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鐘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2020-11-29 健康界

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中的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關鍵病理生理過程,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四大重點非傳染性疾病之一。預防和治療胰島素抵抗的主要方法是改變生活方式;其次是藥物治療,而二甲雙胍是口服降糖藥物的基石。

而如果情況特殊有必要時,可通過口服磺脲類藥物、口服葡萄糖鈉協同轉運體2 (SGLT2)抑制劑、注射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受體激動劑或注射胰島素等藥物進一步改善血糖水平。

傳統意義上,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運動的數量和質量、食物攝入量和藥物治療;然而,晝夜節律因素(生物鐘),包括光照時間、身體活動、食物攝入、藥物和睡眠喚醒行為,也可能被證明對預防和治療胰島素抵抗很重要。

圖1:生物鐘調節葡萄糖代謝、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分泌

如上圖一所示,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系統由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的中央腦時鐘、以及大腦其他區域和全身組織(包括肌肉、脂肪組織和肝臟)的外周時鐘組成。

SCN通過與下丘腦區域(如室旁下區、腦室-視前區和背內側下丘腦)的連接來控制睡眠-覺醒行為的每日節律,同時SCN可能還在控制食物攝入方面發揮著直接作用(這是通過調節睡眠覺醒周期而增強的,因為食物的攝入需要清醒的狀態)。

SCN可以控制幾種激素的代謝調節規律來調控葡萄糖耐受程度。在嚙齒類動物SCN損傷的研究結果表明,SCN控制晝夜節律並有報導對全身胰島素敏感性也會產生影響。即在SCN損傷產生後8周內,齧齒動物出現胰島素抵抗。

另外其他6種時鐘:肌肉時鐘(調控線粒體呼吸、調控肌肉力量、調控肌肉的胰島素敏感性);肝臟時鐘(調控糖異生作用、調控葡萄糖的輸出);腸道時鐘(調控膜葡萄糖轉運蛋白的表達、調控刷緣雙糖酶的表達、調控對營養元素的吸收、調控胃腸動力);褐色脂肪組織時鐘(調控對葡萄糖的攝取、調控甘油三酸酯的吸收);胰腺時鐘(調控因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調控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白色脂肪組織時鐘(調控脂肪細胞的分化、調控脂類分解/脂肪生成、調控對葡萄糖的攝取、調控瘦素的分泌、調控胰島素信號轉導)。

圖2:通過生理同步系統促進新陳代謝健康的潛在措施

如上圖2所示,改善空腹進食和睡眠覺醒節律、激素和自主神經系統節律以及中央和外圍時鐘節律之間的同步,可能被證明是預防和/或治療胰島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其中深藍色的方框中為已有臨床研究證明這些措施確實會對胰島素抵抗產生作用(包括:有規律的睡眠時間、避免輪班工作、提供睡眠質量、識別和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溴麥角環肽快速釋放、腎上腺功能不全患者調整釋放氫化可的松、白天的適當運動、在每天的早上和中午攝取更多的卡路裡、禁止吃夜宵)。淺藍色雖然未有臨床實驗研究進行佐證,但有望對胰島素抵抗也產生一定的調控作用。

相關焦點

  • "生物鐘"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知道一天有24小時的?
    他們研究發現,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那麼,問題來了,「生物鐘」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生物鐘」它到底是什麼?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生物鐘預期並調控我們的生理以適應日常中的不同階段。
  • 生物鐘可以重設嗎?研究發現生物鐘和衰老有關聯
    什麼是「生物鐘」? 生物鐘其實是身體內一些蛋白水平發生周期性的變化,這些變化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從而控制體溫、血壓、激素等體徵的變化,決定人們是清醒或者瞌睡。身體內發生的周期性變化,意味著在一天24小時中的每個時間段都有最適合做的事情,比如早上9點半開始工作效率最好,下午5點到7點最適合運動。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原標題: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通常經歷過一個長假再上班後,很多人一時適應不了工作節奏,感覺生物鐘全亂了。出現這種狀況表面看和長假有關,其實,最關鍵還是你不了解自己生物鐘是什麼「時型」。如果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生物鐘「時型」,就能輕鬆找回工作狀態。
  • 轉基因豬助力生物鐘與人類疾病研究
    原標題:轉基因豬助力生物鐘與人類疾病研究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傳書)科學家採用手工克隆技術首次將人體生物鐘基因突變體轉入到豬體內,成功獲得生物節律轉基因模型豬。在研究中,轉基因豬模型表現出生物節律紊亂的典型症狀。
  • 生物鐘,與心理健康...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心理更健康。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早起的人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關係。該研究通過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出晝夜節律的一些內部運作機制,為揭示生物鐘與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
  • 盤點:探索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
    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關於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匯總,以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機體的生物鐘及其同疾病發生的密切關係。生物鐘調節生物化學、生理學和行為的24小時節律,是維持正常健康狀態的關鍵。生物鐘的紊亂已與精神健康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和糖尿病,癌症發展相關。肝臟扮演許多角色,包括調節代謝,控制能源分子的儲存和釋放,解毒等。
  • 護膚步驟有哪些? 護膚與人的生物鐘有何關係?
    原標題:護膚步驟有哪些? 護膚與人的生物鐘有何關係?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皮膚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顏值的高低。   那麼護膚步驟有哪些呢?   1、皮膚清潔是首要步驟。不管你的皮膚底子是怎樣的,想要護膚一定要注意皮膚的清潔,只有將皮膚清洗得乾乾淨淨的,沒有任何的雜質,才能使自己的每一個細胞都輕鬆無比,也就更好的吸收來自於各個產品的各種成分了,這對於後續的護膚有決定性的作用。
  • 近期科學家們在生物鐘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2】Neuron:新研究揭示壓力與生物鐘之間的關係doi:10.1016/j.neuron.2019.08.007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適當的壓力可以使晝夜節律時鐘更好,更快地運行。
  • 日本研究顯示飲食影響人體生物鐘可調節「時差"
    人體每24小時會經歷一次循環,這一循環是由神經中樞系統控制的,同時,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甚至是環境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這一循環的正常進行。飲食主要會通過胰島素來影響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運行。人體的胰腺主要通過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而葡萄糖會增強人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
  • 糖尿病或與睡眠有關係?你若這樣「睡」,糖尿病早晚會找上門
    最近幾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也可以說成為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疾病。而引起糖尿病的誘因也有多種,有些人會認為糖尿病是睡出來的,那麼很多人就會產生疑慮,糖尿病怎麼和睡眠扯上了關係呢?其實有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的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引起糖尿病的發生,那麼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睡眠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吧。糖尿病是睡出來的嗎?
  • 讀懂你的生物鐘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這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
  • 人體生物鐘與最佳用藥時間
    人類對生物鐘的研究真正取得進展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內存在有「生物鐘」:每個人從其誕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的終結都存在著年節律、月節律和日節律。德國和奧地利的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大量的調研,基本弄清了人體體力、情緒和智力的節律周期,其分別為23天、28天和33天。
  • Science: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
  • 生物鐘紊亂簡直太傷肝!
    事實上,經常熬夜會導致生物鐘紊亂,生物鐘紊亂會對肝臟造成損傷。用通俗的話講,生物鐘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它控制著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生物鐘紊亂,會造成松果體分泌的松果體素極度減少和喪失正常的分泌節律,繼而將牽動體內許多生理功能的紊亂,出現睡眠障礙、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損害健康甚至發生疾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如果連著熬兩天夜,整個人都會感覺渾身乏力、神智不清。
  • 撥正「生物鐘」調出好睡眠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生物鐘機制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人體除了需要大腦中的主生物鐘外,還需要存在於肝臟、胰臟等器官和脂肪組織中的局部生物鐘。如果任何一個外周生物鐘和主生物鐘不同步,就有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抑鬱症和其他複雜疾病。
  • 什麼是生物鐘
    現代生物學表明,所有真核生物甚至一些原核生物,它們的生化、生理和行為等生命活動過程有晝夜節律性。即使沒有外界環境因素刺激,沒有任何時間線索,它們的生命活動仍能以約24小時為周期長度作為節律性變化。晝夜節律是所有生物體對可預測環境變化的一種綜合性適應,它是可以持續運行,並以大約24小時為周期的生物節律,它不僅是生物體對環境變化的被動反應,而且是一種內源性的,似乎由一種內在計時機制所啟動,這種計時機制稱之為生物鐘。生物鐘決定著從細胞到整個生物體生理和生化功能晝夜波動的複雜行為方式,是生物界的一條自然規律。
  • 生物鐘是座什麼鍾
    一個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當催眠曲聽的鬧鐘,另外一個,則是聽不見、摸不著,卻能感覺到的「生物鐘」。    相信不少人看過機械鐘錶內部複雜的計時系統——數不清的細小零件精確地重複運動產生動力,秒針推動分針,分針再推動時針,一級一級向前,周而復始。相比之下,生物鐘更為複雜。它由一系列基因和轉錄因子去調控、平衡一系列的生理系統的節奏。
  • 《科學》證實: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人體代謝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睡眠與飲食時間不規律容易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然而,關於生物鐘和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它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 諾獎得主學生談生物鐘是什麼?科學家是怎麼發現其機制的?
    對於生物鐘,這個常人知道又難知其理的生物學名詞,俞強寫下這篇科普長文,以饗讀者——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的周期性運動就是鍾,生命物質的周期性運動就是生物鐘。什麼是鍾?什麼是時間?要了解生物鐘,先要了解鍾。什麼是鍾?這聽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 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生物鐘對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原標題: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