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鈦合金超越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殲20!

2020-12-05 科羅廖夫

新型輕質材料對國防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有重要作用,鈦合金憑藉強度大、抗腐蝕、無磁性、高韌性、可焊接等突出特性,已被世界多個軍事強國列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結構金屬材料。

在使用鈦合金材料領域,世界各主要強國爭先奪後。以航空應用為例,美國1959年秘密研製的的飛行速度高達三倍音速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堪稱「全鈦飛機」,鈦合金使用量佔機體重量的93%,直到目前也是用鈦最多的飛機。

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研製的大型客機,在B747、A300時代的鈦合金用量為4%,到了波音787、A-380飛機時代,已上升近10%。第三代戰鬥機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由F-4鬼怪式戰鬥機的約3%增加到了F/A18EF和蘇-27的15%以上,而第四代殲擊機F-22的鈦合金結構件用量已佔機身結構總重量的41%。事實上,第四代以後的戰鬥機基本上是一架鈦合金+複合材料的飛機。

圖片:殲-31戰機4個雷射成型「眼鏡式」鈦合金主承力構件加強框。

從鈦合金在造船業中的使用規模和技術來看,俄羅斯遠遠領先於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俄羅斯先後生產了一系列鈦制核潛艇群。採用鈦合金材料建造耐壓殼體的潛艇,下潛極限深度甚至超過900米,破壞深度達1300米,迄今仍為世界潛艇之最,在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上,鈦合金的用量更是高達9000噸。中國國產深潛器技術一開始也是學習俄羅斯技術,蛟龍號深潛器的2.6米耐壓殼即為俄羅斯製造,中國在2015年根據俄羅斯技術基礎自行研製出國產深潛器耐壓殼。

大型整體鈦合金結構件用量的高低已成為衡量國防裝備技術先進性的重要標誌之一。美制M777式155mm榴彈炮大量使用鈦合金材料,在3.7噸重的火炮中使用了近1噸鈦合金材 料,佔全炮重量的27%。美國甚至研究過艾布拉姆斯M1A2坦克的鈦合金炮塔,可以減重4噸。

西北工業大學製造的運20大型運輸機鈦合金承力梁,長度達到5米。

對陸軍武器重量有著變態般要求的中國軍隊,早就有鈦合金應用於武器的經驗,中國武器玩鈦合金的歷史並不比歐美晚多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就使用鈦合金,研製過60/82/100毫米迫擊炮,配備於空降兵部隊,其中使用TA7鈦合金材料的80式100毫米迫擊炮,全炮重量僅為52公斤,可以分解以後,由三名士兵背起來就走,極大增強了空降步兵團的火力。中國還在2002年研製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整槍重量只有73公斤,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是世界上第一種鈦機槍,而且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你知道這種大口徑高射機槍輕到什麼程度嗎,需要射手坐在機槍後面當配重才能射擊,否則一炮就翻車了。

近幾年,中國鈦合金已由完全仿製過渡到創新與仿製相結合的新階段,在高溫鈦合金、高強鈦合金、 耐蝕鈦合金、阻燃鈦合金、低溫鈦合金的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

飛機上大型機構件的傳統生產主要採用「鍛造+機加工」的方法,該方法工序繁多、工藝複雜、材料利用率低、機械加工量大、數控加工效率低、製造成本高、生產周期長,採用雷射製造技術直接製造大型鈦合金結構件顯示了巨大的優勢。

對於戰鬥機的結構製造來說,機身的大框是最重要、最耗時、也是最昂貴的部件,同時還是限制戰鬥機產能和性能壽命的關鍵環節。特別是那些不惜成本追求性能的主力制空戰鬥機,往往會採用難以加工的鈦合金作為材料,而這又進一步引發了成本的增高和產能有限的矛盾。

大型鈦合金主承力結構件低成本、短周期成形製造技術,是制約我國航空裝備研製與生產的技術「瓶頸」之一。

國內在2013年之前,能投入使用的僅有一臺3萬噸的模鍛壓機。鍛造能力為鋁合金件最大投影面積不超過2平米,鈦合金件投影面積不能超過1.2平米。這個水平完全不足以完成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鈦合金大框一體化鍛造的。

在這種限制下,殲20的鈦合金大框,只能在設計上先分成幾個鍛件,分別鍛造好以後,再用電子束焊接工藝連接成一個整體。這個工藝源於中國引進蘇27時獲得的全套技術體系,同樣是當年蘇聯大型鈦合金件鍛造能力遠不如美國時搞出來的變通辦法。

F-22是美國戰鬥機中使用鈦合金與複合材料最多的機型。其中鈦合金約39%、熱定型複合材料約25%、鋁合金約16%、鋼約6%、其它約15%。

在2013年4月10日,中國二重集團研發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壓機成功的實現了試生產。中國在大型航空航天鍛造件的製造能力上有了本質性的突破,達到世界最頂級水平。而對於殲20來說,這意味著它能夠採用一次完整成型的鈦合金大框,其壽命將獲得巨大的突破。

傳統的鈦合金零件製造主要依靠鑄造和鍛造。鍛造切削雖然精度較好,美國F-22戰機的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鍛造鈦合金框。4個鍛造的鈦合金整體式承力框,其中最大的重2770kg,但是零件製造浪費嚴重,原料的95%都會被作為廢料切掉。而且鍛造鈦合金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3萬噸大型水壓機只能鍛造不超過0.8平方米的零件,即使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水壓機,鍛造的零件尺寸也不能超過4.5平方米。而且這兩種技術都無法製造複雜的鈦合金構件,而焊接則會遇到可怕的鈦合金腐蝕現象。

雷射快速成形技術的獨特優點,為克服大型鈦合金結構件上述製造技術缺點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美國等西方工業及軍事強國對其十分重視,美國國防部自1995年來先後實施一系列專門研究計劃,對飛機鈦合金結構件快速成形技術予了重點支持,研究與應用進展迅速。

2013年,「飛機鈦合金大型複雜整體構件雷射成形技術」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一技術在我國已經投入工業化製造,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雷射快速成形及技術的國家。

在北京航空大學王華明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公示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鈦合金技術在軍事武器領域裡的具體成就:雷射增材製造工藝,已在殲-15、殲-31、運-20、殲-11B、C919等7種飛機,東風XX等3種飛彈,遙感24等2種衛星,渦扇13等3種航空發動機和1型燃氣輪機等重點型號中獲得工程應用並發揮關鍵作用。

2013年國家啟動科技重大專項課題「飛機鈦合金尾段製造關鍵成套裝備研製及示範應用」。在中航集團先進戰機的設計和研發生產中,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兩型第五代戰鬥機殲-20和殲-31都採用鈦合金的主體結構,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戰機的推重比。

2013年第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中航重機控股子公司中航雷射展示了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的飛機鈦合金大型整體關鍵構件雷射成形技術。

我國的鈦合金雷射成形技術起步較晚,直到1995年美國解密其研發計劃3年才開始投入研究。早期基本屬於跟隨美國的學習,迄今國內開展過鈦合金雷射快速成形技術研究的單位有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根據公開的材料表明,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優於美國的雷射成形鈦合金構件,具備了使用雷射成形超過12平方米的複雜鈦合金構件的技術和能力,已經用雷射直接製造30多種鈦合金燈大型複雜關鍵金屬零件。依託雷射鈦合金成形造價低、速度快的特點,中航曾在一年之內連續組裝出殲-20、殲-15、殲-16、殲-31、運20等多型戰鬥機並且進行試飛。成為迄今世界上唯一掌握高性能大型金屬零件雷射直接製造技術並實現工程應用的國家。

相關焦點

  • 中國鈦合金列印技術超越歐美:已能3D列印一架全鈦金的殲20
    鈦合金這種性能比鋁強太多的金屬一經面世就直接搶了高端飛行器的市場,無論是黑科技級別的試驗性武器還是廣為人知的各種民航客機都廣泛使用了鈦合金作為原料。以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臭鼬工廠研製生產的SR-71黑鳥超高速偵察機就是鈦合金實用的極端例子。這種瘋狂的飛機為了追求3馬赫的極限速度拼了老命的使用了97%的鈦合金金屬,不由得感嘆美帝的財大氣粗。
  • 中國鈦合金武器技術趕超歐美:我們能3D列印一架鈦金的殲-20!
    對陸軍武器重量有著變態般要求的中國軍隊,早就有鈦合金應用於武器的經驗,中國武器玩鈦合金的歷史並不比歐美晚多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就使用鈦合金,研製過60/82/100毫米迫擊炮,配備於空降兵部隊,其中使用TA7鈦合金材料的
  • 中國用3D列印造殲20:什麼是3D列印技術
    美國90年代即開始應用3D技術造戰機自航空技術出現以後,中國航空工業就一直居於落後的地位,建國60年以來,我們學蘇聯、學美國、學歐洲,中國航空工業給人的印象就是差半截,落後XX年的。圖為中國鈦合金3D印表機製造的大型承力零件,在航空領域,中國雷射鈦合金成形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回首殲-20首飛十年:突破對華隱形戰機包圍,中國空軍轉守為攻
    隱形戰鬥機在「踹開對手防空大門」時能發揮多大作用、多大程度上可以取代火箭軍戰術飛彈的地位?這些都需要殲-20真刀真槍的試驗才能拿到可靠的數據,而不是被美國人故弄玄虛對外釋放的煙霧彈所迷惑。 比如美國曾鼓吹可以用F-22隱蔽潛伏對手國境內「獵殺」其公路機動的戰略核飛彈,這是不是吹牛?沒有殲-20之前,我們無從判斷,但如今我們可以實際驗證其可行性。
  • 國產3D列印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粉末的崛起
    01 國產3D列印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粉末的崛起 伴隨著航空航天以及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近20年來我國鈦合金材料發展一路高歌猛進。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鈦合金材料市場中,能批量生產航空航天級高端鈦合金材料的企業主要有西部超導、寶鈦股份、西部材料、陝西天成、湖南金天等企業;而能夠生產中低端鈦合金材料的企業,在「中國鈦谷」——陝西寶雞遍地開花。 縱觀整個鈦材行業,不難發現,應用在中低端的鈦材產能已經過剩,而高端鈦材基本能滿足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需求。
  • ...3D列印軍機零件哪家強?美軍列印F-35B零部件用上中國3D印表機
    美空軍稱,3D列印零部件的優勢是可以讓F-22維護部隊在短時間(從部隊下訂單到交付至倉庫僅用3天)內獲得替換部件,而且對部件的最低訂貨量沒有要求,列印出的零部件成本也很低。指揮官盧因補充介紹說:「當我們可以通過3D列印獲得更複雜的部件後,F-22的維護時間還能縮短60至70天。」
  • 中國將研製新型5代艦載機,殲20和殲31為何慘遭落選?
    圖為殲15戰機 如今中國航母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國產航母如今已經服役,而下一代航母也開始建造,對於中國新一代航母艦載機,各方也開始了遐想,有專家指出,中國很可能將研製新型第5代艦載機,超越F35不是夢,難道說殲20與殲31
  • 兩院院士四川行|金屬3D列印有多牛?國產大飛機率先用上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有「中國雷射3D列印帶頭人」之稱。他舉例,即便採用當今世界最大的8萬噸鍛造機鍛造鈦合金零件,其最大尺寸也不超過5平方米。如何突破高性能複雜合金大型關鍵構件幾何尺寸和材料性能的天花板,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2000年,王華明和科研團隊進入增材製造領域,另闢蹊徑攻關鈦合金、超高強度鋼等高性能金屬大型關鍵構件雷射增材製造技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金屬3D列印」技術。
  • 一界:聽說我們把殲-20派去了新疆?
    福布斯新聞網8月18日報導稱,有商業衛星拍攝到中國空軍在新疆和田機場部署殲-20戰機,這是外國衛星首次拍攝到我國在南疆地區部署殲-20。除了殲-20以外,我軍西部戰區某部的殲-16殲擊機、轟-6K轟炸機也在近期部署到新疆各個機場。早在7月底,印度將到貨的五架法國四代半「陣風」戰機部署到中印邊境,還沾沾自喜以為對我國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 未來器官也可以用3D列印——3D生物列印技術
    現代意義上的3D列印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於美國。目前對於3D列印骨科植入物金屬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鈦及鈦合金。全球已上市的鈦及鈦合金骨科植入物產品多由EBM技術製備而成。SLM技術的成型效率較低,殘餘應力較大,需要二次熱處理,但成型精度高,在精細零件製作和複雜成型結構方面更有優勢。
  • 無焊縫 鈦合金3D列印的公路車架及把組套件
    近期鈦架自行車的新品層出不窮,而不久前英國定製鈦合金公司Sturdy Cycles,展示了一臺帶有3D列印的車架,前叉,把立,曲柄和座杆的Fiadh公路車。如圖所示,Sturdy Cycles的Fiadh鈦合金公路自行車的重量據稱為7.35千克,這款鈦合金公路自行車的尺寸為700c,輪胎間隙為35mm。 車架是使用焊接到3D列印結點的管材獨特組合製造的,這是一種全新的結構,使其具有微調每個車架幾何和結構性能的能力。
  • 3d列印材料大全,看看你知道幾個
    在3d列印領域,3d列印材料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3d列印材料是3d列印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材料的發展決定了3d列印能否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目前,3D列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樹脂、橡膠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另外,彩色石膏材料、人工骨粉、細胞生物材料、砂糖等食品也用於3D列印領域。
  •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打開APP 盤點3D印表機型的各種應用分類 撒羅滿3d列印 發表於 2020-03-20 16:28:05 (文章來源:撒羅滿3d列印) 3D列印技術可以運用生活中的許多領域,這一期,撒羅滿將帶您走進3D列印技術類型的具體分享,同時為您展示印表機類型的列印方式,帶您更全面的了解3D列印領域。
  • 盤點: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殲」系戰機一直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自建國以來,我國共引進、仿製、自主研製和生產了十幾種殲系戰機。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殲系戰機。首先,作為一架絕對空中優勢殲擊機,殲-13 既需要具備儘可能大的最大飛行馬赫數以追擊或規避敵機,又需要能在亞音速或跨音速作高機動飛行。為了平衡矛盾,該機主翼採用了邊條機翼形式。由於有邊條前翼,使整架飛機的有效後掠角增大,相對厚度減小,所以激波阻力較小,適合於超音速飛行的要求。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 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發動機瞬間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拖著長長的尾焰,呼嘯著從現場無數雙眼睛前滑過。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中國航空工業和國家政府計劃幾乎同步,在65之前由於各種原因,規劃都不是很成功,實際上航空工業真正走入正軌快車道還是從2003年開始,殲10戰鬥機成功試飛裝備部隊,從此之後中國航空工業井噴,10年之內就成功研製了殲20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去年直20通用直升機也開始頻繁露面,還剩下一個類似美國B2隱身轟炸機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是遲早的事情。
  • 魯汶大學:雷射3D列印鈦合金塊材後處理的新進展
    為了解決SLM鈦合金塊材初始孔隙率、相結構等不利因素,選擇合適的後處理工藝對提高SLM鈦合金材料的延伸性具有重要意義。後熱處理已被證明可用於提高SLM鈦合金的延展性,但合適的熱處理工藝需仔細選擇。基於高溫、高壓的綜合作用,熱等靜壓已被廣泛用於消除SLM鈦合金部件內部的孔隙率。然而,熱處理和熱等靜壓也具有局限性,例如晶粒長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大幅下降、以及延展性表現各向異性。
  • 揭秘我國金屬3D列印技術:0.5公斤鈦合金零件撐起400公斤重量
    ■0.5公斤零件撐起400公斤重量 中國太空飛行器試水3D列印為了突破西方對於中國的核心技術封鎖,中國的企業家、科學家大膽實踐、勇於創新,不僅是造出了被西方國家壟斷的錸(lái)金屬核心部件,還創造出了新的金屬製造方式。
  • 僅飛了8年就退役,首架殲20歷經無數磨鍊,機體壽命達到極限
    遙想當初我國的五代戰機殲-20立項之時,可是沒少遭受西方發達國家的質疑,甚至連俄羅斯專家都有說過,沒有俄羅斯航發的幫助中國是沒法造出殲20的。可是很快打臉就來了。中國不僅將五代機殲20研發出來了,還趕在俄羅斯之前成功服役,並且列裝於中國空軍編隊中。
  • 用鋁合金材料3D列印Eurostar E3000衛星部件
    該衛星系統採用一個雙向推進的化學推進系統和一個可選的等離子體推進系統(PPS),PPS主要通過氙氣的離子化合和霍爾效應等離子推進器來獲得動力。E3000也是第一個使用鋰離子電池的商用衛星系統,這使它即使在日食的情況下也能保證供電。E3000系統可不小,它的重量在9,900磅到13200磅之間,其中包括一個115到148英尺左右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可提供16千瓦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