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明太宗委派的航海家鄭和為什麼不採取西方國家殖民模式

2020-12-05 騰訊網

鄭和航海規模龐大,航行距離之遠堪稱歷史之最。

15世紀開始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開啟了殖民模式,到處劃分殖民地掠奪資源。到1960年全球僅有4個國家,沒有被殖民或受到殖民影響。但就在同一時期中國人也沒閒著,明太宗朱棣即位後,派遣鄭和率領船隊從江南太倉起錨南下西洋。

明朝鄭和下西洋最遠處到達了非洲的好望角,與麥哲倫,哥倫布這些人相比,鄭和不僅環遊時間早了幾十年而且規模龐大,240餘艘船隻和2.7萬名船員,在明朝所屬的那個時代,這樣龐大的艦隊無異於今天的航母戰鬥群。有的人戲說「如果明朝不滅亡,我打賭外國人說的不是英語。」

鄭和(又名馬三保、三寶太監,1371年-1433年),雲南昆陽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曾隨朱棣南徵北戰,是「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1405到1433年間,鄭和七下西洋,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跨越了半個地球,進行了15世紀末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

的確無論是軍事,科技,還是經濟實力,明朝想要發展殖民地輕而易舉,但明朝為何始終都沒有發展成殖民呢?是不是會有以下原因呢?

(1):中國人信奉待人寬容,和平共處的處世哲學;

(2):中國領土疆域已經夠大了,與歐洲狹窄的土地相比中國已經夠大了;

(3):對於明朝來說有著成體系的文化體系,在當時不寬泛的認知範圍內可能認為其他國家的人或者文化是當時明朝接受不了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進行了20多年的下西洋活動全面停止了呢?

通常的原因是鄭和下西洋,發展的是朝貢貿易吃虧多收益少,龐大的艦隊開支讓明朝有點吃不消,所以明朝內部開始出現反對繼續下西洋的聲音並付出實踐。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明朝已經把眼前能看到的富饒土地都納入了轄區。

在新的交通和聯繫方式出現以前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家已經很難,沒有動力去擴展更多的海外領土。

但反觀當時的歐洲,與明朝差不多大的領土上,分散著數十個國家,在狹小的土地上國與國之間的你死我活的爭鬥,迫使歐洲殖民不得不去開拓新的領地,掠奪更多的人口資源以壯大本國的實力,否則就會被吞併。

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的國王,歐洲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統一希臘全境後發起東徵,先後蕩平波斯帝國和兩河流域,最終打到了印度,但由於當時人們對世界地理的認知非常有限,所以東徵到了印度便戛然而止,設想一下如果亞歷山大的軍隊打到中國,歷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相關焦點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特別是和西方遠航攫取暴利的資本主義、殘暴的海外殖民相比,鄭和的船隊是多麼的文明、多麼高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再來重溫歷史,傳承先驅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錘鍊戰略耐力,進而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步伐,以航海夢共築中國夢。 為什麼要下西洋?為什麼是鄭和?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由於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環境來說,許多人都知道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但卻不知道其背後的人物的背景,也不能確定其真實性。所以說歷史還需要一一道來。今天我們說的人物是鄭和,相信大家對鄭和都不陌生,應該聽說過鄭和下西洋的故事,許多電視劇也拍過鄭和下西洋的劇情。
  • 人們給了西方航海家非常高的評價?我們今天應該重新認識「鄭和」
    梁啓超先生曾說過:哥倫布、達迦馬航海以後,有無數個哥倫布,無數個達迦馬去航海,而且在世界上產生很大影響,可是鄭和之後就再無鄭和,為什麼?因為明成祖所達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即使再出一個鄭和,仍不可能是哥倫布和達迦馬的方式,仍是中國人的方式。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今天,在中國日益開放,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環境下,航海家鄭和,這位中國古代開放的先驅,探險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頗富傳奇的航海經歷,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內外諸多關注的目光。 孟席斯語出驚人:鄭和船隊曾到美洲!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航海家,是世界大航海的先驅者。從1405年到1433年二十八年間,曾率領龐大的船隊七次下西洋,訪遍了亞非37個國和地區,為世界航海事業和各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鄭和六次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遠航發現新大陸還早半個多世紀!
    鄭和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太監。他的本名叫馬三保,所以有人又稱呼他為三保太監。鄭和出生在雲南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窮苦之家。他們一家人都十分虔誠,其祖父、父親都曾經親身到過聖地麥加朝聖,因此鄭和從小就從長輩的口中聽聞了許多海外的奇人逸事,對航海有著很大的興趣。
  • 上海紀念偉大航海家鄭和
    本報訊 從今天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帷幕,這也是紀念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新聞辦昨天在京召開了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上海市副市長楊雄介紹了有關情況。
  •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 鄭和只會航海?看他下西洋都幹了些什麼?打仗外交玩政治無一不精
    鄭和只會航海?看他下西洋都幹了什麼?打仗外交玩政治無一不精首次航行遇上國戰,逼服一國,全殲海盜1405年,「鐵血海王」鄭和率領他的艦隊從福建出海,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航行。同年,他們抵達爪哇島,碰上爪哇島東西兩王的內戰,鄭和的手下捲入其中意外被殺一百多人。
  • 鄭和為啥不建立殖民地?最強艦隊如此擱淺,學學西方真的不行嗎?
    鄭和為啥不建立殖民地?最強艦隊如此擱淺,學學西方真的不行嗎?相信大家都記得明朝的那一次航海壯舉,而在鄭和下了西洋之後,我們國家也確確實實的在全世界都打出了自己的威勢,讓大家都認識到了我們的強大,不得不說他大航海時代的規模確實是非常的大,甚至比西方那個時候要強了很多,不過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在西方的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他們便佔有了大量的地方。
  •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彼岸有譽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域講述歷史人文,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始人,在歷史上起過很大的作用:第一、促進了中國和南洋各國之間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 鄭和七次下西洋,是著名的航海家,最後卻死在航海途中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有很多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不過最出名的幾位都在國外,那麼在中國有這樣一位非常出色的航海家就是鄭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其實是一名宦官,俗稱就是太監。但是從鄭和的一生來看他其實有很大的功勞,至少為以後的軍事發展帶來一些動力,並且也在很多方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當時的軍事實力,不過當時的皇帝抱有的想法就是朝貢,用這樣的方法去顯示出中國的國力,當然在現在看來覺得有一些太過炫耀,可是當時的皇帝這麼喜歡那麼無奈鄭和就需要去其他的國家來送禮。
  • 歷史上中外著名的七大航海家,你認識幾位
    一、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義大利的著名航海家) 義大利探險家、殖民者、航海家,大航海時代的主要人物之一,哥倫布為了尋找中國和印度,無意中到達了美洲,因而在全世界贏得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榮譽。他開創了在新大陸開發和殖民的新紀元。
  • 昆明晉寧舉辦2018文化旅遊節紀念航海家鄭和
    央廣網晉寧7月12日消息(記者 張江元)昨天(7月11日)是第十四個中國航海日,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首航紀念日。雲南昆明晉寧鄭和故裡舉辦2018文化旅遊節,以「傳承精神、揚帆啟航」為主題一併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 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到過美洲嗎?一份地圖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對西方人而言,發現美洲的是哥倫布,但是,對於當地的土著來說,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當屬印第安人。 那麼,中國明代的航海家鄭和是否到過此地呢?
  • 鄭和群礁,南沙最大群礁,為什麼與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重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鄭和群礁的地理狀況,鄭和群礁也叫鄭和環礁,位於在北緯10度19-25分,東經114度13-44分範圍內。礁盤總面積達2247平方公裡,但露出海面的陸地面積只有0.557平方公裡,東西長約56公裡,南北寬約19公裡,礁內淺湖水深在50至90米。群礁內包括太平島、中洲礁、敦謙沙洲、鴻庥島、南薰礁及低潮時露出水面的舶蘭礁、安達礁和小南薰礁等。
  • 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應時而出,造就永垂不朽的英雄偉業
    在15世紀初,明代永樂、宣德年間,中國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航海英雄——「三保太監」鄭和。他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揚帆出海,七下西洋,縱橫於南海、印度洋,直抵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等三十餘國,高張了我中華的國威,推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 中國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是太監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地在哪裡
    於是在這個時候,只有十歲的鄭和就被當時的明軍的副統帥藍玉給擄走了,而且還把鄭和給閹了,讓他在軍中當秀童。後來鄭和又被帶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後鄭和就被藍玉送到了南京的燕王府,這個燕王就是日後的明成祖朱棣。也就是因為這個契機,鄭和和朱棣相識。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後,將重任託付給了鄭和,鄭和也不辱使命,七下西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 探尋鄭和之路:「三寶樓」盡展航海家風採
    在雲南滇池南岸的昆陽月山山麓的鄭和公園內,建有一座「三寶樓」,這是晉寧人民為紀念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四周年而建,並用他的小名「三寶」命名。此樓設計精妙絕倫,建造巧奪天工,獨具鄭和出生地的特色,盡展航海家的風採。  記者來到「三寶樓」前,數不清的碧桃花、垂絲海棠、山玉蘭奼紫嫣紅,爭相怒放。
  • 鄭和:大航海家精神引領南京走向世界
    徐琦攝他,一生七下西洋; 他,提升了南京的國際地位; 他,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壯舉; 他就是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一生七次帶領船隊自南京龍江港起航,到訪南洋諸島、波斯灣、紅海,乃至赤道以南的非洲東部近40個國家和地區,一路進行文化交流,增進友好關係,深得當地人民的敬重。南京始終是這一偉大航海活動的決策中心和起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