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系:一切都是為了適應環境

2020-12-07 想當科學家的胖子

根系,是對一株植物全部根的總稱。植物生長初期,根系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單一的根徑直向土壤中生長,但很快有無數的分枝側根長了出來。這些分枝側根不斷向四周延伸,讓根系變得極為複雜。植物的根千姿百態,五花八門,有的很長,有的很短;有的很粗大,有的則很細小。如果把所有植物的根都來一一研究,工作量實在太過龐大了。因此,人們根據外形特徵,將植物的根大致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直根系和鬚根系。

植物根系(網絡圖片)

有的植物有著非常發達、明顯的主根,主根極易與側根相區別,而且它們深入到土壤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這種由主根及其各級側根組成的根系就被稱為直根系,是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所特有的。而有的植物的根包含了一個大的集群,由許多部分和分支構成,而且這些部分和分支級別相同,重要程度基本上一致。這種根的外表是一簇簇、一叢叢的,被稱為不定根。這種根系被稱為鬚根系,是單子葉植物所特有的。鬚根系的每一條根都沒有直根系的主根那麼深,力量也非常小,但數量眾多,彌補了力量不足的缺陷。這一區別可以看出,即使在黑暗的泥土裡,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它們的一部分。當然,這種法則有許多例外。某些雙子葉植物,例如甜瓜在萌發時,會失去原本的主根,並用鬚根代替。一些單子葉植物,例如百合和鬱金香也有一些主根,只是後來變成了鬚根。

地球上的植物大致可以分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藻類植物等。這其中只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可能長出真正的主根。種子萌發後,胚根是最早出現的器官,它突破種皮深入到泥土中,將植物幼苗固定住,之後逐漸發育成幼苗的主根。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後,在一定部分的側面形成許多分枝,分枝上再形成更多的分枝,這些分枝就稱為側根。不過,和很多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不同,單子葉植物的胚根在植物長大後,所形成的主根生存期非常短,在入土後不久便停止生長,轉而長出許多不定根和側根。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單子葉植物的根在生長類型上開始發生重大轉變。

蠶豆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植物,主要生長在北半球比較溫暖溼潤的地方。當它發芽的時候,會長出一條白色條狀的根。這條根不斷向下生長,就會形成主根。由於蠶豆植株並不高,生長的地方雨水又比較充足,因此蠶豆的主根並不太長,反而有些短粗。

和蠶豆類似,黃豆芽、綠豆芽在萌發時,也會長出許多白色的物質,那就是它們的主根。你可以取一些黃豆、綠豆,將它們掩埋在花盆裡鬆軟的泥土中,然後用水將泥土澆透。一段時間,花盆裡會長出柔弱的植株。這時,你將它們輕輕地從土裡拔出,就會發現許多粗壯的根。這些根就是我們經常吃的脆嫩的豆芽。

豆芽(網絡圖片,若侵權聯繫刪除)

一般來說,根的發育與莖的發育成正比。因此,橡樹、榆樹、楓樹和山毛櫸,以及我們土地上的所有森林樹木,都有結實、深邃的根,以便支撐高大的地上部分,抵擋迎面而來的狂風暴雨,或是防止枝幹太過沉重而下陷到泥土中。

橡樹是一種高大的常綠喬木,是世界上所有開花植物中最為龐大的,遮天蔽日的樹冠仿佛是巨大的華蓋擋住了它周圍所有樹木的陽光。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於高大樹木的生長,但不太利於它們將自己牢牢固定住,尤其是在經常出現狂風的地區,很容易被吹倒。橡樹儘管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但它沒有被吹倒的危險,因為它的根足夠龐大和強壯。它的根扎得很深,緊緊地抓住土地,迎著狂風挺立著,似乎是在向狂風暴雨宣戰,讓它們來得更猛烈一些。狂風暴雨徑直向橡樹撲來,無情地撕扯著橡樹的樹葉,讓它的枝幹仿佛喝醉酒一般前後左右四處搖晃。儘管橡樹巨大的身軀在狂風中搖擺著,但它不會輕易被擊敗,更不會屈服。它的根和泥土結合得更緊密了,仿佛真的像詩人舒伯特所說的那樣是風暴使橡樹的根扎得更深。

橡樹發達的根(網絡圖片)

我們如果不僅僅把樹的根系當作一個整體進行考慮,而是考慮根的深度和在土壤中的擴展程度,那麼不同樹種的特徵差異將非常大。比如,許多針葉樹種根系比較淺,很容易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然而,我們要知道的是被拔起的根只是整個根系的一小部分,整個根系在側面展開的範圍要遠遠大於樹冠。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樹下面和樹周圍所擁有的「空間」都被它的根系所佔據,只是植物種類豐富、植被茂密的土壤中不同根系的競爭更為激烈和複雜一些,對於這一點我們將在本章最後進行講解。

當然,除了那些地下、地上部分比例差不多的植物外,也有一部分植物的根和身體其他部分不成比例。這些植物主要是一些幼小的植物,它們通常有著非常發達的主根,這在其他許多植物中是找不到的。相較於地上部分,它們的主根發育得十分充分,遠遠超過了莖、葉等其他器官。比如,人們日常食用的蘿蔔,它的根是由主根變態發育而來的,是整個植株的主體,一般不分枝,僅有一些細小須狀的側根。這類根一般都儲藏有大量的營養物質。

紫花苜蓿是一種多年生的雙子葉植物,能長到一米高,十分弱小纖細,但它的根十分龐大,能深入地下三米。芒柄花是一種非常頑固的雜草,在田間地頭十分常見,它的莖十分纖細,只有約三十釐米高,但是它的根扎得很深,因而擁有了極其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農民們一次又一次的將它鋤掉,它還會悄無聲息地再次長出來,和農作物爭奪養料。可能正是因為它和農民們一次次作對,給農民們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阻礙,它的名聲一直不太好。

駱駝刺是一種非常耐旱的植物,莖上長著剌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因而得名。在一望無際的沙漠和戈壁灘上,一簇一簇的駱駝刺在灼熱的陽光下頑強地活著,並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由於乾旱缺水,駱駝刺儘量使地面部分長得矮小,以減少水分蒸發,同時將龐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它的根深入地下二十多米,不斷尋找和吸收珍貴的水分。如果老天仁慈,春天的時候雨水比較充足,駱駝刺龐大的根系會吸足水分,就像剛剛從沙漠中逃離的人大口大口地飲水,恨不得將胃撐爆一般。之後,它就能夠安穩地度過一整年。與駱駝刺類似的,還有生活在沙漠地區高大的仙人掌。

駱駝刺的根(網絡圖片)

對植物來說,粗壯、深邃的主根可以讓它無視風雨,安穩地度過一生。但有時,它也會遭遇一些尷尬。假設,有一顆樹必須要移植,它長長的、粗大的主根會使操作變得非常困難和危險。人們首先要挖很深的坑以便將它的根拔出來,然後才能夠移植它。這個過程中,人們必須非常小心,不能破壞主根,因為它是唯一的,而且如果它在移植後沒有恢復過來,這棵樹就會死亡。現在,如果這棵樹只有側根,而且這些側根不在地下很深處,那麼事情就好辦了,它可以毫不費力地被連根拔起。如果被連根拔起,它就有許多根保持完整,足以保證移植成功。

這樣的設想是可以實現的。我們很容易剝奪這棵樹的主根,迫使它長出一束束等長的側根。這樣的根仍屬於直根系,雖然被分成了很多束,長度也不大,擁有很多類似鬚根系的特點,但它在形式上和鬚根系不同,並不是我們在單子葉植物中看到的那樣。

橡樹幼苗在移植之前,要在苗圃裡待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以便長出讓它在移植後能夠存活下來的根。如果你有幸到橡樹苗圃參觀過,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橡子在播種兩年後,鐵鍬仍被深深埋入土壤中。種植人員這樣做,其實是為了方便切斷它的主根,否則主根會變得十分粗壯結實,不利於移植。主根被切除後,根的殘餘部分會在水平方向生長延伸,但長得不深。

還有一種辦法可以在不傷害主根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目的。人們可以在苗圃土壤下一定深度鋪一層瓷磚。這樣,主根到達這一屏障之前可以增加它的長度,但達到這裡就被迫停止向下生長,並無法在橫向產生分枝。這樣,當時機成熟時,人們也可以輕鬆將橡樹幼苗從泥土中挖出來。

我們洋洋灑灑說了這麼多和主根有關的內容,實際上主根最大的作用就是固定和支撐植物。相比較而言,側根沒有主根那麼強壯,但在土壤中延伸的範圍非常廣泛,就像巨大的蜘蛛網一般,比如木本植物的根系延伸直徑可達十多米;草本植物的根系伸延直徑略小一些,但也能達到八米,比如南瓜。如此大範圍紮根泥土中,讓側根能夠充分吸取其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幫助植物生長。在前面,我們講過根最活躍的部分——根尖,其實說的就是側根的最末端。

繁密的側根(網絡圖片)

銀杏樹是非常古老的裸子植物,但它的根和橡樹的一樣,也非常龐大和深邃。比如,樹齡超過三千年的古銀杏,樹根垂直分布可超過二十米,水平分布超過五百米。當然,大部分銀杏樹齡較小,根的深度和廣度沒有那麼大,但也同樣驚人。

銀杏樹屬於深根系樹種,主根粗壯發達,一般深一點五米以上,而側根也很粗壯,向側方伸展的寬度一般在樹冠半徑的兩倍左右。由於銀杏特別喜歡肥沃的土質,它的側根經常會穿過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距離,直達豬欄、廁所等能帶來礦物質的地方。

不過,雖然正值壯年的銀杏樹的根系水平伸展幅度很大,但大部分根系都仍然集中分布在距離主根五到八米的範圍內。通常,在離樹幹四米以外,銀杏樹的細細的側根開始增多,到九米以外,又會明顯減少,仿佛側根與主根之間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發達的主根和側根讓銀杏樹就像橡樹那樣,具有很強的抗風力。

法國梧桐、柳樹和銀杏都長有發達根系的樹種,但它們在面對同一場超級颱風時,經常是法國梧桐被成片颳倒,柳樹也幾乎無一倖免,但樹齡相同的銀杏卻依然昂首挺立,很少被連根拔起。

上面剛提到一個名詞「深根性」,顧名思義,是說這種植物的根扎入土壤裡比較深。那麼與之相對的,就有一個「淺根系」。淺根植物的根系多分布在二十到四十釐米的土壤表層中,比如刺槐、臭冷杉、紅松、菊花、麥冬、百合等。這些植物有的擁有主根,有的沒有主根,但都有大量側根,這些側根能夠從土地表層獲取充分養料和水分,因此不需要向土壤深處生長。另外,即使是深根系樹種,在雨水、養料充足的亞熱帶環境下,也會逐漸變成以淺根係為主的生存狀態。

加州紅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能長到九十米高,相當於三十層樓的高度,但它卻是典型的淺根系植物。對此,有人可能會想:遭遇狂風暴雨時,加州紅杉是不是很容易被連根拔起?其實,加州紅杉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加州紅杉總是成片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大片森林。在地下,它們的根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片龐大的根網,面積可達數萬平方米,除非狂風暴雨能夠將整塊地皮掀起,否則加州紅杉很難倒下一棵。由於不必紮根太深,加州紅杉就將用來紮根的能量供給莖,讓莖向上生長。另外,淺根還有一個好處,方便它們快速、大量吸收地表豐富的水分、養分,這也是加州紅杉長得特別高大的一個原因。

加州紅杉(網絡圖片)

對於裸子植物或雙子葉植物來說,它們的側根是從主根上長出來的。當側根開始萌發的時候,維管柱最外層的中柱鞘的某些細胞就會開始大量分裂,使得細胞層數不斷增加,從而產生向外突起的新的組織,成為側根的基礎。之後,根冠、頂端分生組織等逐步形成,最終形成完整的側根。這類側根稱為一級側根或次生根。那些一級側根上生出的側根則稱為二級側根。

我們可以看出,主根和側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當主根切斷時,能夠促進側根的產生和生長,保證植株根系發育旺盛,從而促進整個植株更好地生長,就像我們在上面培育橡樹幼苗時所說的那樣。另外,在同一植物中,側根發生基本上集中在一定部位上,因此它和主根一樣,也屬於定根。

鬚根系是和直根系不同的根系類型,它沒有非常明顯的主根,但有很多不定根,不定根上還有很多細小的側根。這些不定根是從單子葉植物的莖節上生長出來的,而且越向上的莖節上長出的根越粗,數量也越多。

玉米、小麥、水稻是常見的單子葉植物,它們的根就很難分出主次來,看起來就像是白鬍子老頭的鬍鬚,粗細、長短都差不多。這樣的根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以水稻為例。當水稻的種子發芽時,會同時長出胚芽和胚根。隨著種子繼續萌發,稻苗的葉子開始顯露。此時,胚根也扎入泥土中,成為了約四釐米長的主根。不久之後,水稻幼苗上長出了莖節,並且出現了很多細小的不定根,而主根開始退化、死亡。這些不定根深入土裡後,首先進行橫向發展,然後伸入土壤下層,迅速向下發展,最終形成水稻的鬚根系。由於生長環境中,水是十分充足的,水稻的根沒必要根扎入地底太深,根系主要集中在二十釐米以內的耕作層內,佔總根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水稻的根(網絡圖片)

蔥、蒜、百合、水仙以及各種雜草等的根系也都是鬚根系,它們的根也都不是老根,都是後來從莖的基部長出來的不定根,雖然不粗壯,但數量非常驚人。比如,一株成熟的黑麥草約有一千五百萬條根及根的分支,總長度超過六百千米,可以附著超過零點五立方米的土壤。

單子葉植物的個頭兒一般要比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小一些,這似乎能夠印證鬚根系一般要比直根系小,深入土壤的程度也更低。獲知了這一點,在農業經營時就能夠加以利用,將土地資源的效益達到最大化。

在農業經營活動中,有很大一部分要依賴於某些植物的根的大力開發。植物就像是一個高效、神奇的實驗工廠,能夠將人和動物的糞便轉化為食物的原材料。一車糞便在農民的意願下,經過這種或那種植物,比如玉米、小麥,最終變成麵包。因此,這種汙穢的肥料是非常有價值的,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它必須被開發利用到極致,因為我們都要依靠它作為我們的食物來源,而食物是人們不能夠缺少的。這種肥料讓土壤變得肥沃,讓植物可以茁壯成長。

通常,小麥是第一種被種植的作物。但是,由於可憐的小叢根,小麥只能利用土壤表層的肥料,剩餘的肥料都被雨水溶解,並被衝刷和深入到深層的土壤中去了。的確,小麥的能力是令人欽佩的,它就像打掃桌子那樣,將根部所能達到的土壤層中的所有養料都變成穀物,以至於農民將再多的小麥種子播撒到土地裡,也不會有任何新的收穫。但問題是,土壤表層的養料被耗盡了,而更深層的土壤中的肥料卻仍然十分飽和,如果不加以開發利用,那無疑是巨大的浪費,十分得可惜,而這在從事農業經營活動、追求經濟利益的人的眼裡是絕不允許的。

那好,我們應該如何開發更深層的土壤,獲取遺留在那裡的剩餘養料呢?玉米、大麥、燕麥、黑麥等如果緊接著小麥種植,它們根不會從土壤的最上層獲取任何果實,因為它們鬚根系實在太過弱小了,根本無法深入到深層突然中,自然也就無法滿足人們的願望。因此,我們需要考慮種植別的植物。

紫花苜蓿是一個不錯地選擇,這種植物我們剛剛在前面進行過介紹,它的根就像人的手指一樣粗,能夠深入到地下一米、兩米,甚至三米。如果有需要的話,它隨時可以以牧草的形式從深層突然中收回養料,並在動物的幫助下,變成肉類、乳製品、皮毛或者勞動力。

紫花苜蓿(網絡圖片)

像這類將兩種或多種農作物依照順序種植,從事先準備好的土壤中獲取最大可能性收益的農業經營活動,被農民們成為輪作。輪作是一種用地養地相結合的種植措施,非常合理,不僅有利於均衡利用土壤養分,有效防治病蟲害,還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學性狀,調節土壤肥力,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種植舉措。

上面這個例子可以說明鬚根系和直根系之間存在著很多不同。但是,植物非常固執,它們世代相傳地從這兩種根系中選擇其中一種,即使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在某方面遭受傷害,也毫不動搖。比如,水稻的根屬於鬚根系,風力稍微大一些,就會整片地倒地不起。但是水稻並沒有因此改變根系,而是一如既往地選擇鬚根。楓樹的根屬於直根系,主根扎得很深,移植時很容易受傷,但它沒有因此選擇容易拔出、移植的鬚根系,而是不改初衷,仍舊像它的祖先那樣選擇直根。其實,不管植物怎樣選擇它的根系,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讓它活下來,生長得更好,讓自己的生命能夠延續下去。

相關焦點

  • 為了適應大自然的環境,看看植物們都是怎麼做的
    我們都知道,沙漠的環境乾旱炎熱,人跡罕至,對植物來說,沙漠不是理想的家園,最大的問題是缺水,沙漠中的植物是如何適應的呢?仙人掌可以算是沙漠中的代表植物了,仙人掌有很多種類,有像巴掌一樣的,有像圓球的,有像柱子的。它們的大小也不一樣,矮的只有幾釐米高,可以放在家裡,高的有20幾米,大約有五六層樓那麼高。
  • 植物根系構型變化「指揮官」現身
    同一植物,環境不同,其根系構型(根繫結構及空間造型)可隨之變化,但誰在主導這種「隨機應變」?在學術界,這一問題尚未定論。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傳友、陳謙科研團隊發現了主導植物根系構型變化的「指揮官」,揭示了根系可塑性發育過程中根尖幹細胞不對稱分裂的分子機理,為作物優質抗逆育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 生存有道——沙漠植物對乾旱的適應策略
    沙漠地區的植物在地球上歷盡滄桑,通過自然界選擇、優勝劣汰,在長期的進化演替過程中,形成了適應特殊環境條件的能力,表現出對沙漠環境的多種適應方式和適應特性。根系發達、生長迅速沙漠植物的根系在適應乾旱環境的特徵上有所不同,在荒漠、半荒漠地區,由於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多在200毫米以下,甚至小於50毫米,沙丘上幹沙層很厚,這就迫使生物量大的木本植物的根系向深層發展,以求利用地下水,因此,深根性植物較多,如白梭梭和梭梭的垂直根深達5米以下,深深扎入地下水層,以吸收地下水。
  • 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為何由類人猿進化的人類適應環境能力很弱?
    地球上的生命分類為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菌等! 那麼,人類到底來自何處,進化論早已經告訴我們,進化來的! 先用一個哲學的思想去說明這個問題,人類確實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但地球上任何物種都會在某方面不適應環境,不可能存在這麼一個物種,在任何方面都是最適應環境的。如果按照「不適應地球環境的物種就不是進化來的」這個邏輯來下結論,地球上所有物種都不是進化來的!
  • 農業植物根系的一些基本知識
    植物根系的一些基本知識,這個呢,是從我們自己觀察的這個角度,而不是從農業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給大家一點我覺得根系的基本功能呢,他就是吸收水。可吸收一些微量元素。其實也沒有太複雜的東西,根作為一個植物的一個部分啊,還有什麼固定的作用等等,在這個實驗過程。
  • 植物根系知多少?—新聞—科學網
    主根生長一段時間後產生分枝,這些分枝不斷生長形成側根,側根在形態上比主根更細,同時在側根上又能產生出新的分枝,最終就會形成一個結構複雜的根系。這種由主根和側根組成的根系被稱為主根系,大多數裸子植物與雙子葉植物都是主根系(如松樹、花生等)。
  • 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與分布對植物的影響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狀態,除了與根系的特性有關以外,還常常受到外界的各種環境影響,比如土壤的狀況、水源、光照等都會對根系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了解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分布情況,對於植物的合理密植,中耕施肥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根系如何吸收養分的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 一、根部吸收養分的過程通過植物根系吸收養分,植物所獲得的養分大部分是通過根系的吸收穫得的 一、根部吸收養分的過程
  • 植物根系養得好,高產跑不了
    任何植物都是由新根生而生,由根衰亡而亡。健壯發達的根系是植物生長和高產的基礎。在土壤問題頻出的當下,除了要做好改良土壤的工作外,還應把促進植物生根養根的工作提上日程,才能取得高產高效。
  • 植物所在植物根系性狀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主要器官,其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影響植物的生長、生存、分布以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和過程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由於根系的難獲取性以及根繫結構的複雜性,對根系性狀的種間變異規律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知之甚少。
  • 上海交大張大兵課題組合作闡明植物根系響應外界土壤硬度的機制
    #BioArt植物圖1 疏鬆土壤和堅硬土壤的區別。該合作團隊經過近7年的攻關,闡明了植物響應外界土壤硬度的機制,為未來培育適應不同土壤硬度的作物新品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自1854年起,科學家為了探究植物對外界土壤硬度響應的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的觀點認為植物對外界土壤的響應是一個被動過程,是由土壤的機械硬度決定植物根系的生長情況。因此,人們認為培育能夠適應不同硬度土壤的作物新品種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 植物根系不發達到底是缺了什麼肥?
    當然,缺肥會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但是在實際生產中,植物根系不發達,更多的情況並不是缺什麼肥,反而可能是施肥過量等施肥不當等原因造成的。具體是怎樣的情況,咱們來看一下吧。情況一:施肥不當造成植物根系不發達1.就如題主所述的缺乏某種營養成分。
  • 有了這一類細菌,植物根系可正常生長
    一類細菌(貪噬菌屬)可通過調控生長素濃度影響植物根際菌落環境,維持植物根部健康生長植物與土壤生物化學環境的相互作用對於陸地生態環境的穩定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植物的健康生長至關重要。複雜的土壤環境中主要包括植物根系組織、非生物環境因素和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三方,其中微生物群落根據與植物的關係又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這些菌落會隨著根際環境的變化調整與宿主的關係,甚至與其他菌落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植物的健康【1】。
  • 「養分濃度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文獻綜述
    摘要:為探明作物養分濃度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通過大田試驗,研究鄰株身份、種植密度和土壤養分水平的交互效應對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作用的影響。由此推斷,植物根系親緣識別,且這種能力受種植密度和土壤養分水平的調控。
  • 植物根系的生長情況,和這些要素都有關係,漲知識了
    【導語】:植物的根部對於植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部位,靠他們來獲得營養,根部是否長得好,和很多因素都是很有關係的。種植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也是需要獲得養分的,這樣才可以讓他們健康成長。除了葉片部分吸收之外,大部分的養分都是通過根系來吸收的,相信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只有擁有強壯健康的根部,這樣植物才能夠更好的成長,如果根系受到損傷的話,那麼這個植物就很容易出現枯萎死亡的情況。今天在這裡,就和大家來說說植物的關鍵部位,根系,他的健康和哪些因素有關係。
  • 植物細胞中有精準指揮適應環境的「信號燈」
    來源:科技日報作者: 謝開飛雖然不能像動物一樣移動和躲避危險,但是為了更好地生長發育和應對逆境,植物「修煉」出了複雜而有序的技能來精準指揮其基因發揮作用。記者16日從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獲悉,該院李慶順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研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植物細胞中基因表達產物加工過程中隱藏著一個「信號燈」,通過「信號燈」可有效調控這一加工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讓植物更好地生長和適應惡劣的環境。
  • 《植物細胞》封面:中國科學家找到促進植物根系發育「密碼」
    植物的根越多、越長,吸收水分和養分就越多,但究竟是誰在左右植物的根系生長?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廈教授團隊在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發表封面文章,揭示植物根尖分生區發育過程中PLT1的轉錄調控機制,為深入解析植物核轉運蛋白參與的信號途徑提供了新線索。
  • 新基因幫助預測植物適應環境能力
    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大學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聯合研究,發現了火炬松適應能力的基因,這將有助於預測森林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有關專家指出,該研究成果將大幅提高造林計劃的效率。相關論文發表在《遺傳雜誌》(Journal of Heredity)上。
  • 教你把多肉植物的根系養得健壯,種植前修根,讓多肉爆盆生長!
    多肉植物養根是個過程,能指望一個幼苗一開始就都長成大粗根。不要頻繁的移栽、修根,要儘量使栽種一步到位,一次栽種維持1年以上(一些成株可以2~3年換盆一次)。過頻繁的移栽會影響根系的系統發育和縮短根系壽命。
  • 促進植物根系發育的「密碼」找到了
    植物的根越多、越長,吸收水分和養分就越多,但究竟是誰在左右植物的根系生長?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廈教授團隊在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發表封面文章,揭示植物根尖分生區發育過程中PLT1的轉錄調控機制,為深入解析植物核轉運蛋白參與的信號途徑提供了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