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是對一株植物全部根的總稱。植物生長初期,根系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單一的根徑直向土壤中生長,但很快有無數的分枝側根長了出來。這些分枝側根不斷向四周延伸,讓根系變得極為複雜。植物的根千姿百態,五花八門,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有的很粗大,有的則很細小。如果把所有植物的根都來一一研究,工作量實在太過龐大了。因此,人們根據外形特徵,將植物的根大致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直根系和鬚根系。
有的植物有著非常發達、明顯的主根,主根極易與側根相區別,而且它們深入到土壤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這種由主根及其各級側根組成的根系就被稱為直根系,是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所特有的。而有的植物的根包含了一個大的集群,由許多部分和分支構成,而且這些部分和分支級別相同,重要程度基本上一致。這種根的外表是一簇簇、一叢叢的,被稱為不定根。這種根系被稱為鬚根系,是單子葉植物所特有的。鬚根系的每一條根都沒有直根系的主根那麼深,力量也非常小,但數量眾多,彌補了力量不足的缺陷。這一區別可以看出,即使在黑暗的泥土裡,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它們的一部分。當然,這種法則有許多例外。某些雙子葉植物,例如甜瓜在萌發時,會失去原本的主根,並用鬚根代替。一些單子葉植物,例如百合和鬱金香也有一些主根,只是後來變成了鬚根。
地球上的植物大致可以分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藻類植物等。這其中只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可能長出真正的主根。種子萌發後,胚根是最早出現的器官,它突破種皮深入到泥土中,將植物幼苗固定住,之後逐漸發育成幼苗的主根。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在一定部分的側面形成許多分枝,分枝上再形成更多的分枝,這些分枝就稱為側根。不過,和很多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不同,單子葉植物的胚根在植物長大後,所形成的主根生存期非常短,在入土後不久便停止生長,轉而長出許多不定根和側根。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單子葉植物的根在生長類型上開始發生重大轉變。
蠶豆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植物,主要生長在北半球比較溫暖溼潤的地方。當它發芽的時候,會長出一條白色條狀的根。這條根不斷向下生長,就會形成主根。由於蠶豆植株並不高,生長的地方雨水又比較充足,因此蠶豆的主根並不太長,反而有些短粗。
和蠶豆類似,黃豆芽、綠豆芽在萌發時,也會長出許多白色的物質,那就是它們的主根。你可以取一些黃豆、綠豆,將它們掩埋在花盆裡鬆軟的泥土中,然後用水將泥土澆透。一段時間,花盆裡會長出柔弱的植株。這時,你將它們輕輕地從土裡拔出,就會發現許多粗壯的根。這些根就是我們經常吃的脆嫩的豆芽。
一般來說,根的發育與莖的發育成正比。因此,橡樹、榆樹、楓樹和山毛櫸,以及我們土地上的所有森林樹木,都有結實、深邃的根,以便支撐高大的地上部分,抵擋迎面而來的狂風暴雨,或是防止枝幹太過沉重而下陷到泥土中。
橡樹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是世界上所有開花植物中最為龐大的,遮天蔽日的樹冠仿佛是巨大的華蓋擋住了它周圍所有樹木的陽光。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於高大樹木的生長,但不太利於它們將自己牢牢固定住,尤其是在經常出現狂風的地區,很容易被吹倒。橡樹儘管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但它沒有被吹倒的危險,因為它的根足夠龐大和強壯。它的根扎得很深,緊緊地抓住土地,迎著狂風挺立著,似乎是在向狂風暴雨宣戰,讓它們來得更猛烈一些。狂風暴雨徑直向橡樹撲來,無情地撕扯著橡樹的樹葉,讓它的枝幹仿佛喝醉酒一般前後左右四處搖晃。儘管橡樹巨大的身軀在狂風中搖擺著,但它不會輕易被擊敗,更不會屈服。它的根和泥土結合得更緊密了,仿佛真的像詩人舒伯特所說的那樣是風暴使橡樹的根扎得更深。
我們如果不僅僅把樹的根系當作一個整體進行考慮,而是考慮根的深度和在土壤中的擴展程度,那麼不同樹種的特徵差異將非常大。比如,許多針葉樹種根系比較淺,很容易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然而,我們要知道的是被拔起的根只是整個根系的一小部分,整個根系在側面展開的範圍要遠遠大於樹冠。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樹下面和樹周圍所擁有的「空間」都被它的根系所佔據,只是植物種類豐富、植被茂密的土壤中不同根系的競爭更為激烈和複雜一些,對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本章最後進行講解。
當然,除了那些地下、地上部分比例差不多的植物外,也有一部分植物的根和身體其他部分不成比例。這些植物主要是一些幼小的植物,它們通常有著非常發達的主根,這在其他許多植物中是找不到的。相較於地上部分,它們的主根發育得十分充分,遠遠超過了莖、葉等其他器官。比如,人們日常食用的蘿蔔,它的根是由主根變態發育而來的,是整個植株的主體,一般不分枝,僅有一些細小須狀的側根。這類根一般都儲藏有大量的營養物質。
紫花苜蓿是一種多年生的雙子葉植物,能長到一米高,十分弱小纖細,但它的根十分龐大,能深入地下三米。芒柄花是一種非常頑固的雜草,在田間地頭十分常見,它的莖十分纖細,只有約三十釐米高,但是它的根扎得很深,因而擁有了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農民們一次又一次的將它鋤掉,它還會悄無聲息地再次長出來,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可能正是因為它和農民們一次次作對,給農民們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阻礙,它的名聲一直不太好。
駱駝刺是一種非常耐旱的植物,莖上長著剌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因而得名。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灘上,一簇一簇的駱駝刺在灼熱的陽光下頑強地活著,並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由於乾旱缺水,駱駝刺儘量使地面部分長得矮小,以減少水分蒸發,同時將龐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它的根深入地下二十多米,不斷尋找和吸收珍貴的水分。如果老天仁慈,春天的時候雨水比較充足,駱駝刺龐大的根系會吸足水分,就像剛剛從沙漠中逃離的人大口大口地飲水,恨不得將胃撐爆一般。之後,它就能夠安穩地度過一整年。與駱駝刺類似的,還有生活在沙漠地區高大的仙人掌。
對植物來說,粗壯、深邃的主根可以讓它無視風雨,安穩地度過一生。但有時,它也會遭遇一些尷尬。假設,有一顆樹必須要移植,它長長的、粗大的主根會使操作變得非常困難和危險。人們首先要挖很深的坑以便將它的根拔出來,然後才能夠移植它。這個過程中,人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能破壞主根,因為它是唯一的,而且如果它在移植後沒有恢復過來,這棵樹就會死亡。現在,如果這棵樹只有側根,而且這些側根不在地下很深處,那麼事情就好辦了,它可以毫不費力地被連根拔起。如果被連根拔起,它就有許多根保持完整,足以保證移植成功。
這樣的設想是可以實現的。我們很容易剝奪這棵樹的主根,迫使它長出一束束等長的側根。這樣的根仍屬於直根系,雖然被分成了很多束,長度也不大,擁有很多類似鬚根系的特點,但它在形式上和鬚根系不同,並不是我們在單子葉植物中看到的那樣。
橡樹幼苗在移植之前,要在苗圃裡待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以便長出讓它在移植後能夠存活下來的根。如果你有幸到橡樹苗圃參觀過,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橡子在播種兩年後,鐵鍬仍被深深埋入土壤中。種植人員這樣做,其實是為了方便切斷它的主根,否則主根會變得十分粗壯結實,不利於移植。主根被切除後,根的殘餘部分會在水平方向生長延伸,但長得不深。
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在不傷害主根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人們可以在苗圃土壤下一定深度鋪一層瓷磚。這樣,主根到達這一屏障之前可以增加它的長度,但達到這裡就被迫停止向下生長,並無法在橫向產生分枝。這樣,當時機成熟時,人們也可以輕鬆將橡樹幼苗從泥土中挖出來。
我們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和主根有關的內容,實際上主根最大的作用就是固定和支撐植物。相比較而言,側根沒有主根那麼強壯,但在土壤中延伸的範圍非常廣泛,就像巨大的蜘蛛網一般,比如木本植物的根系延伸直徑可達十多米;草本植物的根系伸延直徑略小一些,但也能達到八米,比如南瓜。如此大範圍紮根泥土中,讓側根能夠充分吸取其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幫助植物生長。在前面,我們講過根最活躍的部分——根尖,其實說的就是側根的最末端。
銀杏樹是非常古老的裸子植物,但它的根和橡樹的一樣,也非常龐大和深邃。比如,樹齡超過三千年的古銀杏,樹根垂直分布可超過二十米,水平分布超過五百米。當然,大部分銀杏樹齡較小,根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那麼大,但也同樣驚人。
銀杏樹屬於深根系樹種,主根粗壯發達,一般深一點五米以上,而側根也很粗壯,向側方伸展的寬度一般在樹冠半徑的兩倍左右。由於銀杏特別喜歡肥沃的土質,它的側根經常會穿過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距離,直達豬欄、廁所等能帶來礦物質的地方。
不過,雖然正值壯年的銀杏樹的根系水平伸展幅度很大,但大部分根系都仍然集中分布在距離主根五到八米的範圍內。通常,在離樹幹四米以外,銀杏樹的細細的側根開始增多,到九米以外,又會明顯減少,仿佛側根與主根之間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發達的主根和側根讓銀杏樹就像橡樹那樣,具有很強的抗風力。
法國梧桐、柳樹和銀杏都長有發達根系的樹種,但它們在面對同一場超級颱風時,經常是法國梧桐被成片颳倒,柳樹也幾乎無一倖免,但樹齡相同的銀杏卻依然昂首挺立,很少被連根拔起。
上面剛提到一個名詞「深根性」,顧名思義,是說這種植物的根扎入土壤裡比較深。那麼與之相對的,就有一個「淺根系」。淺根植物的根系多分布在二十到四十釐米的土壤表層中,比如刺槐、臭冷杉、紅松、菊花、麥冬、百合等。這些植物有的擁有主根,有的沒有主根,但都有大量側根,這些側根能夠從土地表層獲取充分養料和水分,因此不需要向土壤深處生長。另外,即使是深根系樹種,在雨水、養料充足的亞熱帶環境下,也會逐漸變成以淺根係為主的生存狀態。
加州紅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能長到九十米高,相當於三十層樓的高度,但它卻是典型的淺根系植物。對此,有人可能會想:遭遇狂風暴雨時,加州紅杉是不是很容易被連根拔起?其實,加州紅杉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加州紅杉總是成片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大片森林。在地下,它們的根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片龐大的根網,面積可達數萬平方米,除非狂風暴雨能夠將整塊地皮掀起,否則加州紅杉很難倒下一棵。由於不必紮根太深,加州紅杉就將用來紮根的能量供給莖,讓莖向上生長。另外,淺根還有一個好處,方便它們快速、大量吸收地表豐富的水分、養分,這也是加州紅杉長得特別高大的一個原因。
對於裸子植物或雙子葉植物來說,它們的側根是從主根上長出來的。當側根開始萌發的時候,維管柱最外層的中柱鞘的某些細胞就會開始大量分裂,使得細胞層數不斷增加,從而產生向外突起的新的組織,成為側根的基礎。之後,根冠、頂端分生組織等逐步形成,最終形成完整的側根。這類側根稱為一級側根或次生根。那些一級側根上生出的側根則稱為二級側根。
我們可以看出,主根和側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當主根切斷時,能夠促進側根的產生和生長,保證植株根系發育旺盛,從而促進整個植株更好地生長,就像我們在上面培育橡樹幼苗時所說的那樣。另外,在同一植物中,側根發生基本上集中在一定部位上,因此它和主根一樣,也屬於定根。
鬚根系是和直根系不同的根系類型,它沒有非常明顯的主根,但有很多不定根,不定根上還有很多細小的側根。這些不定根是從單子葉植物的莖節上生長出來的,而且越向上的莖節上長出的根越粗,數量也越多。
玉米、小麥、水稻是常見的單子葉植物,它們的根就很難分出主次來,看起來就像是白鬍子老頭的鬍鬚,粗細、長短都差不多。這樣的根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以水稻為例。當水稻的種子發芽時,會同時長出胚芽和胚根。隨著種子繼續萌發,稻苗的葉子開始顯露。此時,胚根也扎入泥土中,成為了約四釐米長的主根。不久之後,水稻幼苗上長出了莖節,並且出現了很多細小的不定根,而主根開始退化、死亡。這些不定根深入土裡後,首先進行橫向發展,然後伸入土壤下層,迅速向下發展,最終形成水稻的鬚根系。由於生長環境中,水是十分充足的,水稻的根沒必要根扎入地底太深,根系主要集中在二十釐米以內的耕作層內,佔總根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蔥、蒜、百合、水仙以及各種雜草等的根系也都是鬚根系,它們的根也都不是老根,都是後來從莖的基部長出來的不定根,雖然不粗壯,但數量非常驚人。比如,一株成熟的黑麥草約有一千五百萬條根及根的分支,總長度超過六百千米,可以附著超過零點五立方米的土壤。
單子葉植物的個頭兒一般要比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小一些,這似乎能夠印證鬚根系一般要比直根系小,深入土壤的程度也更低。獲知了這一點,在農業經營時就能夠加以利用,將土地資源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在農業經營活動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依賴於某些植物的根的大力開發。植物就像是一個高效、神奇的實驗工廠,能夠將人和動物的糞便轉化為食物的原材料。一車糞便在農民的意願下,經過這種或那種植物,比如玉米、小麥,最終變成麵包。因此,這種汙穢的肥料是非常有價值的,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它必須被開發利用到極致,因為我們都要依靠它作為我們的食物來源,而食物是人們不能夠缺少的。這種肥料讓土壤變得肥沃,讓植物可以茁壯成長。
通常,小麥是第一種被種植的作物。但是,由於可憐的小叢根,小麥只能利用土壤表層的肥料,剩餘的肥料都被雨水溶解,並被衝刷和深入到深層的土壤中去了。的確,小麥的能力是令人欽佩的,它就像打掃桌子那樣,將根部所能達到的土壤層中的所有養料都變成穀物,以至於農民將再多的小麥種子播撒到土地裡,也不會有任何新的收穫。但問題是,土壤表層的養料被耗盡了,而更深層的土壤中的肥料卻仍然十分飽和,如果不加以開發利用,那無疑是巨大的浪費,十分得可惜,而這在從事農業經營活動、追求經濟利益的人的眼裡是絕不允許的。
那好,我們應該如何開發更深層的土壤,獲取遺留在那裡的剩餘養料呢?玉米、大麥、燕麥、黑麥等如果緊接著小麥種植,它們根不會從土壤的最上層獲取任何果實,因為它們鬚根系實在太過弱小了,根本無法深入到深層突然中,自然也就無法滿足人們的願望。因此,我們需要考慮種植別的植物。
紫花苜蓿是一個不錯地選擇,這種植物我們剛剛在前面進行過介紹,它的根就像人的手指一樣粗,能夠深入到地下一米、兩米,甚至三米。如果有需要的話,它隨時可以以牧草的形式從深層突然中收回養料,並在動物的幫助下,變成肉類、乳製品、皮毛或者勞動力。
像這類將兩種或多種農作物依照順序種植,從事先準備好的土壤中獲取最大可能性收益的農業經營活動,被農民們成為輪作。輪作是一種用地養地相結合的種植措施,非常合理,不僅有利於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有效防治病蟲害,還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狀,調節土壤肥力,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種植舉措。
上面這個例子可以說明鬚根系和直根系之間存在著很多不同。但是,植物非常固執,它們世代相傳地從這兩種根系中選擇其中一種,即使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在某方面遭受傷害,也毫不動搖。比如,水稻的根屬於鬚根系,風力稍微大一些,就會整片地倒地不起。但是水稻並沒有因此改變根系,而是一如既往地選擇鬚根。楓樹的根屬於直根系,主根扎得很深,移植時很容易受傷,但它沒有因此選擇容易拔出、移植的鬚根系,而是不改初衷,仍舊像它的祖先那樣選擇直根。其實,不管植物怎樣選擇它的根系,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它活下來,生長得更好,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