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怎麼評價明朝:全世界富饒國家 不知地球大小

2020-12-05 勇哥讀史

在明朝中後期,不少外國人漂洋過海來到中國,拜訪這個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國家。這些外國人在中國遊歷、生活,有的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還被允許長期居住在京城,由朝廷發放俸祿。他們所留下的大量翔實記錄,有助於我們以一個獨特的角度,重新審視和了解明朝。

聖方濟各·沙勿略:中國物產豐富,人口繁盛

聖方濟各沙勿略是一名來自葡萄牙的傳教士。他是最早來到中國的外國傳教士之一。早在1540年,沙勿略就奉葡萄牙國王若奧三世的派遣,以羅馬教皇保羅三世使者的名義,來到中國。

然而,由於路程太過遙遠,直到1552年8月,沙勿略才乘坐船舶「聖十字」號抵達距中國廣州30海裡的上川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那時候明朝曾面臨著嚴峻的倭寇肆虐,對外國人入境實行嚴格的控制。所以,沙勿略根本就不可能通過正常的渠道進入中國,打算秘密潛入中國內地。

不過,就在這時候,沙勿略不幸患上了瘧疾。在明朝,上川島只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島嶼,缺乏醫藥。沙勿略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病逝。

雖然沙勿略最終與中國擦肩而過,但他在一份向歐洲教會報告亞洲傳教狀況的書信中依然對中國讚不絕口:「中國幅員廣大,人民愛好和平。」「中國鄰近日本,日本的各宗教派別都來自中國……我在日本見到的中國人極高,遠勝日本人,且善於思考,重視學術。中國物產豐富,人口繁盛,大城林立,建築精美,部分採用雕石。」

馬丁·德·拉達: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馬丁德拉達是一名西班牙人,於1533年7月20日出生在西班牙潘普洛納。1574年,拉達從菲律賓來到中國,並在福建停留了兩個月零九天。在中國期間,拉達近距離對中國進行詳細觀察。

回到菲律賓後,拉達寫了一本《菲律賓群島奧斯定修道會神甫馬丁·德·拉達與其同伴赫羅尼莫·馬林以及與他們隨行的士兵在中國觀察與體驗到的事物》,即《馬丁·德·拉達札記》。在書中,拉達記錄了福建一行的經過,以及對中國地理、歷史、文化、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民情、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介紹。

拉達對中國不吝讚美之詞,他說,在中國,「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尤其是,他們努力工作勞動,是大商人和買賣人,所有這些人,連同上述國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當地被稱做全世界最富饒的國家。」

這裡物華天寶:「他們產大量的絲,質量優等,色彩完美,大大超過格拉納達地絲,是該國地一項最大宗的貿易。」「在不宜耕種的山地,有大量的松樹,比你通常在西班牙發現的更大更味美的堅果。在這些樹之間,他們種玉米,這些墨西哥和秘魯印第安人一般的食物。」

這裡人傑地靈:「這個國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體質,勻稱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們大都臉寬,小眼睛,扁鼻子,鬍子稀少,但也有人有大眼睛和大鬍子的,臉孔很均勻。」 「他們的婦女穿著很奇特,很像西班牙人的樣式,她們戴許多金首飾和寶石,衣服有寬袖,穿的是金銀和各種絲綢料子。」

這裡商貿繁榮:「港口的官員允許商人到鄰近的各島去進行貿易,如去菲律賓,每年都有很多裝滿大宗貨物的船隻前往,多次又輸進西班牙,他們也旅行到他們為可以獲利的其他地區和地方。」

利瑪竇: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

利瑪竇是來自於義大利的傳教士。他也最為中國人所熟知。1582年8月7日,利瑪竇乘坐一艘船舶抵達中國澳門港。此後,利瑪竇就在中國居住下來,長達28年之久。直到1610 年 5 月 11 日,利瑪竇病逝於北京,終年59歲。

在中國期間,利瑪竇廣泛遊歷,在傳教的同時,深入接觸中國社會各階層,獲得了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第一手資料。利瑪竇的經歷也頗為傳奇。他不但被允許長期居住在京城,還經歷過一次強盜打劫。利瑪竇還在這次打劫中受了傷,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居住在京城時,利瑪竇送了自鳴鐘、聖經、《萬國圖志》、大西洋琴等禮物給萬曆皇帝。這些來自西方的「高科技」物件讓萬曆皇帝愛不釋手。

在北京,利瑪竇與科學家徐光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認識結交了內閣首輔沈一貫、吏部尚書李戴、禮部尚書馮琦、刑部尚書蕭大亨等人。

1615年,利瑪竇所著《利瑪竇中國札記》出版。在這本書中,利瑪竇不但讚美中國人的聰明偉大,還冷靜分析了當時中國存在的問題,如外國朝貢體制,「來到這個國家交納貢品時,從中國拿走的錢也要比他們所進貢的多得多,所以中國當局對於納貢與否已全不在意了。」

利瑪竇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國人認為所有各國中只有中國值得稱羨。就國家的偉大,政治制度和學術名氣而論,他們不僅把所有別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是看成沒有理性的動物。他們看來,世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國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誇耀的。」

利瑪竇進而指出:「中國人是那樣地固執己見,以致他們不能相信會有那麼一天他們要向外國人學習他們本國書本上所未曾記載的任何東西。他們甚至不屑從外國人的書裡學習任何東西,因為他們相信只有他們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學與知識。」

如今看來,利瑪竇的批評鞭辟入裡、切中要害。可惜的是,利瑪竇的聲音被淹沒於明朝末期的金戈鐵馬之中,無人聽到。以至於到了近代,有識之士才發現,早已有人為這個古老帝國精準地把過脈。

【參考資料:《馬丁德拉達札記》《中國天主教編年史》《利瑪竇中國札記》等】

相關焦點

  • 在古代,外國人都怎麼叫中國?四個稱呼中唯有清朝的是負面稱呼
    在世界上擁有人類文明的這數萬間,一直被討論得最多的也是近五千年的歷史,畢竟在離我們最近的這五千年裡,是全世界多民族多文化多國家井噴式發展的時期。而我們中國,作為其中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斷層,擁有完整文明的超級文明古國,從古至今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就非常大。
  • 受明太宗委派的航海家鄭和為什麼不採取西方國家殖民模式
    有的人戲說「如果明朝不滅亡,我打賭外國人說的不是英語。」1405到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跨越了半個地球,進行了15世紀末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的確無論是軍事,科技,還是經濟實力,明朝想要發展殖民地輕而易舉,但明朝為何始終都沒有發展成殖民呢?是不是會有以下原因呢?
  • 《流浪地球》穩了,應該看看外國觀眾的真實評價了
    那麼,在國內票房和口碑都已經「穩了」的情況下,為了讓中國的科幻電影能有更好的發展和超越,我們也是時候摘下中國影迷眼中的「活久見」這一「情懷濾鏡」,去了解一下久經好萊塢考驗的外國網友是怎麼看待這部影片的。
  • 我們管外國人叫「老外」,外國人又怎麼稱呼我們呢?帶你見識一下
    別的國家不大清楚,但是我們國家的遊客群體越來越大,這些遊客從早期的在國內遊玩兒大好山河,現在開始把目光紛紛投向了國外,比如當下中國人愛去的東南亞國家,也有一些喜歡跑到歐美遊玩兒的。當然也有外國人來我們國家遊玩兒的,甚至有在中國定居、生活的。
  • 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排行榜公布,中國名列前茅!
    對國家的安全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對國家治理滿意程度和對生活幸福程度。據《實業報》3日報導,在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中,中國排名位居第三名,可見中國人民的生活幸福,該排名是由蓋洛普諮詢公司以法制和秩序指數進行綜合評估後確定的,而該排行榜第一名是新加坡。
  • 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為何繪製有200多年後才發現的南極洲
    雖然愚昧的清朝人奉行"閉關鎖國"政策,最終釀成苦果,但是在清朝以前的朝代,都是積極向全世界開放交流;例如漢朝與隋朝,都有關於與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記載史料,盛唐時期更是成為全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這一盛況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在此前提下,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遠渡重洋來到大明
  • 外國人眼中中國遊客的三大特徵,你中了幾條?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國家道派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就曾經說過:「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而一個人的生長環境,與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會使人從不同感官得以不同評價。同時。隨著國門越來越開放,我們外出的時間也越加增多。也就是更多的外國人,更加直面的了解我們。
  • 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中國現在發展的情況全世界都看在眼裡,只不過因為中國人很喜歡自謙,這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在一些不知實情的外國人看來,就變成了我們心虛,導致很多老外試圖把我們當成軟柿子捏。但是近年來也有一些來過中國的人醒悟過來,明白怎麼回事了。
  • 大明朝史:明朝太監和宮女「對食」到底是怎麼回事?
    大明朝史:明朝太監和宮女「對食」是怎麼回事?【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說起明朝時期的,太監和宮女對食來,那就讓人很無奈了,其實這就是一個封建時代的產物,而且這個產物還很悲劇。在明朝時期對食的意思很簡單,直白的說就是太監可以和宮女談戀愛搭夥過日子,這就是所謂的太監和宮女對食。估計說到這裡很多小夥伴都會很懵,宮女怎麼會和太監談戀愛呢?太監根本就不是男人啊?
  • 一個外國人,改變了清朝,也改變了中國近代史
    而自秦始皇以來,在誰繼承皇位的事情上從來不會被誰左右,更不會被外國人幹預,可是到了清朝順治時期,關於誰繼任皇位的問題,就被一個外國人幹預了。這個外國人是位德國人,一個德國人竟然改變了中國王朝的進程,這個德國人侍奉國崇禎,順治,康熙三位帝王。這個外國人就是湯若望。
  • 喜馬拉雅山下神秘「人骨湖」,湖裡湖岸數百遺骸,可能是外國人?
    然而全世界都非常關注人骨湖的一舉一動,所以美國哈佛學院的科學家利用DNA技術對其中的38具屍體做DNA測試。科學家通過分析DNA和放射碳最終得出研究的38具屍體死亡的時間位於800年到1800年之間。儘管科學家通過研究屍體的DNA得出這些人中有地中海血統的人,是外國人。然而,隨著科學家的深入研究,他們發現這些人並沒有吃過海產品,所以這些人的祖先是地中海人,這就導致這些人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
  • 《流浪地球》不及格?看看外國影迷怎麼評價!
    「把主要角色都換成外國人,還能有這麼高的分數嗎」還有人指出:這部電影在國外口碑真的不好,在豆瓣上分數高完全是因為中國觀眾偏心國產才打高分那麼在國外網友眼裡,《流浪地球》到底怎麼樣呢?總體來說好評為主從目前來看,國外評分網站和主流媒體都給《流浪地球》給出了好評。IMDB網站的用戶給出了8.0分的好成績,比豆瓣都高。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我們知道,海關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主權的象徵,可是在晚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職務,卻讓外國人把持了近半個世紀。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
  • 中國人叫外國人「鬼子、棒子、毛子」,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
    在不斷地發展中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今天,就讓我們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可能你們不知道。我們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擁有著極其神秘的傳統文化和絕世文物,這更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從古至今我們國家在不斷地變化和強大,尤其是在漢和唐這兩個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更是加快了腳步。
  •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化學識大探索」,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
  • 明朝「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告訴你!
    如今受年輕人推崇的十二星座的名稱,500年前明朝一位「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從西方引進的。 星座是指天空中位置相近的恆星群的組合。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密編制了48個星座,並結合古希臘神話故事對它們進行命名。
  • 外國人學習中文到底有多難?外國人哭暈怎麼有這麼難的語言
    今天在外國版知乎Quora上面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帖子「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感受是什麼?」來一起去體驗一下外國人學習中文的感受。很多網友感慨道學習中文簡直太難了,是地球上最難學的語言。看到外國人學習中文這麼難,怎麼有種莫名的快感。另外一個學了10年中文(不是很努力)的外國網友回答道:我聽過很多人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我想這可能是真的。我有一個古怪的俄羅斯鄰居,他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學家,能夠閱讀和/或講20種語言,包括希臘語,希伯來語,幾種形式的象形文字和世界語。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這些冷知識。  《紅樓夢》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  李晶首先強調,《紅樓夢》的翻譯不僅是外國語言的翻譯,還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
  • 盤點你所不知的世界之最
    3.地球史上爆炸事件威力第一的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地區從而直接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它的爆炸當量相當於10萬億噸TNT炸藥,是沙皇炸彈威力的20萬倍。4.馬爾他騎士團是歷史上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僅為1.2萬平方米(大約為1.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 外國人怎麼看(組圖)
    《三體》第一部英文版《三體問題》去年出版,在美國亞馬遜網站上收穫四星半評價,口碑相當不錯。美國出版界和文學批評界普遍認為,《黑暗森林》比第一部水平更高,故事更精彩。有意思的是,中西文化差異之下,美國編輯對大劉書中的「性別歧視」格外敏感。  三體為啥在國外這麼火?外國人怎麼看待這部由中國工程師創作的硬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