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三大奇書《小窗幽記》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地位愈高,舉止愈卑。」這八個字其實很好理解,地位越高的人,他的言行舉止也就越顯得謙卑。
放到今天,人與人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是在職能和個人成就上有所不同,但這句話依然適用,那些走到人生高處,擁有超然心境,或者在某些方面有大領悟,大成就的人,他們大多數都有一個謙卑的一面。
所以我們常會說,心境越高的人,越能夠低下身子,因為他們站得更高,看到的更多,也更遠,見識過這個世界更瑰麗的風景,所以他們也更加虛懷若谷。
反而是那些心境不高,人又不怎麼樣,只是有一點點世俗成就的人,最為聒噪,最為倨傲,他們只是得到了一點點財富,地位,名聲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忘記了自己的出身,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這樣的人,是走不了太遠的。
要記住,一個人,當人們在很多年之後去評價他的時候,是不會述說那麼多細節的,人們談論最多的,當然是他的人品,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和他對後人的影響。
我們來這個世上活過一遭,要追求的不僅僅是那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我們還要對自己有所要求,還要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要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而心境越高,也就更容易追尋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心境越高,也就更能夠享受平靜的幸福,心境越高,也同樣,更能低下身子,去對待他人,對待生活,對待整個世界。
心境高的人,對待他人會謙謹有禮
人和人之間,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差別,不管是從身體、從心靈層面來講都是這樣的,可能大家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外貌性格不一樣,社會地位不一樣,但拋開這外在的一切,大家都是一樣的人。
心境越高的人,越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不管對待誰,不管他是地位高還是地位低,也不管他有沒有什麼名號,心境高的人都能夠平和而謙謹地對待。
他們不會因為一個人地位更高,擁有更多財富,名氣更大,就對他們卑躬屈膝,更不會因為一個人窮困潦倒,落魄不堪或者一文不名就對他們態度倨傲,愛答不理。
對於心境足夠高的人來說,不管生活中遇到了誰,他們都會採取一種平和有禮的態度,這並不是為了討好誰,也不是為了裝樣子,這只是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只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而已。
對於他們來說,謙謹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是自己待人接物的習慣,與他們所面對的人無關,他們只是要以這樣的姿態和態度去過好自己的生活,去避免完全沒有必要的麻煩。
一個智慧的人,是不會讓自己把時間浪費在攀比上,浪費在傲慢上的,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與別人有本質上的不同,所以他們謙謹,他們願意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附身傾聽。
低下身子,也是為了很好地做事
很多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保持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們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總是覺得一切事情都是圍著自己轉的,總希望成功唾手可得。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不管是誰,不管他曾經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想要取得某種成功,都需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這個世界上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沒有白來的成功,一個人,想要有所獲得,就必須切實付出,若要切實付出,就必須學會俯下身子,去勤勤懇懇地做事情。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每一樣成就都需要我們努力去爭取,那些心境高的人,最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這件事情是大是小,他們都會用最認真的態度,俯下身子,親自躬耕。
而且,能力再強的人,也總有自己的短板,能力再弱的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在生活中,很少有人面面俱到,那些心境高超的人,願意承認自己的 不足,也願意俯下身子,去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
如果你有心,你可以觀察自己所認識的那些心境超然的人,他們比平常的人更有智慧,也更有遠見,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們完全不需要向任何人低頭俯身,但這些心境高的人,他們的心境越高,就越是能夠低下身子。這正是他們智慧的體現。
文:倚馬看花
歡迎閱讀、點讚、收藏、分享。您的關注是我最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