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過去,時間已然進入2021年的第一周,很多公眾號都在做年終總結,我這不怎麼更新的號也做個總結回顧。
由於專業相關,我這個號更新了很多篇關於熱力學的文章,不過並沒有涉及到大段複雜的熱力學公式,只是將熱力學的一些樸素原理提取出來,用來指導工作生活。這幾篇文章都收錄在專輯《熱力學啟示錄》。
在文章熱力學定律的二三人生啟示中提到,熱力學第一定律給出的啟示是付出才會有收穫,從量上確立付出和收穫的關係,不光要付出,而且是有多大付出就有多大收穫,這是最樸素的交換原理。熱力學第二定律給出的啟示是付出不能100%轉化為收穫,從質上區別了不同的付出和收穫的關係。有的付出質量高,轉化的收穫就多,相反,付出的質量低,轉化的收穫就少。要想多點收穫,不只是想著多付出,有時也要想想是不是要提高一下付出的質量,減少一些無謂的消耗,提高收穫的轉化率。
從上面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可以看出,付出和收穫是成正相關的,就是多勞多得少勞收到。哪怕是轉化率低一點,也只是收穫多少的問題。反正最後總是有收穫的。但是有些情況卻不是這樣,收穫不是這種一點點給的,而是一次性給的,並且是達到要求才會給到,沒達到要求什麼都沒有。姑且我們把前一種叫做連續性收穫,後一種叫做離散性收穫。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說的就是連續性收穫,而「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說的就是離散性收穫。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例子,就拿高考來說,你付出多少努力,考出來多少分,根據這個分數填報自己的高考志願。分數高可以去上名校,分數低可以去上普通本科或者專科學校,最後總會去一所學校度過幾年大學時光。對於某個人的高考錄取來說,是一個連續值的收穫;但是對於某個人被某所學校錄取來說,就是一個離散值的收穫,要麼達到最低錄取線被錄取,要麼沒達到最低錄取線沒被錄取。
學英語學一個單詞是收穫,學兩個單詞也是收穫,但是要通過四六級考試,還是需要相當多的詞彙量儲備的。及格線就是那個明確的標準,通過了說明考級這件事情完成,沒通過就沒有任何收穫,重頭再來吧。
在文章夢想癮與低水平勤奮就提到過,如果只是想著做某事,實際操作中既不設立一個需要達到的標準也不設立一個截止時間,那麼這件事就永遠處於未完成狀態,而這種不去實現只享受希望的榮光的狀態就是「夢想癮」。可以把連續性收穫理解成做事這個過程,只要你在做,多少總有收穫。可以把離散性收穫理解成做成事這個結果,必須要達到某個標準才能算做成,要不然怎麼判斷是成或者不成呢。那應該投入多少努力呢,剛好等於兩個能階的能量差夠嗎,還是說比這多一點。或者是為了保險起見,投入足夠多的努力,當然不是無限多,但是不只是比能量差多一點點。具體是什麼情況呢,下一篇文章來討論這個話題。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給作者賞一杯咖啡☕️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