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聊古代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對埃及的統治,託勒密王朝時期

2020-12-03 王昊看看海

今天聊聊古埃及的託勒密王朝。

亞歷山大國王公元前323年病逝後,馬其頓帝國分裂,埃及被亞歷山大的部將託勒密佔據。公元前305年託勒密正式為埃及法老,稱託勒密一世,建立了埃及的託勒密王朝。

託勒密王朝沿襲古埃及的統治制度,實行神權君主專制。託勒密二世將前國王尊為神,他代表神實行對國家的統治。國家沿用古埃及的國家專制體制,行政管理分上下埃及兩部分,每部分包括幾個州,州下設置縣,最基層為村社.官吏制度同樣仿照古埃及官吏制度,官位分成幾品,財政大臣官職最高,兼管一切行政,相當於宰相。地方財政官也在地方官吏中地位最高,軍事將領主要是希臘人。除宗教事務外,埃及人處於輔助地位。馬其頓統治者同在社會上層有很大勢力和地位的祭司集團交往甚密,取得了他們對政權的支持。

亞歷山大入侵埃及時,在尼羅河口建立了亞歷山大城為首都。託勒密時期,大批希臘人移居埃及,聚居於此和南部新建的託勒密邁伊城、摘克拉梯斯城,三座城市逐漸建成了希臘式城市。希臘式城市享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權,城市公民有對市政自治機構選舉權.合格的公民是希臘移民中的上層人,他們有自己的自治組織,不受埃及法律管制。但與希臘城邦公民不同的,是無權過問國家政治。另外,城市中還有希臘移民、埃及人和僱傭軍居民.

託勒密時期基本承襲了古埃及的土地制度。法律上所有土地歸國家所有,除王室土地外,國王將地按份傾分配給各種人,收取地租。份額最大的是神廟的聖地和貴族的踢得。其次是軍官、官吏所得的份地。除奴隸耕作土地外,農民以契約形式轉為王田農夫從事農務。國家對耕作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程度不同地控制著土地經營和租讓買賣。小部分的私有土地,包括住宅地、園圃和一些貧瘩土地也在國家控制之下,但可以在進行法定登記後自由買賣.託勒密王朝後期王權衰微,王室土地減少,各種份額地增多,私有性質增加,私有制發展。國家壟斷著手工業和部分商業的經營權。如礦山開採、呢絨、麻紗、紙草、麥酒、香料、化妝品、食鹽、鉀鹼、金屬品、染料等行業。榨油業歸國家所有。

手工作坊多數由國家開辦,手工業者歸國家統一管理。國家除從這些行業中掠取巨額財富外,還向埃及人徵收苛捐雜稅。國家機構行政費、地方政府經費、警衛隊經費都從稅務中提取,實質是另一種形式的經濟剝削和掠奪。託勒密王朝時手工業和商業高速發展,紡織、金屬製造、木器、玻瑞、珠寶製作技術有所提高,規模擴大。造船技術先進,已經可以製造容納數千人的戰船。對外貿易興盛,貿易品種和貿易額增多。糧食、織物、紙草和玻瑞等商品運往地中海各國,中國絲綢、印度象牙、珍珠、香料、阿拉伯半島寶石源源不斷輸入埃及,部分商品轉口運往地中海各國。埃及出口的商品始終在地中海、北非沿岸、愛琴海區城、小亞細亞、裏海、西亞、東非等多個地區享有美譽。

託勒密王朝時期,首都亞歷山大城是當時最大最繁榮的都市,也是地中海地區和東方各國貿易文化交流的中心。居民中有埃及人、希臘人、波斯人、猶太人、排尼基人、阿拉伯人、羅馬人等。各國商人和學者到此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亞歷山大港口建有亞歷山大燈塔,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城市建設繁華典雅,王宮的御花園、海濱浴場、遊覽園、博學園、集會堂無一不顯示王族的富有和華貴。著名的博學園是國家學術機構所在地。當時最大的學術中心、文化和科學研究機構都匯集於此,圖書館藏書七十多萬卷,幾乎囊括了全部古希臘著作,也有部分東方典籍。圖書館毀於古羅馬愷撤大帝手中。研究院召來各國學者,一些傑出古希臘學者、科學家都與這裡結下了不解之緣。託勒密王朝時期亞歷山大城的繁榮遺蹟至今依稀可見。

亞歷山大燈塔

託勒密王朝末期各地暴動,農夫大逃亡、城市貧民和奴隸起義、軍隊譁變接連不斷。社會動蕩影響中央政權穩定,宮廷內部勢力分裂,爭奪王位的鬥爭激烈進行.公元前2世紀左右,羅馬人滲入政權,動搖了託勒密王朝統治地位,女王克利奧帕特拉統治時期(公元前51~公元前30年),王室內部加緊爭奪王位鬥爭,王朝日趨衰敗,公元前30年託勒密王朝被羅馬人所滅。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相關焦點

  • 埃及託勒密王朝石棺內有重大發現!
    據外媒報導,今年7月,埃及亞歷山大市出土了一個巨大的黑色花崗巖石棺,當考古學家打開這個墓葬容器之後引發了人們對遠古詛咒的討論。
  • 埃及豔后是哪國人?古埃及、古希臘還是阿拉伯人?
    2,公元前525年,波斯時期  公元前525年,埃及人沒能抵擋住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王岡比西斯一世徵服了埃及,並自稱埃及法老,埃及從此成為了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這一時期,波斯人的統治雖然殘暴,但並未改變埃及的制度和文化,包括法老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埃及也被稱為第27王朝。
  • 你不了解的古代文明史:古代埃及有沒有國王?
    從人類發展的軌跡看,在原始社會之後的最初的階級社會中,文明古國是人類最早的初始文明的源頭,它們分別是尼羅河畔的古埃及、兩河流域的西亞古國、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古中國、古希臘、古羅馬。這時候,人類社會進入了早期文明的繁榮時代。
  • 諸神的傳說(埃及篇·上)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廉·麥克高希則稱「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中國是世界上曾經存在過的五大文明發源地」,他將稍晚的古希臘愛琴文明也算了進來。我們在《諸神的傳說》專欄,已介紹過希臘羅馬篇、北歐篇、印度篇、日本篇、中國篇(喜歡請關注回看)。
  • 閱讀丨古代亞非文明之古代埃及文明
    ○ 古代埃及地圖 ○○ 埃及學家使用的象形文字字母表 ○早王朝時期▲▲▲1. 埃及第一王朝~8位法老2. 埃及第二王朝~6位法老米尼斯統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王權出現,區域性文化逐漸趨向統一,著名的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和蠍王權標頭是最重要的見證。
  • 埃及豔后為何會迷住愷撒和安東尼?
    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銀幕形象古羅馬,一度處於三巨頭的統治時期。所謂的三巨頭,有前後之別。羅馬前三頭同盟的主角是凱撒、龐培、克拉蘇;羅馬後三頭同盟的主角是馬克·安東尼、屋大維、雷必達。古埃及是古羅馬的糧倉。地中海沿岸,即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歷來都是歐洲君主垂涎的地方。因為,這裡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成為了著名的糧倉。通過水運,糧食等軍需物資,可以很快抵達賽普勒斯、希臘和義大利沿岸地區。
  • 託勒密王朝的叛亂竟與地球另一端的火山噴發有關?
    公元前 305 年 - 公元前 30 年,埃及被託勒密王朝所統治。
  • 古希臘雕塑三個不同的時期特點
    古風時期(公元前750年—前6世紀末),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下半期—公元前334年),指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羅馬滅亡埃及託勒密王朝這一歷史時期。
  • 尼羅河的贈禮,帶你揭開古埃及的神秘面紗
    直至後來又開始進入了分裂的第二中期間,這個期間因為第十二王朝的女法老並沒有子嗣所以便如曇花一現般匆匆一現,被更加衰敗的十三王朝取代這個時期王權衰落,地方勢力強大所以沒過多久十三王朝便被具有西亞血統的行省官員奪權直到第十七王朝的時候底比斯的貴族們聯合起來共同抵抗具有西亞血統的喜克索斯人統治並且將他們趕出了埃及才結束了這煩亂的第二中時期。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埃及2000多年前神秘石棺打開:紅色汙水中,3個骷髏伴隨著惡臭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地時間19日,埃及文物部任命一個考古專家委員會來打開這個長約2.65米,高約1.85米,寬約1.5米,重約30噸巨大黑色花崗巖石棺。此前報導稱,這座墓葬可以追溯到託勒密王朝時期。託勒密王朝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30年統治了大約三個世紀的古希臘王朝。 同時,這個石棺2000多年來沒有被打開過。
  • 海底寶藏 ——探尋埃及豔后的失落世界
    伊拉克利翁——這是一座被神話籠罩的城市,它沉沒在地中海,埋藏在沙子和泥中有1500多年的歲月。現在,考古學家在深海發掘伊拉克利翁的奧秘,揭露了驚人的保存完好的文物,講述一個充滿活力的古典時代港口的故事。 在古代傳說中,伊拉克利翁曾經是一個富庶繁榮的城市,直到大約1500年前被海水吞沒。
  • 阿拉伯人統治下的埃及,為何能夠抗住十字軍東徵和蒙古人的西侵?
    阿拉伯語迅速取代了希臘語、科普特語及其他各種古代方言,成為埃及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也迅速為當地人民所接受。因此,新徵服者帶來的語言和宗教不僅成為促進埃及民族融合與統一的因素,而且使埃及進入了阿拉伯穆斯林世界。
  • 科學家解開埃及豔后不老之謎
    歷史上知名人物「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她與託勒密王朝之間的傳奇,至今仍舊是電影、歷史故事裡重要的人物之一,除了與凱薩、屋大維
  • 埃及早王朝:世界首個大一統政權建立
    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羅河流域的上埃及與下埃及完成統一,古埃及進入早王朝時期。埃及早王朝是世界首個大一統國家,也是最早採用王權制度進行社會管理的古國之一,比我國首個奴隸制世襲王朝夏朝的建立早了1000多年。古埃及文明又稱為尼羅河流域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 方寸之間遊覽埃及,你了解的埃及不應該只有金字塔
    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三位法老,法老塞提一世之子,其名在古埃及語中意為「拉神之子」。在拉美西斯二世執政的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拉美西斯二世進行了一系列的遠徵,進入黎凡特,以恢復埃及對迦南的統治。他在敘利亞與同時代的另一強大帝國西臺發生利益衝突。雙方在前1274年發生一次著名的戰役(卡疊石戰役)。
  • 在埃及塞加拉墓地,新發現100多口木棺,裡面還有完好的木乃伊
    3000多年,與之前的59口棺木一樣,新公布的發現大多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歷史的較晚時期,從希臘人作為法老統治的託勒密王朝晚期(公元前664-332年)到託勒密王朝時期(公元前305-30年)。>    塞加拉不僅僅只是一個墓地,它更是一個朝聖之地  在這段時間裡,塞加拉不僅僅只是一個墓地,它更是一個朝聖之地,就像古代的麥加或盧爾德一樣
  • 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經長達數千年,埃及為何難現往日輝煌?
    西歐古代觀念中的東方類似今天西方口中的近東與中東,包含著奠定歐洲文明的地中海沿岸古文明,奠定中東文明的兩河流域古文明,以及非洲西北部的尼羅河沿岸古文明。尼羅河是一條特殊的大河。遠古時代北非環境尚未惡化時,尼羅河的重要並未凸顯,但隨著撒哈拉沙漠的成型,古人類生存的空間被極大壓縮,尼羅河就成了維繫生命的紐帶。
  • 埃及豔后破口大罵,人類文明瑰寶毀於一旦
    託勒密十三世那麼這時的埃及出了什麼問題呢?原來之前的老法老死前,特意留下遺言,希望自己的女兒克婁巴特拉,也就是埃及豔后,與自己的弟弟託勒密一起統治埃及。這裡提一下埃及國內很特殊的傳統,那就是法老一般會迎娶自己的親姐妹為妻,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此時統治埃及的託勒密王朝雖然祖上是隨同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東徵的將領,但也入鄉隨俗,也老實遵循這個傳統。而到了克婁巴特拉時代,她和她的弟弟兼丈夫的關係相當惡劣,對於埃及的大權那是爭得不可開交,不過在凱撒抵達之前,託勒密已經佔據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