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所有使用的炸彈總量十倍,把大陸板塊都炸偏移的大傢伙!

2021-01-16 騰訊網

俄羅斯的新地島位於北極圈內,終年積雪,氣候寒冷,人煙稀少。俄羅斯離該島最近的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等城市都在其1000公裡以外。冷戰時期,這個往昔只有北極熊和海鷗光顧的荒涼島嶼一下子熱鬧起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一架從駐科拉半島基地的圖-95轟炸機V型(特製機種,目前展覽於俄羅斯中央空軍博物館),由安德烈·杜爾諾夫柴夫少校(MajorAndreiE.Durnovtsev)駕駛;另外伴隨一架圖-16轟炸機作為觀測機,負責將試爆的畫面以圖片與影像紀錄下來,同時將爆炸時的空氣作樣本收集。

由於「沙皇炸彈」過於龐大,所以該架圖-95任務機必須將機體內的燃油槽與機腹炸彈艙門移除才能執行任務。(這也就是沙皇炸彈無法服役實戰化的主要原因)。

沙皇炸彈(Царь-бомба)(北約早期代號為RDS-220氫彈,蘇聯代號為「伊凡」("Иван",「Ivan」、AN602氫彈),也稱為「」赫魯雪夫炸彈」。是一枚在冷戰時期由蘇聯所製造的實驗氫彈。「沙皇炸彈」之名即意謂著它是「炸彈之王」,因為它是人類至今所製造過所有種類的炸彈中,不管是在體積,重量或者威力上都是最強大的炸彈。

它的爆炸當量本來相當於1.75億噸的TNT炸藥,不過蘇聯當局憂心試爆後的核子落塵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以及外交糾紛,因此將核彈縮減為5000萬噸的爆炸威力。

儘管就算被刪減了一半的威力之後,沙皇炸彈的威力依舊為二戰末期投擲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3846倍。雖然蘇聯成功完成試爆,沙皇炸彈仍然從未列入現役武器,蘇聯軍方僅僅想要利用沙皇炸彈作為蘇聯在軍力上的象徵與展示。

一開始美方估計爆炸當量是5700萬噸,但是從1991年起俄羅斯的資料宣稱只有5000萬噸;赫魯雪夫倒是在對蘇共大會演講的紀錄片當中「恫嚇」西方這一次試爆有一億噸TNT的威力(這是原來的威力)。

爆炸當時所產生的火球爆炸當時直徑就長達4600米,遠超過引爆的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地就席捲了大地;之後又幾乎擴散到剛剛轟炸機投擲的高度,而且將近1000公裡外的地方都還看的到。爆炸後的蕈狀雲寬達將近40公裡,高達60公裡,比珠穆朗瑪峰還高7倍多;爆炸產生的熱風甚至可以讓遠在170公裡以外的人受到3級灼傷,爆炸的閃光還能造成220公裡以外的眼睛劇痛與灼傷,甚至造成白內障以及失明。

至於整個爆炸連芬蘭都能看得到與感覺到,因為造成當地房屋的玻璃破碎;爆炸所產生的暴風壓力就高達每平方釐米21.11千克力,足足吹送了將近1000公裡的範圍。雖然這一次試爆是在空中試爆,但是往地球傳送的震波被美國地質調查儀偵測到引起了芮氏5~5.25級的地震。

距離測試地點55公裡外的塞佛尼殖墾地中所有木造或磚造的房屋全毀;數百公裡內的木造房屋均全毀,只有磚造或石造房屋殘留,但是都沒有門窗與屋頂;爆炸後的電磁脈衝波足足造成了一個小時的無線電通訊空窗期;爆炸後所引發的大氣擾動環繞了地球三次。將整個亞歐大陸向南推移了9毫米。

相關焦點

  • 細思極恐的二戰秘密!若把超級炸彈扔到日本的富士山會怎樣?
    自此二戰的後期戰事,可以說是基本上結束。對於這場戰爭,無數人褒獎了原子彈的功勞,因為假如沒有原子彈的話,這場戰役可能不會結束的如此之快,那將意味著戰勝國將蒙受更大的損失,傷亡更多的人口。廣島長崎原子彈轟炸事件,對日本來說那將是永遠的痛,對於他們來說,假如那起轟炸沒發生該多好!
  • 雷夫為何被稱為「冠位炸彈人」?他的一發炸彈,炸了好幾位神仙
    雷夫作為FGO開場的「初代BOSS」,一發炸彈炸了迦勒底,所有參與人理救援計劃的御主全部被冰凍,只留下身為普通人的藤丸立香逃過一劫,並且拯救的人理。雷夫這一發炸彈,使得他被稱為「冠位炸彈人」,為何大家會給予雷夫如此評價呢?他的一發炸彈,炸了好幾位神仙。
  • 日本板塊移動8釐米,將發生9級大地震?能量相當於4.7億噸核爆炸
    地處板塊交界處的日本,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大地震,其中有十幾場都和板塊移動有關。最近一次的「昭和東南海地震」發生於1946年,強度為8.0級,同時引發了4~6米高的海嘯。一直以來,日本都對可能到來的大地震十分敏感,為了更精準的預測地震,日本海上保衛廳在本州南海槽設置了15處觀測站,截至2018年底,有7處都觀測到了板塊移動,其中2處更是觀測到大陸板塊向東南方向移動了6~8釐米。
  • 薩沙談:二戰時期德國手榴彈在中國抗戰中的使用
    在二戰期間,M24手榴彈的威力是數一數二的,被盟軍稱為高爆手榴彈。戰爭後期由於德國軍事資源已經枯竭,曾經改使用硝酸銨炸藥作為戰鬥部,造成手榴彈威力大幅度減弱。另外,M24還有一些小地方的改造,比如彈體上安裝鐵環,便於單兵攜帶。優點M24定型以後的十多年內,基本沒有什麼改進。
  • 美蘇為爭一口氣,一個將大陸板塊炸移動,一個要在月球上投放核彈
    二戰後的美蘇成為了世界兩大巨頭,這兩大巨頭為了爭誰才是地球一哥開始了科技軍備競賽和太空競賽,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劍拔弩張,國際關係緊張的時代。雖然現在看來這場冷戰就是兩個大國各種秀軍事裝備和實力,但在當時兩個國家為了爭一口氣可是做了很多震撼的事情。
  • 二戰期間英國的超級炸彈,利用地震波攻擊,是原子彈出現前的霸主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使用航空炸彈,超級炸彈的故事,從這裡開始了。在隨後到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專用轟炸機出現了,於是航空炸彈也變得越來越大,重量從幾公斤迅速增加到一二百公斤。但整個一戰時期,仍然是航空炸彈的嬰兒期,爆發式成長出現在二戰中。
  •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戰列艦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義大利: 加 富爾伯爵號 戰列艦(加富爾伯爵級戰 列艦1號艦) 羅馬號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義大利投降後被德國空軍擊沉)敦刻爾克級戰列艦2艘(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艘在土倫港自沉) 克萊蒙梭號戰列艦(黎塞留級3號艦,未完工,最終被盟軍炸沉)
  • 二戰炸彈之母—高腳杯和大滿貫,曾炸毀德國大壩和俾斯麥號姊妹艦
    沃利斯應英國軍方要求,發明了空前絕後的巨型炸彈——「地震炸彈」,並成為是有史以來投入使用的最大噸位的炸彈。本文將帶您走進地震炸彈的傳奇歲月。美軍官方認為這種炸彈不能「在飛行中被安全拋棄」。 至此之後,美軍司令部取消了塔松炸彈的使用。
  • 如果所有二戰名將都在同一個群裡:戰略縱深誰最大
    3、巴巴羅薩計劃:原名為「奧託計劃」,是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參謀部第一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開始於1941年6月,拉開了蘇德戰爭的序幕。巴巴羅薩開始時,德軍採取突襲,進攻的德軍數量多,攻擊速度快,使蘇聯紅軍的防禦計劃完全癱瘓,損失慘重。
  • 為了阻止人類滅亡,他自製炸彈炸遍美國名校,持續17年才被抓
    很簡單,其他殺手的行為動機大多是為了錢財,或者復仇之類,但這名殺手自製炸彈持續傷人的理由,居然是為了阻止人類滅亡。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邏輯關係?阻止人類滅亡,需要通過殺人解決?話還得從這個殺手的世界觀開始說起。他的名字叫希爾多·卡辛斯基(以下簡稱卡辛斯基),是個智商高達170的天才型人物。卡辛斯基出生於1942年,那時候二戰還沒結束。
  • 美國三艘核潛艇偷窺伊朗軍演,卻被伊朗海軍深水炸彈炸得慌忙上浮
    伊朗革命衛隊在軍事演習過程中向荷姆茲海峽以2枚一組的方式撒布深水炸彈,深水炸彈入水延時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立即促使海水上湧成高大的柱狀水花,令人意外的是海面上突然竄出了3條「大黑魚」!(潛艇急速上浮躍升基本上都是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刻,躍升時的姿態也關係到全艇員的安全,這種屬於逃生的必要技能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這3條竄出水面的「大黑魚」就是美國海軍的「洛杉磯」級核潛艇。美國3艘核潛艇緊急上浮的大角度躍升出水的場面相當震撼,她們高速躍升帶出白浪條條在波斯灣海面上相當罕見。
  • 二戰日本研發出一種「智能」炸彈,比現在的彈道飛彈還精準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最智能的二戰「反艦飛彈」——櫻花特攻機。練習俯衝時非常恐怖:教官令他們從1500米或2000米的高空中俯衝,不許收油門,飛機像炸彈一樣從天上直赴地面,就在離地1至3米時,才能拉杆爬升。每次訓練,感覺都像從閻王殿走了一遭。
  • 科研人員為冰川蓋被子,冰川消融後:板塊偏移,未知遠古病毒釋放
    如果試驗結果理想,這項技術將成規模地推廣使用。冰川融化也意味著淡水減少,所有依賴淡水資源生存的陸地生物,將面臨淡水資源緊缺所造成的食物減少等各種連鎖問題。海平面上升三,冰川消融會使板塊發生偏移,從而造成地震,海嘯,冰川融化後,海水變多
  • 美軍首次在實戰中投放「炸彈之母」 炸死36名極端分子
    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國防部稱,美軍當天向阿富汗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目標投放了有「炸彈之母」之稱的GBU-43大型空爆炸彈。這是美軍首次在戰鬥中使用這種炸彈。(資料圖)  摧毀IS在阿富汗藏身隧道系統  這是美軍首次在實戰中動用這種大型炸彈,它也是美軍在作戰中所用最大的非核武器炸彈,目標是「伊斯蘭國」武裝人員藏身的地道系統。
  • 能讓大陸板塊移動9毫米
    在物理學中,核聚變,核裂變釋放的能量等於質量的損失乘以光速的平方,由於光速是一個十分大的常數,所以核裂變和核聚變釋放的能量也是極其驚人的。核裂變的產生必須有臨界質量的限制,而核聚變則沒有限制,這樣一來,人類能夠製造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的氫彈。自然界中,恆星就是一顆顆不斷在釋放的超級氫彈,比如太陽。
  • 一億年後所有大陸都將合併?形成超級大陸
    &nbsp&nbsp&nbsp&nbsp地球上的七大版塊一直是在不停的運動的,由於長時間的地質運動,這些板塊分成了現在的7個大陸。科學家預測,這些板塊很可能會再次合併,從新形成一個超級大陸,他們稱之為美亞大陸&nbsp&nbsp&nbsp&nbsp在恐龍誕生的最初時代,整個大陸就是一體,因此像個很遠的地方才會出現同樣的物種,這個大陸名為泛大陸。之後地殼的活動將泛大陸分離,板塊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
  • 地質學家發現地球遺失的構造板塊,「第五大洋」或形成中
    按照大陸漂移說的觀點,所有大陸最初曾經是一大塊泛大陸,在中生代開始泛大陸出現分裂、漂移,才形成現在的四大洋、七大洲。當然,在這個偏移的過程中,有一些構造板塊可能會消失。發表在《美國地震學會公報》上的研究報告指出,休斯頓大學的地質學家在加拿大地表下方發現了一個已經消失了數千萬年的構造板塊,這個消失的板塊是由於大陸板塊在漂移過程中出現下沉導致的。
  • 二戰中幾個超屌的真實故事,原來是希特勒用原子彈炸了小日本.
    可惜的是日本人並沒有機會在戰場上使用它們的死亡射線。就在振一郎的團隊忙於解決更好地固定兔子這種小問題時,二戰結束了。有人說這臺射線槍被悄悄扔進了某個湖裡,但它最好能被美國士兵偷走,這樣還能為一個家庭省下買烤麵包機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