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以上效率多晶電池量產技術路線

2020-11-30 世紀新能源網
   1.晶體矽電池效率損失機制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受到光吸收利用、載流子輸運、載流子收集的限制。對於晶體矽電池而言,其轉換效率的理論最高值是28%。影響晶體矽電池轉換效率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如圖1所示:

(1)光學損失,包括電池前表面反射損失、正面電極的遮光損失以及長波段的非吸收透射損失。

(2)電學損失,包括矽片表面及體內的光生載流子複合、矽片體電阻、擴散層橫向電阻和金屬電極電阻,以及金屬和矽片的接觸電阻等的損失。這其中最關鍵的是降低光生載流子的複合,它直接影響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當少數載流子的擴散長度與矽片的厚度相當或超過矽片厚度時,背表面的複合速度對太陽能電池特性的影響將比較顯著。

圖1.晶體矽電池效率損失模型

2.提高晶體矽電池轉換效率的途徑

和晶體矽電池轉換效率損失機制相對應地,為了提高轉換效率,主要從減小入射光的反射、減小正面金屬電極遮光、降低電阻損耗、減小載流子複合幾個方面著手。

(1)減小入射光反射率:又可分成表面絨面織構化和減反射膜兩個方面。表面絨面織構化最典型的應用就是鹼制絨製備單晶矽電池的金字塔絨面結構。採用選擇性腐蝕NaOH溶液,利用腐蝕液對各個晶面腐蝕速率的不同,形成非均勻腐蝕,在矽表面形成類似金字塔形狀的絨面,如圖2A。製得絨面的反射率可達到10%左右。依靠表面金字塔形的絨面結構,對光進行多次反射,不僅減少了反射損失,而且改變了光在矽中的前進方向,延長了光程,增加了光生載流子的產量;曲折的絨面又增加了結面積,從而增加對光生載流子的收集率。對於多晶矽電池而言,由於矽片晶粒晶向的不均勻,無法使用鹼制絨。為有效降低絨面反射率,目前已經有反應離子刻蝕(RIE)或者溼法納米黑矽技術應用到規模化生產中。RIE通常使用SF6/O2混合工藝氣體,在蝕刻過程中,F自由基對矽進行化學蝕刻形成可揮發的SiF,O自由基形成SixOyFz對側牆進行鈍化處理,形成絨面結構,如圖2B。其絨面反射率可達到4%以下。

 

減反射膜利用光的幹涉相消原理,減小入射光的反射。從最開始的單層膜,已經發展到現在的雙層減反射膜和漸進式減反射膜。根據所用鍍膜設備的不同,管式PECVD通常採用雙層SiNx1/SiNx2減反射膜,板式PECVD則採用漸進式減反射膜。由於SiNx薄膜可調的折射率範圍比較小,相比於單層減反射膜,不管是雙層SiNx1/SiNx2減反射膜,還是漸進式減反射膜,對反射率的降低並不是十分顯著。

(2)減小正面電極遮光損失:新型正面電極結構例如MWT(metalWrapThrough)電池,它通過雷射穿孔和灌孔印刷技術將正面發射極的接觸電極穿過矽片基體引導到矽片背面,通過16個電極孔收集光生電流,如圖3所示,直接減少了主柵的遮光面積。在MWT電池組件的封裝技術中,導電膠的採用將背面正負極同時與基板連接,這樣增加堆積密度,不僅方便安全,而且也減少FF損失和提高Jsc(分別大約2.5%和1.6%)。

圖3.MWT電池及其橫截面示意圖

把正面電極遮光減小到極致的是IBC電池,如圖4所示。該技術在電池背面分別進行磷、硼局部擴散,形成有指狀交叉排列的P+區和N+區,以及相對應的P區金屬電極和N區金屬電極。所有的金屬電極都排列在電池背面,因此正面(受光面)完全沒有遮光損失。此外,P+和N+區接觸電極的覆蓋面積幾乎達到了背表面的1/2,大大降低了串聯電阻。

 

圖4.IBC電池及其結構示意圖

(3)減小電阻損耗:減小正面電極的電阻損耗往往需要和減小正面電極的遮光面積之間進行平衡。其中在工業化生產中應用最成熟的是細柵密柵電池技術。在不降低正面電極總的印刷漿料增重的前提下,將細柵線寬度降低,細柵線數目增加。細柵線數目增加意味著相鄰柵線之間的間距減小,從而橫向電阻降低,同時不增加遮光面積。多主柵技術也是減小電阻損耗的主要方式。細柵線從一端到最近主柵的距離降低,可以減小總的細柵線電阻。採用多主柵的同時,主柵的寬度適當降低,從而不增加總的遮光面積。另外一個能夠減小電阻損耗的技術是二次印刷技術。該技術通過套印兩次細柵線,一方面降低細柵線的寬度、另一方面還能增加細柵線的高度,在降低細柵線電阻損耗提高填充因子的同時,還能提高電池的短路電流。

(4)減小載流子複合:最簡便的減小載流子複合的方式是使用低雜質含量、低缺陷密度的高品質矽片。最近幾年由於矽片鑄錠工藝的進步以及高品質多晶矽料的使用,矽片的體少子壽命有很大改進。普通多晶矽電池的轉換效率也有顯著的提高,目前業內平均轉換效率在18.4%左右。

晶體矽電池的擴散層屬於摻雜較重的區域,相比於電池的基底區域,少數載流子複合較為嚴重。降低擴散層的摻雜濃度能夠有效降低少數載流子複合,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高阻密柵(高擴散方阻、多細柵線數目)技術是目前業內普遍應用的技術手段。高阻密柵技術通過提高電池擴散層的方塊電阻,降低擴散層的表面摻雜濃度以及總的摻雜濃度,最終提高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不過由於橫向電阻增加以及表面濃度降低,該技術需要犧牲一部分填充因子。選擇性發射極技術能夠同時兼顧高擴散層方塊電阻以及填充因子,該技術在電極區域形成的是重摻雜的N型層,極大降低了與金屬電極的接觸電阻,有益於改善填充因子,同時在受光區形成的是輕摻雜的N型層,能有效降低N型層的載流子複合,改善短波段的光譜響應,提高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2010左右,該技術在業內曾非常熱門,當時與均勻發射極電池相比,轉換效率能夠提高0.2個百分點左右。近幾年由於漿料的性能不斷改進,選擇性發射極的優勢越來越小,個別選擇性發射極技術如矽墨技術、雷射選擇性發射極逐漸被淘汰出局。


對晶體矽電池而言,提高轉換效率的重要途徑是改善前表面以及背表面的鈍化效果。由於P型晶體矽電池的擴散層是N型導電層,使用目前的SiNx減反射薄膜內帶有固定正電荷,能夠起到良好的場鈍化效果,使用SiOx/SiNx薄膜能夠進一步提高界面的介質鈍化效果。

在晶體矽電池背面,目前的鋁背面場可以提供一定的場鈍化效果,但Al作為受主雜質在矽材料內部的固溶度較低,鋁背場提供的場鈍化效果比較弱。能夠顯著改善背面鈍化效果的是AlOx/SiNx鈍化薄膜,一方面AlOx薄膜內部的固定負電荷密度較高,能夠提供較強的場鈍化能力;另一方面,在高溫燒結過程中,AlOx與P型矽基片界面能夠形成一層1~2nm厚的SiOx層,起到介質鈍化的作用。對於P型基底,AlOx/SiNx疊層薄膜能夠將少數載流子的表面複合速率降低到10cm/s。許多高效電池結構,如PERC、PERC、PERT、LFC等都是以背面AlOx/SiNx疊層鈍化薄膜為基礎。與常規晶體矽電池相比,PERC電池用AlOx/SiNx疊層薄膜替代鋁背場,背面鍍完AlOx/SiNx後進行局部的雷射剝離出矽基片和背面鋁層的接觸窗口,背面的光生電流通過該窗口被背面鋁層收集。目前PERC電池技術已經成為熱門的高效量產技術,其轉換效率提升在0.5~0.8個百分點之間。


3.20.5%以上效率多晶電池量產技術路線

晶科能源專注於具有可量產性的高效電池開發,目前已經實現了20%以上的高效多晶電池的批量生產,有望在年內實現20.5%以上量產效率。其高效多晶矽電池結構如圖7所示。以金剛線切割的多晶矽片為基礎,正面是低反射率的亞微米級絨面,結合SiOx/SiNx薄膜保證正面的鈍化效果。背面採用AlOx/SiNx疊層鈍化,形成PERC電池結構,大大改善背表面的鈍化效果。低反射率的亞微米級絨面使得高效多晶電池具有明顯的短路電流增益。SiOx/SiNx薄膜又能夠使得正面的表面積增加的情況下,鈍化效果不降低。背面PERC結構一方面提高了背面長波段的光譜響應,同時背面的背反射改善了長波段太陽光的利用次數。在正面電極上,採用多主柵細柵密柵設計。這種高效電池結構保證了優越的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最終獲得了高轉換效率。

圖7.晶科能源量產高效多晶電池結構示意圖

金剛線切割的多晶矽片矽材料損失較少,單位時間內的切片數增加,在成本上比常規砂漿線切割的多晶矽片有優勢。而且其機械損傷較少,相應的缺陷密度較小。但是用常規的酸制絨手段不能實現有效的絨面製備。金剛線切割的多晶矽片經過常規酸制絨後的表面平均反射率接近30%,只能選擇另外的新型的制絨手段。

針對金剛線切割多晶矽片,晶科能源實現的高效電池生產技術工藝流程如圖8所示。在先進位絨階段,金剛線多晶矽片經過常規酸制絨工藝進行初步制絨,去除表面附近的損傷層。繼續經過黑矽技術手段進行再制絨,形成亞微米級的絨面。後續經過絨面微處理完成整個先進位絨過程。為增強前表面的鈍化效果,一低溫氧化的薄層SiOx薄膜被引入到正面擴散層表面。除了提供鈍化效果,該氧化層還具有一定的抗PID效果。低溫氧化工藝使得增加該工藝步驟所需的成本較低。在PERC結構化階段,高效電池先經過背面AlOx/SiN疊層薄膜沉積,再進行正面SiNx減反射薄膜沉積。後續經過雷射開膜形成背面鋁層的接觸窗口,然後印刷PERC鋁漿,通過調整匹配PERC鋁漿的燒結工藝,達到形成良好背面局部接觸的效果。背面PERC結構將降低背面複合速率,改善長波吸收效率,從而提升整體電性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電池正面和背面分別集成黑矽技術和PERC技術的情況下,電池效率的實際提升達到了1+1>2的效果。這與以往電池片正面或背面多項技術集成時出現的提升效果無法疊加是不同的。


圖8.晶科能源量產高效多晶電池的工藝流程

4.20%以上效率多晶電池電性能表現

圖9所示的雙面鈍化的少子壽命測試表明,金剛線多晶矽片具有較高的體少子壽命,達到350us左右,優於常規砂漿線多晶矽片。這樣就從基礎上保證了高效多晶電池的轉換效率。

圖9.雙面鈍化少子壽命對比測試

經過先進位絨技術手段得到的絨面尺寸在亞微米範圍。從SEM圖片(圖10A)觀察,制絨後的絨面在蟲卵形凹坑內部還有許許多多微小的丘陵結構,入射光在蟲卵凹坑內的微型丘陵結構表面處形成多次反射,從而極大降低制絨後的反射率。和常規酸制絨相比,其平均反射率能夠降低到10%以下。

背面PERC結構中的AlOx/SiNx疊層薄膜,一方面是鈍化膜,另一方面和背面鋁層組成了一面反射器。AlOx/SiNx疊層薄膜中的負電性固定電荷起到了場鈍化的作用,AlOx和矽基底背面形成SiOx薄層還起到介質鈍化效果,兩者疊加很好改善了背面的鈍化效果。從內量子效率測試看,如圖11所示,在中長波段,高效電池相比常規電池的內量子效率有顯著提升。背面AlOx薄膜的折射率約為1.6,SiN薄膜的折射率在2.1左右,AlOx/SiNx疊層薄膜與矽基底以及背面鋁層較大的折射率差異使得透射到背面的中長波段入射光被反射回電池內部,增加了對中長波段太陽光的利用率。

圖11.高效多晶矽電池的內量子效率

良好的金剛線切割多晶矽片品質、極低的正面反射率、優越的背表面鈍化性能和背反射特性、優化的正面電極多主柵設計,使得晶科能源的高效多晶矽電池批量生產效率超過20%,也有機會進一步提升到20.5%以上。短路電流密度從常規多晶電池的36.7mA/cm2提升到39.3mA/cm2,開路電壓從638mV提高到659mV,創造了業內多晶矽電池量產效率記錄。圖12為高效多晶矽電池批量生產效率分布。

圖12.高效多晶矽電池批量生產效率

相關焦點

  • 協鑫集成多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持續突破 達20.8%
    近日,協鑫集成發布消息稱,其高效多晶黑矽PERC電池量產平均轉換效率持續突破,已達20.8%,最高效率達到21.3%,多晶60版型組件功率突破300W。據此,協鑫集成再一次刷新了多晶PERC電池量產效率,鞏固了協鑫集成在多晶電池及組件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PERC——超越領跑者效率的高效量產途徑
    今年只有大同1GW領跑者基地獲批實施,2016年的領跑者基地或將超過4GW裝機,以及寧夏、準東新能源基地等部分地區要求採用領跑者組件,2016年或將有超過6GW的領跑者組件需求。按照2016年20GW量級的年裝機量計算,中國高效組件比例將超過30%。由於中國大部分產能都滿足不了領跑者計劃要求,未來新增生產線及部分生產線改造所選擇技術路線成為焦點。
  • 隆基&晶科Topcon電池:量產主流效率24%以上!
    隨著PERC技術成熟,成為主流,效率提升受限。下一代新的高效電池技術切換已經在預期之中。近期,從隆基、晶科的公開表態中可以發現,兩家公司將先切換至Topcon電池的轉換效率都已經提升至24%以上,預期將先由PERC切換至Topcon技術。
  • 鄭加鎮:協鑫集成多晶黑矽PERC電池已量產 溼法黑矽將極具競爭力
    4月18日,2017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論壇光伏科學家大會在上海舉行,協鑫集成執行總裁鄭加鎮博士在會上詳解了協鑫集成的多晶黑矽PERC電池技術,其溼法黑矽方案(MCCE)將成為協鑫集成極具競爭力的技術方案。
  •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突破,TOPCon量產效率升至24.5%,再度刷新記錄
    繼10月15日宣布全球首創POPAID技術突破後,近日,中來POPAID量產線N型電池效率又躍上新臺階,由此前的24%升至24.5%,這是國內最高的量產效率,繼續保持著行業中技術領先的地位。
  • 電池轉換效率逼近天花板,光伏技術迭代路在何方?
    經過不斷的技術與工藝的研發和產業化落地,PERC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達到23.20%以上,並通過自主研發的PERC+項目技術的導入,電池的平均量產效率還將持續提升,預計到今年底可突破量產平均效率23.50%。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強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光伏超高功率市場前景光明。東方日升通過「210+異質結」,引領了行業在組件高功率和電池高效率上的進展。
  • 量產效率24.5%,TOPCon電池重大進展
    不過光伏人並未停下前進的腳步,認為TOPCon或HJT電池技術會引領下一個未來。目前兩者各有千秋,TOPCon電池基本解決了PERC電池光致衰減的問題,還可兼容PERC電池產線,升級投資小;而HJT電池工序少,預期生產成本較低,但是不兼容現有PERC電池產線,初始投資大,這讓很多企業都較難接受,在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很難讓企業耗費巨資去打造新的生產線。
  • 迅立光電在上海SNEC展出高效PERC電池「二合一」PECVD量產設備
    上海2018年5月28日電 /美通社/ -- 崑山迅立光電設備有限公司(迅立光電),一家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集研發、設計、工藝、製造、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端真空鍍膜設備供應商,今天在上海SNEC光伏會展隆重展出了高效PERC電池 「二合一」PECVD量產設備。
  • 【分析】黑矽技術是多晶針對單晶的大殺器?
    1、引言  多晶電池效率的提升受制於表面反射率的降低。常規多晶主要採用酸制絨,形成蠕蟲狀的坑洞;而單晶採用鹼制絨,形成金字塔結構的絨面。相比單晶電池,常規多晶電池的表面反射率高3%~5%(絕對值)。降低表面反射率是提高多晶電池效率的關鍵。
  • 哪種路線是未來?PERC、N-PERT、HIT、TOPCON、IBC電池技術及工藝對比
    由於目前多晶電池的技術路線較為單一,效率較單晶還有差距,且目前市場份額有限,在這裡兔子君主要從技術角度和工藝角度來和大家聊一聊單晶電池。(來源:微信公眾號「PV兔子」ID:PV-tools)技術方面單晶包括P型和N型。
  • 多家企業布局 異質結電池能否引領下一代光伏技術?
    HJT異質結電池是光伏新能源電池的一種技術路徑。因其高轉換效率和可降成本的空間,業內視其為下一代技術路線。當下,HJT異質結電池也正迎來更多光伏企業布局。那麼,HJT異質結電池的未來前景如何?HJT新光伏技術引熱潮今日(2月12日),A股光伏板塊集體大漲,整個板塊漲幅超過4%,成交金額超過400億元。同花順光伏概念板塊中,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在內20多隻個股集體漲停。光伏板塊大漲和業內看好產業未來的裝機需求、馬斯克和巴菲特加大產業投資有關。
  • 隆基PERC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3%,助力Hi-MO 5組件持續領航
    近日,隆基寧夏電池基地單片區P型PERC高效雙面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到23.05%,是業內PERC雙面電池大規模量產效率首次突破23%瓶頸,再一次刷新了PERC電池大規模量產效率紀錄。此次電池量產效率的突破,打破了之前行業對量產PERC效率極限的預期,將進一步提升隆基Hi-MO系列組件的市場競爭力。PERC效率突破23%表明PERC技術還有進一步挖掘的潛力,未來做到23.5%或24%也是可以期待的。PERC技術的進步大大延長了P型PERC產品的生命周期,為鞏固PERC技術的市場主導地位和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
    摘要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12月9日晚間,中來股份(300393)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泰州中來」)於近期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閱讀推薦:《深度報告:2019異質結技術路線與產能匯總》
    2019年3月,德國taiyangnews雜誌發布了《異質結太陽能技術(2019版)》,英文版名稱:《Heterojunction Solar Technology (2019 Edition))》;4月1日,索比光伏網刊發《深度報告:2019異質結技術路線與產能匯總
  • ...子公司泰州中來生產的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4.5%
    格隆匯 12 月 9日丨中來股份(300393.SZ)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泰州中來」)於近期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具體情況如下:泰州中來生產的TOPCon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達到24.5%,這是國內最高的量產效率。
  • 挑戰物理極限 三星宣布5/4/3nm工藝演進路線
    [來自IT168]【IT168 手機訊】此前,有消息稱蘋果今年發布的A12處理器已經量產,並且採用了臺積電7nm製程工藝,7nm工藝將比10nm工藝在性能上提升20%,與此同時在功耗上還能降低40%,帶來性能與效率的雙重提升。
  • 東方日升單晶PERC電池最高效率突破23%,MBB新技術將量產
    近日,A股光伏龍頭企業東方日升(300118)宣布,公司研發量產線的MBB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已突破至23.08%,平均效率達到22.73%。
  • PECVD:晶矽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技術
    PECVD和PVD設備的工藝技術路線、設計理念和發展現狀,探究了HJT設備產業化的發展潛力,認為通過多角度挖潛,PECVD和PVD設備降本提效仍具挖潛空間,看好國產設備廠商與下遊電池廠商共同... 2020-10-28 10月26日,通威太陽能發布11月份的電池片定價公告:多晶電池金剛線157定價0.62元/W;158.75單晶單
  • 石墨烯電池技術重大突破 實車量產測試或年底進行 關注5類龍頭
    個股方面,格力電器、立訊精密分別獲淨買入7.13億元和5.98億元。中國中車旗下的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設計研發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已完成量產前的系列測試,下一步將集中生產並投放市場。根據比特幣新聞資源網Coindesk顯示的價格,比特幣價格24日最高達到19087美元,創2017年底以來新高。
  • 南通蘇民高效PERC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3.33%
    南通蘇民高效PERC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3.3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新春伊始之際,南通蘇民新能源迎來了2021年的首發開門紅。據了解,其自主研發的大尺寸高效PERC太陽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成功突破23.33%,達到行業一線頂尖量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