吸毒者為HIV主要感染者。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有相當大數量的青年人有多個性伴侶。近年來,由於對AIDS的恐懼,其性伴有減少的趨勢。
  在HIV以異性性交為主要傳播式的國家(第二類流行地區,主要是非洲、加勒比海和南美一些地區),多性伴生活得到鼓勵。在許多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由於妻子在哺乳的月經期間無法發生性關係,丈夫的婚外性關係的多配偶在文化上能夠被接受。
  另外,由於包辦婚姻的對女性必須生兒育女的要求,導致了婚姻的不和諧,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婚外戀關係的出現。由於生育的過分看重,婦女也可能會通過婚外性關係懷孕。在第二類流行地區,婚姻是相當不穩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婚外性關係和多性伴不可避免。
  在同性和異性性行為傳播模式的國家(第三類流行地區,包括亞洲、澳大利亞的紐西蘭除外的太平洋地區、中東、東歐的南美的一些鄉村地區),近年來祿婚年齡的提前導致了婚外性伴侶的增多。
  研究表明,在與性行為有關事務中廣為流行的大男子主義,使男子在無約束地發生婚外關係的同時,女性在性交時用陰莖套的要求卻遭到拒絕。男女性關係中的性別差異是降低其高危性行為的障礙。消除這種差異並非易事。其最終實現在於改變整個社會的規範,提高婦女的地位。
  二、男性同性戀行為
  大量男性同性戀者生活在HIV感染的高危環境這中。在第一類流行地區,HIDS病人中男性同性戀者佔有很大的比例。由於目前在男性同性戀者人群中,HIV感染發生率高,他們進行肛交,並有多性伴傾向,因而具有更大的感染HIV危險。對加拿大青年的調查發現,承認自己是男性同性戀者的青年中有40%有5個以上的性伴,而與之相比的異性戀者僅僅為27%。
  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已經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男性同性戀者普遍減少性伴,減少性接觸,並且在性接觸時使用了陰莖套。 目前的研究發現,由於多種原因,男性同性戀者的性關係遠較異性戀者複雜。在美國洛杉磯18—64歲的230萬男性人口中,有同性戀者41萬人。據調查,這些同性戀者5年中平均每人有性伴13.5—50人,個別人有數百個性伴。
  這種混雜的性關係,無疑大大增加了HIV傳播的機會,並造成在同性戀者這一現狀。1987年對舊金山1034位25—34歲的單身男子的調查發現,49%的同性或雙性戀者HIV抗體呈陽性,其中性伴數目超過50人者有71%的人HIV抗體呈陽性。特別應提到的是,某些同性戀活動場所,在AIDS的傳播中具有「放大機」和「加速器」的作用。在這些場所獲得性滿足的同性戀者,若一人是HIV攜帶者,那他們會在短期內將HIV迅速傳播給大量的同性戀者。
  七十年代一些國家的學術界把同性戀除外於疾病範疇,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也轉變為此種觀點。現代醫學認為,同性戀屬於少數人的正常現象。它與異性戀的差別猶如人類的膚色,或者說如左勢者(左撇子)與右勢者的差別。根據許多社會制度的文化不同的國家在二十世紀以來的多項調查,同性戀在人群中存在的比例相對穩定,均為1—5%,雙性戀為2—10%。
  由於我國社會文化取向的原因,所以同性戀者只能秘密進行交往,遠無法建立良好和穩固的性關係。但他們(她們)在物定的活動場所中的同性戀或雙性性伴並不見得會比國外的一些調查查數字低。這種方式使他們成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而且,90%以上的男性同性戀者最終會通過婚姻來掩飾自己的性取向。但已經固定的性取向動獲得心量的生理滿足,從而造成HIV在家庭內傳播的極大可能。 肛交是同性戀者經常採用的性行為之一,研究證明,在肛交活動中偏愛被插入一方,更易感染HIV。1982—1984年的3年間,有人比較觀察對象通過肛交,另一組僅通過口交來獲得性快感。
  在觀察3年後HIV抗體陽性率在前一組人中比率高達51%,後一組為19.6%;對一組異性戀者進行了1.8年的隨訪,有被動肛交HIV抗體陽性率達到36%,無肛交者僅為4.8%;對2000多位HIV陽性的同性戀者進行了為期1年後11%HIV抗體轉為陽性,有肛交史但僅做插入者中0.5%HIV抗體轉為陽性,無肛交史者則仍均保持抗體陰性,這些報導充分顯示出肛交行為傳播HIV的高度危險性。
  國外的經驗證明的我們的科研工作中發現,在寬鬆的環境中加強面對男性同性戀的寬容態度,會使同性行為的總量越趨減少——此種減少既發生在把同性間性探索作為遊戲的青少年,也見於有意識進行同性活動的部分成年人中。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與男性同性戀不同,女性同性戀者是HIV感染最低的人群之一,遠低於異性戀男女,這與她們之間在性生活時漿液交換率極低有關。
  三、肛交行為 肛門黏膜由單層柱狀上皮組成(陰道黏膜由復層柱狀上皮組成),故肛交時陰莖和肛門黏膜劇烈而頻繁地摩擦,極易造成損傷,從而使精液及前列腺液中的HIV通過損傷處進入被插入者的血液,因此肛交被看作是HIV感染最高危的性活動。如同陰莖——陰道性交和陰莖——口腔性交一樣,性伴接受的一方具有感染HIV更大的危險性,如上所述,男性同性戀者高的肛交頻率將其置於最易於感染HIV的境地。然而,肛交在異性戀者中也經常進行。
  1991年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城市夫妻中7%認可肛交行為,13%的夫妻認可肛交。另外,肛交經常是某些國家(如巴西和墨西哥)為了保持女性童貞,同時避免懷孕而採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些國家,肛交的這些功能導致了危險性行為的增加,因為對青年人而言,和HIDS相比,他們與日俱增關心懷孕。
  四、非保護性性行為
  頻繁的性生活和與任何保護措施,是易於造成HIV感染的另外一個方面。調查結果表明青年人從事非保持性性活動非常頻繁。例如,在第三類流行地區,儘管發現50%以上的人具有關於陰莖套的知識,但他們使用陰莖套的次數卻非常少,即使處於高危人群中的個體亦如此。在這些國家中,妓女及其嫖客大多數不採用保護性措施。
  但是,這種狀況能夠通過恰當的幹預得到改善。例如,在泰國,有一項要求妓女在性交時必須使用陰莖套的政策,不但強調了性交時使用者予以懲罰(罰款或關閉妓院)。1992年的調查結果表明,在賣淫過程中,陰莖套的使用率由升高顯著,某府陰莖套的使用率由30%上升到90%,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大大下降。
  在第一類流行地區,儘管青年人對自我保護具有足夠的知識水平,但他們的性活動也通常無保護性。例如,在一項關於加拿大青年的研究中發現,那些自稱經常性交的大學生只有14%的人在性交時總是使用陰莖套。 青年人中較高的懷孕和流產率表明了陰莖套和其它避孕措施的失敗。青年人的懷孕率因國家而不同,它同時也顯示出性活動的變化,以及包括陰莖套在內的避孕法應用率的變化。在發達國家裡,美國具有最高的青少年懷孕率。
  1988年在對20個國家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希臘的懷孕流產比例最高(51%的女性懷孕後流產),愛爾蘭最低。芬蘭、法國的美國的意外懷孕率很高(超過總懷孕人數的1/2),而荷蘭卻相對較低只有17%。 較高的性傳播疾病發病率同樣表明性交時安全措施、特別是陰莖套沒有很好地使用。青年人中性傳播疾病的出現的高發病率為HIV傳播在性方面的危險行為提供了支持證據。而且,性傳播疾病可以將HIV感染的危險提高5—50倍。 青年人中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相當高。在美國,如果用每個年齡組的性活躍者的百分比作為疾病基線,15—9歲青少年患淋病、梅毒、盆腔炎症的比率最高。在第三類流行地區,性傳播疾病的發病高在妓女等高危人群中正在以特別高的速率持續增長。
  例如,據估計,1987年泰中整個人口中性傳播疾病的感染率為17%,而妓女中則為70%。 鑑於以上導致HIV傳播的高危性行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安全的行為」——通常不能傳播HIV或其它性傳播疾病的性行為方式。做到這一點的三個原則是:禁慾、單性伴性關係和陰莖套的使用。
  禁慾不是沒有性,而是指採用自我刺激(自慰)獲得滿足。儘管這一行為常常不能達到良好的心理滿足,但可與性交一樣能產生充分的生理快感達到性張力的釋放。 如果性伴雙方都僅有對方一個伴侶且無人感染HIV,就是絕對安全的性行為。
  必須強調要正確使用的關鍵是性交全程使用(每次性交一開始至結束都使用)。要避免在性交過程中陰莖套破損。 另外,其他一些性行為,如手刺激、股間刺激、挑逗愛撫等都不會導致感染愛滋病。


  您患了愛滋病嗎? 

 

  首先,感染愛滋病要有一定的流行病學史。如同性戀者、多性伴、濫交及嫖娼或不正當、不潔性交史,輸血或血製品史,使用不潔注射器(或醫療用品)注射採血史等。另外,經檢測發現血液中HIV抗體為陽性。在我國還規定,即使檢測出HIV抗體,醫生也無權對患者下愛滋病的診斷,還需要送到指定單位進一步做抗HIV的確定試驗,同時檢測血中的愛滋病病毒。如果為陽性,才能確定為HIV感染者。HIV感染者可攜帶病毒數年而不發病,經過4-10年之後,才會出現愛滋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燒、消瘦、腹瀉、淋巴結腫大等),最後出現愛滋病晚期的併發症與機會感染(卡氏肉瘤、肝癌、卡氏肺囊蟲肺炎、隱孢子球菌性腸炎、口腔及咽部黴菌感染、弓形體腦炎、病毒性皰疹、結核病、B型肝炎等)。在出現臨床症狀以後,才診斷為愛滋病。
  愛滋病確診病例的標準
  ①HIV感染者需具備抗HIV抗體陽性。
  ②愛滋病病例具備有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中任何一項和實驗室檢查中抗HIV抗體陽性,CD4細胞少於200/mm3或200-500/mm3及可找到上述各種合併感染的病原學或腫瘤的病理依據。
  急性HIV感染的診斷標準?
  ① 流行病學史:多個性伴侶史;配偶或性伴侶HIV抗體陽性史;靜脈吸毒;輸血及血液製品史;與HIV/AIDS病人密切接觸史;出國史;有過性病史;抗HIV抗體陽性所生的子女。
  ② 臨床表現: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個別有頭痛、皮疹、腦膜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頸、腋及枕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③ 實驗室檢查:周圍血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總數發病後下降,以後淋巴細胞總數上升可見異型淋巴細胞;抗HIV抗體由陰性轉陽性者,一般2個月-3個月才陽性,最長可達6個月,在感染窗口期抗體陰性。


  唾液、蚊子和社交場合接觸會傳播愛滋病嗎? 

 

  唾液能否傳播愛滋病?
  唾液中的確可查到愛滋病病毒,但其中的病毒量是很少的。愛滋病病毒要達到一定量都能引起傳播。有人推算過,如果要使唾液中的病毒達到致感染量,恐怕要一次吞下20毫升以上感染者的唾液。另外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唾液中有一種「分泌性白細胞抑制蛋白酶」的蛋白質,這種蛋白在試管中可以有效抑制愛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細胞,所以一般性接吻、共同進餐、咳嗽或打噴嚏都不可能感染愛滋病的。目前的報導中也無經唾液感染的病例報告。但是熱烈地深吻並伴有感染者口腔牙齦出血或發生潰瘍;口交中,感染者的精液排放到健康人的口腔中時,就有可能發生愛滋病毒通過口腔黏膜而進入血液的傳播。
  蚊子會傳播愛滋病嗎?
  據研究表明,愛滋病病毒在蚊子體內既不發育也不繁殖,所以不可能通過生物性的方式進行傳播。而機械的傳播方式,在蚊子身上也不可行。這是因為,蚊子在吸血前,先由唾液管吐出唾液(作為其潤滑劑以便吸血),然後由食管吸入血液,而血液的吸入是單向的,吸入後不會再吐出。另外,蚊子嘴上殘留的血液因其僅有0.00004毫升,要反覆叮咬2800次後,才能引起HIV感染。而且,即使蚊子吸入了帶有愛滋病病毒的血液,愛滋病病毒在2~3天內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壞而完全消失。根據蚊子的生理特點,蚊子一旦吸飽血後,要待完全消化後才會再叮人吸血。目前,世界範圍內尚未發現蚊子或是昆蟲叮咬而感染愛滋病的報導。因此可不必擔心蚊子傳播B型肝炎和愛滋病。
  社交場合的接觸會傳播愛滋病嗎?
  HIV偶爾也存在於其他體液中,如眼淚、唾液和汗液中,但是一般情況下存在的數量很少,不足以導致HIV的傳播。所以,在社交場合偶爾接觸,諸如握手、公用設備或衛生間、一起進餐、打噴嚏、擁抱和禮節性接吻,一般不會傳染HIV。
  愛滋病的傳播途徑
  實驗證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等都帶有HIV。因此可知,HIV是經性接觸、血液、母嬰(圍產期)、母乳餵養途徑傳播的。
  HIV的主要傳播方式
  在愛滋病流行的早期,首先發現大多數的HIV感染是同性戀者。但是,隨著愛滋病流行的進展和流行病學調查的不斷深入,發現由於異性人群規模大,HIV在異性人群中傳播已經成為當今的主要傳播方式,佔全球總感染人數的70%。


 

相關焦點

  • 預防愛滋病,這6個基本常識你必須知道
    預防愛滋病,這6個基本常識你必須知道 2020-11-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滋病十條防治常識都包括什麼?
    了解才能遠離,來了解十條愛滋病防治常識。1、目前愛滋病尚無有效疫苗和治癒藥物,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2、愛滋病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與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觸不會被感染。
  • 染上愛滋病毒就等於染上愛滋病了嗎?先別慌,建議了解阻斷藥常識
    愛滋病面前人人平等,很多人是自己去做一些危險的行為,而讓自己感染了愛滋病毒,而有些人完全是無辜的。比如說職業暴露,比如說發生了強姦事件,再比如說不小心接觸了愛滋病患者的血液。染上愛滋病毒和染上愛滋病是否是一件事,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世界愛滋病日,你需要了解的幾點愛滋病常識
    若得不到有效得治療,愛滋病毒就會逐漸破壞免疫系統並發展成為愛滋病。 如果不使用HIV藥物治療,愛滋病毒感染通常會在10年或更長時間內發展為愛滋病,但在一些個別人中可能發展得更快。 愛滋病毒傳播在愛滋病毒感染的任何階段都是可能發生的----即使愛滋病毒感染者沒有任何愛滋病症狀。
  • 世界愛滋病日:你對愛滋病有「抵抗力」嗎?
    下面是愛滋病的一些基本常識問題,如果你能答對60%以上,說明你對愛滋病有「抵抗力」。問題1.擁抱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握手會不會感染愛滋病?3.共同進餐會不會感染愛滋病?4.禮節性接吻會不會感染愛滋病?5.共用遊泳池會不會感染愛滋病?6.共用衣物、床單、毛巾等會不會感染愛滋病?7.共用坐便器會不會感染愛滋病?8.共用電話、辦公用品和勞動工具會不會感染愛滋病?9.鈔票、錢幣會不會感染愛滋病?10.公共運輸工具會不會感染愛滋病?
  • 世界愛滋病日:你對愛滋病有「抵抗力」嗎?|HIV|安全套|感染|蚊子|...
    下面是愛滋病的一些基本常識問題,如果你能答對60%以上,說明你對愛滋病有「抵抗力」。18.接受器官移植會不會感染愛滋病?19.接受供精供卵進行人工妊娠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0.異性性交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1.異性其他性行為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2.同性性交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3.同性其他性行為會不會感染愛滋病?24.安全套可以避免染上愛滋病嗎?
  • 世界愛滋病日 常吃五種食物預防愛滋病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愛滋病主題就是攜手防艾。那麼你知道怎麼預防愛滋病嗎?  北京愛滋病九成性傳播  截至今年10月31日,本市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1886例。
  • 北京協和發現國內首例「陰性愛滋病」患者
    (原標題:協和發現國內首例「陰性愛滋病」患者)HIV抗體檢測為常見的愛滋病篩查手段,陽性一般意味著感染,陰性則代表未感染。這一判斷是絕大多數人對愛滋病檢測的「常識」。然而,北京協和醫院近日刊載在國際專業學術雜誌的一篇論文顛覆了這一「常識」。該論文公布了我國首例HIV抗體檢測為陰性,但經HIV「核酸檢測」為陽性確診愛滋病患者,這也是世界首例成人HIV抗體陰性愛滋病合併肺卡波西肉瘤病例。
  • 世界愛滋病日: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視|hiv|傳染病|攜帶者|愛滋...
    總的來說,愛滋病本身在中國並非是特別嚴重的疾病,這是數年前一份調查的數據,大家可以大概推算出目前的情況: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底,中國估計共有78萬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包含未發現感染者),佔總人口的0.058%。中國的愛滋病病毒總體感染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總體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每年的新發感染者人數維持在約5萬人。
  • 關於愛滋病,你必須知道的那些事
    世界愛滋病日的由來 為增進人們對愛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象徵著大眾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的關心與支持。
  • 德城區二屯鎮衛生院開展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活動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為營造全民參與愛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德城區二屯鎮衛生院在"世界愛滋病日"前後按照今年活動主題"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組織開展了相關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 知艾防艾在快手,快手以短視頻+直播+微電影多元形式科普愛滋病常識
    鞭牛士BiaNews消息:在12月1日第三十三屆世界愛滋病日來臨之際,快手、快手健康聯合中國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發起「防艾不防愛,檢艾不減愛」世界愛滋病日系列短視頻科普宣傳活動,並邀請開心麻花、防艾大使--演員馬麗、皮膚科專家高廣程主任等,以短視頻、直播、微電影的多元形式,向廣大快手用戶科普愛滋病相關知識,呼籲大家用愛關艾、用心防艾
  • 濮存昕:希望大家說愛滋病就像說感冒
    2000年11月1日,濮存昕接受衛生部之邀,擔任愛滋病宣傳員。10年裡,他身體力行地從精神上和經濟上鼓勵和幫助無數個愛滋病患者和他們的家庭。7月15日,來海南宣傳愛滋病防治政策的濮存昕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向記者講述了他「愛滋病的宣傳生活」。
  • 如何預防愛滋病?專家這樣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愛滋病感染者數量仍呈上升趨勢,近5年來發病數均在100例以上,尤其是同性傳播上升速度較快。2020年,市疾控中心已開展了暴露後阻斷工作。預防愛滋病沒有疫苗,發生危險行為或疑似暴露後,72小時內使用愛滋病阻斷藥物是避免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
  • 北京孕婦可享愛滋病梅毒和B肝免費篩查
    健康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舉行北京市消除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工作倒計時啟動式,並發布北京市「消除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公眾應知應會十條」,使公眾認識到通過醫療手段,可以有效預防愛滋病、梅毒和B肝母嬰傳播。
  • 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2020年貴州省12·1「世界愛滋病日...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愛滋病日的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1985年,我國發現首例愛滋病病例,截至2019年,全國報告現存活感染者96萬,累計報告死亡31萬。
  • 愛滋病日:感染了HIV病毒還能活多久?蚊子叮咬不會傳播愛滋病!
    編者按:2017年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英文主題為「Right to Health」。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關於愛滋病的科普知識。  【愛滋病的常識】  什麼是愛滋病?
  • 男子炫耀感染大學生愛滋病 動物無常個人資料
    ­  網友的熱議使得愛滋病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同時也讓人們開始重新了解了愛滋病、重視愛滋病防治。­  12月1日是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圍繞此次網絡事件中的問題,《法制日報》記者從法律角度切入,梳理了我國愛滋病防治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  愛滋病病例增多­  近年來,愛滋病防治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愛滋病,不是那麼容易得的!
    1.他們都有恐艾症,又都不是愛滋病患者  ●從愛滋病病房出來,他發現手破口了  今年3月,記者小宗頻繁出入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採訪,這家醫院是我省收治愛滋病患者的定點醫院,小宗到這家醫院採訪,必須去愛滋病病房,並和愛滋病患者接觸。  因為事先知道要和愛滋病患者打交道,小宗每次去醫院前,都要檢查面部和雙手有無傷口,確定無風險後才進入醫院。
  • 預防愛滋病 愛滋病的症狀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非常大的傳染病,因此得知自己患有愛滋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那麼你們知道愛滋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我們該怎麼樣預防愛滋病的形成?愛滋病的傳染方式有哪些呢?你了解嗎,跟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吧。預防愛滋病目前尚無預防愛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